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习题汇总(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习题汇总(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6 16:27:21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它以东印度公司为组织形式,逐步占领了跨越非洲和亚洲的诸多重要贸易据点,1619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第一座城市,并以此为基地在东方编织起囊括台湾在内的庞大商业贸易网络。”材料中的“它”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答案】D
2.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的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这一现象
A.反映了区域文化壁全消除
B.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说明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D.是全球贸易网形成的结果
【答案】D
3.咖啡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英国的社交形态以及政治和商业活动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下列关于咖啡馆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B.催生了聊天、聚会的社交新风尚
C.促进经济、文化等信息的交流
D.直接推动了英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答案】D
4.在新加坡,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体现了新加坡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B.当地传统文化消失
C.殖民地文化特色
D.移民文化阻碍发展
【答案】A
5.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山装是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
B.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C.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
D.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殊的含义
【答案】D
6.二战后,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1948~1966年世界贸易增长了6.6%。由此可见,关贸总协定
A.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
B.消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C.建立起了新的政治格局
D.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
【答案】D
7.1680—1830年塞内加尔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据如表可知,1680—1830年塞内加尔
A.处于三角贸易的主导地位
B.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
C.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
D.矿产资源开发始终迟滞
【答案】C
8.海权不但涉及到以武力控制海洋的海军,也包括平时的商业与航运。“海权理论之父”马汉认为获得制海权的国家就掌握了历史主动权。17世纪掌握“历史主动权”的是
A.西班牙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答案】C
9.据统计,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这反映出此时
A.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
B.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C.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
D.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答案】A
10.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答案】B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美式英语是一种以英语为主的语言形式。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这表明
A.美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
B.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工具
C.外来文化冲击了美国本土文化
D.种族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
【答案】A
2.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初期,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答案】A
3.《格致新报》由上海人朱开甲于1808年3月在上海创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下,对如表分析不准确的是
序号
类别
数字
比例(%)
序号
类别
数字
比例(%)
1
日常生活现象
45
18.6
8
地理
3.3
2
应用科学
33
13.6
9
趣味问题
8
3.3
3
时务
24
9.9
10
生理
7
2.9
4
物理
20
8.3
11
化学
6
2.5
5
天文
18
7.4
12
军事
5
2.1
6
生物
15
6.2
13
其他
43
17.8
7
医学
10
4.1
14
总计
242
100
A.19世纪末中国社会对时务的关注度较高
B.甲午战败后应用科学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C.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D.西学东渐直接引发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答案】D
4.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独特的建国历程,形成了美国特殊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成为美国的标志,在美国的整个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关于美利坚文化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英国文化占主导,特别是语言与英国几乎一样
B.种族融合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C.独立战争过程中,"美利坚人"成为共同名称
D.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促进了美国文化形成
【答案】D
5.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尚不多见,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
【答案】A
6.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美国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美国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不仅奠定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根基,而且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材料意在强调文化认同
A.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
B.促进了跨国文化交流
C.是长期历史演进的结果
D.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答案】D
7.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
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D.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答案】D
8.“工业革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世界经济结构重建,在这一重建过程中,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转向了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主要是食物和纤维作物的种植。”这表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广
B.促进了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
C.加速了土地资源的广泛开发
D.推动了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答案】B
9.1825年至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54项名式各样的铁路条例,1836和1837两年间,又通过了39项铁路法案。1845与1846年通过的铁路法案分别是120件和272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英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愈发的完善
B.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国家法治进程
C.产业革命推动国家治理方式转变
D.法律体系的完善助推工业现代化
【答案】C
10.下图是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欧洲掠夺美洲日趋加强
B.工业革命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C.英国圈地运动不断深入
D.西班牙葡萄牙主导海外商路
【答案】A
11.1947年10月30日,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A.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B.是基于经济危机的深刻反思
C.建立起永久性多边贸易体制
D.源自于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
【答案】B
12.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资本在海外投资的年均回报率为5.72%,而国内投资的年均回报率是4.60%;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国内工业发展面临挑战
B.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本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经济地位已被美国取代
【答案】A
13.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彼此之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恩格斯在此评述的“联盟”
A.出现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B.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加剧了列强之间的争夺
D.导致国家干预经济加强
【答案】C
14.无线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伦敦的茶叶或芝加哥的小麦价格迅速影响到处于世界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买卖,也能让政府的公众声明顷刻之间为他国政府和一般民众所知晓等。这说明
A.科技成果扩大了民主范围
B.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狭窄
C.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改变
D.通信进步便利了人类互动
【答案】D
15.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最能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A.顺应了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B.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C.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
D.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答案】B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鸦片战争后,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
B.西学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C.中西医融合的趋势加速
D.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进步
【答案】B
2.西方人解释“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大体先后提出过三种理论:宗教动因说,即葡萄牙寻找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王国,共同夹击阿拉伯人;寻找黄金、香料说,强调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冲动;近期有学者强调,“地理大发现”的动机是得到粮食、燃料等大宗商品。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是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B.主要得益于宗教传播的精神动力
C.意在探寻黄金,抑制物价上升趋势
D.缓解了当时欧洲严重的农业危机
【答案】A
3.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一支探险船队的编年史官和领航员在完成航行时才发现,他们最初各自计算时间的方式是错误的,实际航行用时比他们想象中的多了一天。这次航行
A.开辟了欧亚非之间的新商路
B.引发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侵略
C.导致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D.空前扩展了人类地理空间视野
【答案】D
4.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案】C
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要作出服从世贸组织规划的承诺,而且对一些发达国家过高的要价筹码要作出一定的让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超国家”的专门性国家经济组织
A.使民族国家主权弱化
B.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C.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约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答案】D
6.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83%来自西班牙。西班牙每年派遣两支运载金银的船队来往于美洲与本土之间。1503年到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一共掠夺了153564公斤黄金,7439142公斤白银。这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经济转型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加速社会阶层分化
【答案】D
7.查尔斯·屈维廉爵士在英国国会上院作证时曾讲到,在今天孟加拉国的纺织业中心达卡,“丛林和疟疾正在迅速地蔓延……印度的曼彻斯特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变成了一个非常贫穷而狭小的城镇”。其人口从1750年的大约12万-15万人,下降到1850年的4万-6万人。据此,达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达卡生态环境恶化
B.英国对殖民地打压
C.英国本土工业革命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答案】C
8.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早期发源地,但从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口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了沉重地经济打击,便逐渐结束了意大利人享有的、作为西欧和东方贸易中间人的有利可图的垄断地位,由此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削弱自身实力
B.法国入侵使意大利半岛遭受严重破坏
C.新航路开辟失去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D.工商业经济衰退失去竞争力
【答案】C
9.《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之比较一兼析伏尔泰对儒学的误读》中写道:“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面对《赵》剧和儒学产生的有意误读。”可见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C.以我为主借鉴改造
D.有意篡改为我服务
【答案】C
10.1842年英国官方发表报告指出“霍乱是穷人的疾病”,然而英国社会各界认为“霍乱是一种社会病”“疾病是自然和谐状态失衡的后果,是垃圾和废物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类国社会各界
A.意识到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对立
B.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
C.呼吁政府关注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D.已经理性思考工业化带来的弊端
【答案】D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二战后,为建立一个稳定有序的世界金融贸易体系,国际社会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爆发不久,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就授意他的手下哈里·怀特,制定战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案……想避免三十年代的货币战和贸易战,重建一个汇率稳定、贸易自由的世界。
——《美英帝国间货币战争——怀特计划VS凯恩斯计划》
材料二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十八大新闻中心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中美双方如打贸易战是谁都输不起的。他还透露,中国最近就22个贸易纠纷案件起诉了美国,其中大部分都有赢的把握。
——摘自新华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重建一个汇率稳定、贸易自由的世界”国际社会做出了那些努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向哪一国际组织起诉美国?该组织的宗旨是什么?中国何时加入?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1)努力: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
(2)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
宗旨:取消贸易壁垒,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时间:2001年
(3)趋势:经济全球化,体系化、制度化,多极化,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
195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
52.50
62.44
69.39
90.16
81.60
77.00
12.86
40.44
47.82
49.07
68.02
57.91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2.11
18.48
15.33
19.64
27.05
27.50
14.87
1.59
7.08
5.01
7.42
9.69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答案】(1)同的原因:冷战的局势,意识形态一致,朝鲜战争的影响。异的原因: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界;英国实力削弱,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的态度与策略。
(2)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谷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较低。
(3)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3.阅读财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成书于东汉的《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功能多样;影响阶层广泛;同主流文化相互渗;茶饮日益时尚化、大众化。
作用: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
(3)意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


3

)
(

1


1

)第四单元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它以东印度公司为组织形式,逐步占领了跨越非洲和亚洲的诸多重要贸易据点,1619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第一座城市,并以此为基地在东方编织起囊括台湾在内的庞大商业贸易网络。”材料中的“它”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2.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的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这一现象
A.反映了区域文化壁全消除
B.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说明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D.是全球贸易网形成的结果
3.咖啡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英国的社交形态以及政治和商业活动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下列关于咖啡馆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B.催生了聊天、聚会的社交新风尚
C.促进经济、文化等信息的交流
D.直接推动了英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4.在新加坡,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体现了新加坡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B.当地传统文化消失
C.殖民地文化特色
D.移民文化阻碍发展
5.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山装是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
B.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C.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
D.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殊的含义
6.二战后,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1948~1966年世界贸易增长了6.6%。由此可见,关贸总协定
A.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
B.消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C.建立起了新的政治格局
D.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
7.1680—1830年塞内加尔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据如表可知,1680—1830年塞内加尔
A.处于三角贸易的主导地位
B.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
C.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
D.矿产资源开发始终迟滞
8.海权不但涉及到以武力控制海洋的海军,也包括平时的商业与航运。“海权理论之父”马汉认为获得制海权的国家就掌握了历史主动权。17世纪掌握“历史主动权”的是
A.西班牙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9.据统计,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这反映出此时
A.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
B.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C.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
D.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10.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美式英语是一种以英语为主的语言形式。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这表明
A.美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
B.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工具
C.外来文化冲击了美国本土文化
D.种族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
2.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初期,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3.《格致新报》由上海人朱开甲于1808年3月在上海创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下,对如表分析不准确的是
序号
类别
数字
比例(%)
序号
类别
数字
比例(%)
1
日常生活现象
45
18.6
8
地理
3.3
2
应用科学
33
13.6
9
趣味问题
8
3.3
3
时务
24
9.9
10
生理
7
2.9
4
物理
20
8.3
11
化学
6
2.5
5
天文
18
7.4
12
军事
5
2.1
6
生物
15
6.2
13
其他
43
17.8
7
医学
10
4.1
14
总计
242
100
A.19世纪末中国社会对时务的关注度较高
B.甲午战败后应用科学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C.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D.西学东渐直接引发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4.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独特的建国历程,形成了美国特殊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成为美国的标志,在美国的整个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关于美利坚文化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英国文化占主导,特别是语言与英国几乎一样
B.种族融合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C.独立战争过程中,"美利坚人"成为共同名称
D.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促进了美国文化形成
5.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尚不多见,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
6.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美国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美国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不仅奠定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根基,而且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材料意在强调文化认同
A.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
B.促进了跨国文化交流
C.是长期历史演进的结果
D.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7.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
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D.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8.“工业革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世界经济结构重建,在这一重建过程中,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转向了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主要是食物和纤维作物的种植。”这表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广
B.促进了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
C.加速了土地资源的广泛开发
D.推动了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9.1825年至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54项名式各样的铁路条例,1836和1837两年间,又通过了39项铁路法案。1845与1846年通过的铁路法案分别是120件和272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英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愈发的完善
B.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国家法治进程
C.产业革命推动国家治理方式转变
D.法律体系的完善助推工业现代化
10.下图是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欧洲掠夺美洲日趋加强
B.工业革命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C.英国圈地运动不断深入
D.西班牙葡萄牙主导海外商路
11.1947年10月30日,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A.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B.是基于经济危机的深刻反思
C.建立起永久性多边贸易体制
D.源自于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
12.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资本在海外投资的年均回报率为5.72%,而国内投资的年均回报率是4.60%;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国内工业发展面临挑战
B.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本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经济地位已被美国取代
13.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彼此之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恩格斯在此评述的“联盟”
A.出现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B.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加剧了列强之间的争夺
D.导致国家干预经济加强
14.无线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伦敦的茶叶或芝加哥的小麦价格迅速影响到处于世界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买卖,也能让政府的公众声明顷刻之间为他国政府和一般民众所知晓等。这说明
A.科技成果扩大了民主范围
B.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狭窄
C.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改变
D.通信进步便利了人类互动
15.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最能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A.顺应了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B.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C.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
D.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鸦片战争后,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
B.西学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C.中西医融合的趋势加速
D.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进步
2.西方人解释“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大体先后提出过三种理论:宗教动因说,即葡萄牙寻找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王国,共同夹击阿拉伯人;寻找黄金、香料说,强调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冲动;近期有学者强调,“地理大发现”的动机是得到粮食、燃料等大宗商品。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是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B.主要得益于宗教传播的精神动力
C.意在探寻黄金,抑制物价上升趋势
D.缓解了当时欧洲严重的农业危机
3.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一支探险船队的编年史官和领航员在完成航行时才发现,他们最初各自计算时间的方式是错误的,实际航行用时比他们想象中的多了一天。这次航行
A.开辟了欧亚非之间的新商路
B.引发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侵略
C.导致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D.空前扩展了人类地理空间视野
4.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要作出服从世贸组织规划的承诺,而且对一些发达国家过高的要价筹码要作出一定的让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超国家”的专门性国家经济组织
A.使民族国家主权弱化
B.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C.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约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6.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83%来自西班牙。西班牙每年派遣两支运载金银的船队来往于美洲与本土之间。1503年到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一共掠夺了153564公斤黄金,7439142公斤白银。这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经济转型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加速社会阶层分化
7.查尔斯·屈维廉爵士在英国国会上院作证时曾讲到,在今天孟加拉国的纺织业中心达卡,“丛林和疟疾正在迅速地蔓延……印度的曼彻斯特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变成了一个非常贫穷而狭小的城镇”。其人口从1750年的大约12万-15万人,下降到1850年的4万-6万人。据此,达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达卡生态环境恶化
B.英国对殖民地打压
C.英国本土工业革命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8.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早期发源地,但从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口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了沉重地经济打击,便逐渐结束了意大利人享有的、作为西欧和东方贸易中间人的有利可图的垄断地位,由此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削弱自身实力
B.法国入侵使意大利半岛遭受严重破坏
C.新航路开辟失去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D.工商业经济衰退失去竞争力
9.《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之比较一兼析伏尔泰对儒学的误读》中写道:“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面对《赵》剧和儒学产生的有意误读。”可见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C.以我为主借鉴改造
D.有意篡改为我服务
10.1842年英国官方发表报告指出“霍乱是穷人的疾病”,然而英国社会各界认为“霍乱是一种社会病”“疾病是自然和谐状态失衡的后果,是垃圾和废物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类国社会各界
A.意识到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对立
B.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
C.呼吁政府关注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D.已经理性思考工业化带来的弊端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二战后,为建立一个稳定有序的世界金融贸易体系,国际社会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爆发不久,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就授意他的手下哈里·怀特,制定战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案……想避免三十年代的货币战和贸易战,重建一个汇率稳定、贸易自由的世界。
——《美英帝国间货币战争——怀特计划VS凯恩斯计划》
材料二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十八大新闻中心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中美双方如打贸易战是谁都输不起的。他还透露,中国最近就22个贸易纠纷案件起诉了美国,其中大部分都有赢的把握。
——摘自新华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重建一个汇率稳定、贸易自由的世界”国际社会做出了那些努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向哪一国际组织起诉美国?该组织的宗旨是什么?中国何时加入?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
195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
52.50
62.44
69.39
90.16
81.60
77.00
12.86
40.44
47.82
49.07
68.02
57.91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2.11
18.48
15.33
19.64
27.05
27.50
14.87
1.59
7.08
5.01
7.42
9.69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3.阅读财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成书于东汉的《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

2


3

)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