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16 17:3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 使学生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理解除法的含义。建立除法的观念,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操作第一种分法“分”的过程。
  3. 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向学生们渗透公平、公正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第一种分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实物演示,讲解“平均分”的含义)
  1. 实物演示
  教师拿出6支铅笔,问:老师这有6支铅笔,要分给2个同学,你能想出哪几种分法?
  [第一类分法(不平均分的方法):一人1支,另一人5支;(2)一人2支,另一人4支;第二类分法:(平均分的方法)每人都得到3支。]
  2. 讲解“平均分”的含义
  (1)师: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2)问:大家怎样理解“平均分”这个词呢?[ “平均分”就是不能随便的分,分完以后,要使每一份的数都同样多。]
  (3)问:还是这6支铅笔,这次要平均分给3个同学,该怎样分呢?
  教师强调: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2支铅笔。每人分得铅笔的支数同样多,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这道题是要求我们“平均分”,所以分完以后,一定要使每份分得都“同样多”。]
  (2)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引导学生知道:要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 ,每次就拿出4个小正方体,每份放一个,没分完,再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直到分完为止。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了4份。)
  (4)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问:“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 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拿出6个桃子和3个盘子的磁贴,贴在黑板上并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板书:例2的题目)
  (2)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生: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 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 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 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得桃子的全过程。)
  ④ 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解:像上面这样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 教学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教师写完后,要求全体学生书写模仿一遍。
  (2)问:要把“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有人会吗?
  ① 具体讲解除法算式的写法。
  ② 师: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然后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 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
  5. 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种分法。
  6. 教学例6
  (1)请学生们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扣子图。
  (2)教学讲解除法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发展
  1. 给3分钟时间,根据各自不同情况,有选择的完成P41 做一做(上面)中的1、2。
  2. 口头完成P41 做一做(下面)
  3. 完成P42 练习十二、1、2
四、归纳质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