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 3.1水循环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 3.1水循环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05 22:32:21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 3.1水循环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下·邛崃开学考)嘉陵江(下图)发源于秦岭,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长江最终流入东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嘉陵江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主要属于(  )
A.水汽输送 B.地表蒸发 C.地表径流 D.植物蒸腾
(2)嘉陵江一直未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沿途支流多
2.(2021高一上·东丽期末)如图为长江三峡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西归”主要依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植物蒸腾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地下径流
(2)如图能直接体现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A.缓解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的矛盾
B.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
C.把地球各大圈层联系起来
D.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3.(2021高一上·天津期末)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国道》),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  )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⑤⑥⑦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水呈三态变化 B.使海平面不断上升
C.加速陆地冰川融化 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2021高一下·温州期末)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水循环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实验设计中,没有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地表径流 D.下渗
5.该实验设计中,斜面下方冰块可降低温度,从而促进不透水斜面上的气流(  )
①收缩下沉 ②膨胀上升 ③向右流动 ④向左流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高二下·徐州期末) 某科研小组对我国湖泊进行研究时,发现不同地区的湖泊表层水温存在差异明显。并观察到,秋季的青海湖由于水层不稳定,会产生湖水对流循环,在对流循环达到的深度范围内,水温趋于一致。下表为7月某日我国三个湖泊水温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位置 表层最高水温(℃) 表层最低水温 (℃) 湖泊面积(℃) 湖泊深度(℃)
鄱阳湖 (29°N,116°E) 32.7 31.5 3841 8.4
抚仙湖 (24°N,102°E) 22.3 21.7 212 87
青海湖 (37°N,100°E) 15.8 14.3 4583 21
6.造成鄱阳湖与抚仙湖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湖泊面积 C.湖面高程 D.湖泊深度
7.秋季青海湖存在湖水对流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
A.表层水温降低,密度变大,水团下沉
B.表层湖水解冻后增温,湖水上下翻转
C.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湖水不稳
D.表层完全封冻,底层水温高,湖水搅动
(2021高一下·诸暨期末)
下图示意某区域的水循环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蒸发、地表径流、海洋、大气 B.蒸发、海洋、大气、地表径流
C.大气、海洋、地面径流、蒸发 D.大气、蒸发、地面径流、海洋
9.流水地貌多发生在(  )
A.①→雨→③过程中 B.③→地下水→④过程中
C.③→河流湖泊→④过程中 D.雪→冰→河流湖泊过程中
10.(2021高三上·辽源期末)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完成下列小题。
(1)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  )
A.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
B.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
C.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
D.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
(2)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  )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
B.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
D.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二、综合题
11.读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大气环流(③④⑤⑥)示意图及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海域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原因是   。
(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   和   。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   ,为什么?   
(4)①海域热量收入   (填“大于”或“小于”)热量支出,为何从长远看①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   
12.(2018高一下·四川开学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两短线添画箭头,完成水循环示意图。
(2)图中所示水循环中属   (类型),这种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   得以再生。
(3)在水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   ,   水资源越丰富。
(4)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可通过我国夏季风完成的是   ,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是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地表径流是指液态的水在地表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嘉陵江属于地表径流,C对。水汽输送是指气态的水汽在大气中的水平流动,A错。地表蒸发是指地表水变成气态进入大气中的过程,B错。植物蒸腾是指水从植物体内进入大气中的过程,D错,故答案为:C。(2)嘉陵江一直未干涸说明其补给水源一直没有中断,嘉陵江受到海陆间循环从海洋带来降水补给,A正确。海上内循环无法直接影响到陆地上的河流,B错。嘉陵江是长江的支流,属于外流河,C错。沿途支流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水汽来自海洋,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2.【答案】(1)C
(2)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百川东到海,指的是地表径流向东流,“何时复西归”中“西归”主要依靠的是水汽输送,C正确。(2)长江三峡为流水侵蚀地貌,图中直接体现的是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D正确。缓解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的矛盾、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把地球各大圈层联系起来,都是水循环的意义,但从图中不能直接体现。
【点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五方面: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⑤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3.【答案】(1)B
(2)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图中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海洋上降水、③表示水汽输送、④表示陆地降水、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地下径流、⑦表示植物蒸腾。云气西行为水汽输送③,水泉东流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⑤⑥,B正确。故答案为:B。(2)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D正确。水呈三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温度,A错。海平面不断上升和加速陆地冰川融化的原因是全球变暖,而不是水循环,B C错。故答案为:D。
【点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五方面: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⑤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答案】4.D
5.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4.图中采用的是不透水斜面,因此冰块融化的水无法下渗,该实验设计中没有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D正确。该实验设计中模拟的水循环环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该实验设计中,斜面下方冰块可降低温度,导致不透水斜面上的空气降温,气流收缩下沉;冰块位于左侧,右侧没有,因此左侧降温明显,右侧降温不明显,右侧气温相对较高,气流可能膨胀上升,不透水斜面上的气流沿着斜面向右流动,①③正确,A正确。故选A。
【答案】6.C
7.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6.由表格可知,鄱阳湖表层水温高于抚仙湖,鄱阳湖纬度更高,太阳辐射更弱,如只考虑太阳辐射因素,鄱阳湖表层水温应低于抚仙湖,A错误;根据经纬度可判断,抚仙湖地处云贵高原,湖面高程高,水温低,鄱阳湖地处平原,海拔低,水温高,C正确;7月为夏季,鄱阳湖面积大,升温慢,若只考虑湖泊面积,鄱阳湖表层水温应低于抚仙湖,B错误;表层水温与湖泊深度关系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C。
7.秋季太阳辐射变弱,昼长变短,表层水温降低,密度变大,水团下沉,存在湖水对流循环,A正确;秋季不会出现表层湖水解冻和完全封冻,BD错误;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湖水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对流循环,C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8.D
9.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分析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 温度、风力、湿度、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河湖、植被)
降水 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下垫面、洋流、人类活动
地表
径流 降水量、流域面积、地表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条件、人类活动
下渗 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植被状况、地表坡度、地面松软程度
8.读图可知从①出发的箭头指向雨和雪,而雨和雪都是来自大气,因此①表示大气。地下水、河流湖泊水以及冰川所形成的水体最终都汇入④,因此④表示海洋。②从海洋出发指向大气,因此②表示蒸发。从雨和雪出发的箭头指向③,从③出发的箭头指向河流湖泊,因此③表示地面径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表示大气,②表示蒸发,③表示地面径流,④表示海洋。③地面径流在汇入河流湖泊的过程中,会对地表进行侵蚀,形成流水侵蚀地面,例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河流湖泊水在汇入④海洋的过程中,会发生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也会形成各种流水地貌,因此,流水地貌多发生在③→河流湖泊→④过程中,C正确。“①大气→雨→③地面径流”过程中,是水体由空中到地面的过程,一般不会形成流水地貌,A错误。“③地面径流→地下水→④海洋”过程中,是水体由地面下渗到地下,再在地下到海洋的过程,一般不会形成流水地貌,B错误。由“雪→冰”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流水地貌,D错误。故选C。
10.【答案】(1)B
(2)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水往低处流,但河岸带地势落差小,地势对地下水流向的影响较弱,AB错;根据图示,夜间河岸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小,植物生命活动较弱,则此时段主要是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故C正确,ABD错误。
(2)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主要是因河岸带的“抽水机式植被”造成的。此类植物需要吸取地下水而存活,因此,该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与该类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关,并不是随河流流向而变动;一般而言,距离河岸越远,地下水越少,该类植物的分布越少,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此类变化幅度越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1)B;(2)D。
【点评】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潜水的自由表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的绝对标高称为潜水位,潜水面距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即地下水埋深。山区地表切割厉害埋藏较深,含水层厚度差异较大;平原地表切割微弱,埋藏浅,甚至出露地表,形成沼泽,含水层厚度差异小。同一地区,潜水埋藏深度及含水层厚度,有季节变化,多雨季节,补给量较多,因而含水层厚度增大,埋藏深度变浅;干旱季节则相反。潜水一般埋藏较浅,分布较广,便于开采,广泛地用作供水水源。
11.【答案】(1)A;纬度低,蒸发旺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
(2)大洋环流;大气环流
(3)C;纬度高,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
(4)大于;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高纬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运动状况,并结合两观测站的海洋表面水温①>②,判断该海区位于南太平洋的中低纬度,A、B、C、D分别为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A海区海水温度高,易蒸发,空气湿度大,同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年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2)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3)A、B、C、D四海域中,C海域因纬度高,水温低,蒸发弱,向大气中输送的热量少。(4)①海域位于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大于海水蒸发所消耗的能量,因此,其热量收人大于支出,但由于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把盈余的热量带到了高纬度地区,所以,该海域的热量不会持续升高。
故答案为:(1)A;纬度低,蒸发旺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2)大洋环流;大气环流。(3)C;纬度高,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4)大于;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高纬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
【点评】水循环的意义
1.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
2.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5.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12.【答案】(1)如图:
(2)海陆间;水资源
(3)强(或大);地下
(4)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以水循环为背景,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考查水循环主要环节及其影响,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⑴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及其环节。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和下渗。如图所示,
⑵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意义。图中所示水循环中属海陆间循环,这种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⑶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及其环节。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所以在水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大,地下水资源越丰富。
⑷考查水循环主要环节及人类生产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可通过我国夏季风完成的是水汽输送,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是地表径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点评】(1)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2)
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和下渗。 陆地内循环的环节:陆地(或者水面)蒸发,植物蒸腾,陆地降水。海上内循环环节:海洋蒸发,海洋降水。
1 / 1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 3.1水循环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下·邛崃开学考)嘉陵江(下图)发源于秦岭,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长江最终流入东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嘉陵江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主要属于(  )
A.水汽输送 B.地表蒸发 C.地表径流 D.植物蒸腾
(2)嘉陵江一直未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沿途支流多
【答案】(1)C
(2)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地表径流是指液态的水在地表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嘉陵江属于地表径流,C对。水汽输送是指气态的水汽在大气中的水平流动,A错。地表蒸发是指地表水变成气态进入大气中的过程,B错。植物蒸腾是指水从植物体内进入大气中的过程,D错,故答案为:C。(2)嘉陵江一直未干涸说明其补给水源一直没有中断,嘉陵江受到海陆间循环从海洋带来降水补给,A正确。海上内循环无法直接影响到陆地上的河流,B错。嘉陵江是长江的支流,属于外流河,C错。沿途支流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水汽来自海洋,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2.(2021高一上·东丽期末)如图为长江三峡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西归”主要依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植物蒸腾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地下径流
(2)如图能直接体现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A.缓解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的矛盾
B.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
C.把地球各大圈层联系起来
D.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1)C
(2)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百川东到海,指的是地表径流向东流,“何时复西归”中“西归”主要依靠的是水汽输送,C正确。(2)长江三峡为流水侵蚀地貌,图中直接体现的是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D正确。缓解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的矛盾、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把地球各大圈层联系起来,都是水循环的意义,但从图中不能直接体现。
【点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五方面: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⑤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3.(2021高一上·天津期末)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国道》),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  )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⑤⑥⑦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水呈三态变化 B.使海平面不断上升
C.加速陆地冰川融化 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答案】(1)B
(2)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图中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海洋上降水、③表示水汽输送、④表示陆地降水、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地下径流、⑦表示植物蒸腾。云气西行为水汽输送③,水泉东流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⑤⑥,B正确。故答案为:B。(2)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D正确。水呈三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温度,A错。海平面不断上升和加速陆地冰川融化的原因是全球变暖,而不是水循环,B C错。故答案为:D。
【点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五方面: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⑤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2021高一下·温州期末)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水循环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实验设计中,没有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地表径流 D.下渗
5.该实验设计中,斜面下方冰块可降低温度,从而促进不透水斜面上的气流(  )
①收缩下沉 ②膨胀上升 ③向右流动 ④向左流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4.D
5.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4.图中采用的是不透水斜面,因此冰块融化的水无法下渗,该实验设计中没有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D正确。该实验设计中模拟的水循环环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该实验设计中,斜面下方冰块可降低温度,导致不透水斜面上的空气降温,气流收缩下沉;冰块位于左侧,右侧没有,因此左侧降温明显,右侧降温不明显,右侧气温相对较高,气流可能膨胀上升,不透水斜面上的气流沿着斜面向右流动,①③正确,A正确。故选A。
(2021高二下·徐州期末) 某科研小组对我国湖泊进行研究时,发现不同地区的湖泊表层水温存在差异明显。并观察到,秋季的青海湖由于水层不稳定,会产生湖水对流循环,在对流循环达到的深度范围内,水温趋于一致。下表为7月某日我国三个湖泊水温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位置 表层最高水温(℃) 表层最低水温 (℃) 湖泊面积(℃) 湖泊深度(℃)
鄱阳湖 (29°N,116°E) 32.7 31.5 3841 8.4
抚仙湖 (24°N,102°E) 22.3 21.7 212 87
青海湖 (37°N,100°E) 15.8 14.3 4583 21
6.造成鄱阳湖与抚仙湖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湖泊面积 C.湖面高程 D.湖泊深度
7.秋季青海湖存在湖水对流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
A.表层水温降低,密度变大,水团下沉
B.表层湖水解冻后增温,湖水上下翻转
C.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湖水不稳
D.表层完全封冻,底层水温高,湖水搅动
【答案】6.C
7.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体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产生洪涝现象。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6.由表格可知,鄱阳湖表层水温高于抚仙湖,鄱阳湖纬度更高,太阳辐射更弱,如只考虑太阳辐射因素,鄱阳湖表层水温应低于抚仙湖,A错误;根据经纬度可判断,抚仙湖地处云贵高原,湖面高程高,水温低,鄱阳湖地处平原,海拔低,水温高,C正确;7月为夏季,鄱阳湖面积大,升温慢,若只考虑湖泊面积,鄱阳湖表层水温应低于抚仙湖,B错误;表层水温与湖泊深度关系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C。
7.秋季太阳辐射变弱,昼长变短,表层水温降低,密度变大,水团下沉,存在湖水对流循环,A正确;秋季不会出现表层湖水解冻和完全封冻,BD错误;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湖水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对流循环,C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下·诸暨期末)
下图示意某区域的水循环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蒸发、地表径流、海洋、大气 B.蒸发、海洋、大气、地表径流
C.大气、海洋、地面径流、蒸发 D.大气、蒸发、地面径流、海洋
9.流水地貌多发生在(  )
A.①→雨→③过程中 B.③→地下水→④过程中
C.③→河流湖泊→④过程中 D.雪→冰→河流湖泊过程中
【答案】8.D
9.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分析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 温度、风力、湿度、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河湖、植被)
降水 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下垫面、洋流、人类活动
地表
径流 降水量、流域面积、地表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条件、人类活动
下渗 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植被状况、地表坡度、地面松软程度
8.读图可知从①出发的箭头指向雨和雪,而雨和雪都是来自大气,因此①表示大气。地下水、河流湖泊水以及冰川所形成的水体最终都汇入④,因此④表示海洋。②从海洋出发指向大气,因此②表示蒸发。从雨和雪出发的箭头指向③,从③出发的箭头指向河流湖泊,因此③表示地面径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表示大气,②表示蒸发,③表示地面径流,④表示海洋。③地面径流在汇入河流湖泊的过程中,会对地表进行侵蚀,形成流水侵蚀地面,例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河流湖泊水在汇入④海洋的过程中,会发生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也会形成各种流水地貌,因此,流水地貌多发生在③→河流湖泊→④过程中,C正确。“①大气→雨→③地面径流”过程中,是水体由空中到地面的过程,一般不会形成流水地貌,A错误。“③地面径流→地下水→④海洋”过程中,是水体由地面下渗到地下,再在地下到海洋的过程,一般不会形成流水地貌,B错误。由“雪→冰”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流水地貌,D错误。故选C。
10.(2021高三上·辽源期末)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完成下列小题。
(1)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  )
A.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
B.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
C.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
D.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
(2)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  )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
B.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
D.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答案】(1)B
(2)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水往低处流,但河岸带地势落差小,地势对地下水流向的影响较弱,AB错;根据图示,夜间河岸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小,植物生命活动较弱,则此时段主要是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故C正确,ABD错误。
(2)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主要是因河岸带的“抽水机式植被”造成的。此类植物需要吸取地下水而存活,因此,该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与该类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关,并不是随河流流向而变动;一般而言,距离河岸越远,地下水越少,该类植物的分布越少,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此类变化幅度越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1)B;(2)D。
【点评】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潜水的自由表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的绝对标高称为潜水位,潜水面距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即地下水埋深。山区地表切割厉害埋藏较深,含水层厚度差异较大;平原地表切割微弱,埋藏浅,甚至出露地表,形成沼泽,含水层厚度差异小。同一地区,潜水埋藏深度及含水层厚度,有季节变化,多雨季节,补给量较多,因而含水层厚度增大,埋藏深度变浅;干旱季节则相反。潜水一般埋藏较浅,分布较广,便于开采,广泛地用作供水水源。
二、综合题
11.读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大气环流(③④⑤⑥)示意图及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海域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原因是   。
(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   和   。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   ,为什么?   
(4)①海域热量收入   (填“大于”或“小于”)热量支出,为何从长远看①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   
【答案】(1)A;纬度低,蒸发旺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
(2)大洋环流;大气环流
(3)C;纬度高,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
(4)大于;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高纬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运动状况,并结合两观测站的海洋表面水温①>②,判断该海区位于南太平洋的中低纬度,A、B、C、D分别为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A海区海水温度高,易蒸发,空气湿度大,同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年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2)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3)A、B、C、D四海域中,C海域因纬度高,水温低,蒸发弱,向大气中输送的热量少。(4)①海域位于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大于海水蒸发所消耗的能量,因此,其热量收人大于支出,但由于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把盈余的热量带到了高纬度地区,所以,该海域的热量不会持续升高。
故答案为:(1)A;纬度低,蒸发旺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2)大洋环流;大气环流。(3)C;纬度高,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4)大于;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高纬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
【点评】水循环的意义
1.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
2.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5.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12.(2018高一下·四川开学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两短线添画箭头,完成水循环示意图。
(2)图中所示水循环中属   (类型),这种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   得以再生。
(3)在水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   ,   水资源越丰富。
(4)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可通过我国夏季风完成的是   ,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是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等。
【答案】(1)如图:
(2)海陆间;水资源
(3)强(或大);地下
(4)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以水循环为背景,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考查水循环主要环节及其影响,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⑴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及其环节。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和下渗。如图所示,
⑵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意义。图中所示水循环中属海陆间循环,这种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⑶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及其环节。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所以在水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大,地下水资源越丰富。
⑷考查水循环主要环节及人类生产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可通过我国夏季风完成的是水汽输送,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是地表径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点评】(1)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2)
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和下渗。 陆地内循环的环节:陆地(或者水面)蒸发,植物蒸腾,陆地降水。海上内循环环节:海洋蒸发,海洋降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