《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38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4节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38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4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6 07:1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易错字每日积累(八)
厉精图治——励 厉厉在目——历历
渲 泄——宣 言不及意——义
言不尽义——意 义气风发——意
义气用事——意 讲意气——义
不可思义——议 遗人口实——贻
遗笑大方——贻 甘之若怡——饴
莫衷一事——是 各行其事——是
无是生非——事 招惹事非——是
在座的男生文质彬彬,在座的女生温文尔雅,早上诵读书声琅琅,晚上自习鸦雀无声。
今天下午上课之前,我就给自己泼冷水,你竟
敢给同事前辈来上课,真是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同时也安慰自己,就算鲁
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现在,看到我
们班的同学听讲个个是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让我吃了颗定心丸。“爱拼才会赢”,我希望
各位对我的课能够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
语言运用的艺术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
2.了解熟语的类型
3.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
什么是熟语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的、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词组或句子。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能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辞海》)




成语
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唇亡齿寒 同病相怜 守株待兔 四面楚歌
惯用语(比喻)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炒鱿鱼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走过场
歇后语(猜谜)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谚语(俗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天下乌鸦一般黑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满招损,谦受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四字为主
三字为主
两句为主
两句为主
(1)结构上的稳固性
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
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
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
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在使用时与“周瑜”“黄盖”无关。




定型
完整
来源: (1)口头广泛流传
(2)来自经典作品
(3)各自有特殊形式
熟语的用法
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的运用
(一)弄清熟语意思(不望文生义)
(二)注意感彩(褒贬)
(三)注意适用对象(范围)
成语
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并且多有特定的出处。


(1)来源于历史故事
(2)来源于寓言故事
(3)来源于神话传说
望梅止渴、洛阳纸贵 、三顾茅庐、指鹿为马
(4)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
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开天辟地、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游目骋怀、醉翁之意不在酒 、高山流水、千山万水
成语与俗语
成语与俗语有时其实是一种对应关系。
一丘之貉——天下乌鸦一般黑
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灯芯织布——枉费心机
老和尚的百衲衣——东拼西凑
瞻前顾后——
孤掌难鸣——
直言不讳——
饮水思源——
独眼龙看书——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吃着碗里看锅里——

小试身手
前怕狼后怕虎
一个巴掌拍不响
打开天窗说亮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一目了然
得过且过
贪得无厌
惯用语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铁公鸡、戴高帽、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替罪羊、跑龙套
“打预防针” “财神爷” “红眼病”
“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
“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红眼病”指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或财富;
背黑锅
比喻代人受过
穿小鞋
比喻使人暗中吃亏
敲竹杠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务,
也比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
翘辫子
比喻人死
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三字格为主
多数含贬义
下面是现实生活中喻人的惯用语,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解释是指哪类人:
(1)台柱子:
(2)丑小鸭:

(3)省油灯:
比喻安分守己不惹是非的人
比喻长得不漂亮的小孩(谦称或谑称);
或比喻形象丑陋却有智慧头脑能发挥作用的人
在集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小试身手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
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1.知识就是力量。
2.事实胜于雄辩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
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格言与谚语的区别:
第一,来源不同。谚语来自人民群众,格言来自名人语录。
第二,意义色彩不同。谚语通俗口语色彩鲜明,格言书面语浓厚。
第三,格言比谚语更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1.飞蛾扑火—— 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 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 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 冻(动)了心
   5.孔子搬家—— 尽是书(输) 
歇后语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
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谐音性歇后语
后面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
来表达双关的意思。
和尚打伞——
小葱拌豆腐——
电线杆上绑鸡毛——
湿水棉花——
无发(法)无天
一青(清)二白
好大掸(胆)子
无法谈(弹)
喻意性歇后语
前面部分是一个比喻,
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解释。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把下列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韩信点兵——
2.芝麻开花——
3.叫花子唱山歌——
4.老虎拉车——
5.老母鸡看空窝——
多多益善
节节高
穷开心
不简单(见蛋)
没人敢(赶)
小试身手
熟语的考题
一、辨别读音(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
二、辨析字形(与字形题结合起来考查)
三、判断用法(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
四、名句填空(与名言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五、互相替换 (成语与惯用语间的替换)
六、综合运用(以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在所写的这一段 话中用到某个熟语)
歇后语考查形式
题型考查
(一)辨别读音。
【方式】: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
【样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
A.傅粉  果脯  鹄立  手无缚鸡之力
B.谒见  歇凉  喝彩  远水不解近渴
C.花蕾  对垒  打擂  胜不骄败不馁
D.栈道  辗转  纤绳  吃一堑长一智
B
题型考查
(二)辨析字形。
【方式】:与字形题结合起来考查
【样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A



题型考查
(三)判断用法。
【方式】: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
【样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06浙江卷)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C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仿佛在眼前
出类拔萃的人才或英雄人物
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四)名句填空。
【方式】:与名言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样题】: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 。
②与“八竿子打不着”意义接近的熟语有 。
③与“好死不如赖活”意义相反的熟语有 。
④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
醉翁之意不在酒
风马牛不相及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题型考查
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1) “喝水不忘掘井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过去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深表感谢。
(2)既然中场缺乏核心,那么只好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前卫队员通过整体配合显现合力了。
(3)年轻人应该干一行,爱一行。不可这山望见那山高,不该跳槽也跳槽。
(4)俗话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 ,巴以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也有责住。
饮水思源
众志成城
见异思迁
孤掌难鸣
题型考查
(五)成语替换
请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一熟语写一段话,不得少于30字。
参考答案: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更是如此,作文讲话不看对象,那是“对牛弹琴”。
题型考查
(六)综合运用
熟语的练习
眉毛上挂炮仗—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三天打鱼,两天撒网---
迫在眉睫
越俎代庖
一曝十寒




下列词语中红色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栈道  辗转  纤绳  吃一堑长一智
B.谒见  歇凉  喝彩  远水不解近渴
C.花蕾  对垒  打擂  胜不骄败不馁
D.驸马  果脯  辅佐  手无缚鸡之力
B
【解析】这里的“吃一堑长一智”、“远水不解近渴”、“胜不骄败不馁”、“手无缚鸡之力”都是很常见的熟语,解答这一类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答案是B。




根据上下语境写出相应的熟语:
(1)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哪个父母用冠冕堂皇的 话来应付、推托,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部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_____。 (换一个三字格熟语)
(2)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老老实实、心甘情愿地为投资者“____”、当服务员。 (换一个三字格熟语)
(3)邓小平强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大胆试验,敢于探索。“__________”的方法就是试验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到正确的方向、路子和形式。 (换一个六字格熟语)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下列加点的固定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狠,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 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 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A 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
C 钉是钉,卯是卯:喻做事认真。
D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B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样的事如果先定调子,就难以集思广益了。
?? B.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 C. 她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沾她的光,和谁家共事都是这样: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 D.项怀诚在第十六届世界设计师大会之“中国论坛”上说:中国的发展只会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好处。况且,中国有句俗语,“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A.惯用语,比喻事前确定口径或做法;
B.“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至指挥不灵;
C.歇后语;
D.俗语,人们引用这句俗话,是取它“与邻为善”的引伸意。告诫人们,别在家门口上做不应该做的坏事。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 D.刚工作时,他可谓“劣迹斑斑”,迟到、早退、打架,不一而足;现在,他已是单位的“先进职工”了。这不正印证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吗?
A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情势危急。(此处属于使用对象不当)
B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彩不当)
C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D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D
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体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
B.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少数干部生活糜烂,一次宴请竟一诺千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
C.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无限期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
D.找工作的事嘛,目前还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也不是不尽力呀!
  
A项:“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贬义;
B项:“一诺千金”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
C项:“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巳经做成,不能再改变。




D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日积月累
分析语境
正确运用
谢谢指导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