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眼睛和眼镜同步配套练习(解析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4眼睛和眼镜同步配套练习(解析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6 10:4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4:眼睛和眼镜-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配套练习(人教版)
一、单选题
1.由于手机的普遍使用,青少年中眼睛有未老先衰的疾病,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是什么眼病,带什么镜校正( )
A.近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2.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3.眼睛中的眼球在观察某一事物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 )
A.20m远的1.7m高的人 B.40m远的1.7m高的竹竿
C.20m远的1.7m高的栏杆 D.18m远的1.7m高的小树
4.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A.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5.人的眼睛相当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潜望镜
6.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再变小
7.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佩戴的眼镜是图中的(  )
A. B. C. D.
8.以下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
B.池水看起来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眼睛近视了,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D.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10.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视力正常人眼睛的“凸透镜”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眼睛的“凸透镜”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二、作图题
11.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完成光路图.
12.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完成光路图.
(_______)
三、填空题
13.人的眼球相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的实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14.在观看音乐会时,小明同学因为近视眼无法看清是哪位艺术家在演奏,但他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判断的,要想矫正近视眼,应戴一副由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
15.如下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 ②放大镜 ③投影仪 ④潜望镜
16.如图 所示,来自物点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可以将物点A 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或者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也可以使像成到视网膜上.
17.小军发现近段时间眼睛有点看不清楚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于是妈妈带他到医院去看眼科医生。医生给他检查视力,当他逐渐远离墙上的平面镜,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检查后医生给他配了一副近视眼镜,该眼镜镜片是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它对光有_____作用。
18.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
(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
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选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四、实验题
19.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此透镜它的折光能力较______(选填“强”或“弱”),三幅图中模拟远视眼晶状体的是图______。
(2)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参考答案
1.C
【解答】由于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这说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在下降,这是远视眼;由于人的眼睛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为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对光线提前会聚一下,所以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加以矫正.故选C.
【点评】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一些,这样像可以成在视网膜上.
2.B
【解答】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3.D
【解答】因为距离物体越近,视角越大,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所以4个选项中距离,D选项最近,故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故选D.
【点评】视角大小和距离物体的远近有关,近大远小,再结合“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即可得出结论.
4.B
【解答】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故选B。
5.A
【解答】人的眼睛就像照相机,相当于光学仪器中的凸透镜,故BCD错误,故A正确;故选A.
6.A
【解答】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变弱,即焦距变长,从而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若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使得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A符合题意..
【点评】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据看远处物体和看近处物体晶状体的厚、薄的变化即可判断.
7.D
【解答】图中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该同学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D。
8.C
【解答】A. 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是近视眼矫正前的成像特点,不合题意;B. 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是远视眼的成像特点,不合题意;C. 图中佩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是矫正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符合题意;D. 图中佩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是矫正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不合题意.故选C.
【点评】(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9.C
【解析】(1)根据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分析。
(2)池水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
(3)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引起的。
(4)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解答】A.远视眼成因: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池底的光线从池底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眼睛近视了,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而不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解答】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即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故选A。
【点评】
11.
【解答】远视眼晶状体比较薄,比正常眼的焦距长,晶状体折射光线的本领比正常眼要小些,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镜眼镜,在光线进入眼睛以前就先会聚一些,这样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远视眼的人就能看到近处物体所成的清晰的像了,作图如下:
【点评】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2.
【解答】近视眼晶状体比较突出,比正常眼的焦距短,晶状体折射光线的本领比正常眼要大些,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眼镜,在光线进入眼睛以前就先发散一些,这样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的人就能看到物体所成的清晰的像了,作图如下:

【点评】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13.缩小 凹
【解答】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点评】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
14.音色 凹
【解析】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我们分辨出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点睛:(1)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
15.凸 后 ①
【解答】(1)由人眼的成像原理图可知,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平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看近处的物体时,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比较发散,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2)人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点评】(1)人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从远处来几乎是平行的,看近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是从一点发散出来的.所以当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否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2)人的眼睛像像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16.左 凸
【解答】分析上图不难看出,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是远视眼,若想看清物体A,应将物体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同时若想通过佩戴眼镜来矫正,即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故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
【点评】由于晶状体太薄,其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是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据此分析.
17.不变 凹 发散
【解答】[1]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所以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2][3]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点评】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18.B 丙 凹透镜
【解答】(1)AB、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自动调节的原理,故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所以图中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观察不同物体时的情况,故A错误,B正确;C. 看近处的物体,要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让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所以应该变厚,故C错误;D. 对于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都是正常看就行,但对于近视眼,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通过眯眼的方式让晶状体在一定程度上变薄,有利于看清远处的物体,故D错误.故选B.(2)图丙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点评】(1)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是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分析其矫正方法.
19.乙 强 丙 大于 发散
【解析】(1)中间比周围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且透镜中间凸得越厉害,其焦距越短;根据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可确定模拟远视眼的图;
(2)近视眼的矫正配的是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周围比中间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1)[1][2]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乙图凸得比甲还明显,所以它的折光能力就越强。
[3]大于10cm的是图丙;因为丙的焦距比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减弱,因此丙模拟的是远视眼。
(2)[4][5]矫正近视眼须配戴凹透镜,中间比周围薄,由题可知,超薄镜片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因此其边缘厚度大于0.05mm;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