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三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太空之吻与科技创新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初三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太空之吻与科技创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4 09: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2012历史中考热点专题(二)
“太空之吻”与“科技创新”
材料一、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人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无人和载人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因此,天宫与神八这次太空中的亲密接触,不仅奠定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在世界上的一席之地,可谓“一吻定江山”,也使中国未来空间站的组装和建造成为可能,使空间站物资和人的运输成为可能,而在其他潜在应用领域,如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任务等方面,其意义同样不可估量。
材料二、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颁奖。
一:背景材料
二:热点解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的上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先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还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我国确立“科教兴国”战略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史的考查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专题。2011年8月11日中国首艘航母试航、11月3日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等热点事件将掀起各地今年对科技史的考查热潮。
【命题角度】
角度一:直接考察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科技成就
角度二:以“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为切入点,考察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角度三:以“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为切入点,考察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知识点
角度四:以相关事件为材料,考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意义、民族精神
角度五:考察安徽地方史科技人物及成就。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考点一、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识记)
1、东汉名医华佗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还编成“五禽戏”锻炼身体。(右图为华佗)
2、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尊称为“医圣”。
3、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考点二、知道《齐民要术》《开工天物》等重要著作(识记)
1、北魏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它是为汉朝的地理学专著《水经》作的注。)
2、北魏的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书中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社会现象。英国大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3、明末清初的宋应星的手工业著作《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考点链接
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
考点三、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理解)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岷江流域,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源于此。)
2、长城:
为解除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而修建,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战国时开始修建。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一万多华里。(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接延伸而成。)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1。3万里。
3、大运河:时间:隋朝,隋炀帝公元前605年起开凿,2000多公里长。(元世祖时开通两段运河)中心:洛阳;南北起止点: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
4、北京故宫:是我国古代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
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考点四、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理解)
1、造纸术: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传播:首先传入朝鲜、日本,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最后传遍全世界。
2、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传播: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3、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主要用途:辨别方向,航海,看风水。传播: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4、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代已有火药配方。(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中有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还用来制各种焰火和鞭炮。明朝采矿时已应用了火药爆破法。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13世纪末,传入欧洲,引起了欧洲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欧洲人还将火药用于采矿、筑路等工程,促进了社会进步。
认识: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重大贡献。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
二、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
  ●科技人物篇
时期 人物 突出贡献

代 詹天佑 设计人字形路轨、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德榜   研制出“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对碱业的垄断

代 邓稼先 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袁隆平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科技成就篇
领域 年份 成就


术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6年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术 1970年  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005年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三、三次科技革命
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因条件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巩固和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突破;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 电磁学 相对论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力、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重要发明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 电灯泡、汽车、飞机、电话、电报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动力 蒸汽机 内燃机 原子能
新兴产业 纺织工业、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工业 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信息产业、生物工程。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特点 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重工业使用机器和蒸汽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环节相互促进,层层展开。 科学和技术结合更为紧密;科技革命由首先从一国开始发展到在几国同时开始。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比重不断上升。
意义
影响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泛的途径;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愈演愈烈。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人民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一系列交通工具的发明的意义: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便捷的交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四、开放问题
一:三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方面,社会关系方面,国际格局方面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
1、生产力: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生产力获得第一次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二次(工业蓬勃发展,电力普遍应用,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三次: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产生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起来。
2、社会关系:一次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下来;二次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三次使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3、国际格局方面:一次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二次使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三次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并带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等西方列强为掠夺原料和市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陷入资本主义国际市场;思想上,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上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化为学习政治制度。
3.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中国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制订发展高新科技的“八六三计划”,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三、“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与顺利对接说明了什么?
(1)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
四、“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3)载人航天精神为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4)党的正确领导,为“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五、“成功发射天宫一号有何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振奋民族精神;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3、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4、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为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将推动我国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六、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
1、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要培养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4、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七、新中国60年的科技成就的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 教育事业的发展(4)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 (5) 海归科学家作出的贡献 (6)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八、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1、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嫦娥一、二号“发射成功等。超级计算系统”天河一号“雄居世界第一。歼-20研制成功
2、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九、请你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3、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5、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五:命题预测
例1 2011年6月21日零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0号”卫星送入太空。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 B.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例2 2011(第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于8月23日~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主题是“网络中国——责任与活力”。互联网技术发展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科技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四次科技革命
例3 “ 万里蓝天飞彩凤,“神州”八度拓苍穹。尖端科技传薪火,对接“天宫”立奇功。这首诗反映了我国在哪一领域的成就( )
A.计算机领域 B.生物工程领域 C.原子能领域 D.航天技术领域
例4、今年我们参加的“高中段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将采用网上阅卷,这一举措得益于(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中国的“一五计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