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 5.1 植被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下·扬州期末)
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具有周期性,下图为温带乔木年轮照片和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温带乔木年轮宽度相关性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周期可能为( )
A.6年 B.11年 C.16年 D.21年
2.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风力强弱 B.海拔高低 C.水热条件 D.土壤肥力
【答案】1.B
2.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树木年轮宽窄与其生长速度密切相关,树木生长迅速,则年轮较宽,树木生长缓慢,则年轮较窄,而决定同一棵树生长速度快慢的,最主要是水热条件的年际变化。
1.据图可知,从1880年至1960年约80年间,太阳黑子相对数高峰值出现约7次,由此计算,太阳黑子相对数本轮极大值到下一轮极大值(或本轮极小值到下一年极小值)平均周期大约是11年,近80年间,树木年轮宽度高峰值也出现了7次,因此推测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周期可能为11年,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树木年轮宽窄与其生长速度密切相关,树木生长迅速,则年轮较宽,树木生长缓慢,则年轮较窄,而决定同一棵树生长速度快慢的,最主要是水热条件的年际变化,C符合题意;风力强弱也会使年轮在树木不同部位宽窄不同,但不是影响树木年轮总体上宽窄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同一棵树的海拔高低、土壤肥力不会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因此不是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D。故选C。
(2021·宁波模拟) 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下图为高黎贡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怒江河谷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B.地处闭塞山谷,水汽不易扩散
C.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较少 D.位于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4.高黎贡山灌丛草甸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
A.干湿度地带分异 B.纬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3.C
4.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技法:
项目 内容
确定南、北半球和阴坡、阳坡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南坡热量更充足,为阳坡→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一般来说,山地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谱的数量多于阴坡。如果南坡自然带谱数量多于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更充足,为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确定纬度高低 一般而言,相同海拔和基带海拔相同,山地垂直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带谱数量越少,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
确定热量带 基带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垂直自然带更替类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
确定迎风坡、背风坡 迎风坡对湿润气流抬升增雨作用强,降水丰富,垂直自然带数量多,雪线海拔较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3.据图可知,垅川江河谷的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而同样为河谷,怒江河谷却形成稀树灌木草原,表明怒江河谷的水分条件比垅川江河谷差。图中显示,高黎贡山海拔较高,阻挡了水汽,怒江河谷位于高黎贡山的背风坡一侧,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导致河谷水分条件差,未形成季风常绿阔叶林,而是形成稀树灌木草原,C正确。怒江河谷海拔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但这不是怒江河谷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的主要原因,A错误。水汽不易扩散会导致区域内湿度高,水分条件较好,与题意不符,B错误。据图可知,受高黎贡山影响,怒江河谷位于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D错误。故答案为:C。
4.据图可知,灌丛草甸分布在高黎贡山的山顶部位,这是因为山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带分异,C正确。干湿度地带分异和纬度地带分异都属于水平地带分异规律,与题意不符,A、B错误。该地的植被分布,符合垂直地带分异,不是地方性分异,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肇庆模拟)猴面包树,原产于非洲大陆,是喜温的热带树种,耐高温干旱,适合生长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mm的地区,在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地区生长较差。猴面包树树干木质柔软,呈海绵状,能储备大量水体。世界上有八种猴面包树,以马达加斯加岛的种类最全。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及该岛上的猴面包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成片的猴面包树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猴面包树树干能够储备大量水体,反映其生长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
A.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B.降水季节变化大,干季较长
C.河网稀疏,多咸水湖 D.全年高温,正午太阳高度大
【答案】5.B
6.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5.据材料可知,猴面包树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中四地,唯有乙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适宜猴面包树生长。甲丙丁都是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合猴面包树的生长,故本题选B。
6.由猴面包树树干能够储备大量水体推测,在降水多的季节,猴面包树贮存大量水体,以备降水少的季节的水分消耗,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应是降水季节变化大,并且有干季,或干季较长,B正确。猴面包树适合生长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mm的地区,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不到100mm,A错误。猴面包树需要吸收淡水,C错误。猴面包树耐高温,因此可以生长在全年高温的地方,但是与正午太阳高度关系不大。故本题选B。
(2021高一下·嘉兴月考)读主要植被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④表示的植被类型是( )
A.草原 B.针叶林 C.季雨林 D.热带雨林
8.影响从①到③植被演变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光照
【答案】7.B
8.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
7.据图可知,④自然带位于苔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④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故B正确,自然排除ACD。故答案为:B。
8.据图可知,从①到③年平均降水量逐渐递减,自然带的变化从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是水分,故B正确。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下·嘉兴月考)城市森林公园是指位于城市或离城市不超过1小时经济距离范围内,面积在2km2以上,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森林景观来构建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物种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同时提供与森林生态过程相和谐的休闲、娱乐、健身、游览、生态体验等活动的公共园林。2018年起,北京城区开始建设城市森林公园,乡土树种占80%以上,园内禁扫落叶,地面大部分由园林树木修剪下来的树枝打碎后压制而成。完成下面小题。
9.下图甲、乙、丙、丁分别是榕树、橄榄树、银杏和落叶松,其中最符合北京城市森林公园乡土树种标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禁扫落叶、用树枝打碎压制铺路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
A.明显缓解热岛效应 B.吸附空气尘埃
C.增加土壤的矿物质 D.有效截留雨水
【答案】9.C
10.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城市森林公园是指位于城市或离城市不超过1小时经济距离范围内,面积在2km2以上,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森林景观来构建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物种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同时提供与森林生态过程相和谐的休闲、娱乐、健身、游览、生态体验等活动的公共园林。
9.本题考查植被的识别。乡土树种要求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尤其是气温、降水特征。北京冬季气温多在0℃一下,是落叶林的典型分布地区。银杏是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植被的生态效益。树叶已经凋落、树枝已经打碎,起不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也不能吸附空气尘埃。落叶和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以截留雨水,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同时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而不是矿物质。D项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下·菏泽月考)下图是两种典型植被类型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乙两种典型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温带草原
C.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 D.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
12.下列关于图乙植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发叶,秋冬落叶
B.降水少,树叶缩小为针状
C.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
D.乔木多蜡质叶片
【答案】11.C
12.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最常见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 我国的落叶阔叶林类型很多,根据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的特点,可分成三大类型: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要求有雨量充沛的4-6个月的温暖生长季和持续3-4个月的非严寒冬季。最热月的均温为13-23℃,最冷月的均温为-6℃,年降水量为500-1000mm,且多半分布在温暖季节。
11.由图片中景观直接观察得出,甲处黄色落叶满地,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A、B、D错误。乙图中有稀树、高草和长颈鹿,是热带草原的典型景观,其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C正确。故答案为:C。
12.由第1题解析可知,该地是热带草原,植被的特点是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C正确。夏季发叶,秋冬落叶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降水少,树叶缩小为针状是亚寒带针叶林,B错误。乔木多蜡质叶片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错误。故答案为:C。
13.(2021·山西模拟)肯尼亚山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位于肯尼亚中部的赤道上,最高海拔5199米。近年来,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下图示意肯尼亚山植被带的俯视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肯尼亚山植被带的分布特点是( )
A.基本呈半环状分布 B.低海拔处不同坡向差异明显
C.东坡比西坡带谱多 D.随海拔升高植被带数量减少
(2)随海拔升高不同坡向植被带差异减小的原因是( )
A.山体面积减小 B.人类干扰减少
C.水分交换减少 D.热量差异减小
(3)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研究肯尼亚山植被带的生态价值是( )
A.认识地理环境规律 B.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D.加强中非文化交流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肯尼亚山植被带在高海拔处呈同心圆分布,A错。低海拔处,东南坡为潮湿森林,西坡为干旱森林,差异大,B正确。东坡带谱比西坡带谱少,C错。海拔升高对植被带数量影响不大,D错。故答案为:B。(2)山体呈锥形,随着海拔升高,山体面积减小,各坡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气温降水等差异减小,使得植被差异减小。因此A正确,C、D错误。人类干扰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答案为:A。(3)结合材料可知,近年来,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因此研究肯尼亚山植被带的生态价值是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认识地理环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及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不属于生态价值的范畴,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热量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水分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与等高线的关系 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影响垂直带谱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带谱越简单
影响雪线的因素 山地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二、综合题
14.(2020高二上·兴安月考)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地区的自然带名称是 带。
(2)图中自然景观沿①-②-③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 地域(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以 变化为基础。
(3)在①地区实施封山育林,能使森林覆盖率 ,水土流失 ……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
【答案】(1)温带草原
(2)由沿海向内陆(或经度、干湿度);水分
(3)提高;减少(或减轻);整体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①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③位于准噶尔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2)①-②-③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为水分。(3)①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少了流水的侵蚀作用,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15.(2021高一上·沈阳期末)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读澳大利亚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处为热带雨林气候,B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别写出A、B两地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导致这两种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图中B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处为热带草原气候,D处为热带沙漠气候。C与A、B之间有大分水岭山脉贯穿南北,且当地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试说出B、C、D三地水分差异是 ,分析B、C水分差异产生的原因。
(3)热带雨林常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荒漠”,试从气候和生物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A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
【答案】(1)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2)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B地处于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
(3)①气温高,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②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大量养分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③雨林植物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补充少。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图中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植被分别为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种自然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导致植被类型差异的因素为热量。(2)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环流、地形等。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图中B与C之间有高等山脉(大分水岭)贯穿南北,东部地区的B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而C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于B。而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沿岸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最少,所以三地降水量从B到C到D依次减少。(3)A处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烈,导致表层土壤中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和下渗,表层土壤贫瘠。同时,雨林植被群落结构复杂,生物量大,生长迅速,植被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营养物质,使得土壤贫瘠。
【点评】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特别提醒]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2)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3)看自然带变化: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4)看主导因素:热量。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特别提醒]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2)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3)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4)看主导因素:水分。
1 / 1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 5.1 植被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下·扬州期末)
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具有周期性,下图为温带乔木年轮照片和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温带乔木年轮宽度相关性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周期可能为( )
A.6年 B.11年 C.16年 D.21年
2.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风力强弱 B.海拔高低 C.水热条件 D.土壤肥力
(2021·宁波模拟) 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下图为高黎贡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怒江河谷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B.地处闭塞山谷,水汽不易扩散
C.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较少 D.位于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4.高黎贡山灌丛草甸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
A.干湿度地带分异 B.纬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地方性分异
(2021·肇庆模拟)猴面包树,原产于非洲大陆,是喜温的热带树种,耐高温干旱,适合生长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mm的地区,在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地区生长较差。猴面包树树干木质柔软,呈海绵状,能储备大量水体。世界上有八种猴面包树,以马达加斯加岛的种类最全。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及该岛上的猴面包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成片的猴面包树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猴面包树树干能够储备大量水体,反映其生长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
A.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B.降水季节变化大,干季较长
C.河网稀疏,多咸水湖 D.全年高温,正午太阳高度大
(2021高一下·嘉兴月考)读主要植被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④表示的植被类型是( )
A.草原 B.针叶林 C.季雨林 D.热带雨林
8.影响从①到③植被演变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光照
(2021高一下·嘉兴月考)城市森林公园是指位于城市或离城市不超过1小时经济距离范围内,面积在2km2以上,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森林景观来构建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物种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同时提供与森林生态过程相和谐的休闲、娱乐、健身、游览、生态体验等活动的公共园林。2018年起,北京城区开始建设城市森林公园,乡土树种占80%以上,园内禁扫落叶,地面大部分由园林树木修剪下来的树枝打碎后压制而成。完成下面小题。
9.下图甲、乙、丙、丁分别是榕树、橄榄树、银杏和落叶松,其中最符合北京城市森林公园乡土树种标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禁扫落叶、用树枝打碎压制铺路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
A.明显缓解热岛效应 B.吸附空气尘埃
C.增加土壤的矿物质 D.有效截留雨水
(2021高一下·菏泽月考)下图是两种典型植被类型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乙两种典型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温带草原
C.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 D.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
12.下列关于图乙植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发叶,秋冬落叶
B.降水少,树叶缩小为针状
C.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
D.乔木多蜡质叶片
13.(2021·山西模拟)肯尼亚山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位于肯尼亚中部的赤道上,最高海拔5199米。近年来,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下图示意肯尼亚山植被带的俯视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肯尼亚山植被带的分布特点是( )
A.基本呈半环状分布 B.低海拔处不同坡向差异明显
C.东坡比西坡带谱多 D.随海拔升高植被带数量减少
(2)随海拔升高不同坡向植被带差异减小的原因是( )
A.山体面积减小 B.人类干扰减少
C.水分交换减少 D.热量差异减小
(3)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研究肯尼亚山植被带的生态价值是( )
A.认识地理环境规律 B.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D.加强中非文化交流
二、综合题
14.(2020高二上·兴安月考)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地区的自然带名称是 带。
(2)图中自然景观沿①-②-③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 地域(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以 变化为基础。
(3)在①地区实施封山育林,能使森林覆盖率 ,水土流失 ……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
15.(2021高一上·沈阳期末)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读澳大利亚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处为热带雨林气候,B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别写出A、B两地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导致这两种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图中B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处为热带草原气候,D处为热带沙漠气候。C与A、B之间有大分水岭山脉贯穿南北,且当地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试说出B、C、D三地水分差异是 ,分析B、C水分差异产生的原因。
(3)热带雨林常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荒漠”,试从气候和生物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A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树木年轮宽窄与其生长速度密切相关,树木生长迅速,则年轮较宽,树木生长缓慢,则年轮较窄,而决定同一棵树生长速度快慢的,最主要是水热条件的年际变化。
1.据图可知,从1880年至1960年约80年间,太阳黑子相对数高峰值出现约7次,由此计算,太阳黑子相对数本轮极大值到下一轮极大值(或本轮极小值到下一年极小值)平均周期大约是11年,近80年间,树木年轮宽度高峰值也出现了7次,因此推测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周期可能为11年,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树木年轮宽窄与其生长速度密切相关,树木生长迅速,则年轮较宽,树木生长缓慢,则年轮较窄,而决定同一棵树生长速度快慢的,最主要是水热条件的年际变化,C符合题意;风力强弱也会使年轮在树木不同部位宽窄不同,但不是影响树木年轮总体上宽窄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同一棵树的海拔高低、土壤肥力不会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因此不是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D。故选C。
【答案】3.C
4.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技法:
项目 内容
确定南、北半球和阴坡、阳坡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南坡热量更充足,为阳坡→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一般来说,山地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谱的数量多于阴坡。如果南坡自然带谱数量多于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更充足,为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确定纬度高低 一般而言,相同海拔和基带海拔相同,山地垂直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带谱数量越少,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
确定热量带 基带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垂直自然带更替类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
确定迎风坡、背风坡 迎风坡对湿润气流抬升增雨作用强,降水丰富,垂直自然带数量多,雪线海拔较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3.据图可知,垅川江河谷的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而同样为河谷,怒江河谷却形成稀树灌木草原,表明怒江河谷的水分条件比垅川江河谷差。图中显示,高黎贡山海拔较高,阻挡了水汽,怒江河谷位于高黎贡山的背风坡一侧,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导致河谷水分条件差,未形成季风常绿阔叶林,而是形成稀树灌木草原,C正确。怒江河谷海拔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但这不是怒江河谷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的主要原因,A错误。水汽不易扩散会导致区域内湿度高,水分条件较好,与题意不符,B错误。据图可知,受高黎贡山影响,怒江河谷位于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D错误。故答案为:C。
4.据图可知,灌丛草甸分布在高黎贡山的山顶部位,这是因为山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带分异,C正确。干湿度地带分异和纬度地带分异都属于水平地带分异规律,与题意不符,A、B错误。该地的植被分布,符合垂直地带分异,不是地方性分异,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5.B
6.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5.据材料可知,猴面包树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中四地,唯有乙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适宜猴面包树生长。甲丙丁都是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合猴面包树的生长,故本题选B。
6.由猴面包树树干能够储备大量水体推测,在降水多的季节,猴面包树贮存大量水体,以备降水少的季节的水分消耗,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应是降水季节变化大,并且有干季,或干季较长,B正确。猴面包树适合生长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mm的地区,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不到100mm,A错误。猴面包树需要吸收淡水,C错误。猴面包树耐高温,因此可以生长在全年高温的地方,但是与正午太阳高度关系不大。故本题选B。
【答案】7.B
8.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
7.据图可知,④自然带位于苔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④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故B正确,自然排除ACD。故答案为:B。
8.据图可知,从①到③年平均降水量逐渐递减,自然带的变化从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是水分,故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城市森林公园是指位于城市或离城市不超过1小时经济距离范围内,面积在2km2以上,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森林景观来构建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物种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同时提供与森林生态过程相和谐的休闲、娱乐、健身、游览、生态体验等活动的公共园林。
9.本题考查植被的识别。乡土树种要求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尤其是气温、降水特征。北京冬季气温多在0℃一下,是落叶林的典型分布地区。银杏是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植被的生态效益。树叶已经凋落、树枝已经打碎,起不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也不能吸附空气尘埃。落叶和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以截留雨水,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同时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而不是矿物质。D项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1.C
12.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最常见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 我国的落叶阔叶林类型很多,根据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的特点,可分成三大类型: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要求有雨量充沛的4-6个月的温暖生长季和持续3-4个月的非严寒冬季。最热月的均温为13-23℃,最冷月的均温为-6℃,年降水量为500-1000mm,且多半分布在温暖季节。
11.由图片中景观直接观察得出,甲处黄色落叶满地,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A、B、D错误。乙图中有稀树、高草和长颈鹿,是热带草原的典型景观,其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C正确。故答案为:C。
12.由第1题解析可知,该地是热带草原,植被的特点是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C正确。夏季发叶,秋冬落叶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降水少,树叶缩小为针状是亚寒带针叶林,B错误。乔木多蜡质叶片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错误。故答案为:C。
13.【答案】(1)B
(2)A
(3)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肯尼亚山植被带在高海拔处呈同心圆分布,A错。低海拔处,东南坡为潮湿森林,西坡为干旱森林,差异大,B正确。东坡带谱比西坡带谱少,C错。海拔升高对植被带数量影响不大,D错。故答案为:B。(2)山体呈锥形,随着海拔升高,山体面积减小,各坡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气温降水等差异减小,使得植被差异减小。因此A正确,C、D错误。人类干扰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答案为:A。(3)结合材料可知,近年来,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因此研究肯尼亚山植被带的生态价值是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认识地理环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及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不属于生态价值的范畴,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热量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水分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与等高线的关系 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影响垂直带谱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带谱越简单
影响雪线的因素 山地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14.【答案】(1)温带草原
(2)由沿海向内陆(或经度、干湿度);水分
(3)提高;减少(或减轻);整体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①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③位于准噶尔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2)①-②-③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为水分。(3)①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少了流水的侵蚀作用,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15.【答案】(1)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2)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B地处于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
(3)①气温高,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②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大量养分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③雨林植物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补充少。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图中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植被分别为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种自然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导致植被类型差异的因素为热量。(2)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环流、地形等。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图中B与C之间有高等山脉(大分水岭)贯穿南北,东部地区的B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而C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于B。而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沿岸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最少,所以三地降水量从B到C到D依次减少。(3)A处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烈,导致表层土壤中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和下渗,表层土壤贫瘠。同时,雨林植被群落结构复杂,生物量大,生长迅速,植被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营养物质,使得土壤贫瘠。
【点评】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特别提醒]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2)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3)看自然带变化: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4)看主导因素:热量。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特别提醒]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2)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3)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4)看主导因素:水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