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05 17:22:28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2021·南湖模拟)我国提倡公民义务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中采血,而非动脉采血(如图)。对此,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2.(2021·余杭模拟)如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
B.血液流经丁后一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丁→丙
D.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丁→丙
3.(2020九上·越城期末)如图为自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其中,A、B、C、D是四个塑料瓶,共同组成了心脏,D代表左心室;E和F是两根试管,代表某些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手动挤压该模型中的塑料瓶,产生的压力能使瓶中的液体在密闭管道中循环流动。下列关于此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把密闭管道中流动的液体视作血液,则管道G内流动脉血
B.试管F可代表肺部毛细血管网
C.上肢静脉注射的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结构中的A
D.单向阀门①、②模拟了心脏内的房室瓣
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为心脏工作某一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和④处于舒张状态
B.②和④泵出来的血液量不相等
C.①和③与静脉相连,流回的都是静脉血
D.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5.(2020九上·上虞期末)李明突患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红蛋白
6.(2020九上·杭州期末)小乐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和“制作和观察血涂片”等实验后,做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中,血管a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小
B.甲中,血管b的管壁最薄、管径最大
C.乙中,细胞①在毛细血管中五般排成单行通过
D.乙中,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7.(2020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a中血压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血管b是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血管a是主动脉,血管c是体静脉
D.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
8.(2020九上·嘉兴期末)人体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细胞能抵抗病菌的侵入
B.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
C.a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能分裂产生新的红细胞
D.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帮助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9.(2020九上·西湖月考)小方尝试确定自己的血型,发现把自己的血液滴入B型标准血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凝集现象。则有关他的血型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细胞上一定有B凝集原 B.血清中一定有抗A凝集素
C.血型一定是A型 D.血型可能是AB型
10.(2020九上·滨江月考)医生给人打吊针总要从人手背或手腕等处找到些“青筋”,然后从“青筋”处注射,这种“青筋”是(  )
A.动脉 B.肌肉 C.静脉 D.毛细血管
1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B.②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C.③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
12.以下不属于血浆的功能的是(  )
A.运输代谢废物 B.运输溶解在水中的养料
C.运载各种血细胞 D.与氧结合、运输氧
13.下列关于血液各种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能运载血细胞 B.红细胞能运输氧
C.白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形成 D.血小板能吞噬细菌
14.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的DNA(位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比对来进行的,其准确率高达99.99999%。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你认为应选(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15.人体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下列哪种血细胞中含有哪种物质所致(  )
A.白细胞,纤维蛋白质 B.红细胞,纤维蛋白质
C.血小板,血红蛋白 D.红细胞,血红蛋白
16.红细胞的功能是(  )
A.运输氧气 B.运输养料
C.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D.运输养料和部分废物
17.人的血液组成包括(  )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和血细胞
C.血浆和红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8.心脏的功能主要是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  )
A.血液 B.养料 C.动力 D.场所
19.心血管系统中没有瓣膜的是(  )
A.心房与心室间 B.心室与动脉间
C.静脉内 D.动脉内
20.构成我们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由此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面对这一事实,你认为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  )
A.分布极广 B.管壁极薄 C.血流缓慢 D.管径较粗
二、填空题
21.(2021·柯桥模拟)下图是血管内血压、血液流速及各类血管总面积的曲线图和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在A-F中属于毛细血管的是   (填序号),2 号血管血压   1 号血管血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2.(2020九上·临海期末)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俗称人工肺,2020年1月我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多起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接受人工肺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人工肺主要由“电动血泵”、“氧合器”、“变温器”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图,人工肺工作时将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血液通过管道引出,流入图中B氧合器进行氧合,图中B相当于人的肺,完成血液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使患者的血液转变为   血再送回人体。图中A电动血泵相当于    (填器官名称)。
23.在人体的三种血管中,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快的是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24.(2020八上·宁波期末)测定人体血液循环量的一种方法是:吸取6.0mL含放射性元素131I-人血清白蛋白溶液,每1.0mL含放射性元素碘2.0×10-6Ci(居里,一种放射性强度的单位),快速注入静脉中,1.0min后抽取10mL静脉血液,测定其中含放射性元素碘为0.0030×10-6Ci(10min内碘的放射性的强度改变可忽略不计,已设法排除人体摄入碘的影响)。则人的血液循环量为   。
25.(2019·绍兴模拟)如图是人体物质交换和血液循环的关系模型图,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
(2)图中7内的气体与6内血液中的气体交换后,从血管处流出的是   血.
(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   .
26.(2019·南浔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的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代表肺动脉,则曲线a表示的是血液中    (单选)含量的变化。
(2)若B表示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b表示 (单选)。
A.尿素、尿酸 B.氧气、营养
C.氧气 D.废物、营养、二氧化碳
27.(2018九上·金华月考)下表是 A、B、C、D 4 个人的血常规检查的某一项纪录,请在认真判断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结果
A 红细胞计数(RBC) 3.5×1012~5.5×1012/L 4.2×1012/L
B 白细胞计数(WBC) 5.0×109~10.0×109/L 15×109/L
C 血小板计数(PLT) 1.5×1011~3.5×1011/L 2.4×1011/L
D 血红蛋白(Hb) 110~160g/L 90g/L
(1)从检查结果看,B 患者可能患有   。
(2)当人体受伤流血时,   就会在伤口部位聚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28.如图为人体内三种血管之间血液流动方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血液能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其动力来自   。
(2)如果②是肺部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②以后,血液中   会显著增多,血管②中的血液汇集到血管③中后流回到   心房。
(3)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
29.(2018·浙江模拟)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如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血液中的   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   
30.(2018·嘉兴模拟)微创换瓣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新技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1)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切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   (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2)微创换瓣手术后,患者大脑意识清醒,从神经系统组成分析,脑属于   神经系统。
三、解答题
31.(2019·台州)某哺乳动物主动脉、左心室及左心房的血压变化如图。
(1)该哺乳动物心脏每分钟跳动约    次(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左心房中血压相对较低,作用是   。
(3)区间Ⅱ对应的心脏血液流动模型是    。
32.(2019·天台模拟)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图甲是某心血管病人的心动周期示意图。目前针对某类心脏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植入心脏起搏器(如图乙),即将电极导线从手臂或锁骨下方的血管插入,到达预定的心腔(心房或心室)起搏位置。然后在胸部埋入与电极导线相连接的起搏器。其工作原理是起搏器定时发送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之受到刺激而产生收缩活动。
(1)该病人的心率为   ;图甲外圈表示    (选填“心室”或“心房”)收缩期和舒张期。
(2)图乙中插入电极导线的血管是   。
(3)对于安装了起博器的人群,他们的心率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请说出你的判断及其理由。
四、实验探究题
33.科学家指出,当人在空气稀薄的环境中呼吸时,能够让人体得到足够氧气的方法就是产生更多的红细胞,这样就可以增加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的数量。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虽然动脉中的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比例极小,但人体能产生更多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这就能弥补血液中氧的不足。
(1)若人从平原地带迁移到海拔3 000米的高原后,红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的正确表示是(  )
(2)小王作为浙江省援藏干部入藏工作一年,下面是他入藏前后的两张血液化验单。
入藏前: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白细胞 8.4 4.00~10.00 ×109/升
红细胞 4.53 4.00~5.50 ×1012/升
血红蛋白 145 120~160 克/升
血小板 103 80~300 ×109/升
入藏后: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白细胞 7.2 4.00~10.00 ×109/升
红细胞 5.54 4.00~5.50 ×1012/升
血红蛋白 217 120~160 克/升
血小板 162 80~300 ×109/升
请分析他血液化验单数据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为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
【解答】A、从心脏左心室中流出的是动脉血,从心脏右心室流出的是静脉血;故A错误;
B、丁中红细胞单行排列通过,是静脉,血液流过小肠后,血液会变为静脉血,经过肺则会变为动脉血;故B错误;
C、甲是心脏中流出的血液,乙、丙是动脉,丁是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故C正确;
D、动脉血流速大于静脉血,因此丙的血液流速大于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D是左心室,则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A是右心房,J是肺静脉,I是肺动脉,H是上下腔静脉;
A、G与左心室相连,是主动脉,主动脉流动的是动脉血;故A正确;
B、F与H上下腔静脉相连,肯定不是肺部毛细血管,可能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故B错误;
C、上肢静脉注射药物后,经上腔静脉流入A右心房;故C正确;
D、单向阀门①、②连接在AC和BD之间,是房室瓣;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解答】A、血液从动脉流出心脏,②和④处于收缩状态;故A错误;
B、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因此其进入心脏的血液量和流出心脏的血液量是相等的;故B错误;
C、①和③与静脉相连,但③是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故C错误;
D、血液流出心脏,为了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打开血液进入;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血细胞的功能,解答是可以从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方面来分析。
【解答】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因此突患阑尾炎时白细胞会增多,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a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因此动脉管内血流速度快,A不符合题意;
B、甲中,血管b为毛细血管,因此它的管壁最薄、管径最小,B不符合题意;
C、乙中,细胞①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成单行通过,C符合题意;
D、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看出: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有细胞核;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不见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个体太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气体交换指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解答】AC、由图可知,从a到b,血液含氧量是升高的,因此a是肺动脉,血液来自于心脏右心室;故AC错误;
B、经过血管b,血液的含氧量增加,因此血管b是肺部毛细血管;故B错误;
D、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血液含氧量升高,所以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率增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结构,富含血红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解答】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的寿命在120天左右,骨髓能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白细胞有多种,都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有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ABO血型的分型及其物质基础: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为4型.凡红细胞只含A凝集原的,即称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型;若A与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称为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的,则称为O型.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各含有不同的凝集素,即不含有对抗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的凝集素.在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不含凝集素;O型人的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解答】AB型血滴入B型血之后,在显微镜下出现了凝集现象,因为B型血中的抗A凝集素与AB型血中的A凝集原发生了凝集反应,因此他的血型可能是AB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静脉血管有些分布较深,有些分布较浅,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因其就在体表,且静脉血管管壁较薄、管内血流速度较慢,适于注射药物。
【解答】人手背或手腕等处的“青筋”就是静脉。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示意图,①白细胞,②红细胞,③血浆,④血小板。
【解答】A、①是白细胞,有细胞核,白细胞能身体中的吞噬病菌,若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增加,A不符合题意;
B、②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C不符合题意;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③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发生危险,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中的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细菌,防御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运输氧气的是红细胞,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红细胞无核,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血小板无核,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较大有细胞核,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解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血液的结构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B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血液呈红色的原因,可以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人体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红血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所致,而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白细胞和血小板是白色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白细胞的功能是将病菌吞噬掉,从而防御疾病;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故选:C
17.【答案】B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研究血液的组成常采用血液分层的办法,即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如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
【解答】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血液分层后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因此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B符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在跳动时,首先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然后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解答】心脏在跳动时,首先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然后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接着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心脏完成一次跳动.心室收缩时,血液被压入动脉血管.心脏就像一台机器的发动机,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动力,就是来自于心脏的跳动。
故选:C
19.【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解答】心脏的结构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心房由左心房和右心房组成,心室由左心室和右心室组成,心房在上心室在下心脏左右不通上下通,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四肢的静脉内具有静脉瓣,作用的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四肢流向心脏.只有动脉血管内没有瓣膜。
故选:D
20.【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
【解答】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手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管腔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毛细血管分布极广,数量多,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因此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管径较粗,D符合题意。
故选:D
21.【答案】D;高于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浒关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中类型,毛细血管的特点: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官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极慢,毛细血管数量最大,分布广,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解答】根据毛细血管的特点,图中D为毛细血管,A为大动脉,B为小动脉,C为微动脉,D为毛细血管,E为小静脉,F为静脉。1为上下腔静脉,2为主动脉,3为肺动脉,4为肺静脉,2主动脉血压高于1上下腔静脉。
故答案为:D;高于
22.【答案】动脉;心脏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气体交换指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解答】完成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血液转变为动脉血;图中A电动血泵提供动力,推动血液的流动,相当于心脏的作用;
故答案为:动脉;心脏。
23.【答案】动脉;毛细血管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脉血管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动脉;毛细血管
24.【答案】4.0L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由题意可知:每1.0mL含放射性元素碘2.0×10-6Ci;则60mL人血清白蛋白溶液共含有2.0×10-6Ci/mL×6.0mL=1.2×10-5Ci。
10min后抽取1.0mL静脉血液,测定其中含放射性元素碘为0.0030×10-6Ci。则1mL含有0.0030×10-6Ci/mL。故人的血液循环量为:
故答案为:4.0L
25.【答案】(1)房室瓣
(2)动脉
(3)右心房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脏房室之间有房室瓣,血液流过肺部毛细血管后流出的为动脉血,青霉素注射于上下腔静脉.
【解答】(1)在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至心室,而不能倒流。
(2)7处为肺泡,6中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含氧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临床上给肺炎病人点滴的青霉素,从上腔静脉进入,根据体循环 上腔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故答案为:(1) 房室瓣 ;(2) 动脉 ;(3) 右心房
26.【答案】(1)C
(2)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液与外界物质的交换.
【解答】(1)肺动脉流静脉血,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 静脉血:含氧低,血呈暗红色。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部毛细血管。氧气的含量增加。
(2)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经过小肠组织毛细血管,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废物和氧气含量降低,营养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1)C;(2)C
27.【答案】(1)炎症
(2)血小板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白细胞是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人总数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
【解答】(1)观察4个人的检查项目中的结果与正常值对比可知,B患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参考值,所以B可能患有炎症;故答案为:炎症;
(2)血液中能够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的成分是血小板;故答案为:血小板;
故答案为:(1)炎症;(2)血小板。
28.【答案】(1)心脏
(2)氧气;左
(3)红细胞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根据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判断相关知识解题即可。据图可知,①是动脉血管、②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管。
【解答】解:(1)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故血液能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其动力来自心脏;
(2)如果②是肺部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②以后,血液中氧气会显著增多,血管②中的血液汇集到血管③中后流回到左心房;
(3)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故答案为:(1)心脏;(2)氧气、左;(3)红细胞。
29.【答案】红细胞;适应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高海拔处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高海拔处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人体会通过调节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运氧的能力来适应环境。
【解答】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如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答案为:红细胞;适应
30.【答案】(1)主动脉
(2)中枢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切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进入下腔静脉、汇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到主动脉;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故答案为:(1)主动脉;(2)中枢。
31.【答案】(1)86(81~88之间均可)
(2)有利于肺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脏
(3)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的跳动:右心房收纳全身的静脉血,通过右心室从肺动脉泵出,此时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通过肺中的气体交换,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送至左心房,再通过左心室的主动脉泵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以满足其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解答】(1)由图可知,两个最高点之间则是心脏跳动一次,约为0.7s,则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为60÷0.7=86;
(2)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而左心房血压较低时,方便血液从肺静脉流入左心房;
(3) 区间Ⅱ时,是心脏压强最大的时候,即左心室收缩的时候,血液是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故C符合;
故答案为:(1) 86(81~88之间均可) ;(2) 有利于肺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脏;(3)C。
32.【答案】(1)75;心房
(2)上腔静脉
(3) 不会。该病人可能是因为心脏收缩的力量不足,才安装起搏器。(会,可能是该病人的心率过缓而安装起搏器)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心脏结构及血液循环的应用。需要对知识点掌握比较扎实。
【解答】(1)心率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由图可知,心脏跳动一次时间为0.8s,所以一分钟跳动75次。由图可知外圈多处于舒张期1,应是心房。
(2)由心脏图可知,图乙中插入电极导线的血管是上腔静脉。如果A收到电流泽刺激左右心房使其中的血进入心室,故左右心室由于血液的进入而处于舒张状态。
(3)心脏有问题才会安装起搏器,所以 不会。该病人可能是因为心脏收缩的力量不足,才安装起搏器。
故答案为:
(1)75;心房;(2)上腔静脉 ;(3)不会。该病人可能是因为心脏收缩的力量不足,才安装起搏器。
33.【答案】(1)C
(2)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加来运送氧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根据红细胞及其功能解题即可。
【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若人从平原地带迁移到海拔3 000米的高原后,红细胞数目会显著增加,不会减少;故答案为:C;
(2)通过对两张化验单的比较后发现,入藏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加,主要是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加来增强运送氧的能力。
故答案为:(1)C;(2)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加来运送氧。
1 / 1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2021·南湖模拟)我国提倡公民义务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中采血,而非动脉采血(如图)。对此,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为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故答案为:C
2.(2021·余杭模拟)如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
B.血液流经丁后一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丁→丙
D.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丁→丙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
【解答】A、从心脏左心室中流出的是动脉血,从心脏右心室流出的是静脉血;故A错误;
B、丁中红细胞单行排列通过,是静脉,血液流过小肠后,血液会变为静脉血,经过肺则会变为动脉血;故B错误;
C、甲是心脏中流出的血液,乙、丙是动脉,丁是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故C正确;
D、动脉血流速大于静脉血,因此丙的血液流速大于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0九上·越城期末)如图为自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其中,A、B、C、D是四个塑料瓶,共同组成了心脏,D代表左心室;E和F是两根试管,代表某些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手动挤压该模型中的塑料瓶,产生的压力能使瓶中的液体在密闭管道中循环流动。下列关于此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把密闭管道中流动的液体视作血液,则管道G内流动脉血
B.试管F可代表肺部毛细血管网
C.上肢静脉注射的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结构中的A
D.单向阀门①、②模拟了心脏内的房室瓣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D是左心室,则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A是右心房,J是肺静脉,I是肺动脉,H是上下腔静脉;
A、G与左心室相连,是主动脉,主动脉流动的是动脉血;故A正确;
B、F与H上下腔静脉相连,肯定不是肺部毛细血管,可能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故B错误;
C、上肢静脉注射药物后,经上腔静脉流入A右心房;故C正确;
D、单向阀门①、②连接在AC和BD之间,是房室瓣;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为心脏工作某一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和④处于舒张状态
B.②和④泵出来的血液量不相等
C.①和③与静脉相连,流回的都是静脉血
D.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解答】A、血液从动脉流出心脏,②和④处于收缩状态;故A错误;
B、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因此其进入心脏的血液量和流出心脏的血液量是相等的;故B错误;
C、①和③与静脉相连,但③是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故C错误;
D、血液流出心脏,为了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打开血液进入;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0九上·上虞期末)李明突患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红蛋白
【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血细胞的功能,解答是可以从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方面来分析。
【解答】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因此突患阑尾炎时白细胞会增多,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0九上·杭州期末)小乐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和“制作和观察血涂片”等实验后,做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中,血管a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小
B.甲中,血管b的管壁最薄、管径最大
C.乙中,细胞①在毛细血管中五般排成单行通过
D.乙中,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a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因此动脉管内血流速度快,A不符合题意;
B、甲中,血管b为毛细血管,因此它的管壁最薄、管径最小,B不符合题意;
C、乙中,细胞①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成单行通过,C符合题意;
D、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看出: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有细胞核;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不见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个体太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0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a中血压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血管b是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血管a是主动脉,血管c是体静脉
D.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气体交换指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解答】AC、由图可知,从a到b,血液含氧量是升高的,因此a是肺动脉,血液来自于心脏右心室;故AC错误;
B、经过血管b,血液的含氧量增加,因此血管b是肺部毛细血管;故B错误;
D、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血液含氧量升高,所以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率增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0九上·嘉兴期末)人体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细胞能抵抗病菌的侵入
B.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
C.a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能分裂产生新的红细胞
D.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帮助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结构,富含血红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解答】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的寿命在120天左右,骨髓能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白细胞有多种,都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有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0九上·西湖月考)小方尝试确定自己的血型,发现把自己的血液滴入B型标准血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凝集现象。则有关他的血型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细胞上一定有B凝集原 B.血清中一定有抗A凝集素
C.血型一定是A型 D.血型可能是AB型
【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ABO血型的分型及其物质基础: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为4型.凡红细胞只含A凝集原的,即称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型;若A与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称为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的,则称为O型.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各含有不同的凝集素,即不含有对抗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的凝集素.在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不含凝集素;O型人的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解答】AB型血滴入B型血之后,在显微镜下出现了凝集现象,因为B型血中的抗A凝集素与AB型血中的A凝集原发生了凝集反应,因此他的血型可能是AB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0九上·滨江月考)医生给人打吊针总要从人手背或手腕等处找到些“青筋”,然后从“青筋”处注射,这种“青筋”是(  )
A.动脉 B.肌肉 C.静脉 D.毛细血管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静脉血管有些分布较深,有些分布较浅,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因其就在体表,且静脉血管管壁较薄、管内血流速度较慢,适于注射药物。
【解答】人手背或手腕等处的“青筋”就是静脉。
故答案为:C
1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B.②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C.③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
【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示意图,①白细胞,②红细胞,③血浆,④血小板。
【解答】A、①是白细胞,有细胞核,白细胞能身体中的吞噬病菌,若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增加,A不符合题意;
B、②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C不符合题意;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③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发生危险,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符合题意。
故选:D
12.以下不属于血浆的功能的是(  )
A.运输代谢废物 B.运输溶解在水中的养料
C.运载各种血细胞 D.与氧结合、运输氧
【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中的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细菌,防御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运输氧气的是红细胞,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13.下列关于血液各种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能运载血细胞 B.红细胞能运输氧
C.白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形成 D.血小板能吞噬细菌
【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红细胞无核,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血小板无核,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较大有细胞核,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14.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的DNA(位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比对来进行的,其准确率高达99.99999%。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你认为应选(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答案】B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解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血液的结构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B符合题意。
故选:B
15.人体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下列哪种血细胞中含有哪种物质所致(  )
A.白细胞,纤维蛋白质 B.红细胞,纤维蛋白质
C.血小板,血红蛋白 D.红细胞,血红蛋白
【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血液呈红色的原因,可以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人体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红血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所致,而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白细胞和血小板是白色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6.红细胞的功能是(  )
A.运输氧气 B.运输养料
C.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D.运输养料和部分废物
【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白细胞的功能是将病菌吞噬掉,从而防御疾病;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故选:C
17.人的血液组成包括(  )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和血细胞
C.血浆和红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答案】B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研究血液的组成常采用血液分层的办法,即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如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
【解答】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血液分层后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因此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B符合题意。
故选:B
18.心脏的功能主要是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  )
A.血液 B.养料 C.动力 D.场所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在跳动时,首先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然后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解答】心脏在跳动时,首先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然后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接着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心脏完成一次跳动.心室收缩时,血液被压入动脉血管.心脏就像一台机器的发动机,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动力,就是来自于心脏的跳动。
故选:C
19.心血管系统中没有瓣膜的是(  )
A.心房与心室间 B.心室与动脉间
C.静脉内 D.动脉内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解答】心脏的结构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心房由左心房和右心房组成,心室由左心室和右心室组成,心房在上心室在下心脏左右不通上下通,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四肢的静脉内具有静脉瓣,作用的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四肢流向心脏.只有动脉血管内没有瓣膜。
故选:D
20.构成我们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由此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面对这一事实,你认为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  )
A.分布极广 B.管壁极薄 C.血流缓慢 D.管径较粗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
【解答】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手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管腔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毛细血管分布极广,数量多,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因此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管径较粗,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21.(2021·柯桥模拟)下图是血管内血压、血液流速及各类血管总面积的曲线图和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在A-F中属于毛细血管的是   (填序号),2 号血管血压   1 号血管血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答案】D;高于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浒关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中类型,毛细血管的特点: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官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极慢,毛细血管数量最大,分布广,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解答】根据毛细血管的特点,图中D为毛细血管,A为大动脉,B为小动脉,C为微动脉,D为毛细血管,E为小静脉,F为静脉。1为上下腔静脉,2为主动脉,3为肺动脉,4为肺静脉,2主动脉血压高于1上下腔静脉。
故答案为:D;高于
22.(2020九上·临海期末)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俗称人工肺,2020年1月我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多起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接受人工肺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人工肺主要由“电动血泵”、“氧合器”、“变温器”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图,人工肺工作时将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血液通过管道引出,流入图中B氧合器进行氧合,图中B相当于人的肺,完成血液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使患者的血液转变为   血再送回人体。图中A电动血泵相当于    (填器官名称)。
【答案】动脉;心脏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气体交换指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解答】完成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血液转变为动脉血;图中A电动血泵提供动力,推动血液的流动,相当于心脏的作用;
故答案为:动脉;心脏。
23.在人体的三种血管中,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快的是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答案】动脉;毛细血管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脉血管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动脉;毛细血管
24.(2020八上·宁波期末)测定人体血液循环量的一种方法是:吸取6.0mL含放射性元素131I-人血清白蛋白溶液,每1.0mL含放射性元素碘2.0×10-6Ci(居里,一种放射性强度的单位),快速注入静脉中,1.0min后抽取10mL静脉血液,测定其中含放射性元素碘为0.0030×10-6Ci(10min内碘的放射性的强度改变可忽略不计,已设法排除人体摄入碘的影响)。则人的血液循环量为   。
【答案】4.0L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由题意可知:每1.0mL含放射性元素碘2.0×10-6Ci;则60mL人血清白蛋白溶液共含有2.0×10-6Ci/mL×6.0mL=1.2×10-5Ci。
10min后抽取1.0mL静脉血液,测定其中含放射性元素碘为0.0030×10-6Ci。则1mL含有0.0030×10-6Ci/mL。故人的血液循环量为:
故答案为:4.0L
25.(2019·绍兴模拟)如图是人体物质交换和血液循环的关系模型图,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
(2)图中7内的气体与6内血液中的气体交换后,从血管处流出的是   血.
(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   .
【答案】(1)房室瓣
(2)动脉
(3)右心房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脏房室之间有房室瓣,血液流过肺部毛细血管后流出的为动脉血,青霉素注射于上下腔静脉.
【解答】(1)在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至心室,而不能倒流。
(2)7处为肺泡,6中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含氧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临床上给肺炎病人点滴的青霉素,从上腔静脉进入,根据体循环 上腔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故答案为:(1) 房室瓣 ;(2) 动脉 ;(3) 右心房
26.(2019·南浔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的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代表肺动脉,则曲线a表示的是血液中    (单选)含量的变化。
(2)若B表示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b表示 (单选)。
A.尿素、尿酸 B.氧气、营养
C.氧气 D.废物、营养、二氧化碳
【答案】(1)C
(2)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液与外界物质的交换.
【解答】(1)肺动脉流静脉血,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 静脉血:含氧低,血呈暗红色。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部毛细血管。氧气的含量增加。
(2)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经过小肠组织毛细血管,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废物和氧气含量降低,营养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1)C;(2)C
27.(2018九上·金华月考)下表是 A、B、C、D 4 个人的血常规检查的某一项纪录,请在认真判断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结果
A 红细胞计数(RBC) 3.5×1012~5.5×1012/L 4.2×1012/L
B 白细胞计数(WBC) 5.0×109~10.0×109/L 15×109/L
C 血小板计数(PLT) 1.5×1011~3.5×1011/L 2.4×1011/L
D 血红蛋白(Hb) 110~160g/L 90g/L
(1)从检查结果看,B 患者可能患有   。
(2)当人体受伤流血时,   就会在伤口部位聚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答案】(1)炎症
(2)血小板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白细胞是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人总数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
【解答】(1)观察4个人的检查项目中的结果与正常值对比可知,B患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参考值,所以B可能患有炎症;故答案为:炎症;
(2)血液中能够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的成分是血小板;故答案为:血小板;
故答案为:(1)炎症;(2)血小板。
28.如图为人体内三种血管之间血液流动方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血液能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其动力来自   。
(2)如果②是肺部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②以后,血液中   会显著增多,血管②中的血液汇集到血管③中后流回到   心房。
(3)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
【答案】(1)心脏
(2)氧气;左
(3)红细胞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根据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判断相关知识解题即可。据图可知,①是动脉血管、②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管。
【解答】解:(1)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故血液能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其动力来自心脏;
(2)如果②是肺部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②以后,血液中氧气会显著增多,血管②中的血液汇集到血管③中后流回到左心房;
(3)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故答案为:(1)心脏;(2)氧气、左;(3)红细胞。
29.(2018·浙江模拟)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如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血液中的   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   
【答案】红细胞;适应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高海拔处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高海拔处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人体会通过调节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运氧的能力来适应环境。
【解答】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如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答案为:红细胞;适应
30.(2018·嘉兴模拟)微创换瓣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新技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1)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切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   (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2)微创换瓣手术后,患者大脑意识清醒,从神经系统组成分析,脑属于   神经系统。
【答案】(1)主动脉
(2)中枢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切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进入下腔静脉、汇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到主动脉;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故答案为:(1)主动脉;(2)中枢。
三、解答题
31.(2019·台州)某哺乳动物主动脉、左心室及左心房的血压变化如图。
(1)该哺乳动物心脏每分钟跳动约    次(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左心房中血压相对较低,作用是   。
(3)区间Ⅱ对应的心脏血液流动模型是    。
【答案】(1)86(81~88之间均可)
(2)有利于肺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脏
(3)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的跳动:右心房收纳全身的静脉血,通过右心室从肺动脉泵出,此时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通过肺中的气体交换,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送至左心房,再通过左心室的主动脉泵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以满足其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解答】(1)由图可知,两个最高点之间则是心脏跳动一次,约为0.7s,则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为60÷0.7=86;
(2)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而左心房血压较低时,方便血液从肺静脉流入左心房;
(3) 区间Ⅱ时,是心脏压强最大的时候,即左心室收缩的时候,血液是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故C符合;
故答案为:(1) 86(81~88之间均可) ;(2) 有利于肺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脏;(3)C。
32.(2019·天台模拟)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图甲是某心血管病人的心动周期示意图。目前针对某类心脏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植入心脏起搏器(如图乙),即将电极导线从手臂或锁骨下方的血管插入,到达预定的心腔(心房或心室)起搏位置。然后在胸部埋入与电极导线相连接的起搏器。其工作原理是起搏器定时发送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之受到刺激而产生收缩活动。
(1)该病人的心率为   ;图甲外圈表示    (选填“心室”或“心房”)收缩期和舒张期。
(2)图乙中插入电极导线的血管是   。
(3)对于安装了起博器的人群,他们的心率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请说出你的判断及其理由。
【答案】(1)75;心房
(2)上腔静脉
(3) 不会。该病人可能是因为心脏收缩的力量不足,才安装起搏器。(会,可能是该病人的心率过缓而安装起搏器)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心脏结构及血液循环的应用。需要对知识点掌握比较扎实。
【解答】(1)心率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由图可知,心脏跳动一次时间为0.8s,所以一分钟跳动75次。由图可知外圈多处于舒张期1,应是心房。
(2)由心脏图可知,图乙中插入电极导线的血管是上腔静脉。如果A收到电流泽刺激左右心房使其中的血进入心室,故左右心室由于血液的进入而处于舒张状态。
(3)心脏有问题才会安装起搏器,所以 不会。该病人可能是因为心脏收缩的力量不足,才安装起搏器。
故答案为:
(1)75;心房;(2)上腔静脉 ;(3)不会。该病人可能是因为心脏收缩的力量不足,才安装起搏器。
四、实验探究题
33.科学家指出,当人在空气稀薄的环境中呼吸时,能够让人体得到足够氧气的方法就是产生更多的红细胞,这样就可以增加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的数量。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虽然动脉中的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比例极小,但人体能产生更多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这就能弥补血液中氧的不足。
(1)若人从平原地带迁移到海拔3 000米的高原后,红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的正确表示是(  )
(2)小王作为浙江省援藏干部入藏工作一年,下面是他入藏前后的两张血液化验单。
入藏前: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白细胞 8.4 4.00~10.00 ×109/升
红细胞 4.53 4.00~5.50 ×1012/升
血红蛋白 145 120~160 克/升
血小板 103 80~300 ×109/升
入藏后: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白细胞 7.2 4.00~10.00 ×109/升
红细胞 5.54 4.00~5.50 ×1012/升
血红蛋白 217 120~160 克/升
血小板 162 80~300 ×109/升
请分析他血液化验单数据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   。
【答案】(1)C
(2)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加来运送氧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根据红细胞及其功能解题即可。
【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若人从平原地带迁移到海拔3 000米的高原后,红细胞数目会显著增加,不会减少;故答案为:C;
(2)通过对两张化验单的比较后发现,入藏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加,主要是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加来增强运送氧的能力。
故答案为:(1)C;(2)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加来运送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