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第一课时课件(共27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第一课时课件(共27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6 16:05: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及其作品,积累“劫掠、箱箧、丰功伟绩、富丽堂皇”等易考词语。
2.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重点)
3.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难点)
4.体味作者义正词严的态度,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作者及其作品,积累“劫掠、箱箧、丰功伟绩、富丽堂皇”等易考词语。
2.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重点)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科技复原的圆明园
2.图片,文字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小说、剧本,还有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等。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剧本《克伦威尔》等。
2.写作背景
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
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
3.字词积累PPT10-14
三、整体感知
(一)题解
1.题目包含的信息
交代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点明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
指出写信的目的——雨果借写信的机会,要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2.书信格式
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从本文内容来看,属于一封回信。也就是对来信的问题或要求做出回应。
3.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该战争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有一次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
(二)理清结构
1.请根据书信的一般格式,结合文中标志性的语句和标点,给文章划分层次。
(1)开头(1):交代写作背景。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已经结束。
巴特勒上尉认为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体现着拿破仑皇帝的胜利与荣光。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联军远征中国的意见。
(你……你……在你看来……)
(2)正文(2—9)
第2段:注意这段中的冒号,统摄下文。
第9段:“现在,我证实……”总结上文。
(3)正文(2—9)
第2段:注意这段中的冒号,统摄下文。
第3段:动情描述作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
第4段:单句成段。过渡到下文。
第5段:两个欧洲强盗洗劫纵火圆明园。
第6段:评价上述事件: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第7段:作者对此的抗议(强盗政府)。
第8段:作者对此的抗议(真假物主)。
第9段:总结上文。
(4)划分层次
开头(1):交代写作背景。
正文(2—9):对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的愤怒谴责。
(2—4)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地位。
(5—9)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
结束(10):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2.通读全文,概括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学法指导】提炼、概括议论性文章的观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
这篇文章(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答题技法
找论题。
分析论据。
综合分论点。
抓关键字词。
(三)明确论证思路
阅读全文,梳理并概述本文的论证结构。
【学法指导】梳理议论性文章的结构
(1)通读全文,判断结构形式。
议论性文章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总(或总分、分总等)式、层进式、并列式等。
(2)依据结构,规范组织语言。
总分总式:先提出……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依次论证……这几个分论点(或: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归纳(总述),再次提出中心论点。
层进式:文本先论述……,然后论述……,最后表明了……中心论点。
并列式:本文运用并列的结构,分别从……几个方面论述了……的中心论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科技复原的圆明园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导入新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掌握作者及其作品,积累“劫掠、箱箧、丰功伟绩、富丽堂皇”等易考词语。
2.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重点)
3.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难点)
4.体味作者义正词严的态度,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重点)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掌握作者及其作品,积累“劫掠、箱箧、丰功伟绩、富丽堂皇”等易考词语。
2.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重点)
课时目标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小说、剧本,还有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等。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剧本《克伦威尔》等。
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1856年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洗劫和焚烧。
1861年
洗劫、焚烧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这封书信。
本文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程曾厚译。有改动。
背景链接
自主学习
读读写写
赞誉(

恍若(

绸缎(

琉璃(

惊骇(

瞥见(

剪影
劫掠(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给予(

缀满(

珐琅(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晨曦(

箱箧(


huǎnɡ
duàn
liú

hài
piē
lüè
zānɡ

zhuì

lánɡ
liáo

qiè
“赃”的左边是“贝”,跟财物相关。
不要写成“明白”的“明”。
自主学习
多音字


)给予

)给面子

ɡěi


)奇迹

)奇数




)角落/凤毛麟角

)角色/主角
jiǎo
jué
自主学习
形近字
缭(

撩(

liáo
liáo
燎(

liáo
眼花缭乱
星火燎原
撩动
绸(

倜(

chóu

稠(

chóu
绸缎
稠密
倜傥
骇(

hài
赅(

ɡāi
惊骇
言简意赅
赃(

zānɡ
脏(

zānɡ
赃物
肮脏
【形旁辨字法】有丝(纟)眼缭(liáo)乱,有火(
)可燎(liáo)原,伸手(扌)撩(liáo)动水。
自主学习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原有的东西消失净尽,不复存在。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伟大的功绩。
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
词语集注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典范
制裁
名,说出。
褒义词。
近义词“金碧辉煌”。
含褒义。
易与“惩罚”混淆。“制裁”比“惩罚”的程度更重。
自主学习
交代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点明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
指出写信的目的——雨果借写信的机会,要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题解
整体感知
书信格式
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从本文内容来看,属于一封回信。也就是对来信的问题或要求做出回应。
整体感知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该战争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有一次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
整体感知
请根据书信的一般格式,结合文中标志性的语句和标点,给文章划分层次。
整体感知
开头(1):交代写作背景。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已经结束。
巴特勒上尉认为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体现着拿破仑皇帝的胜利与荣光。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联军远征中国的意见。
(你……你……在你看来……)
文章层次
整体感知
正文(2—9)
第2段:注意这段中的冒号,统摄下文。
第9段:“现在,我证实……”总结上文。
整体感知
正文(2—9)
第2段:注意这段中的冒号,统摄下文。
第3段:动情描述作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
第4段:单句成段。过渡到下文。
第5段:两个欧洲强盗洗劫纵火圆明园。
第6段:评价上述事件: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第7段:作者对此的抗议(强盗政府)。
第8段:作者对此的抗议(真假物主)。
第9段:总结上文。
整体感知
开头(1):交代写作背景。
正文(2—9):对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的愤怒谴责。
(2—4)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地位。
(5—9)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
结束(10):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概括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
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整体感知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这篇文章(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找论题。
分析论据。
综合分论点。
抓关键字词。
考点
提炼、概括议论性文章的观点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梳理并概述本文的论证结构。
(1)通读全文,判断结构形式。
议论性文章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总(或总分、分总等)式、层进式、并列式等。
(2)依据结构,规范组织语言。
总分总式:先提出……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依次论证……这几个分论点(或: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归纳(总述),再次提出中心论点。
层进式:文本先论述……,然后论述……,最后表明了……中心论点。
并列式:本文运用并列的结构,分别从……几个方面论述了……的中心论点。
答题思路:
考点
梳理议论性文章的结构
整体感知
对圆明园进行细致描绘
揭露英法联军劫掠暴行
批判英法联军暴行
层层推进
整体感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