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古代埃及的统治者被称为
A.哈里发
B.苏丹
C.法老
D.皇帝
【答案】C
2.成立共和国之后的埃及文化的特征不包括( )
A.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B.带有西亚和欧洲等地文化元素
C.彻底消除了西方殖民主义影响
D.明显呈现出多元化的综合特征
【答案】C
3.儒略历制定于( )
A.屋大维时期
B.凯撒时期
C.庞培时期
D.克拉苏时期
【答案】B
4.下列关于俄罗斯兴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B.基辅罗斯曾被蒙古征服
C.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起统一国家
D.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
【答案】D
5.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答案】C
6.古代美洲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叙述正确的是
A.培植了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玉米、水稻、西瓜等
B.发明的“浮动园地”给后世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新思路
C.创造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D.玛雅人发明的独特文字和20进制,影响深远
【答案】D
7.《2012玛雅预言》给你一个可以免费去玛雅旅行的机会,这当然是个新创游戏,如若你真到了,会看到玛雅文化艺术的(
)
①独特的表意文字②复杂的历法纪年
③用于祭祀用的金字塔庙宇④有壁画装饰的神庙
⑤繁荣的庄园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D
8.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以上史实说明(
)
A.越南最早建立于公元10世纪
B.李朝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政权
C.古代越南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越南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案】D
9.以公元8世纪为界限,在此之前“阿拉伯人是以剑和舌为荣,而不是以笔为荣的”。在此之后,则变成了“他们把一切工作都归纳为剑和笔两个方面”。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阿拉伯文化的发展
B.造纸术的传播与普及
C.西学东渐促进科技交流
D.印刷技术的推广作用
【答案】B
10.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特征之一,以下对其认识最全面的是
A.直接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
B.有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对佛教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答案】C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
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
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
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
【答案】B
2.读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1400年
1500年
1600年
1700年
1750年
欧洲
45
69
89
115
140
亚洲
224
254
292
402
508
非洲
74
82
90
90
90
美洲
30
41
15
9
10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
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
【答案】D
3.《国忆录》中写到,"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强调以德治国
C.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D.主张思想自由
【答案】C
4.1429年,法国圣女贞德在战前演说中说:“你们(英军)休想占领法兰西王国一寸领土。拥有法兰西的应是真正的继位者,国王查理,因为上帝要这样”。贞德的言论反映出当时
A.法国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
B.法国国王地位高于英王
C.英法两国殖民矛盾的激化
D.君权神授思想根深蒂固
【答案】A
5.“希腊人在奉祭宙斯的节日里举办奥林匹亚运动会,运动会吸引了来自全希腊的运动员,于是宙斯神的节日也成了全国性的假日,在此月内,全希腊境内的所有战争都要宣布休战……节日期间还应时开了集市,届时人们从各地赶来,献祭宙斯神,观看比赛,
盛况空前。”据此可知,举办奥林匹克竞技会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城邦之间的和平友谊
B.祭祀神灵和表达对宙斯的敬意
C.培养拥有强健身体的公民
D.推动希腊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
【答案】B
6.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流俗,而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首先必须完全抛弃历史著作之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因素,这是关键所在。他借伯里克利之口,说出了他的基本观点:“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材料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
A.完全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立足于对历史真相的观察
C.成为了当时社会主流观念
D.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答案】D
7.有学者引用古希腊先哲的名言,提出“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说明该学者
A.赞同普罗泰格拉的主张
B.借鉴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C.反对彼特拉克哲学论述
D.汲取了薄伽丘思想精华
【答案】B
8.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表明他
A.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B.强调人的理性与生俱来
C.接近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D.认识到人人生而平等
【答案】A
9.法国人克洛德德尔玛在《欧洲文明》一书中认为,欧洲文明主要从古希腊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则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和范畴。据此可知
A.罗马法是对希腊法的继承与发展
B.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西方立法的基础
C.古希腊民主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罗马法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之上
【答案】B
10.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之一的《伊戈尔远征记》,描绘的是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盘踞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远征军进行征伐的故事。在伊戈尔身上,兼有着为自己民族抵御外敌的英雄气概和追求个人荣誉、轻率行动的性格特征。这说明
A.《伊戈尔远征记》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
B.作者对主人公伊戈尔的评价持双重态度
C.伊戈尔远征加剧了基辅罗斯的解体危险
D.封建贵族的忠诚与勇敢促进了社会发展
【答案】B
11.中世纪到16世纪末,欧洲的自然哲学家若非神职人员,就是在教会主导的大学工作。至17世纪,科学研究的主力转移到新成立的各种研究院和学会。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批评说:大学是知识疾病的孕育场所。16到18世纪,欧洲大学没有成为科学知识发展的园地,应归咎于(
)
A.固守神学论辩和经院哲学的研究传统
B.缺乏科学实验所需的研究经费和人力
C.受宗教改革影响陷入新旧教派冲突中
D.与新兴专制政府连手打压新科学研究
【答案】A
12.大学的校训不仅代表着一个大学的风格,也呈现出它的办学理念。哈弗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关于它的认识正确的是
A.重视古希腊哲学家人文理性的传统
B.强调追求真理是普世最高原则
C.哈佛大学继承了古希腊的教育理念
D.二者是哈佛大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答案】A
13.《十二铜表法》中写道:“如有人在出庭辩论时亲手保护自己的物品……”具体做法就是与对方兴讼时,兴讼双方以手抓住所争辩的物品并以严肃的言辞来维护对该物之权利,把手放在物品上要在一定的地方并在最高审判官在场时进行。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已经发展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D.法庭辩论决定物品归属
【答案】A
14.《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藏匿他人奴隶者均被处死;剃去奴隶标志者要断其指,骗理发师这么做者要处死;奴隶否认自己主人者要割去耳朵。这在实质上反映了该法典( )
A.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内容全面且具有操作性
C.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意志
【答案】D
15.1734年,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出版,他在书中认为,共和国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而帝制时期的罗马之所以衰亡。其重要原因就是专制主义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扼杀了人民的自由。据此推断,孟德斯鸠创作此书的主旨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主张实行共和政体
C.主张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D.反对一切君主政体
【答案】A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原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答案】B
2.雅典黄金时代末期,涌现出一大批以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文学大师。这些文艺巨匠以文学作品为阵地,用激昂的言辞为妇女主持正义,为妇女解放摇旗呐喊。这从侧面反映出,古代雅典
A.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B.民主政治下妇女权利受到限制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
D.文艺创作迎合了公民群体需求
【答案】B
3.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邦纳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下列思想可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认识你自己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D.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答案】B
4.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对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如在《十二铜表法》中,有给债务人戴“足枷或镣铐”以及“债务人得被砍成碎块”的规定。这反映了罗马法
A.明确区分公法和私法
B.注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C.注重完善私法的内容
D.注重法律内容的完整性
【答案】B
5.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产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由此可见罗马法
A.是罗马长期阶级斗争的产物
B.注意不断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C.以自然法为最高指导原则
D.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
【答案】D
6.18世纪,狂飙突进运动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在德国却正聚集起一股新的反叛力量。它反对启蒙运动过分强调理性的倾向,认为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理性化规则是法国文化霸权的体现。这一思想在当时
A.意在彻底否定启蒙运动
B.瓦解了理性主义原则
C.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D.摈弃了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C
7.启蒙运动时期的《百科全书》,它不是像教会原本希望的,从神学和上帝写起,它是一个以字母为索引的知识库,让知识领域没有层级之分。在这本书里,你会在哪里找到上帝呢?在D(Dieu,神)和R(
Rdigion,宗教)字首的条目下。这表明《百科全书》
A.运用理性去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
B.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高于神学地位
C.对法国启蒙运动进行了理论总结
D.突出了理性和对宗教权威的否定
【答案】D
8.当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时,有人问苏格拉底是不是应该就自己被控诉而辩护,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就是“难道你不认为我一辈子就在进行着这件事吗?”他说自己一辈子除了考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并且实行正义和避免非正义以外,任何别的事情都没有做。苏格拉底的主张
A.试图提升公民们的道德素养
B.体现了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
C.捍卫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D.维护了雅典法庭判决的公正
【答案】B
9.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古希腊时期的先哲们处于同一时代,他们所面临的相同政治环境是
A.工商业和航海业发达
B.社会经济生活丰富多彩
C.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
D.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自由
【答案】D
10.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
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
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
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
【答案】D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七世纪时,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1)归纳材料所说的是日本什么事件。
(2)此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何可取之处?
【答案】(1)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并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文明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倘藏匿此奴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22.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材料二
1901年12月底,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萨城(今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经过全世界楔形文字专家的研究、解读,最后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这块石碑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摘编自(美)约翰·H.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
(1)根据材料一,概述《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古巴比伦王国哪些社会状况。
(2)假如你是见证这根石柱的楔形文字专家,从其发现地到图文,最有可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1)社会状况:古巴比伦已确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古巴比伦运用国家权力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关系。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明显保护贵族利益。古巴比伦王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认识:从发现地看,《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发现地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曾遭古埃兰人入侵,此后古埃兰人将这一石柱搬到其首都;从石柱上半段的浮雕看,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从石柱下半段所呈现的字体看,古巴比伦王国使用楔形文字;从其内容看,汉谟拉比当政时制定成文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全面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现存秩序。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
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叙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Rosetta)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余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学出现的历史意义。
【答案】(1)特点:传承悠久;厚葬风气浓厚;艺术自成体系。
(2)历史因素:拿破仑远征埃及;埃及文明留有大量历史遗存,刻有文字的碑文发现;法国学者和技术人员的探索发现;商博良的敬业态度和钻研精神。
意义:推动了埃及文化的整理和传承;使埃及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进入世人的视野;开拓了史学界对埃及历史的研究;提高了非洲文化的影响力。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古代埃及的统治者被称为
A.哈里发
B.苏丹
C.法老
D.皇帝
2.成立共和国之后的埃及文化的特征不包括( )
A.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B.带有西亚和欧洲等地文化元素
C.彻底消除了西方殖民主义影响
D.明显呈现出多元化的综合特征
3.儒略历制定于( )
A.屋大维时期
B.凯撒时期
C.庞培时期
D.克拉苏时期
4.下列关于俄罗斯兴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B.基辅罗斯曾被蒙古征服
C.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起统一国家
D.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
5.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6.古代美洲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叙述正确的是
A.培植了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玉米、水稻、西瓜等
B.发明的“浮动园地”给后世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新思路
C.创造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D.玛雅人发明的独特文字和20进制,影响深远
7.《2012玛雅预言》给你一个可以免费去玛雅旅行的机会,这当然是个新创游戏,如若你真到了,会看到玛雅文化艺术的(
)
①独特的表意文字②复杂的历法纪年
③用于祭祀用的金字塔庙宇④有壁画装饰的神庙
⑤繁荣的庄园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8.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以上史实说明(
)
A.越南最早建立于公元10世纪
B.李朝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政权
C.古代越南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越南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9.以公元8世纪为界限,在此之前“阿拉伯人是以剑和舌为荣,而不是以笔为荣的”。在此之后,则变成了“他们把一切工作都归纳为剑和笔两个方面”。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阿拉伯文化的发展
B.造纸术的传播与普及
C.西学东渐促进科技交流
D.印刷技术的推广作用
10.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特征之一,以下对其认识最全面的是
A.直接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
B.有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对佛教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
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
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
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
2.读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1400年
1500年
1600年
1700年
1750年
欧洲
45
69
89
115
140
亚洲
224
254
292
402
508
非洲
74
82
90
90
90
美洲
30
41
15
9
10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
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
3.《国忆录》中写到,"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强调以德治国
C.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D.主张思想自由
4.1429年,法国圣女贞德在战前演说中说:“你们(英军)休想占领法兰西王国一寸领土。拥有法兰西的应是真正的继位者,国王查理,因为上帝要这样”。贞德的言论反映出当时
A.法国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
B.法国国王地位高于英王
C.英法两国殖民矛盾的激化
D.君权神授思想根深蒂固
5.“希腊人在奉祭宙斯的节日里举办奥林匹亚运动会,运动会吸引了来自全希腊的运动员,于是宙斯神的节日也成了全国性的假日,在此月内,全希腊境内的所有战争都要宣布休战……节日期间还应时开了集市,届时人们从各地赶来,献祭宙斯神,观看比赛,
盛况空前。”据此可知,举办奥林匹克竞技会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城邦之间的和平友谊
B.祭祀神灵和表达对宙斯的敬意
C.培养拥有强健身体的公民
D.推动希腊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
6.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流俗,而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首先必须完全抛弃历史著作之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因素,这是关键所在。他借伯里克利之口,说出了他的基本观点:“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材料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
A.完全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立足于对历史真相的观察
C.成为了当时社会主流观念
D.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7.有学者引用古希腊先哲的名言,提出“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说明该学者
A.赞同普罗泰格拉的主张
B.借鉴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C.反对彼特拉克哲学论述
D.汲取了薄伽丘思想精华
8.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表明他
A.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B.强调人的理性与生俱来
C.接近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D.认识到人人生而平等
9.法国人克洛德德尔玛在《欧洲文明》一书中认为,欧洲文明主要从古希腊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则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和范畴。据此可知
A.罗马法是对希腊法的继承与发展
B.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西方立法的基础
C.古希腊民主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罗马法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之上
10.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之一的《伊戈尔远征记》,描绘的是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盘踞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远征军进行征伐的故事。在伊戈尔身上,兼有着为自己民族抵御外敌的英雄气概和追求个人荣誉、轻率行动的性格特征。这说明
A.《伊戈尔远征记》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
B.作者对主人公伊戈尔的评价持双重态度
C.伊戈尔远征加剧了基辅罗斯的解体危险
D.封建贵族的忠诚与勇敢促进了社会发展
11.中世纪到16世纪末,欧洲的自然哲学家若非神职人员,就是在教会主导的大学工作。至17世纪,科学研究的主力转移到新成立的各种研究院和学会。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批评说:大学是知识疾病的孕育场所。16到18世纪,欧洲大学没有成为科学知识发展的园地,应归咎于(
)
A.固守神学论辩和经院哲学的研究传统
B.缺乏科学实验所需的研究经费和人力
C.受宗教改革影响陷入新旧教派冲突中
D.与新兴专制政府连手打压新科学研究
12.大学的校训不仅代表着一个大学的风格,也呈现出它的办学理念。哈弗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关于它的认识正确的是
A.重视古希腊哲学家人文理性的传统
B.强调追求真理是普世最高原则
C.哈佛大学继承了古希腊的教育理念
D.二者是哈佛大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13.《十二铜表法》中写道:“如有人在出庭辩论时亲手保护自己的物品……”具体做法就是与对方兴讼时,兴讼双方以手抓住所争辩的物品并以严肃的言辞来维护对该物之权利,把手放在物品上要在一定的地方并在最高审判官在场时进行。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已经发展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D.法庭辩论决定物品归属
14.《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藏匿他人奴隶者均被处死;剃去奴隶标志者要断其指,骗理发师这么做者要处死;奴隶否认自己主人者要割去耳朵。这在实质上反映了该法典( )
A.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内容全面且具有操作性
C.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意志
15.1734年,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出版,他在书中认为,共和国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而帝制时期的罗马之所以衰亡。其重要原因就是专制主义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扼杀了人民的自由。据此推断,孟德斯鸠创作此书的主旨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主张实行共和政体
C.主张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D.反对一切君主政体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原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2.雅典黄金时代末期,涌现出一大批以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文学大师。这些文艺巨匠以文学作品为阵地,用激昂的言辞为妇女主持正义,为妇女解放摇旗呐喊。这从侧面反映出,古代雅典
A.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B.民主政治下妇女权利受到限制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
D.文艺创作迎合了公民群体需求
3.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邦纳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下列思想可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认识你自己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D.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4.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对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如在《十二铜表法》中,有给债务人戴“足枷或镣铐”以及“债务人得被砍成碎块”的规定。这反映了罗马法
A.明确区分公法和私法
B.注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C.注重完善私法的内容
D.注重法律内容的完整性
5.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产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由此可见罗马法
A.是罗马长期阶级斗争的产物
B.注意不断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C.以自然法为最高指导原则
D.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
6.18世纪,狂飙突进运动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在德国却正聚集起一股新的反叛力量。它反对启蒙运动过分强调理性的倾向,认为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理性化规则是法国文化霸权的体现。这一思想在当时
A.意在彻底否定启蒙运动
B.瓦解了理性主义原则
C.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D.摈弃了人文主义思想
7.启蒙运动时期的《百科全书》,它不是像教会原本希望的,从神学和上帝写起,它是一个以字母为索引的知识库,让知识领域没有层级之分。在这本书里,你会在哪里找到上帝呢?在D(Dieu,神)和R(
Rdigion,宗教)字首的条目下。这表明《百科全书》
A.运用理性去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
B.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高于神学地位
C.对法国启蒙运动进行了理论总结
D.突出了理性和对宗教权威的否定
8.当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时,有人问苏格拉底是不是应该就自己被控诉而辩护,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就是“难道你不认为我一辈子就在进行着这件事吗?”他说自己一辈子除了考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并且实行正义和避免非正义以外,任何别的事情都没有做。苏格拉底的主张
A.试图提升公民们的道德素养
B.体现了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
C.捍卫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D.维护了雅典法庭判决的公正
9.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古希腊时期的先哲们处于同一时代,他们所面临的相同政治环境是
A.工商业和航海业发达
B.社会经济生活丰富多彩
C.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
D.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自由
10.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
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
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
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七世纪时,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1)归纳材料所说的是日本什么事件。
(2)此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何可取之处?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倘藏匿此奴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22.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材料二
1901年12月底,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萨城(今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经过全世界楔形文字专家的研究、解读,最后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这块石碑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摘编自(美)约翰·H.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
(1)根据材料一,概述《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古巴比伦王国哪些社会状况。
(2)假如你是见证这根石柱的楔形文字专家,从其发现地到图文,最有可能得到哪些认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
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叙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Rosetta)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余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学出现的历史意义。
(
第
2
页
共
3
页
)
(
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