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观察,理解其意义与要素,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操作体验,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制作两种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了解一个单位的量可大可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
4.体会到统计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明确不同的单位量的含义,并绘制两种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知道单位量可大可小,注意统计图的合理与美观。
教具准备:PPT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统计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老师收集了大家参与学校水资源项目活动的一些信息,做了个统计表,我们来看一看。
1、(课件演示:三(4)班收集塑料瓶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老师又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课件演示:三(4)班收集塑料瓶情况统计)
小组活动:观察统计图,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你可以把观察到的数据记下来)
根据交流出示板书:标题 统计项目 单位名称 单位长度(一格表示1)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得出:根据直条的长短就能判断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三(4)班塑料瓶收集情况的统计图,现在三年级每个班级都把收集塑料瓶的信息汇总到了一起,得到的统计图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三年级各班收集塑料瓶情况统计图)
2、小组观察讨论:这张图与刚才的图有什么不同?你又了解了哪些信息?
(根据交流板书:一格表示10)
师:三(3)班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195个)
3、我们三(4)班的同学收集的塑料瓶数量暂时落后,老师也去了解了下情况,原来是有的学生因为体重的原因少喝甚至不喝碳酸饮料了,于是老师就把班级里部分同学的体重也做了下统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三(4)班部分学生体重情况统计)
小组讨论: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这里的一格表示几?(一格表示2)
小王的体重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还了解到上海现阶段9岁儿童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课件显示:红线表示30)
那你有什么想法?想对这些同学提些什么样的建议呢?
原来,仔细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兔欢欢记下了参加运动会的车辆情况,她想请我们来帮忙画条形统计图。
(1)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大客车的直条已经画好了,我们来看看他画的正确么?大客车的高度是怎么确定的?(演示指导画法)
交流画法:1、根据单位长度,借助工具尺确定数据所在位置;
2、打斜线又快又好。
(2)学生独立完成纵向条形统计图,个别上台演示交流。
(你能给大家介绍下你的自行车37辆是怎样画的么?)
(3)关于本次运动会的车辆统计情况,还有另一种统计图,我们看看和刚才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
(4)那这样的条形统计图你会画么?请你试着完成。(学生独立完成)
(5)展示学生作品,实物投影,及时评价。
2、这两份条形统计图每一格都表示2。其实在制图的过程中,每格除了2,还可以表示多少呢?(3、4、5……)
如果一格表示3,那这个统计图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是5呢?10呢?
(课件演示:一格为3、5、10的统计图)
观察比较:说说你的感受?
(原来当我们画条形统计图时,还要根据数据的大小注意单位长度的大小,使得统计图更科学合理和美观)
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 师: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广泛的运用。开学时我们做过一个关于学生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统计,老师把信息作了整理,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呢?
观察数据,交流信息。
明确标题等要素,小组讨论确定合适的单位量。
完成条形统计图,交流。
(4)说说你对改善上放学高峰时的拥堵有什么样好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既然数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这么紧密,希望同学们能够学好、用好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二)
标题 直观、方便
统计项目 便于比较
单位名称
单位长度(一格表示1,2,3,5,1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