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纲要上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纲要上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6 07:5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朝代
东周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创建了一个新的政治规模,为后来隋唐所取法,将来中国全盛时期之再临,即奠基于此。
——钱穆《国史大纲》
混乱时代? VS 盛世前奏?
三国
何兹全先生的《三国史》,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东汉统一帝国的垮台和分裂局面的出现,应从黄巾暴动说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标志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建 立 者:孙权
都 城:建业
起止时间:222-280
蜀汉
建 立 者:刘备
都 城:成都
起止时间:221-263

建 立 者:曹丕
都 城:洛阳
起止时间:220-265
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户数
人口
兵力

103万
443万
60万

28万
94万
10.2万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西晋
西晋
“三国尽归司马氏”
263年
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年
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80年
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西晋代魏,是以王朝禅代的方式和平地进行的,曹魏时期的显贵大都成为晋的开国元勋。晋在平蜀以后招募蜀人北来,供给他们两年口粮,免除20年徭役;平吴之后,又规定吴国将吏北来可免除10年,百工和百姓20年。全国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和平安定局面。”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西晋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在刘曜的带领下,匈奴攻陷洛阳,掳走了怀帝,史称“永嘉之乱”。
316年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仅历五十一年
“晋武帝始即位时提倡节俭,平吴后则日益骄侈,荒淫怠政,后宫姬妾多达近万。门阀士族垄断高级职务的格局初步形成,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已十分明显……大臣多是累代富贵,习惯于骄奢佚乐,不以国事为念。”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西晋
①统治集团严重奢侈腐化
“以著姓世族为各州郡的州都与大中正、中正,使其执掌搜荐人才之事……将管区内人物的品行,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中央政府选用官员,就是根据中正的‘品状来定’。”
——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
盖以论人才优势
非为势族高卑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西晋
“晋武帝为加强宗室诸王的力量以藩屏王室,又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分封为王……相当一部分宗王的权力远不限于其封国境内,而能参政统军。” ——张岂之《中国通史》
②宗王权重,威胁中央
八王之乱
西晋
自东汉开始,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
“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江统《徙戎论》
[jié]
[ dī ]
江统《徙戎论》指出: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
③少数民族内迁而引发的民族矛盾尖锐
东晋
司马睿
王敦
王导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东晋
东晋一朝,除最初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情势外,世家大族代有推选,依次出现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权臣,仍然是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田余庆等《东晋门阀政治》
庾亮
桓温
谢安
王敦之乱后,郁郁而终,时年四十七
为大司马桓温所废,降封东海王
司马奕
东晋
司马睿
南朝
南京
吴和东晋
六朝
江南的开发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江南的开发
1、原因
①劳动力:
一些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经验;
②环境: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④统治者:
③民族: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
江南的开发
2、表现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商业:
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今广东广州)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
十六国
十六国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
前秦
80万兵力
东晋
8万
VS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北朝
拓跋珪
拓跋宏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节选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拓跋焘
北朝
{8A107856-5554-42FB-B03E-39F5DBC370BA}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迁都
籍贯
服饰与语言
姓氏
门第
婚姻
将北魏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改鲜卑姓为汉姓
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门第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北朝
材料一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促进了民族融合
奠定了全国统一及隋唐盛世的基础
北朝
材料三
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官婚班齿,致失清流。而本宗旧类,各各荣显,顾瞻彼此,理当愤怨。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23《魏兰根传》
触动了少数民族贵族利益,加速了北魏衰亡
启示: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
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
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
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
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
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五个朝代合称为“北朝”
【巧思妙记】“三、四、五、六”




三国:魏、蜀、吴
南朝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
1.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北朝的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220年—28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十六国
南方
北方
宋、齐、梁、陈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421年-589年
北朝:439年-581年
317年—438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