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拱墅月考)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操作方法等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
B.乙图中,向左轻推载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并且不会破坏血细胞
C.丙图中,选择尾鳍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部位,主要是因为尾鳍中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
D.丁图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ab段会扁平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大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原因是部分能量散失。
(2)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将推片一端放在有血滴的载玻片上并呈30~45度,与血滴接触,待血滴沿推片边缘分散后,稍用力并匀速推向左端。
(3)小鱼尾鳍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静脉是负责将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
【解答】A、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大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原因是部分能量散失,A不符合题意;
B、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将推片一端放在有血滴的载玻片上并呈30~45度,与血滴接触,待血滴沿推片边缘分散后,稍用力并匀速推向左端.血滴应在载玻片的右侧,B不符合题意;
C、选择尾鳍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部位,主要是因为尾鳍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C不符合题意;
D、静脉是负责将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丁图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ab段会扁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0九上·拱墅期中)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左侧流动的是静脉血,右侧流动的是动脉血
B.贫血病患者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C.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D.小明左手不慎划伤,鲜红是血液从伤口喷射出来,小明立即按压远心端止血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2)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解答】A、心脏的左侧都是动脉血,右侧都是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
B、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时,人就会出现贫血.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所以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B符合题意;
C、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射向动脉,C不符合题意;
D、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内流动脉血,血色是鲜红的,在近心端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0八上·浙江期末)表中为测定某种哺乳动物的血液在通过不同的组织器官后,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检测的组织 甲 乙 丙 丁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 96 60 50 25
A.组织甲有可能是右心房
B.组织丁不可能是左心房
C.若丙是出球小动脉,则丁是肾小球
D.若乙是肺动脉,则丙可能是肺静脉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在氧气浓度比较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的浓度比较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的浓度。
(2)心脏的壁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根据表格信息,甲乙丙丁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能力逐渐降低,可以推测血液从甲流向丁的过程中血液中的氧气逐渐减少。
【解答】A、由于右心房内的血液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因此组织甲不可能是右心房,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左心房内的血液为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因此组织丁不可能是左心房,B符合题意;
C、根据血液的流向,血液应先经过肾小球,在经过出球小动脉,则出球小动脉血液中的氧气低于肾小球,故若丙是出球小动脉,则丁是肾小球的说法不成立,C不符合题意;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所以肺动脉血液中氧气的低于肺静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下图是血管内血压和血液流速以及各类血管总面积的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B.毛细血管血压最低有利于气体扩散
C.连接左心室血管的血压大于连接右心房血管的血压
D.毛细血管的面积最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从人体中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特征切入解题。
【解答】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毛细血管的有三个: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示意图,请根据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甲、乙、丙三条血管各属于( )
A.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B.小静脉、小动脉、毛细血管
C.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D.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解答】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里面的血液流动比较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里面血液流动比较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从图中血液流动方向看出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静脉;甲血管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乙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因此是毛细血管。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英国医生赛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灌注实验时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少量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
A.是心肌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心肌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包括作为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护酸碱平衡及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解答】从题意可看出钙盐、钾盐有维持心脏持续跳动的功能,心脏持续跳动也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之一,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养料 D.废物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解答】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多,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含量减少.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8.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在脑部细胞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血液经过肺部和心脏的次数分别是( )
A.2、1 B.2、2 C.4、2 D.6、3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在人体内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两条血液循环路线在心脏处连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心脏中有瓣膜,由于瓣膜的存在,使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经过体循环血液又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接着进行肺循环,然后又由左心房流向左心室,进行体循环,故血液在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经过两次心脏和一次肺,但由于人通过呼吸作用,氧气由肺部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要通过肺的呼气作用排除体外,因此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在脑部细胞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血液经过肺部和心脏的次数分别是2、2。
故选:B
9.小张得了肠炎,医生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药物作用于小肠时,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上腔静脉 ④心脏 ⑤小肠毛细血管 ⑥肺部毛细血管 ⑦主动脉
A.③→④→①→⑥→②→④→⑦→⑤
B.③→④→②→⑥→①→④→⑦→⑤
C.③→④→⑦→⑥→②→④→①→⑤
D.③→④→①→②→⑥→④→⑦→⑤
【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分析解答。
【解答】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小张患了急性肠炎,医生在他的前臂静脉注射药物与生理盐水进行治疗,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前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肠内毛细血管.因此医生将葡萄糖液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运送到小肠时,葡萄糖液经过的途径依次是③上、下腔静脉→④心脏→①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②肺静脉→④心脏→⑦主动脉→小肠毛细血管,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0.下列血管中属于动脉血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解答】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B
11.左心室比右心室壁厚,与这种结构特点相适应的情况是( )
A.左心室的出口狭窄,需要较大的推动力
B.左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液多
C.左心室需要较大的推动力,使射出的血液输送得较远
D.左心室射血的速度很快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解答】心房心室壁的厚薄与输送血液的距离有关系,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所以需要较大的收缩力,壁就要厚一些,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需要的收缩力小一些,壁就薄一些。正常时,右室壁厚度只有左室壁的1/3。
故答案为:C
12.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部分流的是动脉血,右心部分流的是静脉血;因为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肺循环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经肺循环后流回心脏的左心房,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开始体循环,体循环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经体循环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因此与心室相连且流静脉血的血管是肺动脉。
【解答】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比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
B、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不符合题意。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乙动脉→丁毛细血管→丙静脉后,如果是流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如果是流经体循环,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图一表示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下列分析科学的是()
A.为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可以往棉絮上滴加生理盐水
B.使用高倍显微镜能清晰地观察到尾鳍的血液流动
C.血液在图中三种血管内的速度依次是[3]>[2]>[1]
D.[2]是毛细血管,判断的理由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答案】D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中,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以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通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就可以,B不符合题意。
C、[2]血管中的红细胞成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是最慢的,C不符合题意。
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图中2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西藏的居民住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上,他们的血液里含有的红细胞数量几乎是我们常人的两倍。下列哪一陈述能准确解释这种现象( )
A.西藏的高气压迫使人具有更高的血液浓度
B.西藏居民劳动很艰苦,因而需要更多的红细胞以保证给身体细胞提供氧气
C.西藏的低气压需要更多的红细胞以维持供给身体细胞所需的氧气
D.西藏的低气压加速血液循环,以致需要更多的红细胞
【答案】C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骨髓能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红细胞呈红色,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解答】骨髓能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红细胞呈红色,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容易在含氧最高的地方与氧结合,也会在含氧最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红蛋白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在肺部获取氧,然后随血液流动,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将氧释放,供细胞利用。因此,西藏的低气压需要更多的红细胞以维持供给身体细胞所需的氧气。
故答案为:C
15.小华从广州到西藏拉萨后,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一系列高原反应。主要原因是( )
A.温度太低,保暖不足 B.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
C.营养补充不及时,能量不足 D.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
【答案】D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低气压的地方往往人会出现头晕、乏力,因此常看到游客背着氧气瓶去低气压区。
【解答】骨髓能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红细胞呈红色,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容易在含氧最高的地方与氧结合,也会在含氧最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红蛋白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在肺部获取氧,然后随血液流动,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将氧释放,供细胞利用。因为西藏那里属于低气压,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了,导致头晕、乏力。
故答案为:D
16.下列关于贫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贫血
B.一般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脸色苍白、容易疲劳、头晕等症状
C.贫血的人由于体内血量很少,血管呈塌陷状态
D.此时应该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贫血的人平时应多吃些含铁的食物,骨髓能够不断造出新的红细胞来补充。
【解答】A、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才引起贫血,A不符合题意。
B、一般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脸色苍白、容易疲劳、头晕、精神不振等症状,B不符合题意。
C、贫血的人由于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或红细胞数量过少引起的,血管不会呈塌陷状态的,C符合题意。
D、贫血就是缺铁,所以吃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以补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2019九上·秀洲期末)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及血流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B.若c处氧含量降低,则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
C.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
D.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血管的类型,一般情况下,b为毛细血管、则a为动脉血管、c为静脉血管;若b为肾小球,则a为入球小动脉、c为出球小动脉。
【解答】解:A、若c处较a处尿素浓度降低,则a为肾动脉、c为肾静脉、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故A正确;
B、若c处较a处氧含量降低,则b为体循环处组织内的毛细血管,故B正确;
C、若c处较a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循环处肺部毛细血管,故C正确;
D、若c处较a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循环处肺部毛细血管,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8.下图是人体各类血管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测量数据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动脉的血压最高
B.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血压最低
C.血压的大小与血管管壁结构有关
D.正常的血压对保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根据血压曲线图解题即可。
【解答】解:A、据图可知,大动脉的血压最高,故A正确;
B、据图可知,血压最低的是各类静脉,而不是毛细血管,故B错误;
C、血压的大小与血管管壁结构有关,如动脉的管壁厚、官腔小,血压大,故C正确;
D、正常的血压对保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血压过高、过低对人体都有害,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9.小张得了肠炎,医生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药物运于小肠时,经过的途径依次是:①肺动脉,②肺静脉,③上、下腔静脉,④心脏,⑤小肠毛细血管,⑥肺部毛细血管,⑦主动脉,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④→①→⑥→②→④→⑦→⑤
B.③→④→②→⑥→①→④→⑦→⑤
C.③→④→⑦→⑥→②→④→①→⑤
D.③→④→①→②→⑥→④→⑦→⑤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循环知识来解题。前臂静脉输入的药物,首先到达上、下腔静脉,然后随血液循环流动。
【解答】解:静脉输液、吃药、臀部注射药物三个过程中,药物都首先进入体循环处的静脉血管,汇总到上、下腔静脉,据题干信息可知,终点是肠部;故过程为:③上、下腔静脉→④心脏→①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②肺静脉→④心脏→⑦主动脉→⑤小肠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A。
20.(2016·杭州)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A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
B.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
C.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1)O型血红细胞不含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A型血红细胞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含抗A、抗B凝集原,血清中不含有凝集素。
(2)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解答】 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 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说明丙、丁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故为B型血、AB型血中的一种;AB型血的人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少量的A型、B型和O型血,B型血的人紧急情况下只可以接受少量的O型血,所以根据“ 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知乙是O型血, 丁为B型血,丙就为AB型血,甲为A型血。
A、 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B凝集原,故说法错误。
B、 乙是O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A、抗B凝集素,故说法错误。
C、丙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故说法错误。
D、甲是A型血, 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21.(2020九上·拱墅月考)如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人体血液中O2和CO2含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
(1)A段血管应该是 (填血管名称),理由是 。
(2)血流通过B段血管时,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将迅速 。
(3)C血管最终将会流入心脏的 。
【答案】(1)肺动脉;血液流向毛细血管且含氧量增加
(2)结合
(3)左心房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ABC分别表示的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
【解答】(1)A段血管应该是肺动脉,理由是血液流向毛细血管且含氧量增加。
(2)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时容易和氧分离,血流通过B段毛细血管时,血液中氧气分子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
(3)C血管是静脉血管,因此最终将会流入心脏的左心房。
故答案为:(1)肺动脉;血液流向毛细血管且含氧量增加 (2)结合(3)左心房
22.(2020九上·拱墅期中)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所以体检时常需抽血化验。
(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的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血管变粗、隆起.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 。
(2)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穿刺点,伤口很快就可止血,在此过程血液中的 起着重要作用。
(3)抽血化验后,医生发现小明血液中 比正常值高,因此判断小明的扁桃体发炎了。
(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检验血型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四位同学的血型依次为 .
甲 乙 丙 丁
B型标准血清 不凝集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A型标准血清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A.A型、B型、O型、AB型 B.O型、B型、A型、AB型
C.O型、A型、B型、AB型 D.AB型、B型、A型、O型
【答案】(1)静脉
(2)血小板
(3)白细胞
(4)B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白细胞有多种,都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有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所以白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
【解答】 (1)因为静脉的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回心脏,所以用止血带扎住上臂,前臂隆起的血管是静脉,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静脉。
(2)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3)抽血化验后,医生发现小明血液中白细胞比正常值高,因此判断小明的扁桃体发炎了。
(4)在A、B血清中都没有凝集现象的是O型血,都有凝集现象的是AB型血,在A血清没有凝集现象,B血清有凝集现象的是A型血,在B血清没有凝集现象,A血清有凝集现象的是B型血,故四位同学的血型依次为:O型、B型、A型、AB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静脉(2)血小板(3)白细胞(4)B
23.请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心脏结构图,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 ] 。
(2)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 ] 内流的血液含氧丰富。
(3)与心室相连,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且内流静脉血的血管是[ ] 。
(4)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由于 (填结构名称)的作用,保证了血液只能由[4]流向[6],由[10]流向[8],不倒流。
(5)血液由[8]泵出,经[12]流至全身各级血管,最终由[1]和[7]回到心脏的循环途径叫做 。
【答案】(1)8;左心室
(2)11;肺静脉
(3)2;肺动脉
(4)房室瓣
(5)体循环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首选明确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1上腔静脉、2肺动脉、3动脉瓣、4右心房、5房室瓣、6右心室、7下腔静脉、8左心室、9房室瓣、10右心房、11肺静脉、12主动脉。
【解答】(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其中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经过的路线比较长.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经过的路线比较短;且心室需要把血液从心室压向全身,而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向心室,所以心室壁要比新房壁厚,左心室壁要比右心室壁厚.即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最厚的是左心室壁。
(2)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各级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在体循环的过程中,动脉血管流的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处进行气体交换,毛细血管中氧气的浓度高进入组织细胞处,组织细胞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进入毛细血管.体循环使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的过程中,动脉血管流的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氧气的浓度高进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进入肺泡.经肺循环使肺动脉中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为肺静脉中含氧含丰富的动脉血,所以,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与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和肺动脉两个动脉血管,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可以看出:主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肺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4)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5)8为左心室,1是上腔静脉,7是下腔静脉.由体循环的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各级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可以看出此循环为体循环。
故答案为:(1)8;左心室(2)11;肺静脉(3)2;肺动脉(4)房室瓣(5)体循环
24.人体的循环系统起着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心脏的四腔,A为右心房,①~⑥表示血管(或血管网),请回答:
(1)血液中 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
(2)在①~⑥中, 属于动脉血管。
(3)用箭头、字母和序号表示出体循环途径: ;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原因是 。
(4)①代表 部的毛细血管网,请写出一项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
(5)若④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 减少, 增多。
【答案】(1)白
(2)③⑥
(3)D→③→④→⑤→A;心脏和静脉内有瓣膜(或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4)肺;数量多(或管壁薄,或血流速度慢)
(5)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分析,A、B、C、D分别表示的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①是肺泡处毛细血管,②是肺静脉,③是体动脉,④是组织处毛细血管,⑤是体静脉,⑥是肺动脉,据此回答。
【解答】(1)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血液中白细胞具有免疫作用。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在①~⑥中,③体动脉、⑥肺动脉属于动脉血管。
(3)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用箭头、字母和序号表示,体循环的途径是:D→③→④→⑤→A;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原因是心脏和静脉内有瓣膜(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4)①代表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多,因此毛细血管适于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5)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若④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增多.
故答案为:(1)白(2)③;⑥(3)D→③→④→⑤→A;心脏和静脉内有瓣膜(或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4)肺;数量多(或管壁薄,或血流速度慢) (5)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
25.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中相关的结构名称:A ,1 ,2 ,3 。
(2)某人患急性肺炎,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 发现这种药物成分(填序号或字母)。
(3)将静脉血在图中的流动途径按顺序填写完整: → → → (填序号和字母)。
(4)人体血液循环主要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图中能完整表示出的是 循环。
【答案】(1)右心房;肺静脉;主动脉;下腔静脉
(2)A
(3)3;A;B;4
(4)肺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解答】(1)由图示可知:A右心房,2、肺静脉,3、主动脉,4、下腔静脉。
(2)在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经臀部毛细血管吸收后随血液经臀部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即先从心脏的A右心房发现这种药物.
(3)静脉血由3下腔静脉流经心脏A右心房、B是右心室、4肺动脉。
(4)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故由图中可以看出能完整表示出的是肺循环。
故答案为:(1)右心房;肺静脉;主动脉;下腔静脉 (2)A(3)3;A;B;4(4)肺
26.请在下列各序号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结构名称或生理功能,以完善血液循环系统的概念图:
① ,② ,③ ,④ ,⑤ 。
【答案】体循环;动脉血;血管;物质交换;动力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血液在这个封闭的系统内循环流动,动力是心脏.人体的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解答】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①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血液由右心室开始,进入肺动脉,再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这样的血液进入肺静脉,达到左心房完成肺循环,因此②为动脉血。血液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因此毛细血管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故答案为:体循环;动脉血;血管;物质交换;动力
27.(2020·温州模拟)人工心肺机可用于急性呼吸衰竭的辅助治疗,如图为其工作原理示意图。
(1)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发生凝血,需注射一种抗凝血药物——肝素溶液,该药物主要是抑制 (填一种血细胞名称)的凝血作用。
(2)“氧合器”相当于人的肺,图中M所指的气体应该是 。
(3)人工心肺机中的血泵能将血液压到氧合器,该功能相当于心脏中 (填心脏腔室名称)的功能。
【答案】(1)血小板
(2)二氧化碳
(3)右心室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最小,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人的肺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
(3)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氧合器相当于人体的肺,而人工心肺机中的血泵类似于心脏功能,据此解答。
【解答】(1)由于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而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发生凝血,需注射一种抗凝血药物——肝素溶液,该药物主要是抑制血小板的凝血作用。
(2)“氧合器”相当于人的肺,人体需要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图中M所指的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
(3)由于“氧合器”相当于人的肺,而人工心肺机中的血泵能将血液压到氧合器,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故该功能相当于心脏中右心室的功能。
故答案为:(1)血小板(2)二氧化碳(3)右心室
28.(2020九上·西湖期末)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X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相对含量,则X表示 ,血管②的名称是 。
(2)图丙是在观察小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图,其中属于毛细血管的是 (填序号①、②或③),该实验用 (填“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
【答案】(1)肺;肺静脉
(2)②;低倍镜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解答】(1)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血管①是动脉血管,血管②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血管①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因此血管①内流静脉血;血管②中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因此血管②内流动脉血。由此可以推断:血管①为肺动脉,血管②为肺静脉,血管②连接左心房,X表示肺。
(2)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属于毛细血管的是②,该实验用低倍镜观察即可。
故答案为:(1)肺;肺静脉(2)②;低倍镜
29.如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所示血管为 ,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 。此血管的主要功能是 。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 (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成熟的红细胞中 (填“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1)毛细血管;慢;进行物质交换
(2)小肠
(3)无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解答】(1)图中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具有数量多、管壁薄、管腔窄、血流慢的特点,与其他血管相比,该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此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2) 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因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氧气由肺扩散进入血液,所以细胞从该血管中获得的物质主要有氧气和营养物质。
(3) 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它的寿命只有120天左右。
故答案为:(1)毛细血管;慢;进行物质交换(2)小肠(3)无
30.如图,这是一个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④和⑦的名称:④ ,⑦ 。
(2)图中⑤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
(3)在②和⑦连通处有结构,它的名称是 。
(4)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时,⑥与⑦内的血分别流入 和 (写图中序号)。
【答案】(1)左心房;右心室
(2)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
(3)动脉瓣
(4)①;②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房室瓣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解答】(1)④是左心房, ⑦是右心室。
(2)图中⑤的名称是房室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在②和⑦连通处有结构,它的名称是动脉瓣,因为动脉瓣只有在主动脉和肺动脉有(存在于心室和动脉间),只朝向动脉开,它们的作用也是防止血液倒流。主动脉是向全身供含有丰富养分和氧气的血的大动脉,肺动脉则是将身体回流回来的血液达到肺部,在这里血液与肺进行血气交换,吸收氧气,换出二氧化碳,交换后的血液再通过心脏的泵压最后通过主动脉供应全身,是动脉和心室间的瓣膜。
(4) ⑥左心室连①主动脉、⑦右心室连②肺动脉,因此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时,⑥与⑦内的血分别流入①和②。
故答案为:(1)左心房;右心室(2)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3)动脉瓣(4)①;②
31.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目前针对心脏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植入心脏起搏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由脉冲发生器定时发放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之受到刺激而产生收缩活动。
(1)若图中电极导线是由锁骨下某处血管穿刺送入心脏,该血管内流动的应是 血,该血液即将流向心脏的 (填字母)。
(2)若仅电极乙发出电流,瞬间心脏四腔中处于舒张状态的是 (填字母)。
(3)某人在移植心脏起搏器时发生了意外,需要输血,检验血型时发现他的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则在输血时应先考虑输 型血。
【答案】(1)静脉;A
(2)A、C
(3)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1)心脏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应由锁骨下的静脉血管穿刺送入,该血管内流动的应是静脉血,血液即将流向心脏的A右心房。
(2)若仅电极乙发出电流,瞬间心脏四腔中处于舒张状态的是A右心房和C左心房。
(3)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血的人的血管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如果检验血型时发现他的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是B型血,则在输血时应先考虑输B型血。
故答案为:(1)静脉;A(2)A;C(3)B
32.(2019九下·杭州模拟)如图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所表示的血管依次是 。
(2)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肺泡周围,那么血液流经[丙]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 。
(3)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组织细胞周围,那么血液流经[丙]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 。
(4)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鲭内的血液流动时发现,图中[丙] 内的血液流动特点是 。
【答案】(1)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2)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4)血流缓慢,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解答】(1)、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方法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流动比较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血液流动比较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由图可知,丙是毛细血管,血液由乙流向丙再流向甲,故甲是小静脉,乙是小动脉;
(2)、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肺泡周围,那么血液流经丙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组织细胞周围,组织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而消耗氧气,那么血液流经两组织处毛细血管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4)、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发现,毛细血管的特点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故答案为:(1)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2)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4)血流缓慢,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三、解答题
33.(2020九上·吴兴期末)输血是对失血过多患者的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会有1174亿单位的捐献血液,但却远不能满足需求。血液资源的应用时,以输同型血为主。小明想要模拟血液以及模拟血清凝集反应,选择以下化学试剂(反应产生沉淀模拟血液凝集反应)进行探究:
血型 凝集原 凝集素
A型血 CuCl2 Na2SO4
B型血 Ba(NO)2 NaOH
AB型血
/
O型血 /
(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型血可用上述 来模拟。
(2)近些年,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血液”,科学家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化碳化合物,在兔子身上实验成功,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请推测“人造血液”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3)科学家在使用“氟碳人造血液”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哪些血细胞具有的功能?
(4)科学家表示“人造血液”离临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血液的来源还是以献血为主。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小明觉得献血后,血液量减少,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1)氢氧化钠,硫酸钠
(2)不含凝集素
(3)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
(4)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
【分析】(1)O型血不含凝集原,含有抗A、抗B凝集素;A型血含A凝集原,不含抗B凝集素;B型血含B凝集原,不含抗A凝集素;AB型血含抗A、抗B凝集原,不含有凝集素。
(2)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3)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能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能抵抗病菌的侵入;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4)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如血液中的红细胞,每秒要更新200 多万个,大约 60 天左右全身的红细胞会更换一半。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解答】(1)分析可得: Na2SO4 模拟抗B凝集素, NaOH模拟抗A凝集素;O型血不含凝集原,含有抗A、抗B凝集素,所以可以用上述的 氢氧化钠、硫酸钠来模拟。
(2)根据“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由“ 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可知该 “人造血液”中不含会与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的凝集原。
(3) 血细胞除了红细胞,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从“ 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可知, “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白细胞、血小板具有的功能。
(4)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故答案为:(1) 氢氧化钠、硫酸钠 ;(2)不含凝集原;(3) 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 ;(4)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34.(2019九下·秀洲月考)如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丙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因炎症在臂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在心脏的 (填序号)发现。
(2)当血液流经图丙时,e(肾小囊)内液体在成分上与血液的区别是 。 内液体中不含葡萄糖,是由于图丙中 部位进行 作用这一生理活动的结果。
(3)某人因车祸导致图甲中b处受伤,针对此情况,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加压或包扎的位点是 (填字母)。
(4)根据图乙写出在血液经过图甲③处后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答案】(1)①
(2)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重吸收
(3)a
(4)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小肠的功能、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辨认图中的结构名称。
【解答】(1)医生给病人臂部肌肉注射青霉素,药物进入血液经臀部毛细血管→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医生给病人臂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跟踪检查,最先发现这种药物在心脏的①右心房;
(2)尿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官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当血液流以图丙时,e肾小囊内液体在成分上与血液的区别是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根据分析可知:b表示各级动脉,动脉出血:血流速度快、血色鲜红,应该在a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4)图乙中③处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在此处,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流经此处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故答案为:(1)①右心房;(2) 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重吸收 ;(3)a;(4) 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35.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 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 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和平静状态下相比 (选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和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相比 (选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答案】(1)相同
(2)减小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人体内气体交换是通进作用实现的。
【解答】(1)乙处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是由肺泡(甲)与肺部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的程度决定的,血液在肺部发生的气体交换实际上是气体扩散的过程 ,同时受到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剧烈运动的时候,血液中红细胞的雜与平静状态下相同,外界大气的压强也相同,因此气体扩散进入血液的氧气量也与平静状态下相同。
(2)—氧化碳能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结合氧气的能力,因此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减小,气压不变,血液中氧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1)相同(2)减小
36. 根据心脏结构和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心脏心脏结构示意图,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 ,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是 (填字母).
(2)图乙由3到2为 循环,经过此循环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3)小李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物到达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乙中的数字表示).
(4)“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 .
【答案】(1)B;c
(2)肺;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 1→3→2→4
(4) 从人体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处于相对充盈的状态,胃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这时就必须保证胃肠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饭 后适当休息一下,即能减少其它部位的血液流量而保证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胃内食物得以充分的消化;饭后百步走的“后“绝不是刚吃完饭就“立即“、“马上“出去散步,而是在饭后大约20﹣30分钟以后再开始百步走(散步).如果饭后即开始散步,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解答】解;(1)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脏壁最厚的腔是B左心室.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所以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是c房室瓣;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3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2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肺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动脉血;
(3)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小李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药物到达肺部所经历的途径是:下腔静脉→1右心房→3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2左心房→4左心室;
(4)从人体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处于相对充盈的状态,胃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这时就必须保证胃肠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饭后适当休息一下,即能减少其它部位的血液流量而保证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胃内食物得以充分的消化;饭后百步走的“后“绝不是刚吃完饭就“立即“、“马上“出去散步,而是在饭后大约20﹣30分钟以后再开始百步走(散步).如果饭后即开始散步,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
胡答案为;(1)B;c;(2)肺;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1→3→2→4;
(4)从人体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处于相对充盈的状态,胃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这时就必须保证胃肠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饭后适当休息一下,即能减少其它部位的血液流量而保证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胃内食物得以充分的消化;饭后百步走的“后“绝不是刚吃完饭就“立即“、“马上“出去散步,而是在饭后大约20﹣30分钟以后再开始百步走(散步).如果饭后即开始散步,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
【分析】观图可知:A和2是左心房、B和4是左心室、C和1是右心房、D和3是右心室、a和7是主动脉、b和9是肺动脉、d是上腔静脉、f是动脉瓣、c是房室瓣、6是肺静脉、8是上下腔静脉,据此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
37.(2018·拱墅模拟)请根据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
(1)血液循环流动是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进行的,图中②③④⑤组成的循环路线叫 。
(2)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它与肺部毛细血管网之间发生的生理过程叫 。
(3)假若某人意外受伤,左手手指伤口感染,医生在其右手静脉注射青霉素,请问青霉素到达伤口处至少应该经过心脏 次。
【答案】(1)体循环
(2)肺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2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1)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因此②③④⑤组成的循环路线叫体循环;
(2)图中①是肺泡,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流经肺后,氧的含量就增多了,这个生理过程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由右手静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随血液通过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到达病灶,先后两次经过心脏;
故答案为:(1)体循环;(2)肺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2。
38.(2018·嘉兴模拟)学习时,我们都观察过小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主要过程如下:
①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只露出鱼尾,放在培养吼上,用载玻片盖住鱼尾,如图所示。
②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③根据观察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试回答:
(1)实验时,可以根据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特点来寻找毛细血管。为更容易找到毛细血管,较好的做法是尽可能在鱼尾鳍的 处观察。
(2)在找到毛细血管后,可以进一步认识另外两种血管,你确定动脉的具体方法是 。
【答案】(1)末端
(2)根据血液流向,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仅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分布最广的血管。它是连接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管。它们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管壁薄,通透性强。其功能是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动脉是指从心脏发出不断分枝成小动脉,而最后止于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它将血液由心脏运送受内部较大的压力,血流较快。从身体各器官组织运送血液返网起自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弹力纤维较多,管腔断面呈圆形,具有舒缩性和一定的弹性,可随心脏的收缩、血压的高低而明显的搏动
【解答】(1)寻找毛细血管时,要在血管分布比较丰富地方寻找,而对于鱼类来说,其尾部的血管比较多;故答案为:末端;
(2)寻找动脉的方法要根据动脉内血液的流向来确认;故答案为:根据血液流向,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
故答案为:(1)末端;(2)根据血液流向,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
39.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的实验,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2)如发现所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方向移动.
(3)图中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的血细胞是 .
(4)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止血了,这主要与图中[4] 有关.
(5)皮肤外伤感染时,图中[2] 明显增多.
【答案】(1)A
(2)右下
(3)红细胞
(4)血小板
(5)白细胞
【知识点】血液
【解析】【解答】:(1)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B、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
C、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D、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A正确.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发现所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向移动.
(3)数量最多的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的是1红细胞.
(4)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若缺乏,身体一旦受伤便会血流不止,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止血了,这主要与图中[4]血小板有关.
(5)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因此,皮肤外伤感染时,图中[2]白细胞明显增多.
故答案为:(1)A; (2)右下; (3)红细胞; (4)血小板; (5)白细胞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最多的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的是1红细胞;数量最少的、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的是2白细胞,3是血浆,4是血小板.
五、综合说理题
40.(2019九上·德清期末)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每15秒就有一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如果人的动脉内壁上堆积了脂肪,则动脉管腔将变窄,就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用支架扩张动脉血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请利用科学知识对此进行解释。
【答案】解:当动脉管腔变窄时,此处的血液流速将加快,压强将变小;在血管外部压强的作用下管腔将进一步变窄,进而导致血管堵塞;用支架扩张动脉血管,会使血液流速降低,压强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解答】动脉血管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压强较大,如果堆积了脂肪后血管变窄,但血流量不变时,血流量会变快,导致此处的血管内的压强减小,而血管周围的压强不变,则会压缩血管,从而导致血管进一步变窄,最终堵塞血管从而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使用支架后扩张血管,从而使血管内的血液流速变慢,压强增大,可以缓解心脑血管疾病;
故答案为: 当动脉管腔变窄时,此处的血液流速将加快,压强将变小;在血管外部压强的作用下管腔将进一步变窄,进而导致血管堵塞;用支架扩张动脉血管,会使血液流速降低,压强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
1 / 1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拱墅月考)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操作方法等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
B.乙图中,向左轻推载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并且不会破坏血细胞
C.丙图中,选择尾鳍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部位,主要是因为尾鳍中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
D.丁图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ab段会扁平
2.(2020九上·拱墅期中)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左侧流动的是静脉血,右侧流动的是动脉血
B.贫血病患者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C.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D.小明左手不慎划伤,鲜红是血液从伤口喷射出来,小明立即按压远心端止血
3.(2020八上·浙江期末)表中为测定某种哺乳动物的血液在通过不同的组织器官后,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检测的组织 甲 乙 丙 丁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 96 60 50 25
A.组织甲有可能是右心房
B.组织丁不可能是左心房
C.若丙是出球小动脉,则丁是肾小球
D.若乙是肺动脉,则丙可能是肺静脉
4.下图是血管内血压和血液流速以及各类血管总面积的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B.毛细血管血压最低有利于气体扩散
C.连接左心室血管的血压大于连接右心房血管的血压
D.毛细血管的面积最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5.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示意图,请根据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甲、乙、丙三条血管各属于( )
A.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B.小静脉、小动脉、毛细血管
C.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D.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
6.英国医生赛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灌注实验时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少量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
A.是心肌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心肌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7.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养料 D.废物
8.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在脑部细胞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血液经过肺部和心脏的次数分别是( )
A.2、1 B.2、2 C.4、2 D.6、3
9.小张得了肠炎,医生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药物作用于小肠时,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上腔静脉 ④心脏 ⑤小肠毛细血管 ⑥肺部毛细血管 ⑦主动脉
A.③→④→①→⑥→②→④→⑦→⑤
B.③→④→②→⑥→①→④→⑦→⑤
C.③→④→⑦→⑥→②→④→①→⑤
D.③→④→①→②→⑥→④→⑦→⑤
10.下列血管中属于动脉血管的是( )
A. B. C. D.
11.左心室比右心室壁厚,与这种结构特点相适应的情况是( )
A.左心室的出口狭窄,需要较大的推动力
B.左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液多
C.左心室需要较大的推动力,使射出的血液输送得较远
D.左心室射血的速度很快
12.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13.图一表示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下列分析科学的是()
A.为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可以往棉絮上滴加生理盐水
B.使用高倍显微镜能清晰地观察到尾鳍的血液流动
C.血液在图中三种血管内的速度依次是[3]>[2]>[1]
D.[2]是毛细血管,判断的理由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14.西藏的居民住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上,他们的血液里含有的红细胞数量几乎是我们常人的两倍。下列哪一陈述能准确解释这种现象( )
A.西藏的高气压迫使人具有更高的血液浓度
B.西藏居民劳动很艰苦,因而需要更多的红细胞以保证给身体细胞提供氧气
C.西藏的低气压需要更多的红细胞以维持供给身体细胞所需的氧气
D.西藏的低气压加速血液循环,以致需要更多的红细胞
15.小华从广州到西藏拉萨后,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一系列高原反应。主要原因是( )
A.温度太低,保暖不足 B.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
C.营养补充不及时,能量不足 D.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
16.下列关于贫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贫血
B.一般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脸色苍白、容易疲劳、头晕等症状
C.贫血的人由于体内血量很少,血管呈塌陷状态
D.此时应该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7.(2019九上·秀洲期末)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及血流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B.若c处氧含量降低,则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
C.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
D.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
18.下图是人体各类血管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测量数据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动脉的血压最高
B.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血压最低
C.血压的大小与血管管壁结构有关
D.正常的血压对保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19.小张得了肠炎,医生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药物运于小肠时,经过的途径依次是:①肺动脉,②肺静脉,③上、下腔静脉,④心脏,⑤小肠毛细血管,⑥肺部毛细血管,⑦主动脉,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④→①→⑥→②→④→⑦→⑤
B.③→④→②→⑥→①→④→⑦→⑤
C.③→④→⑦→⑥→②→④→①→⑤
D.③→④→①→②→⑥→④→⑦→⑤
20.(2016·杭州)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A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
B.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
C.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二、填空题
21.(2020九上·拱墅月考)如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人体血液中O2和CO2含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
(1)A段血管应该是 (填血管名称),理由是 。
(2)血流通过B段血管时,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将迅速 。
(3)C血管最终将会流入心脏的 。
22.(2020九上·拱墅期中)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所以体检时常需抽血化验。
(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的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血管变粗、隆起.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 。
(2)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穿刺点,伤口很快就可止血,在此过程血液中的 起着重要作用。
(3)抽血化验后,医生发现小明血液中 比正常值高,因此判断小明的扁桃体发炎了。
(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检验血型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四位同学的血型依次为 .
甲 乙 丙 丁
B型标准血清 不凝集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A型标准血清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A.A型、B型、O型、AB型 B.O型、B型、A型、AB型
C.O型、A型、B型、AB型 D.AB型、B型、A型、O型
23.请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心脏结构图,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 ] 。
(2)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 ] 内流的血液含氧丰富。
(3)与心室相连,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且内流静脉血的血管是[ ] 。
(4)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由于 (填结构名称)的作用,保证了血液只能由[4]流向[6],由[10]流向[8],不倒流。
(5)血液由[8]泵出,经[12]流至全身各级血管,最终由[1]和[7]回到心脏的循环途径叫做 。
24.人体的循环系统起着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心脏的四腔,A为右心房,①~⑥表示血管(或血管网),请回答:
(1)血液中 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
(2)在①~⑥中, 属于动脉血管。
(3)用箭头、字母和序号表示出体循环途径: ;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原因是 。
(4)①代表 部的毛细血管网,请写出一项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
(5)若④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 减少, 增多。
25.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中相关的结构名称:A ,1 ,2 ,3 。
(2)某人患急性肺炎,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 发现这种药物成分(填序号或字母)。
(3)将静脉血在图中的流动途径按顺序填写完整: → → → (填序号和字母)。
(4)人体血液循环主要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图中能完整表示出的是 循环。
26.请在下列各序号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结构名称或生理功能,以完善血液循环系统的概念图:
① ,② ,③ ,④ ,⑤ 。
27.(2020·温州模拟)人工心肺机可用于急性呼吸衰竭的辅助治疗,如图为其工作原理示意图。
(1)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发生凝血,需注射一种抗凝血药物——肝素溶液,该药物主要是抑制 (填一种血细胞名称)的凝血作用。
(2)“氧合器”相当于人的肺,图中M所指的气体应该是 。
(3)人工心肺机中的血泵能将血液压到氧合器,该功能相当于心脏中 (填心脏腔室名称)的功能。
28.(2020九上·西湖期末)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X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相对含量,则X表示 ,血管②的名称是 。
(2)图丙是在观察小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图,其中属于毛细血管的是 (填序号①、②或③),该实验用 (填“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
29.如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所示血管为 ,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 。此血管的主要功能是 。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 (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成熟的红细胞中 (填“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30.如图,这是一个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④和⑦的名称:④ ,⑦ 。
(2)图中⑤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
(3)在②和⑦连通处有结构,它的名称是 。
(4)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时,⑥与⑦内的血分别流入 和 (写图中序号)。
31.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目前针对心脏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植入心脏起搏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由脉冲发生器定时发放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之受到刺激而产生收缩活动。
(1)若图中电极导线是由锁骨下某处血管穿刺送入心脏,该血管内流动的应是 血,该血液即将流向心脏的 (填字母)。
(2)若仅电极乙发出电流,瞬间心脏四腔中处于舒张状态的是 (填字母)。
(3)某人在移植心脏起搏器时发生了意外,需要输血,检验血型时发现他的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则在输血时应先考虑输 型血。
32.(2019九下·杭州模拟)如图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所表示的血管依次是 。
(2)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肺泡周围,那么血液流经[丙]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 。
(3)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组织细胞周围,那么血液流经[丙]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 。
(4)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鲭内的血液流动时发现,图中[丙] 内的血液流动特点是 。
三、解答题
33.(2020九上·吴兴期末)输血是对失血过多患者的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会有1174亿单位的捐献血液,但却远不能满足需求。血液资源的应用时,以输同型血为主。小明想要模拟血液以及模拟血清凝集反应,选择以下化学试剂(反应产生沉淀模拟血液凝集反应)进行探究:
血型 凝集原 凝集素
A型血 CuCl2 Na2SO4
B型血 Ba(NO)2 NaOH
AB型血
/
O型血 /
(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型血可用上述 来模拟。
(2)近些年,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血液”,科学家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化碳化合物,在兔子身上实验成功,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请推测“人造血液”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3)科学家在使用“氟碳人造血液”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哪些血细胞具有的功能?
(4)科学家表示“人造血液”离临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血液的来源还是以献血为主。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小明觉得献血后,血液量减少,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34.(2019九下·秀洲月考)如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丙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因炎症在臂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在心脏的 (填序号)发现。
(2)当血液流经图丙时,e(肾小囊)内液体在成分上与血液的区别是 。 内液体中不含葡萄糖,是由于图丙中 部位进行 作用这一生理活动的结果。
(3)某人因车祸导致图甲中b处受伤,针对此情况,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加压或包扎的位点是 (填字母)。
(4)根据图乙写出在血液经过图甲③处后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35.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 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 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和平静状态下相比 (选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和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相比 (选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36. 根据心脏结构和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心脏心脏结构示意图,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 ,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是 (填字母).
(2)图乙由3到2为 循环,经过此循环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3)小李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物到达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乙中的数字表示).
(4)“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 .
四、实验探究题
37.(2018·拱墅模拟)请根据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
(1)血液循环流动是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进行的,图中②③④⑤组成的循环路线叫 。
(2)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它与肺部毛细血管网之间发生的生理过程叫 。
(3)假若某人意外受伤,左手手指伤口感染,医生在其右手静脉注射青霉素,请问青霉素到达伤口处至少应该经过心脏 次。
38.(2018·嘉兴模拟)学习时,我们都观察过小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主要过程如下:
①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只露出鱼尾,放在培养吼上,用载玻片盖住鱼尾,如图所示。
②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③根据观察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试回答:
(1)实验时,可以根据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特点来寻找毛细血管。为更容易找到毛细血管,较好的做法是尽可能在鱼尾鳍的 处观察。
(2)在找到毛细血管后,可以进一步认识另外两种血管,你确定动脉的具体方法是 。
39.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的实验,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2)如发现所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方向移动.
(3)图中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的血细胞是 .
(4)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止血了,这主要与图中[4] 有关.
(5)皮肤外伤感染时,图中[2] 明显增多.
五、综合说理题
40.(2019九上·德清期末)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每15秒就有一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如果人的动脉内壁上堆积了脂肪,则动脉管腔将变窄,就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用支架扩张动脉血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请利用科学知识对此进行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大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原因是部分能量散失。
(2)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将推片一端放在有血滴的载玻片上并呈30~45度,与血滴接触,待血滴沿推片边缘分散后,稍用力并匀速推向左端。
(3)小鱼尾鳍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静脉是负责将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
【解答】A、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大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原因是部分能量散失,A不符合题意;
B、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将推片一端放在有血滴的载玻片上并呈30~45度,与血滴接触,待血滴沿推片边缘分散后,稍用力并匀速推向左端.血滴应在载玻片的右侧,B不符合题意;
C、选择尾鳍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部位,主要是因为尾鳍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C不符合题意;
D、静脉是负责将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丁图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ab段会扁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2)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解答】A、心脏的左侧都是动脉血,右侧都是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
B、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时,人就会出现贫血.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所以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B符合题意;
C、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射向动脉,C不符合题意;
D、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内流动脉血,血色是鲜红的,在近心端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在氧气浓度比较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的浓度比较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的浓度。
(2)心脏的壁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根据表格信息,甲乙丙丁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能力逐渐降低,可以推测血液从甲流向丁的过程中血液中的氧气逐渐减少。
【解答】A、由于右心房内的血液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因此组织甲不可能是右心房,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左心房内的血液为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因此组织丁不可能是左心房,B符合题意;
C、根据血液的流向,血液应先经过肾小球,在经过出球小动脉,则出球小动脉血液中的氧气低于肾小球,故若丙是出球小动脉,则丁是肾小球的说法不成立,C不符合题意;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所以肺动脉血液中氧气的低于肺静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从人体中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特征切入解题。
【解答】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毛细血管的有三个: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解答】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里面的血液流动比较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里面血液流动比较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从图中血液流动方向看出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静脉;甲血管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乙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因此是毛细血管。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包括作为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护酸碱平衡及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解答】从题意可看出钙盐、钾盐有维持心脏持续跳动的功能,心脏持续跳动也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之一,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解答】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多,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含量减少.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在人体内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两条血液循环路线在心脏处连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心脏中有瓣膜,由于瓣膜的存在,使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经过体循环血液又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接着进行肺循环,然后又由左心房流向左心室,进行体循环,故血液在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经过两次心脏和一次肺,但由于人通过呼吸作用,氧气由肺部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要通过肺的呼气作用排除体外,因此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在脑部细胞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血液经过肺部和心脏的次数分别是2、2。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分析解答。
【解答】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小张患了急性肠炎,医生在他的前臂静脉注射药物与生理盐水进行治疗,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前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肠内毛细血管.因此医生将葡萄糖液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运送到小肠时,葡萄糖液经过的途径依次是③上、下腔静脉→④心脏→①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②肺静脉→④心脏→⑦主动脉→小肠毛细血管,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解答】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解答】心房心室壁的厚薄与输送血液的距离有关系,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所以需要较大的收缩力,壁就要厚一些,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需要的收缩力小一些,壁就薄一些。正常时,右室壁厚度只有左室壁的1/3。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部分流的是动脉血,右心部分流的是静脉血;因为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肺循环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经肺循环后流回心脏的左心房,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开始体循环,体循环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经体循环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因此与心室相连且流静脉血的血管是肺动脉。
【解答】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比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
B、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不符合题意。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乙动脉→丁毛细血管→丙静脉后,如果是流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如果是流经体循环,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中,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以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通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就可以,B不符合题意。
C、[2]血管中的红细胞成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是最慢的,C不符合题意。
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图中2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骨髓能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红细胞呈红色,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解答】骨髓能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红细胞呈红色,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容易在含氧最高的地方与氧结合,也会在含氧最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红蛋白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在肺部获取氧,然后随血液流动,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将氧释放,供细胞利用。因此,西藏的低气压需要更多的红细胞以维持供给身体细胞所需的氧气。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低气压的地方往往人会出现头晕、乏力,因此常看到游客背着氧气瓶去低气压区。
【解答】骨髓能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红细胞呈红色,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容易在含氧最高的地方与氧结合,也会在含氧最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红蛋白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在肺部获取氧,然后随血液流动,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将氧释放,供细胞利用。因为西藏那里属于低气压,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了,导致头晕、乏力。
故答案为:D
16.【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贫血的人平时应多吃些含铁的食物,骨髓能够不断造出新的红细胞来补充。
【解答】A、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才引起贫血,A不符合题意。
B、一般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脸色苍白、容易疲劳、头晕、精神不振等症状,B不符合题意。
C、贫血的人由于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或红细胞数量过少引起的,血管不会呈塌陷状态的,C符合题意。
D、贫血就是缺铁,所以吃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以补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血管的类型,一般情况下,b为毛细血管、则a为动脉血管、c为静脉血管;若b为肾小球,则a为入球小动脉、c为出球小动脉。
【解答】解:A、若c处较a处尿素浓度降低,则a为肾动脉、c为肾静脉、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故A正确;
B、若c处较a处氧含量降低,则b为体循环处组织内的毛细血管,故B正确;
C、若c处较a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循环处肺部毛细血管,故C正确;
D、若c处较a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循环处肺部毛细血管,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8.【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根据血压曲线图解题即可。
【解答】解:A、据图可知,大动脉的血压最高,故A正确;
B、据图可知,血压最低的是各类静脉,而不是毛细血管,故B错误;
C、血压的大小与血管管壁结构有关,如动脉的管壁厚、官腔小,血压大,故C正确;
D、正常的血压对保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血压过高、过低对人体都有害,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9.【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循环知识来解题。前臂静脉输入的药物,首先到达上、下腔静脉,然后随血液循环流动。
【解答】解:静脉输液、吃药、臀部注射药物三个过程中,药物都首先进入体循环处的静脉血管,汇总到上、下腔静脉,据题干信息可知,终点是肠部;故过程为:③上、下腔静脉→④心脏→①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②肺静脉→④心脏→⑦主动脉→⑤小肠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A。
20.【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1)O型血红细胞不含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A型血红细胞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含抗A、抗B凝集原,血清中不含有凝集素。
(2)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解答】 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 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说明丙、丁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故为B型血、AB型血中的一种;AB型血的人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少量的A型、B型和O型血,B型血的人紧急情况下只可以接受少量的O型血,所以根据“ 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知乙是O型血, 丁为B型血,丙就为AB型血,甲为A型血。
A、 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B凝集原,故说法错误。
B、 乙是O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A、抗B凝集素,故说法错误。
C、丙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故说法错误。
D、甲是A型血, 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21.【答案】(1)肺动脉;血液流向毛细血管且含氧量增加
(2)结合
(3)左心房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ABC分别表示的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
【解答】(1)A段血管应该是肺动脉,理由是血液流向毛细血管且含氧量增加。
(2)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时容易和氧分离,血流通过B段毛细血管时,血液中氧气分子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
(3)C血管是静脉血管,因此最终将会流入心脏的左心房。
故答案为:(1)肺动脉;血液流向毛细血管且含氧量增加 (2)结合(3)左心房
22.【答案】(1)静脉
(2)血小板
(3)白细胞
(4)B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白细胞有多种,都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有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所以白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
【解答】 (1)因为静脉的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回心脏,所以用止血带扎住上臂,前臂隆起的血管是静脉,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静脉。
(2)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3)抽血化验后,医生发现小明血液中白细胞比正常值高,因此判断小明的扁桃体发炎了。
(4)在A、B血清中都没有凝集现象的是O型血,都有凝集现象的是AB型血,在A血清没有凝集现象,B血清有凝集现象的是A型血,在B血清没有凝集现象,A血清有凝集现象的是B型血,故四位同学的血型依次为:O型、B型、A型、AB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静脉(2)血小板(3)白细胞(4)B
23.【答案】(1)8;左心室
(2)11;肺静脉
(3)2;肺动脉
(4)房室瓣
(5)体循环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首选明确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1上腔静脉、2肺动脉、3动脉瓣、4右心房、5房室瓣、6右心室、7下腔静脉、8左心室、9房室瓣、10右心房、11肺静脉、12主动脉。
【解答】(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其中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经过的路线比较长.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经过的路线比较短;且心室需要把血液从心室压向全身,而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向心室,所以心室壁要比新房壁厚,左心室壁要比右心室壁厚.即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最厚的是左心室壁。
(2)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各级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在体循环的过程中,动脉血管流的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处进行气体交换,毛细血管中氧气的浓度高进入组织细胞处,组织细胞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进入毛细血管.体循环使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的过程中,动脉血管流的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氧气的浓度高进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进入肺泡.经肺循环使肺动脉中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为肺静脉中含氧含丰富的动脉血,所以,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与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和肺动脉两个动脉血管,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可以看出:主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肺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4)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5)8为左心室,1是上腔静脉,7是下腔静脉.由体循环的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各级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可以看出此循环为体循环。
故答案为:(1)8;左心室(2)11;肺静脉(3)2;肺动脉(4)房室瓣(5)体循环
24.【答案】(1)白
(2)③⑥
(3)D→③→④→⑤→A;心脏和静脉内有瓣膜(或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4)肺;数量多(或管壁薄,或血流速度慢)
(5)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分析,A、B、C、D分别表示的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①是肺泡处毛细血管,②是肺静脉,③是体动脉,④是组织处毛细血管,⑤是体静脉,⑥是肺动脉,据此回答。
【解答】(1)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血液中白细胞具有免疫作用。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在①~⑥中,③体动脉、⑥肺动脉属于动脉血管。
(3)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用箭头、字母和序号表示,体循环的途径是:D→③→④→⑤→A;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原因是心脏和静脉内有瓣膜(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4)①代表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多,因此毛细血管适于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5)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若④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增多.
故答案为:(1)白(2)③;⑥(3)D→③→④→⑤→A;心脏和静脉内有瓣膜(或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4)肺;数量多(或管壁薄,或血流速度慢) (5)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
25.【答案】(1)右心房;肺静脉;主动脉;下腔静脉
(2)A
(3)3;A;B;4
(4)肺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解答】(1)由图示可知:A右心房,2、肺静脉,3、主动脉,4、下腔静脉。
(2)在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经臀部毛细血管吸收后随血液经臀部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即先从心脏的A右心房发现这种药物.
(3)静脉血由3下腔静脉流经心脏A右心房、B是右心室、4肺动脉。
(4)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故由图中可以看出能完整表示出的是肺循环。
故答案为:(1)右心房;肺静脉;主动脉;下腔静脉 (2)A(3)3;A;B;4(4)肺
26.【答案】体循环;动脉血;血管;物质交换;动力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血液在这个封闭的系统内循环流动,动力是心脏.人体的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解答】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①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血液由右心室开始,进入肺动脉,再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这样的血液进入肺静脉,达到左心房完成肺循环,因此②为动脉血。血液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因此毛细血管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故答案为:体循环;动脉血;血管;物质交换;动力
27.【答案】(1)血小板
(2)二氧化碳
(3)右心室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最小,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人的肺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
(3)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氧合器相当于人体的肺,而人工心肺机中的血泵类似于心脏功能,据此解答。
【解答】(1)由于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而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发生凝血,需注射一种抗凝血药物——肝素溶液,该药物主要是抑制血小板的凝血作用。
(2)“氧合器”相当于人的肺,人体需要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图中M所指的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
(3)由于“氧合器”相当于人的肺,而人工心肺机中的血泵能将血液压到氧合器,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故该功能相当于心脏中右心室的功能。
故答案为:(1)血小板(2)二氧化碳(3)右心室
28.【答案】(1)肺;肺静脉
(2)②;低倍镜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解答】(1)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血管①是动脉血管,血管②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血管①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因此血管①内流静脉血;血管②中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因此血管②内流动脉血。由此可以推断:血管①为肺动脉,血管②为肺静脉,血管②连接左心房,X表示肺。
(2)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属于毛细血管的是②,该实验用低倍镜观察即可。
故答案为:(1)肺;肺静脉(2)②;低倍镜
29.【答案】(1)毛细血管;慢;进行物质交换
(2)小肠
(3)无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解答】(1)图中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具有数量多、管壁薄、管腔窄、血流慢的特点,与其他血管相比,该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此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2) 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因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氧气由肺扩散进入血液,所以细胞从该血管中获得的物质主要有氧气和营养物质。
(3) 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它的寿命只有120天左右。
故答案为:(1)毛细血管;慢;进行物质交换(2)小肠(3)无
30.【答案】(1)左心房;右心室
(2)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
(3)动脉瓣
(4)①;②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房室瓣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解答】(1)④是左心房, ⑦是右心室。
(2)图中⑤的名称是房室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在②和⑦连通处有结构,它的名称是动脉瓣,因为动脉瓣只有在主动脉和肺动脉有(存在于心室和动脉间),只朝向动脉开,它们的作用也是防止血液倒流。主动脉是向全身供含有丰富养分和氧气的血的大动脉,肺动脉则是将身体回流回来的血液达到肺部,在这里血液与肺进行血气交换,吸收氧气,换出二氧化碳,交换后的血液再通过心脏的泵压最后通过主动脉供应全身,是动脉和心室间的瓣膜。
(4) ⑥左心室连①主动脉、⑦右心室连②肺动脉,因此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时,⑥与⑦内的血分别流入①和②。
故答案为:(1)左心房;右心室(2)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3)动脉瓣(4)①;②
31.【答案】(1)静脉;A
(2)A、C
(3)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1)心脏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应由锁骨下的静脉血管穿刺送入,该血管内流动的应是静脉血,血液即将流向心脏的A右心房。
(2)若仅电极乙发出电流,瞬间心脏四腔中处于舒张状态的是A右心房和C左心房。
(3)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血的人的血管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如果检验血型时发现他的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是B型血,则在输血时应先考虑输B型血。
故答案为:(1)静脉;A(2)A;C(3)B
32.【答案】(1)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2)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4)血流缓慢,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解答】(1)、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方法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流动比较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血液流动比较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由图可知,丙是毛细血管,血液由乙流向丙再流向甲,故甲是小静脉,乙是小动脉;
(2)、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肺泡周围,那么血液流经丙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组织细胞周围,组织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而消耗氧气,那么血液流经两组织处毛细血管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4)、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发现,毛细血管的特点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故答案为:(1)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2)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4)血流缓慢,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33.【答案】(1)氢氧化钠,硫酸钠
(2)不含凝集素
(3)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
(4)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
【分析】(1)O型血不含凝集原,含有抗A、抗B凝集素;A型血含A凝集原,不含抗B凝集素;B型血含B凝集原,不含抗A凝集素;AB型血含抗A、抗B凝集原,不含有凝集素。
(2)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3)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能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能抵抗病菌的侵入;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4)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如血液中的红细胞,每秒要更新200 多万个,大约 60 天左右全身的红细胞会更换一半。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解答】(1)分析可得: Na2SO4 模拟抗B凝集素, NaOH模拟抗A凝集素;O型血不含凝集原,含有抗A、抗B凝集素,所以可以用上述的 氢氧化钠、硫酸钠来模拟。
(2)根据“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由“ 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可知该 “人造血液”中不含会与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的凝集原。
(3) 血细胞除了红细胞,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从“ 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可知, “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白细胞、血小板具有的功能。
(4)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故答案为:(1) 氢氧化钠、硫酸钠 ;(2)不含凝集原;(3) 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 ;(4)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34.【答案】(1)①
(2)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重吸收
(3)a
(4)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小肠的功能、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辨认图中的结构名称。
【解答】(1)医生给病人臂部肌肉注射青霉素,药物进入血液经臀部毛细血管→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医生给病人臂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跟踪检查,最先发现这种药物在心脏的①右心房;
(2)尿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官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当血液流以图丙时,e肾小囊内液体在成分上与血液的区别是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根据分析可知:b表示各级动脉,动脉出血:血流速度快、血色鲜红,应该在a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4)图乙中③处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在此处,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流经此处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故答案为:(1)①右心房;(2) 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重吸收 ;(3)a;(4) 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35.【答案】(1)相同
(2)减小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人体内气体交换是通进作用实现的。
【解答】(1)乙处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是由肺泡(甲)与肺部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的程度决定的,血液在肺部发生的气体交换实际上是气体扩散的过程 ,同时受到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剧烈运动的时候,血液中红细胞的雜与平静状态下相同,外界大气的压强也相同,因此气体扩散进入血液的氧气量也与平静状态下相同。
(2)—氧化碳能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结合氧气的能力,因此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减小,气压不变,血液中氧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1)相同(2)减小
36.【答案】(1)B;c
(2)肺;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 1→3→2→4
(4) 从人体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处于相对充盈的状态,胃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这时就必须保证胃肠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饭 后适当休息一下,即能减少其它部位的血液流量而保证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胃内食物得以充分的消化;饭后百步走的“后“绝不是刚吃完饭就“立即“、“马上“出去散步,而是在饭后大约20﹣30分钟以后再开始百步走(散步).如果饭后即开始散步,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解答】解;(1)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脏壁最厚的腔是B左心室.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所以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是c房室瓣;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3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2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肺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动脉血;
(3)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小李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药物到达肺部所经历的途径是:下腔静脉→1右心房→3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2左心房→4左心室;
(4)从人体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处于相对充盈的状态,胃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这时就必须保证胃肠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饭后适当休息一下,即能减少其它部位的血液流量而保证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胃内食物得以充分的消化;饭后百步走的“后“绝不是刚吃完饭就“立即“、“马上“出去散步,而是在饭后大约20﹣30分钟以后再开始百步走(散步).如果饭后即开始散步,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
胡答案为;(1)B;c;(2)肺;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1→3→2→4;
(4)从人体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处于相对充盈的状态,胃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这时就必须保证胃肠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饭后适当休息一下,即能减少其它部位的血液流量而保证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胃内食物得以充分的消化;饭后百步走的“后“绝不是刚吃完饭就“立即“、“马上“出去散步,而是在饭后大约20﹣30分钟以后再开始百步走(散步).如果饭后即开始散步,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
【分析】观图可知:A和2是左心房、B和4是左心室、C和1是右心房、D和3是右心室、a和7是主动脉、b和9是肺动脉、d是上腔静脉、f是动脉瓣、c是房室瓣、6是肺静脉、8是上下腔静脉,据此解答.
37.【答案】(1)体循环
(2)肺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2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1)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因此②③④⑤组成的循环路线叫体循环;
(2)图中①是肺泡,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流经肺后,氧的含量就增多了,这个生理过程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由右手静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随血液通过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到达病灶,先后两次经过心脏;
故答案为:(1)体循环;(2)肺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2。
38.【答案】(1)末端
(2)根据血液流向,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仅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分布最广的血管。它是连接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管。它们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管壁薄,通透性强。其功能是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动脉是指从心脏发出不断分枝成小动脉,而最后止于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它将血液由心脏运送受内部较大的压力,血流较快。从身体各器官组织运送血液返网起自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弹力纤维较多,管腔断面呈圆形,具有舒缩性和一定的弹性,可随心脏的收缩、血压的高低而明显的搏动
【解答】(1)寻找毛细血管时,要在血管分布比较丰富地方寻找,而对于鱼类来说,其尾部的血管比较多;故答案为:末端;
(2)寻找动脉的方法要根据动脉内血液的流向来确认;故答案为:根据血液流向,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
故答案为:(1)末端;(2)根据血液流向,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
39.【答案】(1)A
(2)右下
(3)红细胞
(4)血小板
(5)白细胞
【知识点】血液
【解析】【解答】:(1)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B、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
C、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D、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A正确.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发现所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向移动.
(3)数量最多的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的是1红细胞.
(4)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若缺乏,身体一旦受伤便会血流不止,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止血了,这主要与图中[4]血小板有关.
(5)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因此,皮肤外伤感染时,图中[2]白细胞明显增多.
故答案为:(1)A; (2)右下; (3)红细胞; (4)血小板; (5)白细胞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最多的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的是1红细胞;数量最少的、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的是2白细胞,3是血浆,4是血小板.
40.【答案】解:当动脉管腔变窄时,此处的血液流速将加快,压强将变小;在血管外部压强的作用下管腔将进一步变窄,进而导致血管堵塞;用支架扩张动脉血管,会使血液流速降低,压强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解答】动脉血管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压强较大,如果堆积了脂肪后血管变窄,但血流量不变时,血流量会变快,导致此处的血管内的压强减小,而血管周围的压强不变,则会压缩血管,从而导致血管进一步变窄,最终堵塞血管从而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使用支架后扩张血管,从而使血管内的血液流速变慢,压强增大,可以缓解心脑血管疾病;
故答案为: 当动脉管腔变窄时,此处的血液流速将加快,压强将变小;在血管外部压强的作用下管腔将进一步变窄,进而导致血管堵塞;用支架扩张动脉血管,会使血液流速降低,压强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