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地理 七上 1.3 地球的运动一课一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地理 七上 1.3 地球的运动一课一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06 15:47:09

文档简介

粤教版地理 七上 1.3 地球的运动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本溪) 地理小组同学们正在演示地球运动,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观察到,地球不停的自转,由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天气变化 B.极昼极夜 C.四季变化 D.昼夜交替
2.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最南和最北界线分别是(  )
A.赤道和南北两极 B.南极点和北极点
C.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 D.南极圈和北极圈
(2021·潼南)读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从“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我国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根据“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地球所处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2021年儿童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  )
A.丁到甲之间 B.甲到乙之间
C.乙到丙之间 D.丙到丁之间
6.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地处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
A.正值冬季 B.昼长夜短
C.正值夏季 D.发生极昼
7.(2021·吉林)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读下图,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是(  )
A.段① B.段② C.段③ D.段④
8.(2021·襄阳)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下列哪种运动产生的(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月球公转 D.太阳公转
9.(2021·广安)2021年6月14日,当广安人民在过端午节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点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2021·常州)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11.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  )
A.白昼不断变短 B.黑夜不断变短
C.白昼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D.黑夜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2021·云南)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2.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13.下列节气中,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是(  )
A.惊蛰、春分 B.立冬、小雪 C.清明、夏至 D.立春、雨水
14.(2021·平江模拟)图示意实验中,他演示的是(  )
A.地球公转 B.昼夜交替 C.四季更替 D.五带划分
(2021·夹江模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有关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一月,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B.地球自转时不公转,自转周期是一天
C.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一天;同时绕太阳公转,周期是一年
D.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自转,公转周期是一年
16.同学们,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纪念日,该日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位置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八下·漳平期中) 如图是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进行某种地理现象的演示实验;右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如图所示,地球仪的位置不动,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地球公转
18.如图所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  )
A.1天 B.3个月 C.半年 D.一年
19.(2021八下·漳平期中)韩国当地时间2018年2月25日21时18分,在第23届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用八分钟的精彩表演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身在厦门的铭铭却在25日20时18分就收看到了北京八分钟的电视直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20.(2021八下·宜兴期中)2018年4月10日12:25,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31号01组卫星,读下图,完成下题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北半球
B.卫星发射当天,南半球处于夏季
C.卫星发射当天,酒泉昼短夜长
D.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2021·黄石模拟)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图中太阳直射在(  )
A.23.5°N B.23.5°S C.66.5°S D.66.5°N
22.图中白天时间最短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3.关于上图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纬度最高 B.B地昼长夜短
C.C地处在南北半球分界线上 D.D地昼短夜长
二、综合题
24.(2021·中宁模拟)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日期是   ,这一日的节气称为   。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线,该条纬线的纬度是   ,此时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此后,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向   。(北、南)
(4)2021年6月28日,我县2018级同学将参加中考,中考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对应右图中ABCD哪一段?   段,中宁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5.(2021八下·长春开学考)读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   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现象,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产生了时间差异。
(2)图1表示的日期是   前后,它位于图2中的位置   (填字母代号),此时太阳直射   线。
(3)每年元旦节,地球公转位置在   (填序号)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   (填方向)移动。
26.(2021七上·甘孜期末)读“五带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   
B   
C   
D   
E   
(2)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3)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由图中所做的实验可知,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不断更替的现象,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球体、本身不发光导致,故答案为:D。
2.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北极点始终指向北极星,就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直射的最南端是南回归线,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故答案为:C。
【答案】3.D
4.C
5.A
6.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4)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我国处在冬季。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021年儿童节处在春分和夏至之间,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丁到甲之间。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地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正值冬季。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图中的地球公转图可知,2月时地球是运行在图中的段④,处于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至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之间,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8.【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月球绕地球公转,太阳是恒星,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
9.【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是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乙是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是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丁是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6月14日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乙,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答案】10.C
11.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0.2021年6月5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夏至日的时间是6月22日前后,结合图示来看,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据图可知,小暑到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移动到赤道再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到小寒,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半球,故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白昼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黑夜先变长再变短,BD错误;白昼先变短再变长,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12.C
13.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2.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读图分析可知, 各选项中,清明、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昼夜平分; 惊蛰、 立冬、小雪、 立春、雨水北半球都是昼短夜长。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导致面向太阳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导致地面某地不停的昼夜交替;而地球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答案】15.C
16.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5.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故A错误。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公转,故B错误。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一天;同时绕太阳公转,周期是一年,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16.7月1日这一天,地球是公转在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至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之间,最接近③表示的夏至日,故答案为:C。
【答案】17.A
18.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17.地球仪的位置不动,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地球仪是绕着地轴转动,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18.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答案为D。
19.【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除了昼夜交替之外,还有时间的差异。随着地球的自转,同一纬度地区,东边要早于西边先看到日出,2018年2月25日21时18分,在第23届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用八分钟的精彩表演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身在厦门的铭铭却在25日20时18分就收看到了北京八分钟的电视直播,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时间差异所致。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0.【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4月10日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是秋季。酒泉位于北温带,此时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所以A正确,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
【答案】21.B
22.A
23.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21.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是极夜现象,此时北半球是冬季是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的度数是23.5°S。故根据题意选B。
2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图可知,此时,越往南白昼时间越长,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A的纬度最高,位置最北,在北极圈。是全球白昼最短的地点。故答案为:A。
23.读图可知在A、B、C、D四地中,A的纬度最高,B地的昼长夜短,C地在赤道上,处在南北半球分界线上 ,D地昼长夜短。所以ABC正确,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D。
24.【答案】(1)6月22日左右;夏至日
(2)北回归线;23.5°N;极夜
(3)南
(4)B;昼长夜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左图显示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2)由图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纬线的纬度是23.5°N,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此后,直射点的位置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直射点移动方向是向南。
(4)6月28日处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处于ABCD中的B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中宁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5.【答案】(1)24;昼夜更替
(2)6月22日;A;北回归
(3)C-D;向北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产生了时间差异。
(2)读图可知,图1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因此表示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位于图2中A、B、C、D的位置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3)每年元旦节处在冬至至春分日之间,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球公转位置在C-D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由南向北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故答案为:(1)24;昼夜交替;(2)6月22日;A;北回归线;(3)C-D;向北。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6.【答案】(1)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2)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3)北温带和南温带(或温带)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 A为北寒带,B为北温带,C为热带,D为南温带,E为南寒带。
(2)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分别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3)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
【点评】五带是根据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阳光照射情况不同,不同的纬度获得的热量不同而划分的,其中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南北温带既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而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1 / 1粤教版地理 七上 1.3 地球的运动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本溪) 地理小组同学们正在演示地球运动,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观察到,地球不停的自转,由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天气变化 B.极昼极夜 C.四季变化 D.昼夜交替
2.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最南和最北界线分别是(  )
A.赤道和南北两极 B.南极点和北极点
C.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 D.南极圈和北极圈
【答案】1.D
2.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由图中所做的实验可知,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不断更替的现象,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球体、本身不发光导致,故答案为:D。
2.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北极点始终指向北极星,就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直射的最南端是南回归线,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故答案为:C。
(2021·潼南)读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从“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我国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根据“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地球所处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2021年儿童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  )
A.丁到甲之间 B.甲到乙之间
C.乙到丙之间 D.丙到丁之间
6.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地处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
A.正值冬季 B.昼长夜短
C.正值夏季 D.发生极昼
【答案】3.D
4.C
5.A
6.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4)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我国处在冬季。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021年儿童节处在春分和夏至之间,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丁到甲之间。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地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正值冬季。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1·吉林)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读下图,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是(  )
A.段① B.段② C.段③ D.段④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图中的地球公转图可知,2月时地球是运行在图中的段④,处于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至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之间,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8.(2021·襄阳)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下列哪种运动产生的(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月球公转 D.太阳公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月球绕地球公转,太阳是恒星,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
9.(2021·广安)2021年6月14日,当广安人民在过端午节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点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是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乙是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是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丁是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6月14日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乙,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021·常州)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11.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  )
A.白昼不断变短 B.黑夜不断变短
C.白昼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D.黑夜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答案】10.C
11.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0.2021年6月5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夏至日的时间是6月22日前后,结合图示来看,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据图可知,小暑到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移动到赤道再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到小寒,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半球,故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白昼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黑夜先变长再变短,BD错误;白昼先变短再变长,C正确;故答案为:C。
(2021·云南)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2.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13.下列节气中,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是(  )
A.惊蛰、春分 B.立冬、小雪 C.清明、夏至 D.立春、雨水
【答案】12.C
13.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2.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读图分析可知, 各选项中,清明、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昼夜平分; 惊蛰、 立冬、小雪、 立春、雨水北半球都是昼短夜长。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21·平江模拟)图示意实验中,他演示的是(  )
A.地球公转 B.昼夜交替 C.四季更替 D.五带划分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导致面向太阳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导致地面某地不停的昼夜交替;而地球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021·夹江模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有关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一月,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B.地球自转时不公转,自转周期是一天
C.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一天;同时绕太阳公转,周期是一年
D.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自转,公转周期是一年
16.同学们,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纪念日,该日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位置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5.C
16.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5.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故A错误。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公转,故B错误。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一天;同时绕太阳公转,周期是一年,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16.7月1日这一天,地球是公转在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至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之间,最接近③表示的夏至日,故答案为:C。
(2021八下·漳平期中) 如图是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进行某种地理现象的演示实验;右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如图所示,地球仪的位置不动,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地球公转
18.如图所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  )
A.1天 B.3个月 C.半年 D.一年
【答案】17.A
18.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17.地球仪的位置不动,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地球仪是绕着地轴转动,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18.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答案为D。
19.(2021八下·漳平期中)韩国当地时间2018年2月25日21时18分,在第23届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用八分钟的精彩表演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身在厦门的铭铭却在25日20时18分就收看到了北京八分钟的电视直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除了昼夜交替之外,还有时间的差异。随着地球的自转,同一纬度地区,东边要早于西边先看到日出,2018年2月25日21时18分,在第23届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用八分钟的精彩表演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身在厦门的铭铭却在25日20时18分就收看到了北京八分钟的电视直播,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时间差异所致。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0.(2021八下·宜兴期中)2018年4月10日12:25,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31号01组卫星,读下图,完成下题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北半球
B.卫星发射当天,南半球处于夏季
C.卫星发射当天,酒泉昼短夜长
D.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4月10日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是秋季。酒泉位于北温带,此时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所以A正确,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
(2021·黄石模拟)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图中太阳直射在(  )
A.23.5°N B.23.5°S C.66.5°S D.66.5°N
22.图中白天时间最短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3.关于上图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纬度最高 B.B地昼长夜短
C.C地处在南北半球分界线上 D.D地昼短夜长
【答案】21.B
22.A
23.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21.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是极夜现象,此时北半球是冬季是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的度数是23.5°S。故根据题意选B。
2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图可知,此时,越往南白昼时间越长,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A的纬度最高,位置最北,在北极圈。是全球白昼最短的地点。故答案为:A。
23.读图可知在A、B、C、D四地中,A的纬度最高,B地的昼长夜短,C地在赤道上,处在南北半球分界线上 ,D地昼长夜短。所以ABC正确,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D。
二、综合题
24.(2021·中宁模拟)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日期是   ,这一日的节气称为   。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线,该条纬线的纬度是   ,此时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此后,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向   。(北、南)
(4)2021年6月28日,我县2018级同学将参加中考,中考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对应右图中ABCD哪一段?   段,中宁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答案】(1)6月22日左右;夏至日
(2)北回归线;23.5°N;极夜
(3)南
(4)B;昼长夜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左图显示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2)由图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纬线的纬度是23.5°N,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此后,直射点的位置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直射点移动方向是向南。
(4)6月28日处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处于ABCD中的B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中宁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5.(2021八下·长春开学考)读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   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现象,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产生了时间差异。
(2)图1表示的日期是   前后,它位于图2中的位置   (填字母代号),此时太阳直射   线。
(3)每年元旦节,地球公转位置在   (填序号)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   (填方向)移动。
【答案】(1)24;昼夜更替
(2)6月22日;A;北回归
(3)C-D;向北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产生了时间差异。
(2)读图可知,图1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因此表示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位于图2中A、B、C、D的位置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3)每年元旦节处在冬至至春分日之间,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球公转位置在C-D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由南向北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故答案为:(1)24;昼夜交替;(2)6月22日;A;北回归线;(3)C-D;向北。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6.(2021七上·甘孜期末)读“五带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   
B   
C   
D   
E   
(2)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3)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答案】(1)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2)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3)北温带和南温带(或温带)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 A为北寒带,B为北温带,C为热带,D为南温带,E为南寒带。
(2)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分别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3)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
【点评】五带是根据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阳光照射情况不同,不同的纬度获得的热量不同而划分的,其中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南北温带既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而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