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泥石流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泥石流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0-18 19:23:38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泥石流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近年来,部分山区频发泥石流灾害,其根本原因是(  )
A.过度开发森林资源 B.森林中野生动物过多
C.动植物标本的采集 D.珍稀动物的滥捕滥杀
2.在陡峭的沟谷山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泥石流
C.地震 D.火山
3.小红和几位同学在山上游玩,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他们应该(  )
A.迎着泥石流方向向上游跑 B.顺着泥石流方向向下游跑
C.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山坡跑 D.顺着山谷跑
4.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万一发生泥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梁,又要保证桥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
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C.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
D.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
5.下列各组省区中,均为我国主要泥石流分布区的是(  )
①四川 ②甘肃 ③山东 ④云南 ⑤西藏 ⑥浙江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中部内陆地区
C.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D.华北地区
7.下列关于泥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不大,但危害严重 B.活动频繁,历时长
C.危及面狭窄,且重复成灾 D.突发性强,历时短
8.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C.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D.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9.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前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沟谷中的小溪突然断流
B.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C.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
D.由于泥石流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所以其发生前不会有任何征兆
10.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
D.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二、填空题
11.泥石流的概念:是指在     因为     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    的特殊洪流。是一种灾害性的     现象。
12.(2017·湖州竞赛)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如图所示)。我国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大都集中在西南地区。下列关于它们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有(  )(可多选,填序号)。
A.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岩石破坏
B.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C.该地区降水集中
D.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13.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    的山区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    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    ,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     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14.泥石流发生时逃生: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     地带,并迅速转移到     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     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15.泥石流长期防御措施:①建立预测、预报及    体系;②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    和疏散;③植树造林;④修建    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⑤受灾时有效地    等措施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
三、探究题
16.泥石流的成因:
(1)自然原因有:①山区(特别是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     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     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大量的流水。
(2) 人为原因:①     ;②不合理    ;③修建活动破坏了山坡     。
17.阅读材料并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6月28日6时,四川省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遭受局部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36毫米,导致白鹤滩水电站施工区范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1)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    和    。
(2)简要分析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对植被的过度采伐、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解答】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据非洲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因此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是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现象的重要人为因素。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结合泥石流的成因解答。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 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所以在陡峭的沟谷山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泥石流这一地质灾害。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解答】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当发生泥石流时,应该往泥石流流动的垂直方向跑。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因为如果在拐弯处,小跨度,泥石流会堵住,甚至造成冲垮桥的现象.
【解答】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5.【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山区地形陡峭;地表多松散碎屑物;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在泥石流多发的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一般比较集中且多暴雨。
【解答】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次一级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在气候上,主要分布在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地。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解答】我国西南部地区和中部内陆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加上降雨量相对较多而且集中,雨水侵蚀增加了滑坡的下滑力,同时雨水会腐蚀岩石,在压力作用下逐渐产生裂缝,形成不稳定的区域,因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泥石流的特点:突发性强,历时短;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8.【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解答】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当发生泥石流时,要迅速跑到室外的开阔地带的高处,不要急于冒险到室内抢救被困人员和物资。
9.【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解答】泥石流在发生前会出现一些特有现象,只要人们平时注意观察,一些泥石流的危害是可以避免或降低的。
10.【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点拨:泥石流虽然发生在人口稀少的山区,但它形成的巨大洪流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解答】泥石流也可以发生在人群集中的地方,主要是根据地形的特点,所以A错误。
11.【答案】山区;暴雨;泥沙及石块;地质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此题结合泥石流的成因解答。
【解答】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分布区域比较广。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故答案为:山区;暴雨;泥沙及石块;地质
12.【答案】A,B,C,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 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 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解答】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大都集中在西南地区。它们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有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岩石破坏,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该地区降水集中,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故答案为:ABCD
13.【答案】陡峭;大;松散碎屑物;暴雨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此题结合泥石流的成因解答。
【解答】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分布区域比较广。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故答案为:陡峭;大;松散碎屑物 ;暴雨
14.【答案】开阔;高;两边的山坡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当发生泥石流时,学会逃离自救非常的重要。
【解答】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故答案为:开阔;高;两边的山坡
15.【答案】救灾;搬迁;工程;抢险救灾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降低泥石流的危害。
【解答】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
故答案为:救灾体系;搬迁;工程;抢险救灾
16.【答案】(1)陡峭;强;碎屑物;暴雨
(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堆放矿渣、弃土;表面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的知识点有。
1.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分布区域比较广,形成机理也 比较复杂。
2.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 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 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 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 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 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 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 石流也经常发生。
3.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 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甘肃省白龙江中游在 1000 多年前是一个山清水秀、罕见泥石流的地方,而现在是我国有名的泥石流多 发区。 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改变地面形态和土 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护后,水土流 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会时常发生。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 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 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都可能诱发泥石流。
【解答】1.泥石流形成的自 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 强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 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 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 暴雨 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护后,水土流 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会时常发生。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 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 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都可能诱发泥石流。
故答案为:1.陡峭;强;碎屑;暴雨;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不合理堆 放矿渣弃土;表面。
17.【答案】(1)地形;物源;水源
(2)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1.泥石流形成的自 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 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 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 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 石流也经常发生。归纳起来就是 地形,水源,物源。
2.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 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甘肃省白龙江中游在 1000 多年前是一个山清水秀、罕见泥石流的地方,而现在是我国有名的泥石流多 发区。 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改变地面形态和土 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护后,水土流 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会时常发生。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 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 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都可能诱发泥石流。
【解答】1.根据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再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应该是地形,水源,物源。
2.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 人为原因。具体是:
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故答案为:1.地形,水源,物源;2、 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泥石流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近年来,部分山区频发泥石流灾害,其根本原因是(  )
A.过度开发森林资源 B.森林中野生动物过多
C.动植物标本的采集 D.珍稀动物的滥捕滥杀
【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对植被的过度采伐、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解答】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据非洲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因此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是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现象的重要人为因素。
故答案为:A
2.在陡峭的沟谷山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泥石流
C.地震 D.火山
【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结合泥石流的成因解答。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 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所以在陡峭的沟谷山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泥石流这一地质灾害。
故选:B
3.小红和几位同学在山上游玩,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他们应该(  )
A.迎着泥石流方向向上游跑 B.顺着泥石流方向向下游跑
C.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山坡跑 D.顺着山谷跑
【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解答】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当发生泥石流时,应该往泥石流流动的垂直方向跑。
故答案为:C
4.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万一发生泥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梁,又要保证桥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
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C.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
D.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
【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因为如果在拐弯处,小跨度,泥石流会堵住,甚至造成冲垮桥的现象.
【解答】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5.下列各组省区中,均为我国主要泥石流分布区的是(  )
①四川 ②甘肃 ③山东 ④云南 ⑤西藏 ⑥浙江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山区地形陡峭;地表多松散碎屑物;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在泥石流多发的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一般比较集中且多暴雨。
【解答】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次一级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在气候上,主要分布在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地。
故选:D
6.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中部内陆地区
C.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D.华北地区
【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解答】我国西南部地区和中部内陆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加上降雨量相对较多而且集中,雨水侵蚀增加了滑坡的下滑力,同时雨水会腐蚀岩石,在压力作用下逐渐产生裂缝,形成不稳定的区域,因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
故答案为:B
7.下列关于泥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不大,但危害严重 B.活动频繁,历时长
C.危及面狭窄,且重复成灾 D.突发性强,历时短
【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泥石流的特点:突发性强,历时短;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8.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C.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D.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解答】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当发生泥石流时,要迅速跑到室外的开阔地带的高处,不要急于冒险到室内抢救被困人员和物资。
9.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前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沟谷中的小溪突然断流
B.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C.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
D.由于泥石流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所以其发生前不会有任何征兆
【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解答】泥石流在发生前会出现一些特有现象,只要人们平时注意观察,一些泥石流的危害是可以避免或降低的。
10.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
D.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点拨:泥石流虽然发生在人口稀少的山区,但它形成的巨大洪流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解答】泥石流也可以发生在人群集中的地方,主要是根据地形的特点,所以A错误。
二、填空题
11.泥石流的概念:是指在     因为     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    的特殊洪流。是一种灾害性的     现象。
【答案】山区;暴雨;泥沙及石块;地质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此题结合泥石流的成因解答。
【解答】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分布区域比较广。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故答案为:山区;暴雨;泥沙及石块;地质
12.(2017·湖州竞赛)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如图所示)。我国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大都集中在西南地区。下列关于它们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有(  )(可多选,填序号)。
A.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岩石破坏
B.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C.该地区降水集中
D.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答案】A,B,C,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 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 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解答】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大都集中在西南地区。它们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有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岩石破坏,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该地区降水集中,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故答案为:ABCD
13.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    的山区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    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    ,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     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答案】陡峭;大;松散碎屑物;暴雨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此题结合泥石流的成因解答。
【解答】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分布区域比较广。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故答案为:陡峭;大;松散碎屑物 ;暴雨
14.泥石流发生时逃生: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     地带,并迅速转移到     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     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答案】开阔;高;两边的山坡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当发生泥石流时,学会逃离自救非常的重要。
【解答】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故答案为:开阔;高;两边的山坡
15.泥石流长期防御措施:①建立预测、预报及    体系;②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    和疏散;③植树造林;④修建    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⑤受灾时有效地    等措施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
【答案】救灾;搬迁;工程;抢险救灾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降低泥石流的危害。
【解答】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
故答案为:救灾体系;搬迁;工程;抢险救灾
三、探究题
16.泥石流的成因:
(1)自然原因有:①山区(特别是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     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     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大量的流水。
(2) 人为原因:①     ;②不合理    ;③修建活动破坏了山坡     。
【答案】(1)陡峭;强;碎屑物;暴雨
(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堆放矿渣、弃土;表面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的知识点有。
1.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分布区域比较广,形成机理也 比较复杂。
2.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 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 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 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 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 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 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 石流也经常发生。
3.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 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甘肃省白龙江中游在 1000 多年前是一个山清水秀、罕见泥石流的地方,而现在是我国有名的泥石流多 发区。 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改变地面形态和土 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护后,水土流 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会时常发生。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 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 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都可能诱发泥石流。
【解答】1.泥石流形成的自 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 强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 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 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 暴雨 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护后,水土流 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会时常发生。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 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 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都可能诱发泥石流。
故答案为:1.陡峭;强;碎屑;暴雨;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不合理堆 放矿渣弃土;表面。
17.阅读材料并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6月28日6时,四川省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遭受局部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36毫米,导致白鹤滩水电站施工区范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1)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    和    。
(2)简要分析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1)地形;物源;水源
(2)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1.泥石流形成的自 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 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 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 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 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 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 石流也经常发生。归纳起来就是 地形,水源,物源。
2.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 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甘肃省白龙江中游在 1000 多年前是一个山清水秀、罕见泥石流的地方,而现在是我国有名的泥石流多 发区。 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改变地面形态和土 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护后,水土流 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会时常发生。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 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 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都可能诱发泥石流。
【解答】1.根据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再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应该是地形,水源,物源。
2.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 人为原因。具体是:
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故答案为:1.地形,水源,物源;2、 自然原因:突降特大暴雨;山区地形陡峭;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在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