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以下哪个属于文明的和平交流
A.亚历山大的征服
B.汉与罗马的贸易
C.亚述帝国的扩张
D.埃及亚述的争霸
【答案】B
2.下列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结合,逐渐中国化
B.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C.在汉代从古罗马经中亚传入中国
D.丝绸之路沿线保存大量著名佛教石窟
【答案】C
3.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为“凿空”。这里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
B.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
C.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
D.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答案】B
4.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才使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得到很好的保存。在不少七世纪中叶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纬锦。这能够说明(
)
A.中国丝织品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
B.中国的丝织品开始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
C.吐鲁番等地的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D.商帮经营的丝绸已经远涉欧洲
【答案】A
5.东汉的墓葬中开始使用有希腊、罗马风格的石柱,当时的建筑上还有西方的人体雕塑及希腊式的人柱。这表明
A.汉朝和罗马开始了官方直接往来
B.中西方之间已有文化交流
C.东汉政府着力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D.希腊是东西文化交流中心
【答案】B
6.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以下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阿拉伯人将印度的数字传播到欧洲
B.日本的典章制度等受到中国的影响
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西亚和欧洲
D.欧洲殖民者对非洲文化的积极影响
【答案】B
7.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等等。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
A.唐朝时期的版图囊括了朝鲜半岛
B.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
C.新罗与唐朝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
D.新罗统治者与唐朝皇帝共用年号
【答案】C
8.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完成了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的任务
B.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及贸易繁荣
C.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
D.他的这次出使被司马迁称为“凿空”
【答案】B
9.草原丝绸之路因其商品特点而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A.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
B.中原地区比草原地区经济发达
C.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D.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
10.下面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于秦朝时期
B.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可到达欧洲
C.广州、泉州、长安是重要的交易枢纽
D.郑和下西洋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答案】D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后汉书西域传》载:其(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欲遮阂不得自达。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从此开辟
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
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D.罗马共和国和东汉并峙东西
【答案】C
2.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传统基督教文化非常崇尚节俭
B.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
C.罗马人以穿中国丝织品为奢侈
D.西方纺织技术的发展
【答案】D
3.从下列表格的内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阿拉伯人
数学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使之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阿拉伯人著写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文学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名著,都受到了《天方夜谭》创作方法的影响
沟通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A.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伊斯兰文化
B.首先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D
4.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不仅保存了古代医学,而且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通过与希腊、波斯、拜占庭、中亚各民族和中国唐代的科学文化交融,创造了兴盛的阿拉伯医学。这说明
A.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阿拉伯帝国的医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C.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阿拉伯人自主创新取得巨大医学成就
【答案】A
5.亚历山大东征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到达中亚。这表明
A.张骞曾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
B.东西方为丝绸之路的开拓都做出贡献
C.战争是开辟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D.中西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答案】B
6.某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2—1676年前后发明二进制,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由此可见(
)
A.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B.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
C.《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
D.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
【答案】D
7.康熙时期,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罗马,著有《身见录》,记载了欧洲政治、建筑、风俗等;乾隆年间,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的《海录》,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由此推知康乾时期
A.闭关锁国政策并未推行
B.中西交往利于开阔视野
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商业往来促进文化进步
【答案】B
8.《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但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中国40多处城市景观,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这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马可·波罗行纪》
A.首次让欧洲人从地理上知道了中国
B.加强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的统治
C.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
D.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的新时代
【答案】D
9.西汉王朝经营西域中亚丝绸之路,没有给西汉经济带来多少收益,相反是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这主要是因为西汉政府
A.经营丝绸之路侧重政治目的
B.对外贸易的种类和范围有限
C.尚未实现对西域各地的控制
D.加强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
【答案】A
10.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生产技术的成熟
B.对外交流的盛况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答案】B
1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之所以得此名字,主要是因为( )
A.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影响深远而广泛,名称准确生动
B.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C.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且好记
D.张骞通西域后命此名字
【答案】A
1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
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D
13.丝绸之路不仅向西方输出中原丰富的物产,更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它使纸制品、印刷术、茶叶和瓷器等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得以传播。这表明
( )
A.外出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答案】D
14.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本国医官用朝鲜文翻译或注释中国医书,收集了中朝两国医书153种,尤其是收集了在中国已失的医书40余种。他们还模仿中国的医方著作,组织本国的医师编撰医方著作。1445年,朝鲜医官金蒙礼等人仿照中国宋朝的《太平圣惠方》,编算成《医方类聚》365卷。这反映出
A.“西学东渐”的局面已出现
B.明代医学成就已领先于世界
C.中医学引起了东方国家关注
D.中朝交流利于保留医学文化
【答案】D
15.“万里茶道”是17—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俄国人称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这说明( )
A.中国闭关锁国发生转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
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
【答案】C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新疆出土的唐代抄本《论语郑氏注》上留有12岁作者的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抄本可佐证
A.唐太宗推行“祟儒尊孔”的国策
B.《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
C.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中原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
【答案】D
2.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
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答案】D
3.康熙时期,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罗马,著有《身见录》,记载了欧洲政治、建筑、风俗等;乾隆年间,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的《海录》,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由此推知康乾时期
A.闭关锁国阻碍对外交往
B.西学东渐利于开阔视野
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师夷长技思想逐渐兴起
【答案】B
4.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一月,“麻林国(东非)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上御奉天门受之。文武群臣稽首称贺曰:‘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致此嘉瑞’”。这反映出当时
A.朝贡被赋予教化的政治含义
B.用传统的观念解读西方
C.中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体
D.海禁政策没有严格执行
【答案】A
5.17-18世纪,西方出现很多汉语借词。对以下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文为基础
B.当时政府重视对外宣传中国的文化
C.中西文化的交流呈现单向度的特点
D.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
【答案】D
6.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他们有时遇贼被杀,有时遇热风。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
B.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
C.了解了沿途的民风民俗
D.主要将丝绸运抵到西方
【答案】B
7.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中,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密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
A.打破了儒学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B.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
C.形成了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
D.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
【答案】D
8.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答案】B
9.明朝中后期,中葡两国的贸易中,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瓷器、朱砂、麝香等;葡萄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B.朝廷严厉实行“海禁”政策
C.中国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D.中国较早完成近代社会转型
【答案】C
10.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节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答案】C
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
——引自《后汉书·西域传》
(1)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帝”“北虏”分别指的谁?
【答案】(1)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2)汉武帝,匈奴。
2.(古代西方文明)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三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已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答案】(1)影响: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方面:保存了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政治: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2)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3.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
【答案】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以下哪个属于文明的和平交流
A.亚历山大的征服
B.汉与罗马的贸易
C.亚述帝国的扩张
D.埃及亚述的争霸
2.下列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结合,逐渐中国化
B.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C.在汉代从古罗马经中亚传入中国
D.丝绸之路沿线保存大量著名佛教石窟
3.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为“凿空”。这里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
B.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
C.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
D.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4.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才使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得到很好的保存。在不少七世纪中叶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纬锦。这能够说明(
)
A.中国丝织品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
B.中国的丝织品开始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
C.吐鲁番等地的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D.商帮经营的丝绸已经远涉欧洲
5.东汉的墓葬中开始使用有希腊、罗马风格的石柱,当时的建筑上还有西方的人体雕塑及希腊式的人柱。这表明
A.汉朝和罗马开始了官方直接往来
B.中西方之间已有文化交流
C.东汉政府着力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D.希腊是东西文化交流中心
6.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以下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阿拉伯人将印度的数字传播到欧洲
B.日本的典章制度等受到中国的影响
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西亚和欧洲
D.欧洲殖民者对非洲文化的积极影响
7.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等等。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
A.唐朝时期的版图囊括了朝鲜半岛
B.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
C.新罗与唐朝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
D.新罗统治者与唐朝皇帝共用年号
8.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完成了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的任务
B.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及贸易繁荣
C.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
D.他的这次出使被司马迁称为“凿空”
9.草原丝绸之路因其商品特点而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A.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
B.中原地区比草原地区经济发达
C.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D.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下面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于秦朝时期
B.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可到达欧洲
C.广州、泉州、长安是重要的交易枢纽
D.郑和下西洋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后汉书西域传》载:其(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欲遮阂不得自达。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从此开辟
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
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D.罗马共和国和东汉并峙东西
2.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传统基督教文化非常崇尚节俭
B.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
C.罗马人以穿中国丝织品为奢侈
D.西方纺织技术的发展
3.从下列表格的内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阿拉伯人
数学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使之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阿拉伯人著写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文学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名著,都受到了《天方夜谭》创作方法的影响
沟通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A.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伊斯兰文化
B.首先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4.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不仅保存了古代医学,而且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通过与希腊、波斯、拜占庭、中亚各民族和中国唐代的科学文化交融,创造了兴盛的阿拉伯医学。这说明
A.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阿拉伯帝国的医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C.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阿拉伯人自主创新取得巨大医学成就
5.亚历山大东征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到达中亚。这表明
A.张骞曾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
B.东西方为丝绸之路的开拓都做出贡献
C.战争是开辟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D.中西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6.某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2—1676年前后发明二进制,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由此可见(
)
A.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B.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
C.《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
D.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
7.康熙时期,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罗马,著有《身见录》,记载了欧洲政治、建筑、风俗等;乾隆年间,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的《海录》,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由此推知康乾时期
A.闭关锁国政策并未推行
B.中西交往利于开阔视野
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商业往来促进文化进步
8.《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但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中国40多处城市景观,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这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马可·波罗行纪》
A.首次让欧洲人从地理上知道了中国
B.加强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的统治
C.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
D.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的新时代
9.西汉王朝经营西域中亚丝绸之路,没有给西汉经济带来多少收益,相反是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这主要是因为西汉政府
A.经营丝绸之路侧重政治目的
B.对外贸易的种类和范围有限
C.尚未实现对西域各地的控制
D.加强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
10.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生产技术的成熟
B.对外交流的盛况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1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之所以得此名字,主要是因为( )
A.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影响深远而广泛,名称准确生动
B.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C.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且好记
D.张骞通西域后命此名字
1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
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3.丝绸之路不仅向西方输出中原丰富的物产,更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它使纸制品、印刷术、茶叶和瓷器等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得以传播。这表明
( )
A.外出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4.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本国医官用朝鲜文翻译或注释中国医书,收集了中朝两国医书153种,尤其是收集了在中国已失的医书40余种。他们还模仿中国的医方著作,组织本国的医师编撰医方著作。1445年,朝鲜医官金蒙礼等人仿照中国宋朝的《太平圣惠方》,编算成《医方类聚》365卷。这反映出
A.“西学东渐”的局面已出现
B.明代医学成就已领先于世界
C.中医学引起了东方国家关注
D.中朝交流利于保留医学文化
15.“万里茶道”是17—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俄国人称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这说明( )
A.中国闭关锁国发生转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
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新疆出土的唐代抄本《论语郑氏注》上留有12岁作者的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抄本可佐证
A.唐太宗推行“祟儒尊孔”的国策
B.《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
C.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中原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
2.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
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3.康熙时期,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罗马,著有《身见录》,记载了欧洲政治、建筑、风俗等;乾隆年间,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的《海录》,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由此推知康乾时期
A.闭关锁国阻碍对外交往
B.西学东渐利于开阔视野
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师夷长技思想逐渐兴起
4.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一月,“麻林国(东非)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上御奉天门受之。文武群臣稽首称贺曰:‘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致此嘉瑞’”。这反映出当时
A.朝贡被赋予教化的政治含义
B.用传统的观念解读西方
C.中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体
D.海禁政策没有严格执行
5.17-18世纪,西方出现很多汉语借词。对以下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文为基础
B.当时政府重视对外宣传中国的文化
C.中西文化的交流呈现单向度的特点
D.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
6.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他们有时遇贼被杀,有时遇热风。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
B.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
C.了解了沿途的民风民俗
D.主要将丝绸运抵到西方
7.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中,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密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
A.打破了儒学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B.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
C.形成了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
D.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
8.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9.明朝中后期,中葡两国的贸易中,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瓷器、朱砂、麝香等;葡萄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B.朝廷严厉实行“海禁”政策
C.中国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D.中国较早完成近代社会转型
10.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节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
——引自《后汉书·西域传》
(1)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帝”“北虏”分别指的谁?
2.(古代西方文明)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三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已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