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具体表现在
①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四大帝国纷纷解体
②诞生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民族国家
③英帝国疆域内的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
④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巴拿马运河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主义造成致命的打击,下列能够推动殖民体系瓦解的因素有
①反法西斯联盟通过决议支持殖民地独立要求
②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④二战以战争的正当性保证战后各国的独立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土崩瓦解,下列属于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是
A.埃及护宪运动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D.中国恢复对台湾的管辖
【答案】D
4.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存在矛盾
B.大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苏俄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
D.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
【答案】D
5.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的共同点是
A.都是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领导
B.都采取暴力斗争手段反抗殖民统治
C.都采取不合作态度反抗殖民统治
D.都结成统一战线进行斗争
【答案】A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
B.胡志明成为朝鲜第一个共产党人
C.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D.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答案】B
7.印度独立后,其推行的文化政策符合史实的是
①政治体制学习英国
②宗教与政治分离
③崇尚甘地思想
④种姓因素逐渐消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主要历史条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②十月革命后各国都成立了共产党组织
③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掠夺殖民地激化了民族矛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这对世界殖民主义的影响是
( )
A.加快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改变亚非拉的政治版图
C.强化了宗主国的政治地位
D.殖民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
【答案】A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新兴民族国家走上复兴的道路,这主要是因为( )
A.吸引外国先进文化是文化复兴发展的关键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抓住民族特色文化,尽量减少外来文化的干预
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
【答案】D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0道)
1.二战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而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并使用英语和法语。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
A.完全摆脱宗主国影响
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
C.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D.独立过程中留有隐患
【答案】C
2.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参战的士兵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
B.导致非洲和亚洲的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意识
D.导致法国在战后的分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答案】C
3.建于1949年的印度国家博物馆,展示了许多代表不同宗教和讲述不同宗教故事的大小石雕和铜雕。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故事被雕刻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方、石柱上,图案精美,保存完好,让人赞叹印度古代工匠的精工细作。其反映了印度现代文化中
A.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B.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C.统治精英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
D.传统的种姓因素影响着社会生活
【答案】B
4.列宁说,“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据此可知,列宁意在说明
A.垄断是一战最深厚的经济根源
B.一战推动了帝国主义的发展
C.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爆发
D.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答案】A
5.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人数统计。对此表数据理解正确的是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多国部队
死亡
约2万人
478人
受伤
约8万人
3754人
A.多国部队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高科技军事技术占优势
C.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D.海湾战争是冷战时期的局部战争
【答案】B
6.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黑人的一种流行音乐。后来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下,从一种被人歧视的低级音乐,走向大众音乐,逐渐成为今天被全世界瞩目并获得全球化发展的音乐形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黑人艰苦潦倒的生活
B.黑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性
D.反种族歧视是时代主题
【答案】C
7.对1919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 )
A.以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法国殖民势力
C.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D.默许农民焚烧警察局的行动
【答案】C
8.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经济显著发展,在文化上,他们也有共通之处。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
D.把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
【答案】D
9.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离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指: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B
10.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英法与美国争霸
B.英国政府维护英殖民霸权
C.英殖民帝国衰落
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
【答案】C
11.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表明
A.中共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
B.十月革命直接引发五四运动
C.工农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D.知识分子已成为革命主力军
【答案】A
12.1807年普鲁士颁布土地改革敕令,规定“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继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关于普鲁士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较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B.受到拿破仑战争的影响,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C.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自由、平等思想
D.为普鲁士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
【答案】A
1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关于战争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列理解准确的有
A.战争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
B.战争导致了人口的减少与生产的破坏
C.战争促进了疆域的开拓和帝国的形成
D.战争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与重构
【答案】D
14.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A.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答案】B
15.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我不喜欢战争。”“有时我晚上还会梦到战场,当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下列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观念兴起
B.英国一直是坚定的和平主义的拥护者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D.鼓励人们采用战争去解决国际间争端
【答案】A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全球票房榜首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是好莱坞制造英雄形象的梦工厂,钢铁侠、美国队长等经典英雄形象随着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好莱坞也因此大赚;与此同时,漫威电影的风靡也被许多国家视为文化侵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好莱坞电影致力于弘扬美式价值观
B.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电影行业发展
C.全球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观冲突问题
D.文化侵略成为新时代大国交锋方式
【答案】C
2.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说:疾病与战争是人类自古至今主要的灾变异数,但它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往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普遍共同性的各种关系互动的结果,因而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史。这反映出作者
A.强调疾病与战争的影响
B.揭示人类文明的互融性
C.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
【答案】D
3.近代以来,某一流派绘画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他们大多数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表现方式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这一流派
A.反思理性王国弊病
B.注重肯定理想人格
C.意识形态特征突出
D.带有反传统的特征
【答案】D
4.1939年3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提议将5月4日确定为“中国青年节”,得到党中央的批准,随后青救会组织了多场纪念“五四运动”的集会。5月,毛泽东等领导人出席“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这些做法
A.利于争取团结广大进步青年
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实现了党员结构的不断优化
【答案】A
5.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答案】D
6.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写下了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非凡预测”是指
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殖民扩张愈演愈烈
D.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答案】B
7.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材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B.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
D.李大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
【答案】C
8.—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
A.对战败国德国的制裁
B.确认波兰的独立和疆界
C.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D.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听之任之
【答案】C
9.周恩来1920年赴欧留学之初,便在撰写的第一篇旅欧通信中写道:“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他因此质问:“然使欧洲危机终不可免而至于爆裂也,则社会革命潮流东向,吾国又何能免?”材料反映了一战带给人类社会的哪些影响?
①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一战引起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③反战运动、和平主义思潮高涨
④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10.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答案】C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近现代音乐)
材料一
民国的流行歌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辛亥革命时期,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对音乐进行改良,主张以西乐为本改良中乐,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普及音乐教育。除了学堂乐歌,当时还有大量流行歌曲以排遣个体感情为基础,如《夜上海》唱的是歌女的无奈和觉醒,《金丝鸟》唱出被束缚女性的苦恼,《卖报歌》唱的是报童生活,《得不到的爱情》唱的是爱情的追寻。左翼音乐家以民族危机为题材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成为民国流行音乐的另一道风景线。上海的各式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娱乐场所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发展空间。那时的上海是霓虹闪烁、商业发达的远东大都会,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具有浓厚殖民文化色彩的“十里洋场”,以其独特的社会条件,促进了民国时期流行乐的繁荣。
——摘编自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简史》等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两极对峙格局下政治气氛紧张,这一时期青少年群体物质生活条件富足,思想上感到空虚压抑。摇滚乐契合了年轻人的叛逆精神和反权威性心理,他们通过摇滚乐表达感情、交流思想。摇滚乐是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的融合,其对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随着越南战争不断升级,
美国国内对于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鲍勃·迪伦的经典摇滚作品《敲响天堂之门》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渴望。因此摇滚乐一度成为自由、平等与爱的文化标志向世界展示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但与此同时摇滚乐在一些范围之内也成为一种迷乱躁动的象征,如迷幻摇滚常借助毒品增强感知力,运用灯光效果和强劲的节奏使受众进入迷幻状态,以此逃避现实、释放压力。
——摘编自杨斯坦《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社会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出现和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摇滚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摇滚乐流行的影响。
【答案】(1)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效推动;社会改良和挽救民族危机的需求;西方文化传播及新文化运动等的推动;新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影公司及从业人员的努力;
(2)不同:关注青年群体;内容多元,具有社会现实意义;注重创新
影响:批判现实问题,推动美国反战浪潮和民权运动发展;传播了美国价值观,服务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强调意识形态对立,有利于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峙;传播了某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不利于部分青年人成长。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
材料二 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徐友珍《甘地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倡导非暴力斗争的依据及斗争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具有怎样的伟大精神,说明其精神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答案】(1)依据:追求人类的公正;非暴力的武器属于最强者。目标:结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的自治。
(2)伟大精神:爱国,敢于牺牲,追求真理,坚强,平等。影响:缓和了印度民族内部的矛盾,加强了民族团结,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
地方”——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该书于
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1938年2月首次发行中文版。以下为该书的内容节选:
有两个红军战士绰号叫“老狗”和“老表”,他们是从江西走过来的。我问他们你们喜欢红军吗?”老狗说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老表说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我们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红军到他村子来分配土地,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只有地主逃跑了。还有一个红军战士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等等。
他们来历不同,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
(1)《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怎样的红军形象?
(2)《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发行有何影响?
【答案】(1)该书展现了红军代表人民利益、群众基础广泛、有明确革命目标(打地主、抗日)、讲求团结、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正面形象。
(2)树立了红军的正面形象,反击了不利于红军的言论,引起人们关注了解中国红军,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有利于提高红军的威望,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为研究中国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
第
2
页
共
10
页
)
(
第
1
页
共
10
页
)第五单元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具体表现在
①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四大帝国纷纷解体
②诞生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民族国家
③英帝国疆域内的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
④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巴拿马运河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主义造成致命的打击,下列能够推动殖民体系瓦解的因素有
①反法西斯联盟通过决议支持殖民地独立要求
②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④二战以战争的正当性保证战后各国的独立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土崩瓦解,下列属于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是
A.埃及护宪运动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D.中国恢复对台湾的管辖
4.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存在矛盾
B.大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苏俄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
D.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
5.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的共同点是
A.都是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领导
B.都采取暴力斗争手段反抗殖民统治
C.都采取不合作态度反抗殖民统治
D.都结成统一战线进行斗争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
B.胡志明成为朝鲜第一个共产党人
C.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D.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7.印度独立后,其推行的文化政策符合史实的是
①政治体制学习英国
②宗教与政治分离
③崇尚甘地思想
④种姓因素逐渐消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主要历史条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②十月革命后各国都成立了共产党组织
③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掠夺殖民地激化了民族矛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这对世界殖民主义的影响是
( )
A.加快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改变亚非拉的政治版图
C.强化了宗主国的政治地位
D.殖民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新兴民族国家走上复兴的道路,这主要是因为( )
A.吸引外国先进文化是文化复兴发展的关键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抓住民族特色文化,尽量减少外来文化的干预
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0道)
1.二战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而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并使用英语和法语。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
A.完全摆脱宗主国影响
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
C.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D.独立过程中留有隐患
2.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参战的士兵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
B.导致非洲和亚洲的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意识
D.导致法国在战后的分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3.建于1949年的印度国家博物馆,展示了许多代表不同宗教和讲述不同宗教故事的大小石雕和铜雕。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故事被雕刻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方、石柱上,图案精美,保存完好,让人赞叹印度古代工匠的精工细作。其反映了印度现代文化中
A.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B.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C.统治精英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
D.传统的种姓因素影响着社会生活
4.列宁说,“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据此可知,列宁意在说明
A.垄断是一战最深厚的经济根源
B.一战推动了帝国主义的发展
C.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爆发
D.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5.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人数统计。对此表数据理解正确的是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多国部队
死亡
约2万人
478人
受伤
约8万人
3754人
A.多国部队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高科技军事技术占优势
C.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D.海湾战争是冷战时期的局部战争
6.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黑人的一种流行音乐。后来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下,从一种被人歧视的低级音乐,走向大众音乐,逐渐成为今天被全世界瞩目并获得全球化发展的音乐形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黑人艰苦潦倒的生活
B.黑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性
D.反种族歧视是时代主题
7.对1919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 )
A.以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法国殖民势力
C.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D.默许农民焚烧警察局的行动
8.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经济显著发展,在文化上,他们也有共通之处。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
D.把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
9.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离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指: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0.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英法与美国争霸
B.英国政府维护英殖民霸权
C.英殖民帝国衰落
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
11.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表明
A.中共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
B.十月革命直接引发五四运动
C.工农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D.知识分子已成为革命主力军
12.1807年普鲁士颁布土地改革敕令,规定“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继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关于普鲁士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较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B.受到拿破仑战争的影响,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C.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自由、平等思想
D.为普鲁士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
1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关于战争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列理解准确的有
A.战争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
B.战争导致了人口的减少与生产的破坏
C.战争促进了疆域的开拓和帝国的形成
D.战争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与重构
14.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A.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15.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我不喜欢战争。”“有时我晚上还会梦到战场,当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下列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观念兴起
B.英国一直是坚定的和平主义的拥护者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D.鼓励人们采用战争去解决国际间争端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全球票房榜首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是好莱坞制造英雄形象的梦工厂,钢铁侠、美国队长等经典英雄形象随着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好莱坞也因此大赚;与此同时,漫威电影的风靡也被许多国家视为文化侵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好莱坞电影致力于弘扬美式价值观
B.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电影行业发展
C.全球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观冲突问题
D.文化侵略成为新时代大国交锋方式
2.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说:疾病与战争是人类自古至今主要的灾变异数,但它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往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普遍共同性的各种关系互动的结果,因而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史。这反映出作者
A.强调疾病与战争的影响
B.揭示人类文明的互融性
C.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
3.近代以来,某一流派绘画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他们大多数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表现方式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这一流派
A.反思理性王国弊病
B.注重肯定理想人格
C.意识形态特征突出
D.带有反传统的特征
4.1939年3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提议将5月4日确定为“中国青年节”,得到党中央的批准,随后青救会组织了多场纪念“五四运动”的集会。5月,毛泽东等领导人出席“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这些做法
A.利于争取团结广大进步青年
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实现了党员结构的不断优化
5.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6.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写下了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非凡预测”是指
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殖民扩张愈演愈烈
D.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7.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材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B.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
D.李大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
8.—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
A.对战败国德国的制裁
B.确认波兰的独立和疆界
C.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D.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听之任之
9.周恩来1920年赴欧留学之初,便在撰写的第一篇旅欧通信中写道:“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他因此质问:“然使欧洲危机终不可免而至于爆裂也,则社会革命潮流东向,吾国又何能免?”材料反映了一战带给人类社会的哪些影响?
①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一战引起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③反战运动、和平主义思潮高涨
④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近现代音乐)
材料一
民国的流行歌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辛亥革命时期,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对音乐进行改良,主张以西乐为本改良中乐,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普及音乐教育。除了学堂乐歌,当时还有大量流行歌曲以排遣个体感情为基础,如《夜上海》唱的是歌女的无奈和觉醒,《金丝鸟》唱出被束缚女性的苦恼,《卖报歌》唱的是报童生活,《得不到的爱情》唱的是爱情的追寻。左翼音乐家以民族危机为题材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成为民国流行音乐的另一道风景线。上海的各式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娱乐场所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发展空间。那时的上海是霓虹闪烁、商业发达的远东大都会,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具有浓厚殖民文化色彩的“十里洋场”,以其独特的社会条件,促进了民国时期流行乐的繁荣。
——摘编自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简史》等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两极对峙格局下政治气氛紧张,这一时期青少年群体物质生活条件富足,思想上感到空虚压抑。摇滚乐契合了年轻人的叛逆精神和反权威性心理,他们通过摇滚乐表达感情、交流思想。摇滚乐是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的融合,其对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随着越南战争不断升级,
美国国内对于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鲍勃·迪伦的经典摇滚作品《敲响天堂之门》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渴望。因此摇滚乐一度成为自由、平等与爱的文化标志向世界展示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但与此同时摇滚乐在一些范围之内也成为一种迷乱躁动的象征,如迷幻摇滚常借助毒品增强感知力,运用灯光效果和强劲的节奏使受众进入迷幻状态,以此逃避现实、释放压力。
——摘编自杨斯坦《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社会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出现和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摇滚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摇滚乐流行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
材料二 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徐友珍《甘地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倡导非暴力斗争的依据及斗争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具有怎样的伟大精神,说明其精神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
地方”——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该书于
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1938年2月首次发行中文版。以下为该书的内容节选:
有两个红军战士绰号叫“老狗”和“老表”,他们是从江西走过来的。我问他们你们喜欢红军吗?”老狗说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老表说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我们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红军到他村子来分配土地,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只有地主逃跑了。还有一个红军战士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等等。
他们来历不同,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
(1)《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怎样的红军形象?
(2)《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发行有何影响?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