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
教学目标:
1、明确旋转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发展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发展空间想象力。
2、探索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风车、三角形、纸片、图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大家说说生活中关于旋转的现象。(如风车、风扇的扇叶、钟表的指针、汽车轮胎等)
2、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那同学们对家里的钟表有没有印象呢?钟表的指针是怎么旋转的?
二、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明确旋转的含义:例3.
(1)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钟表的指针,我们应该如何表述指针“12”到“1”是怎样旋转的?(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度到“1”。)
(2)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要说清楚指针的旋转,应该说清楚那几点?(及时表扬,同步板书)(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明确:一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二要说清“是向什么方向旋转”;三要说清“旋转了多少度”。)
(3)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例3的三道填空题。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展示风车的旋转。
(2)谁来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地?
(3)看教材中的风车,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提示:从形状、大小、角度等方面说明变化)
(4)三角形的边都绕O点做了怎样的旋转?顶点呢?(小组探究,发现每个三角形的边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度;每个顶点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度;对应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对应点与O点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0度。)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第5页例4。
(1)让学生先小组内讨论,再自己做一做。
(2)怎样得到旋转后的三角形?
(3)如何确定旋转后的点的位置呢?
(4)下面同学们借助三角形纸片来具体操作一下,看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子的。
2、指导学生完成第6页“做一做”第1题。
(1)这道题的三个图中,有谁知到第一幅图是什么图案?
(2)同学们再继续观察这几幅图,它们都是怎么得到的?
(3)大家再来说说这几个图形是经过怎样的旋转得到的。(指若干名学生回答,提醒学生清楚表述图形旋转的“三要点” )
3、指导学生完成第6页“做一做”第2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展示。(鼓励学生的创意制作,肯定学生的表现。)
四、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下的“数学与艺术”,欣赏美丽的图案,交流自己的发现。(师让学生自由活动,不做指导)
五、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设计。
1、画出三角形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下面的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图略)
七、板书设计。
旋转 三要点:
1、 哪个图形绕哪个点旋转。 2、向什么方向旋转。 3、旋转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