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 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2:生活中的透镜 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6 10: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生活中的透镜-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配套练习(人教版)
一、单选题
1.毕业了,小明与全班同学用胶片照相机照了合影后,接着照一张单身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应远离镜头,同时胶片应靠近镜头
B.小明应靠近镜头,同时胶片应远离镜头
C.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观察物体要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 B.望远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C.照相时被拍者距离相机在一倍焦距以外 D.投影仪成放大的虚像
3.下列关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虚像是指人眼能看到,又能成在光屏上的像
B.虚像是指人眼看不到,又不能成在光屏上的像
C.虚像是指人眼能看到,但不能成在光屏上的像
D.虚像是指人眼看不到,但能够成在光屏上的像
4.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5.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
A. B. C. D.
6.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
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C.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7.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8.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手机的摄像头是凸透镜
B.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与直接用手机自拍相比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D.与直接用手机自拍相比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录范围
9.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10.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 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 看到的像应是
A.②④③①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二、填空题
11.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_____(大于/等于/小于)2f时,成倒立的_____的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_____,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_____(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12.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______(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实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______(填“物距”或“像距”)。
13.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应为______,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4.有一次,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______像(填“实”或“虚”)。
1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
(1)小孔成像; (2)平面镜成像;(3)放大镜成像; (4)电影银幕上的像;(5)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6)水面的倒影.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_,属于虚像的是_______;由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_,由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_,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填序号)
16.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___(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
17.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光通过近视眼镜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正立的“或“倒立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8.最近,支付宝推出了“扫二维码,领红包”的活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如图所示的二维码即可获得红包.手机摄像头是一个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头越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三、实验题
19.小明利用家中一架焦距固定为60mm的照相机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阳光正对镜头,观察到镜头对太阳光有____作用,这是因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
(2)用镜头来观察距离镜头40mm左右地上的小昆虫时,能看到小昆虫____像,此时的镜头功能相当于一个___.
(3)把镜头装回相机,小明在拍一棵银杏树时,银杏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___像.
(4)要使银杏树的像小一些,则小明应将镜头___(远离/靠近)银杏树,同时调整镜头___(远离/靠近)底片.
四、综合题
20.(1)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物距,____人像的大小.(填“增大”或“减小”)
(2)手机摄像头成像,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在如图中画出成像光路,标出像A′B′(透镜内光路可以不画出).______
(3)小明用手机的“微距照相”功能拍摄小蚂蚁,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此时手机离蚂蚁3 cm,则手机镜头焦距应为___________(填“小于1.5 cm”“大于1.5 cm且小于3 cm”或“大于3 cm”).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及像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因为毕业合影上的人头小,单身像的人头大,所以要使像变大,应要减小镜头和同学的距离,增大镜头和底片的距离,故选B.
2.A
【解答】A.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所以被观察物体要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故A正确;
B.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照相时被拍者距离相机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投影仪成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3.C
【解答】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但虚像也能用眼睛看到,生活中最常见的“倒影”就是平面镜所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为答案.
点睛: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在像的位置上没有能量聚集,因此实验中没有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蜡烛好像也点燃了,用手去触摸,没有烫的感觉,是用触觉感受来说明像是虚像.
4.C
【解答】A.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虚像是不能成在屏幕上的,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所以,人离平面镜越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所以“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平行或不平行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5.B
【解答】凸透镜成像时,若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则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由图知道,乙相机的像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最小,像最小,所以照片B是用乙拍摄的,故选B.
6.C
【解答】A、图中都是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光透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故A正确;
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所以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B正确;
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
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更小,故C错误;
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甲图中成正立放大的像,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7.D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8.D
【解答】A、凸透镜才能成实像,所以手机的摄像头是凸透镜,故A正确;
B、手机摄像头就是一个照相朵,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D、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前比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
9.A
【解答】试题分析: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故应选A.
【考点定位】生活中的透镜
10.A
【解析】
开竖紧贴透镜时,物体在焦点以内,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体离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故最先的像应是②,随着距离的增大,当物体刚处于大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随着距离的增大,所成的实像是越来越小的,故最后看到的应是①,故应选A.
11.大于 缩小 大 凸
【解答】照相机成像,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为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物距变大,应装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提前会聚.
点睛: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原理;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2.反 凸透 物距
【解析】二维码会反射光线;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自拍杆可以增大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
【解答】[1]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2]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用自拍杆拍照时,增大了人与镜头间的距离,增大了物距。
13.缩小 减小
【解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解答】[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也就是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增大了物距,这时需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4.凸透镜 虚
【解答】[1][2]水滴相当于凸透镜,报纸与水滴间的距离很小,小于水滴的焦距,所以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5.(1)(4) (2)(3)(5)(6) (2)(5)(6) (3)(4) (1)
【解答】(1)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2)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3)放大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电影银幕上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6)水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综上可知:其中属于实像的是(1)(4);属于虚像的是(2)(3)(5)(6);由于光的反射的是(2)(5)(6);由于光的折射的是(3)(4),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1).
【点评】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16.放大镜 液化
【解答】[1]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是放大镜的应用;
[2]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17.虚像 倒立的 实
【解答】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知,放大镜是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是虚像;
根据题意,近视眼镜和人眼的晶状体组合在一起,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8.凸透镜 变大
【解答】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知,摄像头越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减小,像距应变大,像也变大.
【点评】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变小,反之物距减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
19.会聚 凸 放大、正立、虚 放大镜 倒立、缩小、实 远离 靠近
【解析】
(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所以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用镜头来观察距离镜头40mm左右地上的小昆虫时,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3)把镜头装回相机,小明在拍一棵银杏树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银杏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要使照相机成的像小一些,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像变小,所以要使银杏树的像小一些,则小明应将镜头远离银杏树,同时调整镜头靠近底片.
点睛:重点是照相机的特点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记住成像过程中一些基本的规律,如本题中要使像变小,像距应变小,同时物距应增大,即物距和像距一定是一个变大,一个变小.
20.增大 减小 大于1.5cm且小于3cm_
【解析】
(1)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手机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2)经过光心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折射经过右焦点.两条光线交点就是成像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3)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说明小蚂蚁的物距满足条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又知手机离蚂蚁3cm,则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且小于3cm.
故答案为(1)增大;减少;(2)如图所示;(3)大于1.5cm且小于3cm.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