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0·富阳模拟)如图所示,下列不能成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A.①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
B.②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有能相连的岩层
C.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
D.④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间有亲缘关系
2.(2020七上·慈溪期末)台湾是我国地震较多的地区。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和下图,台湾岛处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3.(2019七上·萧山期末)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是( )
A.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B.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
C.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洋海陆线的吻合性
D.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4.(2020七上·江干期末)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下列不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是( )
A.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近越年轻
B.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C.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吻合
D.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5.(2020七上·北仑期末)下列证据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
A.浙江和江苏两地有相同的物种(枇杷,杨梅)
B.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
C.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
D.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
6.(2019七上·长兴月考)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
B.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C.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D.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
7.(2019七上·余姚期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2019七上·天台期末)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
B.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C.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并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D.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9.(2018七上·天台月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10.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1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D.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
二、填空题
13.科学家在南极科考中发现,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我们知道煤炭是由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下,在千百万年的时间里经过复杂的变化生成的。对南极大陆地下煤炭的来源,最合理的解释是 (填序号)。
①南极大陆在千百万年前有耐寒植物生长
②千百万年前的南极大陆温度适合植物生长
③南极大陆在数亿年前在中低纬度地区,有茂盛的植物生长,后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14.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喜马拉雅山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的碰撞挤压;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的 (选填“俯冲”“挤压”“碰撞”或“张裂”)。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
①处地中海在逐渐消失的原因: 。
②处红海在逐渐扩张的原因: 。
1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 的吻合性, 的连续性, 的亲缘性,一些古生物的 也是同类的。认为2~3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 块大陆,现今的海陆分布是 的结果。
16.(2020·嘉兴)如图,国家测量队近日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又一次测定了珠峰的高度,这是继1975年和2005年之后我国第三次测量珠峰的高度。之所以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有多方面的原因。
(1)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 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2)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譬如为了测量峰顶积雪的深度,1975年是用木杆插进雪层的方法,而这次采用国产雪深雷达探测仪,它是根据电磁波从发出到碰到峰顶岩石返回所用的 ,计算出积雪的实际深度。
17.(2020·宁波模拟)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18.(2020七上·慈溪期末)“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 首先提出的,他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在2-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 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上慢慢地移动着。
19.(2020七上·南浔期末)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我国所处的板块是 。 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0.(2020七上·鄞州期末)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 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如图是2019年6月全球主要地震分布图,由图可知该月地震主要集中在 板块周围。我国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填“挤压”或“张裂”)而形成的。
21.(2019七上·柯桥月考)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
B.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若干年后,红海的面积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2019七上·天台月考) 1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沦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三、解答题
23.如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岩层年龄较轻的是 (多选)。
(2)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板块即为软流层部分
B.板块交界即为海陆交界
C.板块即为地壳及部分地幔
D.大陆的垂直升降造成板块的移动
(3)依据海底扩张学说,造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为( ) 。
A.大陆漂移 B.地球的自转 C.潮汐效应 D.热地幔上涌
24.连线题:
25.“大陆漂移说”提出后,当时有这样一些事实:
①大西洋两岸发现了相同的二亿年前中龙的化石;
②大西洋两岸的岩层有的是连续的;
③陆地不能在海洋中漂移;
④大西洋两岸的地图不能完全拼合;
⑤大西洋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
⑥大西洋两岸的岩层不是全部连续的。
(1)上述事实中,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 。
(2)请你站在“大陆漂移说”反对者的立场,对事实①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
(3)最近,科学家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上发现了煤矿,这对“大陆漂移说”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为什么? 。
26.(2020七上·浙江期末)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是:大洋两岸 (选填序号)的相似。
①气候类型”②古老地层分布③生物分布④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说”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决“大陆漂移说”中的 问题。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
27.(2019七上·宁波期末)二十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80~1962年,美国地顾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日本地震频发 B.海底火山喷发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温、高压影响而形成的。请你运用以上学说解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的呢
答:
28.(2019七上·吴兴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 。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30.人们在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长达上千米的巨大煤层,在非洲和印度,甚至靠近赤道处,发现古冰川的痕迹,请你试着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
31.读“世界板块构造分布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印度尼西亚是个著名的“火山国”
(2)日本是个著名的地震国
(3)红海面积不断扩张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33.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35.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 板块与 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请解释:
“时连”是因为 ;
“时分”是因为 。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奇怪现象吗? 。
四、实验探究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38.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F 。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填字母)。
(3)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
39.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1~3题。
(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五、综合说理题
40.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海牛的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大西洋的两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 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经过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都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这与移民有关,不能作为依据。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活跃,所以多地震,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1960 ~ 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解答】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洋海陆线的吻合性 、 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都是“大陆漂移说”所依据 的事实证据,故A、C、D不符合题意; 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是“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1.海岸线 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2.两岸构造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3.相邻大陆 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4.二叠纪时 在南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印度、澳大利亚都发生过广泛的冰川作用。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都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
5.科学发展 为大陆漂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
【解答】A: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近越年轻。这是海底扩张说的证据,不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A正确;
B: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这是大陆漂移说的古生物证据,说法正确,B错误;
C: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吻合。海岸线吻合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C错误;
D: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古生物化石的证据,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D错误。
故选A
5.【答案】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A:浙江和江苏两地比较近,并且枇杷并不是只有浙江和江苏两地才有相同的物种,因此此说法不能支持大陆漂移学说,A符合题意。
B、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说明这些板块曾经是拼合一起的同一板块,由于漂移所以分离了,B不符合题意。
C、南美洲和非洲隔着遥远的距离,如果曾经不是同一板块怎么会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因此支持大陆漂移学说,C不符合题意。
D、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说明版块曾经是同一板块,支持大陆漂移学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的特点:1.在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2.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成为火山、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因此不是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断裂构造带分割形成六大板块,根据岩石圈的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构成岩石圈)判断,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B符合题意。
C、板块碰撞会形成:地震、火山喷发、陡峭的山峰等,所以不一定形成山脉,C不符合题意。
D、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所以不是发生在各大版块内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解答】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正确;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正确;
③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是相反方向,故错误;
④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的基本特点回答。
【解答】A、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相撞与张裂,火山和地震是表现形式,错误;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错误;
C、全球有六大把那块组成,错误;
D、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与张裂,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上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全部是海洋,其余的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办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大西洋牌板块的张裂地带,面积不断增大;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张裂形成新的海洋,板块碰撞形成山脉。
【解答】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和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
【解答】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如图,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山。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解答】A选项和B选项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陆漂移只是原因之一;C选项只能说明海陆变迁,不是大陆漂移的证据。用排除法,故选D。
【分析】主要考查对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与应用,有一定难度。
13.【答案】③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受海陆因素影响,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是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南极和北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但出现的日期相反。
【解答】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板块构造理论已被用来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矿产的生成和分布。现在的南极大陆常年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南极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主要的存在形式是冰川,科学家在南极科考中发现,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南极大陆地下煤炭的来源的理由是:南极大陆在数亿年前在中低纬度地区,有茂盛的植物生长,后漂移到现在的位置,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③
14.【答案】(1)印度洋;亚欧;美洲;非洲;张裂
(2)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解答】(1)喜马拉雅山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
(2)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其面积逐渐扩大,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
故答案为:(1)印度洋;亚欧;美洲;非洲;张裂(2)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15.【答案】大陆轮廓;岩层;生物;化石;一;大陆漂移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生病住院期间,有一次在观看世界地图海陆分布时,了解大洲、大洋、岛屿发现:在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几乎吻合的。后来他通过查资料,到大西洋两岸调查研究发现,两岸古生物相同或相近。为此,他对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提出了自己的假说。
【解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岩层的连续性,生物的亲缘性,一些古生物的4化石也是同类的。认为2~3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现今的海陆分布是大陆漂移的结果。
故答案为:大陆轮廓;岩层;生物;化石;一;大陆漂移
16.【答案】(1)亚欧
(2)时间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了亚欧板块的下面,抬升形成了青藏高原地区,并且这种挤压还在进行之中;
2、根据公式s=vt,可以根据已知的电磁波速度和测得的时间计算出路程s。
【解答】(1) 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亚欧板块交界处, 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
(2)根据公式s=vt,电磁波的速度是3×108m/s,再测出 电磁波从发出到碰到峰顶岩石返回所用的 时间可以计算出积雪的实际深度。
故答案为:(1)亚欧 (2)时间
17.【答案】(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2、“板块构造学说” 主要能解释地球内力作用下地貌的一些现象;
3、“板块构造学说”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可,能解释许多的地壳运动现象,但仍存在许多的不足。
【解答】(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板块构造学说” 主要能解释地球内力作用下地貌的一些现象, 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可以解释; B.宇宙的起源,不是地壳运动,不能解释;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能解释;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可知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上升成高山,可以解释。所以B、C正确;
(3)每一种理论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板块构造学说”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所以这种说法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故答案为: (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18.【答案】魏格纳;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六;软流圈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齐,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构成。
【解答】“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1魏格纳首先提出的,他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在2-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 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
故答案为:魏格纳;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六;软流圈
19.【答案】板块构造;亚欧板块;软流层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我国所处的板块是亚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板块构造;亚欧板块;软流层
20.【答案】魏格纳;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挤压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其分布如下图: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解答】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如图是2019年6月全球主要地震分布图,由图可知该月地震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板块周围。我国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填“挤压”或“张裂”)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魏格纳;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挤压
21.【答案】(1)B
(2)变大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解答】(1)A、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常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故A错误;
B、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流水带来的泥沙的堆积而成,不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故B正确;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高山曾经是海洋,由于板块的挤压形成的,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故C错误;
(2)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则红海的面积会变大;
故答案为:(1)B;(2)变大。
22.【答案】(1)②→③→①
(2)①②⑤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又根据大量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地貌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提出的学说。因此有人把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称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三部曲。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
【解答】(1)关于地球构造理沦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②→③→①.
(2)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这说明这些动物曾经在同一片土地繁殖后代,比如鸵鸟,由于大陆漂移的关系,导致一片土地分裂,而鸵鸟不能跨越大西洋,那后代又是怎么在距离那么远的两地相隔呢,因此可以说明大陆漂移说,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说明曾经的土地是拼合的,是因为大陆漂移才会分裂,那么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大陆漂移说就成立了,.
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该项说的无法确定,那么就不支持大陆漂移说证据。
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很多岩层没有连续,说的是两片地区并没有曾经拼合,所以不支持大陆漂移说。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为何有大量的煤矿,植物等被埋入土中,经长期复杂变化形成了煤,所以煤矿的产生与植物有关,那么以前南极洲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由于大陆漂移的缘故才变成了现在的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因此支持大陆漂移说。
故答案为: ①②⑤
23.【答案】(1)甲、乙
(2)C
(3)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而甲、乙离海岭最近,因此岩层年龄较轻。
(2) 板块即为地壳及部分地幔,C符合题意。
(3)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甲、乙(2)C(3)D
24.【答案】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 英国位于板块内部,故地震很少,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红海会逐渐扩大,这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运动, 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和亚欧大陆板块之间,受其挤压影响,不断升高 。
故答案为:
25.【答案】(1)①②⑤
(2)由于恐龙的迁徙行为使大西洋一岸的中龙到了另一岸
(3)支持。因为煤矿是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底层经高温高压形成的,南极天寒地冻不可能生长树木,说明南极大陆是由其他地方漂移而来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1)1912年由德国的魏格纳 提出来的;
(2)主要观点是: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 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
【解答】(1)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曾经是同一板块,之后分离造成了①大西洋两岸发现了相同的二亿年前中龙的化石;②大西洋两岸的岩层有的是连续的;⑤大西洋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这些现象, 因此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①②⑤。
(2) 由于恐龙的迁徙行为使大西洋一岸的中龙到了另一岸也能作为“大陆漂移说”反对的依据。
(3)科学家发现,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下面竟然埋藏着丰富的煤炭,对于这一事实成因的解释,合理的是大陆漂移,南极大陆原先不是在现在的位置,原先世界大陆为一块大陆,之后慢慢分离,因此这对“大陆漂移说”是支持的。
故答案为:(1)①②⑤(2)由于恐龙的迁徙行为使大西洋一岸的中龙到了另一岸(3)支持。因为煤矿是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底层经高温高压形成的,南极天寒地冻不可能生长树木,说明南极大陆是由其他地方漂移而来
26.【答案】(1)①
(2)支持;动力来源
(3)运动;错误;“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有大洋两岸的生物分布相似,古生物化石相似,古老地层分布相似。海底扩张学说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并解决了其动力来源。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解答】(1)大洋两岸的古老地层,生物分布,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够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气候的相似性与大陆漂移学说无关。
(2)海底扩张学说是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并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动力来源问题。
(3)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 运动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板块构造学说”能够解决很多地壳运动问题,但仍有部分问题无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决。所以说“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 并不正确。“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
故答案为:(1) ① (2)1、支持 2、 动力来源(3)1、运动 2、错误 3、“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
27.【答案】(1)C
(2)在远古时期,现在的南极大陆还是跟现在的陆地连接在一起的,长着茂盛的树林,后来再埋入地下,逐渐形成煤.但是南极大陆却因为大陆漂移而到现在的位置上了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点内容是:(1)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是由板块构成;(2)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
【解答】(1)板块交界处地球活跃,多地震和火山,故AB可以用板块构造说解释;D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说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撞击,使得亚欧板块抬升;C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在河流下游冲刷而成的,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不能用板块说解释;
(2)在远古时期,现在的南极大陆还是跟现在的陆地连接在一起的,长着茂盛的树林,后来再埋入地下,逐渐形成煤.但是南极大陆却因为大陆漂移而到现在的位置上了。
故答案为:(1)C;(2)在远古时期,现在的南极大陆还是跟现在的陆地连接在一起的,长着茂盛的树林,后来再埋入地下,逐渐形成煤.但是南极大陆却因为大陆漂移而到现在的位置上了。
28.【答案】(1)海底扩张
(2)软流层
(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认知过程中相关理论的出现及利用板块理论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解答】(1) 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是海底扩张学说;
(2)地表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3)珠穆朗玛峰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而其现在 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说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在相互挤压中;
故答案为:(1)海底扩张;(2)软流;(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29.【答案】(1)解: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解: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
【解答】(1)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这样的: 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是 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30.【答案】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全球的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之间处于不断地碰撞和张裂,使地球表面的地形一直处于变化运动之中,故沧海桑田也不足为奇。(合理即可)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解答】对这些现象提出的假设是: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全球的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之间处于不断地碰撞和张裂,使地球表面的地形一直处于变化运动之中,故沧海桑田也不足为奇。
31.【答案】(1)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界地常,地壳活跃,因此多地震。
(3)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这两个板块在不断张裂,因此,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实际应用,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以上现象即可。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解答】(1)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个板块处于不断张裂运动。
32.【答案】(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来分析,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由于板块运动产生了各种现象。例如板块张裂运动形成了大西洋。
【解答】(1)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2)根据材料分析,板块张裂运动会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就在不断的向两侧扩张,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故答案为:(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33.【答案】(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解答】(1)、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2)、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根据此理论,在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也可以用它来解释。
(3)、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但不能说是最完美的理论,毕竟没有得到更科学的解释,还需要检验和修正 。
故答案为:(1)、碰撞和张裂(2)、B,C(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34.【答案】(1)解: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解: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解答】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个单元叫一个板块。由于地壳运动,这些板块在相互碰撞或分裂。东非大裂谷正好处于一个断裂带上,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 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35.【答案】(1)亚欧;太平洋
(2)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第四纪冰期时,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被淹没成海峡
(3)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森林被埋藏于地下,便形成现在的煤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2)“时连”是因为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
;“时分”是因为第四纪冰期时,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被淹没成海峡。
(3)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森林被埋藏于地下,便形成现在的煤。
故答案为:(1)亚欧;太平洋(2)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第四纪冰期时,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被淹没成海峡(3) 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森林被埋藏于地下,便形成现在的煤
36.【答案】(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解答】(1)根据材料来看,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正好处于一个断层裂谷带,即板块张裂处,由于板块张裂运动,逐渐的裂开形成了裂谷。
(2)东非大裂谷处于板块张裂地带,并且处于不断运动当中,按照这样的运动趋势和方向下去,推测以一年以后东非大裂谷将不断的裂开,最终被海水填平,形成新的海洋。
故答案为:(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37.【答案】(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运用材料分析法。考查对板块构造学说中地壳张裂运动的理解与运用。做此题时,结合材料内容,运用地壳运动及板块构造学说即可做出本题的答案。住哟涉及的知识是: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 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解答】
1.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显然东非大裂谷 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2.按照题目中的信息,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那么按平均速率看,1亿年应该是扩张了100—200厘米。但是需要知道的还有。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 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这样再来看。似乎未来一亿年有可能变成海洋。
故答案为: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38.【答案】(1)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C
(3)软流层;不稳定;稳定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解答】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六大板块示意图如下:
由图可以看出,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故答案为:(1)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C
(3)软流层;不稳定;稳定
39.【答案】(1)A
(2)C
(3)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 完成此题需要形成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如图:
2. 本题运用综合归纳思想。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古老地层及生物的相似性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在 30岁那年,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魏格纳努力寻找证据。 他发现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 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 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
3. 题图反映了世界上海陆轮廓的形成过程。2亿年前,世界上所有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泛大陆”,所有的大洋也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泛大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今天大陆的分布状况。1915年,“大 陆漂移说”正式确立。这一理论认为,地 球的陆地在 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 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 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
1.据图3-52,现在的大陆情况显然是本题中的A。所以选A。
2.在魏格纳的证据中有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 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 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所以选C。
3.魏格纳提出是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就是板块之间的碰撞和张裂。就是板块的运动。所以选B。
故答案为:1.A;2.C;3.B。
40.【答案】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以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动物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部分和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鸵鸟和海牛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分布在大洋的两岸,这表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故答案为: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0·富阳模拟)如图所示,下列不能成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A.①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
B.②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有能相连的岩层
C.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
D.④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间有亲缘关系
【答案】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 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经过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都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这与移民有关,不能作为依据。
故答案为:C
2.(2020七上·慈溪期末)台湾是我国地震较多的地区。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和下图,台湾岛处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活跃,所以多地震,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19七上·萧山期末)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是( )
A.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B.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
C.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洋海陆线的吻合性
D.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答案】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1960 ~ 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解答】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洋海陆线的吻合性 、 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都是“大陆漂移说”所依据 的事实证据,故A、C、D不符合题意; 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是“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0七上·江干期末)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下列不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是( )
A.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近越年轻
B.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C.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吻合
D.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答案】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1.海岸线 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2.两岸构造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3.相邻大陆 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4.二叠纪时 在南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印度、澳大利亚都发生过广泛的冰川作用。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都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
5.科学发展 为大陆漂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
【解答】A: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近越年轻。这是海底扩张说的证据,不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A正确;
B: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这是大陆漂移说的古生物证据,说法正确,B错误;
C: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吻合。海岸线吻合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C错误;
D: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古生物化石的证据,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D错误。
故选A
5.(2020七上·北仑期末)下列证据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
A.浙江和江苏两地有相同的物种(枇杷,杨梅)
B.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
C.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
D.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
【答案】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A:浙江和江苏两地比较近,并且枇杷并不是只有浙江和江苏两地才有相同的物种,因此此说法不能支持大陆漂移学说,A符合题意。
B、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说明这些板块曾经是拼合一起的同一板块,由于漂移所以分离了,B不符合题意。
C、南美洲和非洲隔着遥远的距离,如果曾经不是同一板块怎么会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因此支持大陆漂移学说,C不符合题意。
D、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说明版块曾经是同一板块,支持大陆漂移学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19七上·长兴月考)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
B.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C.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D.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
【答案】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的特点:1.在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2.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成为火山、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因此不是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断裂构造带分割形成六大板块,根据岩石圈的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构成岩石圈)判断,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B符合题意。
C、板块碰撞会形成:地震、火山喷发、陡峭的山峰等,所以不一定形成山脉,C不符合题意。
D、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所以不是发生在各大版块内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19七上·余姚期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解答】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正确;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正确;
③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是相反方向,故错误;
④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错误。
故答案为:A
8.(2019七上·天台期末)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
B.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C.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并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D.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的基本特点回答。
【解答】A、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相撞与张裂,火山和地震是表现形式,错误;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错误;
C、全球有六大把那块组成,错误;
D、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与张裂,正确。
故答案为:D
9.(2018七上·天台月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上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全部是海洋,其余的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办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大西洋牌板块的张裂地带,面积不断增大;
故选D。
10.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张裂形成新的海洋,板块碰撞形成山脉。
【解答】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和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故答案为:A
11.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
【解答】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如图,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山。
故答案为:A
1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D.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
【答案】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解答】A选项和B选项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陆漂移只是原因之一;C选项只能说明海陆变迁,不是大陆漂移的证据。用排除法,故选D。
【分析】主要考查对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与应用,有一定难度。
二、填空题
13.科学家在南极科考中发现,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我们知道煤炭是由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下,在千百万年的时间里经过复杂的变化生成的。对南极大陆地下煤炭的来源,最合理的解释是 (填序号)。
①南极大陆在千百万年前有耐寒植物生长
②千百万年前的南极大陆温度适合植物生长
③南极大陆在数亿年前在中低纬度地区,有茂盛的植物生长,后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答案】③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受海陆因素影响,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是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南极和北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但出现的日期相反。
【解答】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板块构造理论已被用来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矿产的生成和分布。现在的南极大陆常年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南极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主要的存在形式是冰川,科学家在南极科考中发现,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南极大陆地下煤炭的来源的理由是:南极大陆在数亿年前在中低纬度地区,有茂盛的植物生长,后漂移到现在的位置,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③
14.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喜马拉雅山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的碰撞挤压;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的 (选填“俯冲”“挤压”“碰撞”或“张裂”)。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
①处地中海在逐渐消失的原因: 。
②处红海在逐渐扩张的原因: 。
【答案】(1)印度洋;亚欧;美洲;非洲;张裂
(2)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解答】(1)喜马拉雅山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
(2)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其面积逐渐扩大,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
故答案为:(1)印度洋;亚欧;美洲;非洲;张裂(2)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1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 的吻合性, 的连续性, 的亲缘性,一些古生物的 也是同类的。认为2~3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 块大陆,现今的海陆分布是 的结果。
【答案】大陆轮廓;岩层;生物;化石;一;大陆漂移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生病住院期间,有一次在观看世界地图海陆分布时,了解大洲、大洋、岛屿发现:在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几乎吻合的。后来他通过查资料,到大西洋两岸调查研究发现,两岸古生物相同或相近。为此,他对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提出了自己的假说。
【解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岩层的连续性,生物的亲缘性,一些古生物的4化石也是同类的。认为2~3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现今的海陆分布是大陆漂移的结果。
故答案为:大陆轮廓;岩层;生物;化石;一;大陆漂移
16.(2020·嘉兴)如图,国家测量队近日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又一次测定了珠峰的高度,这是继1975年和2005年之后我国第三次测量珠峰的高度。之所以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有多方面的原因。
(1)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 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2)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譬如为了测量峰顶积雪的深度,1975年是用木杆插进雪层的方法,而这次采用国产雪深雷达探测仪,它是根据电磁波从发出到碰到峰顶岩石返回所用的 ,计算出积雪的实际深度。
【答案】(1)亚欧
(2)时间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了亚欧板块的下面,抬升形成了青藏高原地区,并且这种挤压还在进行之中;
2、根据公式s=vt,可以根据已知的电磁波速度和测得的时间计算出路程s。
【解答】(1) 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亚欧板块交界处, 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
(2)根据公式s=vt,电磁波的速度是3×108m/s,再测出 电磁波从发出到碰到峰顶岩石返回所用的 时间可以计算出积雪的实际深度。
故答案为:(1)亚欧 (2)时间
17.(2020·宁波模拟)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答案】(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2、“板块构造学说” 主要能解释地球内力作用下地貌的一些现象;
3、“板块构造学说”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可,能解释许多的地壳运动现象,但仍存在许多的不足。
【解答】(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板块构造学说” 主要能解释地球内力作用下地貌的一些现象, 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可以解释; B.宇宙的起源,不是地壳运动,不能解释;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能解释;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可知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上升成高山,可以解释。所以B、C正确;
(3)每一种理论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板块构造学说”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所以这种说法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故答案为: (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18.(2020七上·慈溪期末)“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 首先提出的,他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在2-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 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上慢慢地移动着。
【答案】魏格纳;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六;软流圈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齐,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构成。
【解答】“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1魏格纳首先提出的,他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在2-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 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
故答案为:魏格纳;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六;软流圈
19.(2020七上·南浔期末)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我国所处的板块是 。 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答案】板块构造;亚欧板块;软流层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我国所处的板块是亚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板块构造;亚欧板块;软流层
20.(2020七上·鄞州期末)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 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如图是2019年6月全球主要地震分布图,由图可知该月地震主要集中在 板块周围。我国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填“挤压”或“张裂”)而形成的。
【答案】魏格纳;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挤压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其分布如下图: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解答】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如图是2019年6月全球主要地震分布图,由图可知该月地震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板块周围。我国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填“挤压”或“张裂”)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魏格纳;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挤压
21.(2019七上·柯桥月考)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
B.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若干年后,红海的面积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B
(2)变大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解答】(1)A、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常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故A错误;
B、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流水带来的泥沙的堆积而成,不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故B正确;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高山曾经是海洋,由于板块的挤压形成的,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故C错误;
(2)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则红海的面积会变大;
故答案为:(1)B;(2)变大。
22.(2019七上·天台月考) 1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沦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答案】(1)②→③→①
(2)①②⑤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又根据大量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地貌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提出的学说。因此有人把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称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三部曲。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
【解答】(1)关于地球构造理沦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②→③→①.
(2)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这说明这些动物曾经在同一片土地繁殖后代,比如鸵鸟,由于大陆漂移的关系,导致一片土地分裂,而鸵鸟不能跨越大西洋,那后代又是怎么在距离那么远的两地相隔呢,因此可以说明大陆漂移说,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说明曾经的土地是拼合的,是因为大陆漂移才会分裂,那么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大陆漂移说就成立了,.
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该项说的无法确定,那么就不支持大陆漂移说证据。
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很多岩层没有连续,说的是两片地区并没有曾经拼合,所以不支持大陆漂移说。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为何有大量的煤矿,植物等被埋入土中,经长期复杂变化形成了煤,所以煤矿的产生与植物有关,那么以前南极洲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由于大陆漂移的缘故才变成了现在的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因此支持大陆漂移说。
故答案为: ①②⑤
三、解答题
23.如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岩层年龄较轻的是 (多选)。
(2)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板块即为软流层部分
B.板块交界即为海陆交界
C.板块即为地壳及部分地幔
D.大陆的垂直升降造成板块的移动
(3)依据海底扩张学说,造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为( ) 。
A.大陆漂移 B.地球的自转 C.潮汐效应 D.热地幔上涌
【答案】(1)甲、乙
(2)C
(3)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而甲、乙离海岭最近,因此岩层年龄较轻。
(2) 板块即为地壳及部分地幔,C符合题意。
(3)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甲、乙(2)C(3)D
24.连线题:
【答案】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 英国位于板块内部,故地震很少,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红海会逐渐扩大,这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运动, 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和亚欧大陆板块之间,受其挤压影响,不断升高 。
故答案为:
25.“大陆漂移说”提出后,当时有这样一些事实:
①大西洋两岸发现了相同的二亿年前中龙的化石;
②大西洋两岸的岩层有的是连续的;
③陆地不能在海洋中漂移;
④大西洋两岸的地图不能完全拼合;
⑤大西洋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
⑥大西洋两岸的岩层不是全部连续的。
(1)上述事实中,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 。
(2)请你站在“大陆漂移说”反对者的立场,对事实①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
(3)最近,科学家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上发现了煤矿,这对“大陆漂移说”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为什么? 。
【答案】(1)①②⑤
(2)由于恐龙的迁徙行为使大西洋一岸的中龙到了另一岸
(3)支持。因为煤矿是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底层经高温高压形成的,南极天寒地冻不可能生长树木,说明南极大陆是由其他地方漂移而来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1)1912年由德国的魏格纳 提出来的;
(2)主要观点是: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 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
【解答】(1)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曾经是同一板块,之后分离造成了①大西洋两岸发现了相同的二亿年前中龙的化石;②大西洋两岸的岩层有的是连续的;⑤大西洋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这些现象, 因此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①②⑤。
(2) 由于恐龙的迁徙行为使大西洋一岸的中龙到了另一岸也能作为“大陆漂移说”反对的依据。
(3)科学家发现,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下面竟然埋藏着丰富的煤炭,对于这一事实成因的解释,合理的是大陆漂移,南极大陆原先不是在现在的位置,原先世界大陆为一块大陆,之后慢慢分离,因此这对“大陆漂移说”是支持的。
故答案为:(1)①②⑤(2)由于恐龙的迁徙行为使大西洋一岸的中龙到了另一岸(3)支持。因为煤矿是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底层经高温高压形成的,南极天寒地冻不可能生长树木,说明南极大陆是由其他地方漂移而来
26.(2020七上·浙江期末)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是:大洋两岸 (选填序号)的相似。
①气候类型”②古老地层分布③生物分布④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说”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决“大陆漂移说”中的 问题。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
【答案】(1)①
(2)支持;动力来源
(3)运动;错误;“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有大洋两岸的生物分布相似,古生物化石相似,古老地层分布相似。海底扩张学说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并解决了其动力来源。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解答】(1)大洋两岸的古老地层,生物分布,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够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气候的相似性与大陆漂移学说无关。
(2)海底扩张学说是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并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动力来源问题。
(3)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 运动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板块构造学说”能够解决很多地壳运动问题,但仍有部分问题无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决。所以说“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 并不正确。“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
故答案为:(1) ① (2)1、支持 2、 动力来源(3)1、运动 2、错误 3、“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
27.(2019七上·宁波期末)二十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80~1962年,美国地顾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日本地震频发 B.海底火山喷发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温、高压影响而形成的。请你运用以上学说解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的呢
答:
【答案】(1)C
(2)在远古时期,现在的南极大陆还是跟现在的陆地连接在一起的,长着茂盛的树林,后来再埋入地下,逐渐形成煤.但是南极大陆却因为大陆漂移而到现在的位置上了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点内容是:(1)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是由板块构成;(2)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
【解答】(1)板块交界处地球活跃,多地震和火山,故AB可以用板块构造说解释;D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说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撞击,使得亚欧板块抬升;C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在河流下游冲刷而成的,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不能用板块说解释;
(2)在远古时期,现在的南极大陆还是跟现在的陆地连接在一起的,长着茂盛的树林,后来再埋入地下,逐渐形成煤.但是南极大陆却因为大陆漂移而到现在的位置上了。
故答案为:(1)C;(2)在远古时期,现在的南极大陆还是跟现在的陆地连接在一起的,长着茂盛的树林,后来再埋入地下,逐渐形成煤.但是南极大陆却因为大陆漂移而到现在的位置上了。
28.(2019七上·吴兴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 。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
【答案】(1)海底扩张
(2)软流层
(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认知过程中相关理论的出现及利用板块理论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解答】(1) 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是海底扩张学说;
(2)地表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3)珠穆朗玛峰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而其现在 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说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在相互挤压中;
故答案为:(1)海底扩张;(2)软流;(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答案】(1)解: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解: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
【解答】(1)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这样的: 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是 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30.人们在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长达上千米的巨大煤层,在非洲和印度,甚至靠近赤道处,发现古冰川的痕迹,请你试着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
【答案】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全球的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之间处于不断地碰撞和张裂,使地球表面的地形一直处于变化运动之中,故沧海桑田也不足为奇。(合理即可)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解答】对这些现象提出的假设是: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全球的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之间处于不断地碰撞和张裂,使地球表面的地形一直处于变化运动之中,故沧海桑田也不足为奇。
31.读“世界板块构造分布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印度尼西亚是个著名的“火山国”
(2)日本是个著名的地震国
(3)红海面积不断扩张
【答案】(1)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界地常,地壳活跃,因此多地震。
(3)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这两个板块在不断张裂,因此,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实际应用,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以上现象即可。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解答】(1)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个板块处于不断张裂运动。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答案】(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来分析,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由于板块运动产生了各种现象。例如板块张裂运动形成了大西洋。
【解答】(1)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2)根据材料分析,板块张裂运动会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就在不断的向两侧扩张,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故答案为:(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33.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解答】(1)、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2)、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根据此理论,在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也可以用它来解释。
(3)、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但不能说是最完美的理论,毕竟没有得到更科学的解释,还需要检验和修正 。
故答案为:(1)、碰撞和张裂(2)、B,C(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答案】(1)解: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解: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解答】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个单元叫一个板块。由于地壳运动,这些板块在相互碰撞或分裂。东非大裂谷正好处于一个断裂带上,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 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35.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 板块与 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请解释:
“时连”是因为 ;
“时分”是因为 。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奇怪现象吗? 。
【答案】(1)亚欧;太平洋
(2)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第四纪冰期时,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被淹没成海峡
(3)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森林被埋藏于地下,便形成现在的煤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2)“时连”是因为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
;“时分”是因为第四纪冰期时,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被淹没成海峡。
(3)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森林被埋藏于地下,便形成现在的煤。
故答案为:(1)亚欧;太平洋(2)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第四纪冰期时,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被淹没成海峡(3) 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森林被埋藏于地下,便形成现在的煤
四、实验探究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答案】(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解答】(1)根据材料来看,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正好处于一个断层裂谷带,即板块张裂处,由于板块张裂运动,逐渐的裂开形成了裂谷。
(2)东非大裂谷处于板块张裂地带,并且处于不断运动当中,按照这样的运动趋势和方向下去,推测以一年以后东非大裂谷将不断的裂开,最终被海水填平,形成新的海洋。
故答案为:(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答案】(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运用材料分析法。考查对板块构造学说中地壳张裂运动的理解与运用。做此题时,结合材料内容,运用地壳运动及板块构造学说即可做出本题的答案。住哟涉及的知识是: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 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解答】
1.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显然东非大裂谷 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2.按照题目中的信息,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那么按平均速率看,1亿年应该是扩张了100—200厘米。但是需要知道的还有。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 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这样再来看。似乎未来一亿年有可能变成海洋。
故答案为: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38.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F 。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填字母)。
(3)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
【答案】(1)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C
(3)软流层;不稳定;稳定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解答】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六大板块示意图如下:
由图可以看出,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故答案为:(1)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C
(3)软流层;不稳定;稳定
39.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1~3题。
(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 完成此题需要形成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如图:
2. 本题运用综合归纳思想。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古老地层及生物的相似性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在 30岁那年,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魏格纳努力寻找证据。 他发现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 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 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
3. 题图反映了世界上海陆轮廓的形成过程。2亿年前,世界上所有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泛大陆”,所有的大洋也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泛大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今天大陆的分布状况。1915年,“大 陆漂移说”正式确立。这一理论认为,地 球的陆地在 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 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 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
1.据图3-52,现在的大陆情况显然是本题中的A。所以选A。
2.在魏格纳的证据中有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 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 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所以选C。
3.魏格纳提出是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就是板块之间的碰撞和张裂。就是板块的运动。所以选B。
故答案为:1.A;2.C;3.B。
五、综合说理题
40.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海牛的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大西洋的两岸。
【答案】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本题以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动物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部分和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鸵鸟和海牛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分布在大洋的两岸,这表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故答案为: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