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化学研究什么 同步练习(2课时4份)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第2节 化学研究什么 同步练习(2课时4份)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16 15:16:54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和
制法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用__红磷__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到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____的结论。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由__两种__或__两种以上__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如空气。
(2)__只由一种物质组成__的物质叫做纯净物,如氧气。
3.物质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
一种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中应含有同种元素。即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__不变__。
4.世间万物仅由100多种元素组成,少量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多数物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
5.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知识点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A)
A.氮气
B.五氧化二磷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2020·邵阳中考)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3.(2021·莆田期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若测量结果偏小,原因可能是__装置漏气(合理即可)__(只答一条)。
·知识点二:空气的成分
4.二百多年前,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B)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5.(2020·海南中考)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B)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6.下列气体的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D)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于包装食品防腐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通电使稀有气体燃烧发光作霓虹灯
·知识点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7.(2021·莆田期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B)
A.白酒
B.二氧化碳
C.矿泉水
D.洁净的空气
8.(2020·雅安中考改编)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D)
A.玉米粥
B.澄清石灰水
C.蜡烛燃烧时生成物
D.二氧化碳
·知识点四: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用途、制法之间的关系
9.物质的用途和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氮气常用作食品保护气是因为性质稳定
B.石墨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质地软
C.金刚石可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
D.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0.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种黑色的残渣,由此说明(A)
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
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两者属于同一种物质
11.(2021·漳州期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C)
A.干净、清澈的山泉水
B.森林中新鲜的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氧气、臭氧混合物
12.(2021·泉州外国语学校质检)
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刚开始注射器活塞停在10
mL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白雾
B.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C.冷却至室温后观察活塞最终停在8
mL的位置
D.红磷的量要足量,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14.(2020·扬州中考改编)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A.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
B.酒精燃烧放热,可用于杀菌消毒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金刚石对光线的折射率较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15.空气是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现象息息相关的气体。请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混合物__。
(2)制取氮肥和作食品包装保护气的是__氮气__;人类呼吸作用要消耗的气体是__氧气__,并生成__二氧化碳__气体。
(3)充入霓虹灯通电发出蓝紫色光的气体属于空气成分里的__稀有气体__。
PAGE第2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和
制法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用__
__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到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__
__的结论。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由__
__或__
__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如空气。
(2)__
__的物质叫做纯净物,如氧气。
3.物质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
一种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中应含有同种元素。即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__
__。
4.世间万物仅由100多种元素组成,少量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多数物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
5.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知识点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
A.氮气
B.五氧化二磷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2020·邵阳中考)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3.(2021·莆田期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若测量结果偏小,原因可能是__
__(只答一条)。
·知识点二:空气的成分
4.二百多年前,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5.(2020·海南中考)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6.下列气体的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于包装食品防腐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通电使稀有气体燃烧发光作霓虹灯
·知识点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7.(2021·莆田期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白酒
B.二氧化碳
C.矿泉水
D.洁净的空气
8.(2020·雅安中考改编)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玉米粥
B.澄清石灰水
C.蜡烛燃烧时生成物
D.二氧化碳
·知识点四: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用途、制法之间的关系
9.物质的用途和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常用作食品保护气是因为性质稳定
B.石墨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质地软
C.金刚石可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
D.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0.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种黑色的残渣,由此说明(
)
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
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两者属于同一种物质
11.(2021·漳州期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净、清澈的山泉水
B.森林中新鲜的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氧气、臭氧混合物
12.(2021·泉州外国语学校质检)
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刚开始注射器活塞停在10
mL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白雾
B.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C.冷却至室温后观察活塞最终停在8
mL的位置
D.红磷的量要足量,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14.(2020·扬州中考改编)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
B.酒精燃烧放热,可用于杀菌消毒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金刚石对光线的折射率较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15.空气是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现象息息相关的气体。请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
__。
(2)制取氮肥和作食品包装保护气的是__
__;人类呼吸作用要消耗的气体是__
__,并生成__
__气体。
(3)充入霓虹灯通电发出蓝紫色光的气体属于空气成分里的__
__。
PAGE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__没有新物质生成__的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__形态__变化。
2.化学变化:
(1)概念:__有新物质生成__的变化。
(2)特征:
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__颜色__变化、放出__气体__、生成__沉淀__等;
②常伴随__能量__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__化学变化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4.化学性质:通过__化学变化__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D)
A.发光
B.放热
C.变色
D.有新物质生成
2.(2021·福州期中)下列福州传统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A.酿米酒
B.糊纸伞
C.刻石雕
D.磨角梳
3.(2020·滨州中考)下列变化中,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B)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煤炭燃烧
D.葡萄酿酒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石蜡熔化
B.衣服晒干
C.钢铁生锈
D.玻璃粉碎
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有新物质生成__;常表现为__颜色变化__、__放出气体__、__生成沉淀__等,物质在发生__化学__(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__物理__变化。
·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2021·南京期中)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熔点、沸点
D.可燃性、氧化性
7.(2020·北京中考改编)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D)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D.天然气用作燃料
8.有关酒精的描述有①无色液体;②具有特殊气味;③酒精挥发;④易燃烧;⑤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__①②__;(2)化学性质:__④__。
9.(2021·龙岩质检)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B)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10.下列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区别的是(C)
A.食物腐败变质
B.铁生锈
C.酒精挥发
D.酒精燃烧
11.(2021·南安质检)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D)
12.(2021·福州检测)
《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D)
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13.下列有关物质变化或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B)
A.酒精挥发——化学变化
B.汽油易燃烧——化学性质
C.铁片生锈——物理性质
D.冰雪能融化——物理变化
14.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⑤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③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①④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__②__。
①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铜绿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③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④氧气不易溶于水
⑤木棒受力折断
15.下列是关于物质变化的叙述,请将叙述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横线上:__③④⑤__。
①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
③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④物质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16.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⑥将木炭点燃,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⑦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序号填写在空白处: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①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②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④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⑥__;
(3)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__⑦__,属于用途的是__③⑤__。
17.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被用于饮用水处理。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是__天蓝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__(填一条即可);
(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__化学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AB__。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是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PAGE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__
__的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__
__变化。
2.化学变化:
(1)概念:__
__的变化。
(2)特征:
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__
__变化、放出__
__、生成__
__等;
②常伴随__
__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__
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4.化学性质:通过__
__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
B.放热
C.变色
D.有新物质生成
2.(2021·福州期中)下列福州传统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酿米酒
B.糊纸伞
C.刻石雕
D.磨角梳
3.(2020·滨州中考)下列变化中,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煤炭燃烧
D.葡萄酿酒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衣服晒干
C.钢铁生锈
D.玻璃粉碎
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
__;常表现为__
__、__
__、__
__等,物质在发生__
__(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__
__变化。
·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2021·南京期中)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熔点、沸点
D.可燃性、氧化性
7.(2020·北京中考改编)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D.天然气用作燃料
8.有关酒精的描述有①无色液体;②具有特殊气味;③酒精挥发;④易燃烧;⑤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__
__;(2)化学性质:__
__。
9.(2021·龙岩质检)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10.下列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
A.食物腐败变质
B.铁生锈
C.酒精挥发
D.酒精燃烧
11.(2021·南安质检)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12.(2021·福州检测)
《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13.下列有关物质变化或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酒精挥发——化学变化
B.汽油易燃烧——化学性质
C.铁片生锈——物理性质
D.冰雪能融化——物理变化
14.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
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
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
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__
__。
①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铜绿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③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④氧气不易溶于水
⑤木棒受力折断
15.下列是关于物质变化的叙述,请将叙述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横线上:__
__。
①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
③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④物质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16.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⑥将木炭点燃,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⑦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序号填写在空白处: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
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
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
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
__;
(3)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__
__,属于用途的是__
__。
17.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被用于饮用水处理。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是__
__(填一条即可);
(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__
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
__。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是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