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后练习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后练习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6 20: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字音或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jí)。
B.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练的语言的精华。
D.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___理想产生欧洲艺术___一是幻想___幻想产生东方艺术___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是(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4.下列加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B.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C.八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一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交代了写信的缘由,然后谴责了英法联军洗劫、焚毁圆明园的野蛮行径,最后热情赞颂了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
B.本文结尾“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照应了开头“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实现了首尾呼应。
C.这是一封义正词严、感情强烈的回信,从中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有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D.本文运用感情激越、对比鲜明的语句给读者以强大的阅读冲击力,赞美圆明园极尽渲染之能事,谴责英法强盗则用入木三分的讽刺语言。
6.将下面的四句话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大师往往不动声色,没有任何直接的揭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悟出其中的奥妙,你就走近了大师,和他心照不宣地交流了,享受到和大师心灵沟通的幸福。____________。
①最聪明的读者还要进一步联想其他类似作品的情况,体悟其奥秘
②一般的读者觉得有意思,但是没有动脑筋
③粗心的读者迷迷糊糊地放过去了
④真正细心的读者却感到了这里有名堂
A.③④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国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的含意?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雨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8.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正义的边界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是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
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让抢劫者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表现出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
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来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注】”,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寮,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他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为“圣门蟊螣”,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公伯寮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己,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的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着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正义是有边界的。
(作者:鲍鹏山。有删改)
【注】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事件。堕,同“隳”(huī),毁坏。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⑦段,作者认为网友“更像歹徒”,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因为天下的祸乱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B.李建华老师在特殊时刻拨打电话救歹徒,虽然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也纵容了坏人。
C.孔子的学生公伯寮对季氏进谗言的行径遭到当时人们及后人的唾弃,以至有人意欲杀之而后快。
D.孔子拒绝子服景伯杀公伯寮,他认为“道”能否行得通,取决于“命”。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
9.学习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今后,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A项,藉jiè。B项,辨一辩。C项,练一炼。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第一空,前一个“理想”与后一个“理想”联系密切,之间应用逗号隔开;第二空,“理想”和“幻想”是并列关系,故两者之间的内容要用分号隔开;第三空与第一空句式一样,“幻想”和“幻想”之间联系密切,之间应用逗号隔开;“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这句话已经把“艺术有两个起源”这个意思表述完整了,故后面应用句号。
3.答案:D
解析:反语即说反话,用和本意相反的词语表达否定讽刺的意思。A项的“全部赞誉”,B项的“更彻底,更漂亮”,C项的“丰功伟绩”“胜利者”,都是反语。
4.答案:B
解析:“手忙脚乱”运用不当,应改为“眼花缭乱”。
5.答案:A
解析:热情赞颂圆明园应在谴责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之前。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衔接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横线处前后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来选填语句。分析语段的内容可知,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列举不同的读者的表现。根据“体悟出其中的奥妙,你就走近了大师,和他心照不宣地交流了,享受到和大师心灵沟通的幸福”的意思可知,最后一个横线.上应填写“最聪明的读者”的表现,故应填写①句。由上下文可知,语段中前三个横线上的句子应按照“粗心的读者”“一般的读者”“真正细心的读者”的顺序来填写。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顺序为:③②④①。
7.答案:(1).英法联军(或“两个强盗”)劫掠、焚毁了圆明园。
(2).反语。所谓“文明”其实是野蛮,是对人类文明的掠夺和毁灭;而所谓“野蛮”,才是人类文明之所在。两词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性,使对英法联军的揭露更深刻,批判更有力。
(3).“治人者”指英法政府,“治于人者”指英法人民。这句话突出强调了对圆明园进行劫掠、焚毁是英法政府犯下的罪行,将受到历史制裁的是英法政府而不是英法人民,表达了作者对英法政府的强烈不满。
(4).具有正直、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
解析:(1).在通读文段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进行概括即可。
(2).从“文明人”与“野蛮人”的表述可以看出句中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结合相关内容回答即可。
(3).解答此题,应注意区分“治人者”与“治于人者”,揣摩作者对两者的不同态度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4).雨果敢于正视英法劫掠圆明园的事实,勇于批判劫掠者,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反映了雨果正直、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
8.答案:(1).正义是有边界的。
(2).作者认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着对某种价值的破坏,网友提出用更残暴的方式惩罚抢劫者,这种以暴制暴的想法无疑“更像歹徒”。
(3).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从而使论证更严密,更有说服力。
(4).C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解题时,要抓住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在最后一段归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义是有边界的”,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从第⑦段来看,“更像歹徒”是因为这种报复是一种“极其残暴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是第④段中所说的“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这正和作者“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的观点相违背。所以作者认为网友的这种想法“更像歹徒”。
(3).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引用孔子的话,是道理论证,论证了“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的论点。这样引用名家的言论,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项,由第③段“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可知,“天下的祸乱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的表述太过绝对;B项,“纵容了坏人”表述有误,李建华老师为歹徒拨打了救助电话,她是以公正来对待歹徒;D项,“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的表述有误,应是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的体现。
9.答案:(1).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未来的寄托。
(2).【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