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平均数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平均数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16 07:2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是有关求平均数的一节课。
本课时要求学的内容是认识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统计量,《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合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量之间差别的一般比较。在读统计表、交流信息、自主计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意义的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单问题;在用平均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平均数的问题时,学生可能有难度。
《课程标准》中提出:“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概念和统计量”。本课时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给出五个笔筒,分别有3支、4支、2支、5支、1支铅笔。提出: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支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兔博士提问:每个笔筒放几支?目的是利用学生“同样多”的操作经验,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和平均数的意义。例2,设计了同学投球比赛。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解决哪些问题。重点探讨比赛公平问题,进而引出比较两组投中个数的平均数,使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学会求平均数。例3,在学生自主完成计算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议一议”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求出的“3个”不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同时,利用“问题讨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内涵和意义。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在读统计表、交流信息、自主计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意义的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单问题;在用平均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教学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平均数已经具有初步的感知,能对探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特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动手操作、合作探讨的重要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观念的提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1、教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2、学法:学生可以运用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颁奖典礼” 上台领奖,代表颁奖 通过“颁奖典礼”引出平均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探究 问题探究一(体会平均数)
要使美味同学的铅笔同样多,可以怎样做?每个人得到几支?
说明:每个笔筒平均放3支,这个3叫做平均支数。 让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想法
预设:
移多补少
求和再平分
…… 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移多补少、求和再平分等求平均数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问题探究二(认识平均数)
出示例2投球比赛的事情,并出示两个组同学的投球成绩。
1、你从表中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2、通过这些信息,你能知道哪一组成绩好吗?
让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想法
预设:
1、第一组有几人?第二组有几人?第一组投中多少?第二组投中多少?
2、哪一组成绩好?第二组有冠军?第二组总数多?
……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自己掌握了求平均数方法,也明白了本课的学习重点。
问题探究三(求平均数)
出示例3。提出要求: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预设:
我认为“3个”就是实际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
我认为“3个”不是每天实际丢弃的个数,而是平均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它是一个“平均数”。 通过动手计算、小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求出的3个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
运用巩固
课本第86页练习2
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体会求平均数的过程,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求平均数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归纳
自主生成
布置作业 1、给知识树添加树叶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巩固所学
能力提升
八、板书设计
最大数 平均数 最小数
(8+7+6+7)÷4
=28÷4
=7(个)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