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沪粤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画面上这么多乐器发声,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我们是怎样区分这些声音呢?
新知讲解
一、乐音与噪声
1、乐音:使人感觉到愉悦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有益于身心健康,振动有规律。
古
琴
鸟
语
2、噪音:使人感觉到讨厌的声音叫做噪音。
特征:不利于身心健康,振动没有有规律。
我们能够听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鸟、青蛙、猫、狗、风暴和流水的声音,那么我们是依据什么来划分声音的呢?
猜一猜:这是什么歌曲?
问题:你能把最后一句唱一下吗,为什么?
二、音调
(一)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尖”“细”、“粗”等浅显地描述音调。
声音听起来“越尖”“越细”,音调越高。
请区分这两段歌曲音调的高低
A
B
(二)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实验1:
(1)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
实验注意:手------拨动钢尺
眼------观察钢尺振动快慢
耳朵-----声音音调的高低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是否改变?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3)再试几次,仔细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倾听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齿轮的齿数越多,纸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划过的速度越快,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实验2:
(三)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甲物体3S振动了600次
乙物体5S振动了1000次
那个物体振动快
甲物体3S振动了600次
乙物体5S振动了1000次
600次
_______
3s
=
300次
_______
1s
1000次
_______
5s
=
200次
_______
1s
甲振动快
1、声源振动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做频率。
3、声源每秒振动300次,频率就是300Hz
2、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表示
频率用f表示
频率的单位:赫兹(Hz)
小结: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四)用波形比较频率
(四)超声和次声
人耳只能对20Hz—20000Hz的声音产生听觉,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共同之处:超声和次声人耳都是听不见的声音
人和一些动物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
人和一些动物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
讨论:一只蜜蜂从你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10Hz,低于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声音。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500——600Hz,在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所以人能听到蚊子的声音。
观察小提琴:
问题:1、怎样调节弦的长短和松紧
2、为什么要安装几根粗细不同的弦
三、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2、弦乐器能够演奏出各种优美的音乐,那么是怎样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1、你见过哪些弦乐器
猜想:
(1)可能调节弦的粗细
(2)可能调节弦的长短
(3)可能调节弦的松紧程度
3、设计实验
(1)如何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粗细有关?
保证长短、松紧相同改变粗细------保持AB间的距离和钩码的多少不变,换用不同粗细的弦,用三角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它发出的声音。
(2)如何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长短有关?
保证粗细、松紧相同,改变长短------用同一根弦保持钩码的多少不变,改变AB间的距离,用三角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它发出的声音。
(3)如何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粗细有关?
保证粗细长短相同,改变松紧程度-----用同一根弦保持AB间的距离不变,改变钩码个数,用三角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它发出的声音。
实验数据及分析
高
高
高
低
低
低
实验序号
粗细
㎜2
长短
(m)
松紧
音调
1
0.5
0.6
紧
0.8
0.6
紧
2
0.8
0.6
松
0.8
0.4
松
3
0.5
0.4
松
0.5
0.4
紧
结论:
当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
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当弦的张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课堂练习
1、(2021广东)题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B
2、(2021贵州安顺)近期报道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______声波交流。
次
3、(2021宁夏)下图是1978年在湖北省发掘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声音的( )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声速
C
4、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D.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C
5、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速度比次声波的速度快
B.只要物体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如图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如声音会逐渐变小,
此实验说明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
6、端午节赛龙舟时,划龙舟的队员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动船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不能通过水传播
B.鼓手敲鼓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C.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C
7、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D
课堂总结
声音的特征
音调
频率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课堂练习
1、(2021四川达州)2021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年三十的歌:“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把我们带回那些难忘的春晚时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中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的
C.
电视机前的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
D.
晚会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2.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乐器编钟。敲击不同的编钟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3.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4.小明和小华读出a、b、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b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5.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是为了研究(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音的大小
6.为积极践行“绿色·共享”的经济理念,市民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在骑行的过程中,链条和齿轮间不断地撞击发出声音,当骑行的速度由小变大时,其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7.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伸出的一端,钢尺振动的______不同,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并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当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发出的是频率低于______Hz的次声波。
8.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______(“音调低”、“响度小”、“音色差”)。
9.如图所示为二胡的构造简图。演奏者在演奏乐曲前通常要调拧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0.如图所示,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的笛孔,这主要是用来改变声音的______。
1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说的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由竹管刮制排插而成,如图所示。吹奏时,竹管内空气柱由于______而发声;相同条件下,吹奏长竹管时所发出声音的音调较______(选填“高”或“低”)。
12.小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所示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
13.如图所示,在琵琶演奏中,声音是由琴弦______产生的。中国古乐中的“宫商、角、徵、羽”5个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______。
14.2016年4月9日福建省第五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在福安隆重举行,男女歌唱家举行畲歌对唱,歌声通过______传入现场观众耳朵;女歌唱家的歌声比男歌唱家的“尖细”,是指女歌唱家声音的______高。
1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拿棍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音调较高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从瓶口向内吹气,声音是由于____(选填“水和瓶子”或“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16.小徐在用二胡演奏曲目《二泉映月》时,乐曲声是由琴弦_____产生的;她的手指不断地在琴弦上改变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
17.“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
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2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____m。
18.为了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将一根粗细、材料均匀的琴弦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并挂上钩码,并用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如图所示)。实验中,小明通过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通过改变AB间距离来改变弦的长度,用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所挂钩码个数
A、B间的距离/cm
音调
1
2
50
最低
2
3
50
较低
3
3
40
较高
4
3
30
最高
(1)本实验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2)在同一次实验中,改变塑料尺弹拨琴弦的力度,弦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和4,可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
19.2020年12月11号,连镇铁路淮镇段正式通车,扬城开启高铁时代。淮镇段全长305km,设计行车时速250km/h。高铁车组与传统列车相比,在设计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
(1)高铁列车车速从200km/h降到90km/h的过程中不采用机械刹车,而是利用“再生制动”技术:列车由于________继续行驶并带动电机逆转发电,把列车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当列车车速降到90km/h时,实施机械刹车,利用刹车片与轴之间的摩擦力使车速减小。
(2)“淮镇高铁”按设计时速行驶,从淮安到达镇江至少需要_______h。
(3)坐在高铁里,有许多年轻人在刷着“抖音”,“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音色”),声波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B
解析: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的。故B正确;
C、不同歌手的音色是不同的,电视机前的听众是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的。故C错误;
D、人耳正常听觉范围是。故D错误。
2.A
解析:
敲击不同的编钟时,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
A.B.用筷子敲击瓶口时,瓶子受力而振动发声,故A错误,B正确;
C.D.瓶子振动时,瓶内水越多,瓶子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瓶内水越少,瓶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瓶音调最高,h瓶音调最低,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4.A
解析:
表中单位是Hz,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解析: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纸片振动的频率不同,故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B正确。
故选B。
6.高
解析:
当骑行的速度由小变大时,链条和齿轮间的撞击频率变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会逐渐高。
7.幅度
音调
20
解析:
[1]如图所示,用不同力拨动钢尺,其振动的幅度会不同。
[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用相同的力来拨动时,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
[3]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会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太慢,其频率低于20Hz时,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8.音调
音调低
解析:
[1]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琴键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20000Hz之间,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超过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属于次声波,所以无法听到,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9.音调
解析:
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调拧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动的快慢(频率)来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
10.音调
解析:
吹笛子时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当控制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时,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1.振动
低
解析:
[1]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由竹管刮制排插而成,吹奏时,竹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长管中空气柱较长,吹奏长管时空气柱振动慢,频率低,所发出声音的音调较低。
12.频率
解析:
纸筒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桶中空气柱能够振动,当转速增大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13.振动
音调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在琵琶演奏中,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2]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14.空气
音调
解析: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女歌唱家的歌声比男歌唱家的“尖细”,是指女歌唱家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是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15.乙
空气柱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拿棍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水瓶会振动,会引起水瓶中的水的振动,乙中水的质量较小,乙中水振动得快,乙中水发声的音调高。
[2]从瓶口向内吹气,这时会发出声音,振动的是空气柱,即从瓶口向内吹气,声音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16.振动
音调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
[2]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17.音调
1500m
解析:
[1]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使吉他发出乐音。
[2]超声波从海面竖直向海底传播所用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则此处海洋深度为
h=vt=1500m/s1s=1500m
18.控制变量法
不变
见解析
解析:
(1)[1]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本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2]在同一次实验中,改变塑料尺弹拨琴弦的力度,弦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改变;振动的快慢不变,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
(3)[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与4,可得出初步结论:当琴弦的粗细、材料、松紧程度都相同时,琴弦长度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19.惯性
电能
1.22
)音调
不变
解析:
(1)[1]刹车后列车不能立刻停下来,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是因为列车具有惯性。
[2]列车行驶并带动电机逆转发电,相当于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3]列车从淮安到达镇江所需要的时间为
(3)[4]“抖音”通过改变频率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5]声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及介质的温度有关,当频率改变时不影响声的传播速度,故声的传播速度不变。
7题
10题
11题
12题
13题
15题
试卷第4页,总5页
试卷第5页,总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