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17 动物笑谈
康拉德·劳伦兹
学习目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学习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严谨求实的精神,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对生命的尊重。
飞禽走兽,鸟兽虫鱼,无一不是大自然的精灵,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无一不是与人类共同生存的朋友。只有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善待动物,师法自然,从动物身上汲取生存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一切,更好地认识和完善人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学习动物与人类之间趣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传说所罗门王借助一枚指环,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劳伦兹借用这个传说,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作自己的责任,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课文《动物笑谈》便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写作背景
哺乳( ) 羞怯( )
匍匐( ) 温驯( )
禁锢( ) 余晖( )
小凫( ) 嗔怪( )
煞白( ) 蹒跚( )
怪诞不经( ) 神采奕奕 ( )
读清字音
bǔ
xùn
qiè
fú
pú fú
huī
gù
chēn
shà
dàn
pán shān
yì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需索:索取,求取。
禁锢:关押;监禁。文中指被关在笼子里。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19)
总写“我”研究动物的行为时的方法怪诞,被大家当作“疯子”。
具体介绍了“我”在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
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整体感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整体感知
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内容上,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众人对“我”的不理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本段点出了作者的疑问—为什么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和水鸭子的表现迥异,交代了实验的缘由。同时最后一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第5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整体感知
假设需要实验去验证。作者通过亲自做实验得出了“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却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的结论,从而验证了上文的猜想。
5.第6段主要写了什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整体感知
主要写对雏凫母亲代替物条件的细致研究,即代替物不能太高,且须叫个不停。
体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6.阅读文章第2-9段,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作者进行水鸭子实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整体感知
(1)实验起因: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和水鸭子表现迥异。
(2)实验过程:①猜想与叫声有关;②亲身实验,在地上爬,不停地学母鸭叫。
(3)实验结果:证实了猜想的正确性,被人们当作疯子。
7.可可由“我”养后有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整体感知
开始时不敢随意行动,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后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这是因为“我”对动物充满尊重与爱,把它们视为朋友,使它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8.第11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整体感知
第11段主要写了可可到处找“我”、对“我”十分依恋、曾几次迷路。
为下文“我”在火车站看到可可,因怕它走丢而大声怪叫做了铺垫。
9.第12段中,作者不确定空中是什么鸟,却对其进行详写,这是为什么?
整体感知
表明作者善于观察。作者观察这只鸟是出于自身专业研究的本能,这也为作者发现这只鸟是可可做了铺垫。
10.第15-18段写了可可咬扣子的恶作剧,表现出可可的什么特点?反映出可可和“我们”一家人怎样的关系?
整体感知
可可咬掉父亲衣服上的扣子并且把扣子分类排列,表现出它的淘气和聪明。
反映出可可和“我们”一家人的关系很亲密,可可给一家人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11.第10-19段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体现出可可的什么特点?
整体感知
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
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并分类摆放。
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从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它像个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1.对文中所写的作者那些看似古怪的行为,应该如何理解?
合作探究
作者劳伦兹是一位细心严谨的科学家,这些为求知而不顾世俗体面尊严的行为正是体现了他的严谨。同时,他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否则他和小水鸭、大鹦鹉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动人的故事。他能容忍动物的本性,尽其所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需求。他仁慈而又极富耐心,用行动告诉我们应怎样善待生命。
2.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合作探究
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
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文章通过描写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表现了科学工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
文章主旨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文本特色
文章先总写“我”是逗笑的主角,因实验方法怪诞不经而被居民当成疯子,然后讲述了四个有趣的场景:研究水鸭子、唤回大鹦鹉、可可咬扣子、可可缠毛线。且用“另一次”“又有一次”等进行过渡衔接,叙述清晰。还对有关场景进行了生动描写,十分传神。
叙述清晰,描写传神
文本特色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如作者写观光客脸色煞白、旅客“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等,既展现了大家对“我”的行为的不理解,又带着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语言幽默,诙谐有趣
文本特色
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这则材料中得到的启迪。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为“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迪是: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示例:不要仅凭外表的美丑就判断事物的好坏
答案示例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猫头鹰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也不好听,这是其“貌”,而材料强调它是益鸟;蝴蝶虽“外貌”美丽,却是害虫。从这两种动物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要仅凭外表的美丑就判断事物的好坏。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