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了解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二月抗争、国民经济出现转机。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有一定好转原因和文化的革命发动的原因,认识它的发生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革”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难点:“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由于党对国情认识不足,以至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随着“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发生。“文化大革命”,实际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为什么说它是一场内乱?有哪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请翻到第7课,让我们一同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去共同探究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吧!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3.全国动乱局面是如何出现的?找出“文化大革命”中动乱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和人民进行了哪些抵制和抗争?
5.什么是“九一三事件”?
6.“文化大革命”的结果如何?性质怎样?有何重大影响?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1)修正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也就是说,有人要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2)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
(3)称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也就是说,这场浩劫最早是从文化领域掀起的。
2. 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3.(1)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利用“文革小组”名义,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① 1967年掀起的“一月风暴”,很快形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
② 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党内最大的一起冤案。
(2)动乱表现:
① 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② 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4.党和人民的斗争: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和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5. 1970年到1971年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
6.“文化大革命”的结果: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影响:(1)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2)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造成巨大损失。(3)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看第30——31页《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等图片和课文内容,讨论回答:“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如何?
3.(1)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2)面对着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来抗争?他们是谁?
4.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5.“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
6.“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什么叫“文化大革命”?为什么毛泽东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哪些灾难?
“文化大革命”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的,但它不可能是一场任何意义上的革命,也绝不可能带来任何的社会进步。文化革命应该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发展教 育、科技和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在落后的国家还有一个扫文盲的任务。显然,“文化大革命”在这里名不符实,所以打引号。它实际上是一场内乱, 一场由领导者(即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党内“左”的错误思想有关,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左”的错误发展,阶级斗争扩大化,强调“阶级斗争为纲”,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有走资本主义复辟道路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于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中掀起一派打倒另一派,冲击党政机关,导致全国动乱。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教育事业遭严重摧残,带来诸多灾难。
2. 九一三事件:
1971年8月,毛泽东去南方几省巡视,在与湖北、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江苏、福建等省党、政、军负责人谈话时,着重谈了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在庐山会议上的表现。毛泽东说他们“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而林彪“当然要负一些责任”。“庐山的斗争是有人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还没有解决”,“陈伯达后面还有人”。在北戴河窥测风向的林彪,探知毛泽东在南方的这些谈话后,下决心乘毛泽东返回北京前对他下毒手。9月8日,林彪写了政变命令:“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当晚,林立果带着林彪的手令和叶群给黄永胜的信从北戴河回到北京,部署发动政变。他们策划了谋害毛泽东的几种方式,准备先在上海动手,如上海不成,再在苏州附近的硕放桥头炸毁毛泽东的专车,制造第二个皇姑屯事件。毛泽东觉察了林彪的阴谋,突然改变行程,于12日下午返回北京。林彪的政变计划破产了。林彪一伙又计划13日南逃广州,妄图另立中央。但12日晚11时,林彪得知周恩来在追查停在山海关的256号专机后,决定将南逃广州改为向北叛逃。13日零时32分,林彪带着叶群、林立果等人乘坐256号专机仓皇出逃,后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坠毁,林彪等人全部坠毁。
3.为什么说“文革”是一场内乱?
4.“十年文革”与“十年历史”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要划清两个界限。一是把“十年文革”与“十年历史”分开。彻底否定“文革”,并不是要彻底否定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十年历史。因为“文革”的错误虽然在十年中占支配地位,但十年中还有正确的东西存在,党和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人民军队仍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国民经济仍有所发展,外交工作也打开了新局面。二是把毛泽东的错误同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区别开来。对于“文革”这一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但毛泽东的本意仍在于维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只“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他的功绩是远远大于他的过错的。林彪、江青集团则不同,他们是想利用“文革”篡党夺权,属于反革命破坏活动。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中国共产党成立83年来,犯过多次路线错误,每一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纠正,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党。要是没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就。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 —评价单。
【板书设计】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一、“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四、“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教后反思】
PAGE
1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问题导读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了解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二月抗争、国民经济出现转机。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有一定好转原因和文化的革命发动的原因,认识它的发生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重点难点】
重点:“文革”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难点:“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课前导读】
(一)动乱和灾难:
1.发动文革原因:20世纪60年代, 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 ,党和国家面临着 的危险,为防止 复辟,他决定发动“ ”。
2.开始: 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 ”的决定,成立“ ”,对所谓的 、 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
3.动乱局面的出现:
原因: 、 、 、 等利用“ ”名义,趁机煽动“ 、 ”。全国出现了 、 “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4.二月抗争: 年 月,老一辈革命家对“ ”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批评,被评为“ ”。
(二)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5.“文化大革命”中形成 和 两个反革命集团。
6.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时间 年 月 日,标志是 。
7.国民经济的好转: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随后, 也出来工作,国民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8.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1976年, 、 相继逝世。以江青为首的“ “加紧夺取党和国家领导权。
(2)1976.10, 、 等代表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 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3)文化大革命开始的 时间是 年
标志是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 时间是 年 月
标志是 。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导读 —评价单答案:
1. 毛泽东 修正主义 资本主义复辟 资本主义 文化大革命。
2. 1966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中央文革小组 刘少奇 邓小平。
3. 林彪 江青 康生 张春桥 文革小组 打倒一切 全面内战 学校停课 工厂停工。
4. 1967 2 文化大革命 二月逆流。
5. 林彪 江青。
6. 1971 9 13 “九一三事件”。
7. 周恩来 邓小平。
8.(1)周恩来 毛泽东 四人帮。(2)华国锋 叶剑英 江青。(3)1966 5.16通知 1976 10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PAGE
1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问题训练 —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一、选择题
1. 右图老照片内容是“文革十年”中的常见场景,“文化大革命”十年指的是( )
A.1954~1964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61~1971年
2. 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 )
①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②认为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③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④在文化领域进行大革命,促进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字报”、“打到一切”……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曾经历严重挫折。下列史实与此相关的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时期
5.“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不包括( )
A.党的工作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C.必须加强党规党纪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D.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革命是必不可少的
6.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以下名字:文革、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应是( )
A.建国 B.文革 C.援朝 D.跃进
7.“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项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8.“二月逆流”的实质是( )
A.反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B.反对红卫兵运动
C.反对批林批孔运动 D. 与“左”倾错误作斗争
9. 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
①“二月逆流” ②“四五运动”
③“九一三”事件林彪机坠人亡 ④王洪文等夺取上海市党政领导权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10.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中国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1966年8月,毛泽东在大字报中首先把矛头错误地指向刘少奇。1967年7月18日,江青、康生、陈伯达一伙擅自决定组织批斗刘少奇夫妇的大会,并对刘少奇进行抄家和人身迫害。刘少奇从此被剥夺了一切自由,单独关押,受尽折磨。1968年9月,江青操纵的“专案组”整理并报送中央三批所谓刘少奇的“罪证材料”,诬陷刘少奇是“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大特务、大反革命”……
──人教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上述历史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
(2)中国国家主席是由什么机构选举产生的?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从此被剥夺了一切自由”,这突出反映了什么问题?
(3)在这一时期,有没有对“江青”一伙行为进行抵制斗争的?如果有,请举两例说明。
(4)1980年,党为刘少奇恢复了名誉。反思“文革”这段历史,我们应当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三、简答题
12. “文化大革命”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是什么?“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作了怎样的斗争?列举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恶活动。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 —评价单答案:
1.C 2.A 3.A 4.D 5.D 6.B 7.B 8.D 9.C 10.D
11.(1)“文化大革命”时期。(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3)有,1967年老一辈革命家批评“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被诬陷为“二月逆流”,后来,人民群众将这场斗争称为“二月抗争”;1976年“四五运动”中,群众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4)①社会主义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12. 原因:“左”倾错误的发展;对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分析;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的削弱和破坏等。斗争:(1)“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所谓的“二月逆流”,是党内老干部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的正义斗争。(2)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抵制“左”的错误,继续与“四人帮”斗争。(3)毛泽东及时察觉林彪的阴谋,粉碎了他们的反革命政变。(4)“四五”运动中,人民群众自发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5)以此为基础,中共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主要罪恶活动:策划篡夺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打击迫害干部;林彪等策划谋害毛泽东,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人帮”残酷镇压“四五”运动;策划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阴谋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PAGE
1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问题生成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一、合作探究题:
1.看第30——31页《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等图片和课文内容,讨论回答:“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如何?
3.(1)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2)面对着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来抗争?他们是谁?
4.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5.“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
6.“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 —评价单答案:
1.(1)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2.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的恶果。
主观原因: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作出的错误判断。其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客观原因:林彪、江青一伙阴谋家的利用;长期以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个人崇拜现象的存在。
3.(1)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蔑为“走资派”,遭到批斗和迫害,造成一批冤案。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陷、批斗、监禁直至屈死。
(2)有。主要是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抵制和抗争,如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
4.“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利用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以党中央副主席兼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打着拥护毛泽东的旗号,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残酷迫害正直的干部和群众,安插亲信、培植死党,逐渐形成一个反革命集团。
5.其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革命运动,所以遭到“四人帮”的镇压。其意义在于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6.教训:
① 以经济建设为中收,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② 反对盲目的个人崇拜,健全民主与法制。
③ 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