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题] 分析、比较、归纳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热点新题] 分析、比较、归纳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6-03 21:4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点新题] 分析、比较、归纳题
1.拼盘式归纳题
此类试题一般是对基础知识的总结与归纳,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正误辨析能力。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一般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知识覆盖面较大,但答题难度不大,常见的给题方式是简单枚举或罗列,故称之为拼盘式归纳。答题时只需根据题意,对同类知识进行对比、筛选,或者拓展、延伸,即可得出答案。
例1.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能源和环境的关系,属于拼盘式归纳题。四个选项分别总结和罗列了多个相关和不相关的知识点,虽涉及的知识点多,但都是基础知识的再现、综合或应用,属容易题。C说法中的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其余说法均正确。
答案:C
例2.(2008湖北黄冈,11,2分)小丽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如下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性质与用途 B.生活常识
天然最硬的物质——镶玻璃刀头 防菜刀生锈——用湿布包起来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士壤 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
人体缺氟——易生龋牙 减少水质污染——禁止生产含磷洗衣粉
解析:选项B中铁生锈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反应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引起的,把菜刀用湿布包起来为菜刀生锈提供了有利条件,会更容易生锈;煤炉取暖中毒是因为煤在燃烧时产生了一氧化碳这种有毒物质,而一氧化碳是不溶于水的,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
答案:B。
2.发散式归纳题
此类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题型一般是选择和填空,常以表格或网络图的形式出现。试题结构属于“一线串珠”式,即通过对同一问题多个层面的展示与探究,要求学生寻找或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或方案,属于又不同于一题多解,侧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考查,答题稍有难度。
例3.
解析:本题属于发散式归纳题,四个不同的选项涉及不同方面的知识,各知识之间可以互不相连。考查学生对同一知识的不同见解,或对解决同一问题时采用的多种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或结论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B 选项中的①结论错误,原因是对物质的宏观微观描述不理解或表达不清。从宏观上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说,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说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3.网络式归纳题
此类试题是对相互关联的多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排序方法或分类规则进行分类梳理,穿线连珠,然后以网状、树状、放射状、多边形等多种形式呈现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是对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考查。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对零碎知识的整体把握,这种给题方法,常用于平时的复习或小结。
例4.
解析:本题为网状式归纳题,题目新颖,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和学生对中和反应概念的理解。要知道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可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还要掌握酸与碱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的知识。
答案:
4. 类比推理题
类比推理即由个体推广到一般的推理方法(要求前提必须真实)。此类试题是以某种真实的个体为前提,通过其他个体与该个体的对比分析,顺延推理,寻找雷同与相似之处,得出一般性结论或方法的归纳。
例5.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B.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气体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本题属于类比推理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A选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选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能与碱溶液反应被吸收,但一氧化碳气体不能与碱液反应;D选项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除了中和反应外,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答案:C。
精选习题
1.(2011.沈阳)(2分)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请参照示例归纳反应规律:
组别 化学方程式 规律
示例 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1)
(2)
(1)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或温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2)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2.(2011.娄底)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B.化学与生活
① 化合反应4P+5O22P2O5② 分解反应H2CO3=H2O+CO2↑③ 置换反应C+2CuO2Cu+CO2↑④ 复分解反应HCl+NaOH=NaCl+H2O ① 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② 人体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③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④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 用10 mL量筒量取7.25 mL水② 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③ 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铁粉 ① 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②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③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3.(2011.徐州)小亮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合金,陶瓷,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煤,石油,液化气属于化石燃料 B 应禁止食用使人发胖的油脂,胃酸过多的认可多喝柠檬汁
C 电动自行车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动车喷漆可以防止钢铁的锈蚀 D 用汽油洗涤油污使乳化作用,用氮气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4.(2011.孝感)下列整理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常见物质的鉴别 B 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纯碱和小苏打——滴加白醋观察有无气泡放出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后点燃稀释浓硫酸——先放浓硫酸后放水
C 化学反应和能量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光合作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干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构成物质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陶瓷、玻璃、橡胶三类物质——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5.(2011.烟台)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 )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健康
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糖类、油脂——组成元素相同缺铁——会引发缺铁性贫血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材料
蛋白质、淀粉——用碘溶液来鉴别纯棉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水泥、玻璃——都属于硅酸盐材料玻璃钢、铝合金——都属于复合材料
6.(2011.烟台)下列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设计 现象 结论(金属的活动性)
A 将铝丝放人硫酸铜溶液中 无现象 Cu>Al
B 分别将相同形状的镁条和铝条点燃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 镁条燃烧得更剧烈 Mg>Al
C 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锌粉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快 Zn>Fe
D 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无现象 Fe>Cu
7.(2011.徐州)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
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8.(2011.滨州)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9.(2011.鄂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10.(2011.济宁)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 )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一,能与酸反应 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一,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只有③ D.①②③④
11.(2011.德州)(3分) 分类就是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结论也不尽相同。下列每组中有一种物质具有特殊的组成或性质,而其他两种物质的组成或性质相似。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将其区分出来并说明理由。
化学式 被区分的物质(名称) 理由
CO2、CO、H2O
Na、NaOH、Na2CO3
HCl、H2SO4、H2O
化学式[] 被区分的物质(名称) 理由
CO2、CO、H2O 水 不含碳元素(或含有氢元素)
Na、NaOH、Na2CO3 钠 单质
HCl、H2SO4、H2O 水 氧化物
物质名称和理由都写对得1分,有一方面错误不得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