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升华和凝华暑期学情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都是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吸热的是( )
A.深秋清晨地面的露水的形成 B.初夏清晨雾的形成
C.初春积雪熔化 D.初冬清晨地面上的霜
2.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3.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四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雕在冬天会变小,是因为热胀冷缩
B.太阳出来后,大雾逐渐散去是升华现象
C.小草上挂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冬天湖水结冰时,要放出热量
4.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5.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寒料峭的早晨,河面结有薄冰是放热现象
B.夏天的冰冻食品表面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深秋的枯草上结了一层薄薄的白霜是凝固现象
D.寒冷的冬天,湖水降温后,湖中所有的水分子热运动都变缓慢了
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吸热使菜不被冻坏
B.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汽化现象
C.夏天在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水蒸发吸热
D.舞台上“干冰”制造的“烟雾”,是“冰”升华形成的
7.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酒精
-114
78.5
铝
660
2327
碘
113.5
184.4
铜
1083
2595
水银
-38.8
357
A.100℃的碘不会升华
B.零下10℃的酒精也能汽化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气温
D.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8.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描述中发生液化现象的是( )
A.甲图中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乙图中冬至时节房檐下的冰挂
C.丙图中大雪时节地上的雪 D.图中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9.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俊杰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10.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二、填空题
1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___________,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___________。
12.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______而结于物体表面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发生时,树木如玉树琼枝,堪称人间奇景(填物态变化名称)。
13.舞台上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___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变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
14.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形成“人工雪”(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在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如图所示。该冰雕作品连续放置在-20℃的气温下,过一段时间后,其体积和质量会逐渐变小,这是因为该冰雕发生了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6.小彤把干冰放入烧杯里一段时间,她发现烧杯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经过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17.①夏天,洒在地面的水不久后就会变干;②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发黑;③清晨出现的白雾,会在太阳出来后慢慢地散去;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上述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物态变化过程相同的是______(只填入序号)。
18.如图所示,将一些干冰颗粒撒到盛水的容器里,可以看到杯底水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如同水被煮沸一般,同时杯口有大量的白汽生成。
(1)杯子里的水是否沸腾: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水中所冒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2)杯口的白汽是______态物质,它是由杯口的______遇冷______而形成的。
19.如图所示,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后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且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冰与盐混合在一起后,冰的熔点会______(填“降低”或“升高”),冰块发生了熔化而______热量,使得易拉罐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而形成白霜。
20.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窗玻璃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此过程是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
三、解答题
21.实验课上,同学们将碎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研究盐冰的熔化过程。同学们每间隔1min记录一次盐冰的温度,并依据熔化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冰熔化过程持续了约___________min。
(2)盐冰的熔点为___________℃。
(3)在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4)在盐冰熔化的过程中,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色的霜,如图所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2.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同学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用酒精灯直接给装有固态碘颗粒的“碘锤”加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热水,再用热水利用“水浴法”给装有固态碘颗粒的“碘锤”加热。(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1)为了探究固态碘是否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观察的要点是在给碘锤加热的过程中观察碘锤内______。你认为为了使固态碘直接变成气态碘蒸气,应该选择两套装置中的______;(选填“甲”或“乙”)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
23.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烧瓶中冷水的温度。
(1)刚刚开始加热不久,烧杯里就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这是固态的碘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选填“放”或“吸”)热;
(2)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细心的小明发现烧杯里还出现了液态的碘,这是由于碘的温度达到了它的______(选填“熔点”或“沸点”),并且继续吸热而导致的;
(3)停止加热后,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现象有可能使得温度计的示数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
1.C 2.A 3.D 4.A 5.A
6.C 7.B 8.D 9.D 10.C
11.熔化 凝华 12.凝华 13.升华 吸热 液化
14.凝固 15.升华 16.水蒸气 凝华 17.①③
18.不是 二氧化碳 液 水蒸气 液化
19.降低 吸收 凝华 20.内 凝华 放热
21.6 -2 液 凝华
22.是否有液态物质出现 甲 干冰升华 水蒸气液化
23.升华 吸 熔点 凝华 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