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2019统编版教材
导入新课:
在湖北蒲圻县(现更名为赤壁市)境内,乘船顺长江而下,闯三峡,过宜昌,至千里江陵,便见南岸一山飞峙江心,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指江北乌林。将近山崖,褐色的石劈上,一米见方的大字"赤壁"赫然入目。这里就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赤壁之战厮杀的疆场,这就是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
然而在湖北的另一个地方也有一个赤壁,人们称为“文赤壁”,而将当年的古战场称为“武赤壁”。这是为什么呢?
武赤壁
文赤壁
文赤壁,又名东坡赤壁、黄州赤壁,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湖北省黄冈市公园路。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闻名。
《前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后赤壁赋》
“文赤壁”
学习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旁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
苏轼的经历:三起三落
一起:步入仕途。1057年考中进士后,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从八品,干了将近3年。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国家图书馆)。神宗熙宁四年(1071),下派到杭州做通判。然后到密州任太守(1074)。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
一落:大难临头。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被贬黄州。
二起:东山再起。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
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
三起:再回朝廷。苏东坡1091年3月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1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
三落:一贬再贬。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变本加厉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这就是苏东坡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的人生。
苏轼情况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开心一刻】:
陆宅之善谐谑,每语人曰:“吾甚爱东坡。”时有问之者,曰:“东坡有文,有赋,有诗,有字,有东坡巾。君所爱何居?”陆曰:“吾甚爱一味东坡肉!”闻者大笑。
【译文】:
陆宅之善于诙谐,经常对人说:“我特别爱东坡。”当时有人问他,说:“东坡有文,有赋,有诗,有字,有东坡巾。您所爱的是哪一方面?”陆宅之说:“我特别喜爱一味东坡肉!”听的人大笑。
斜杠男神苏东坡:
他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一首《赤壁怀古》传颂至今,世人把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散文方面,欧阳修老前辈看到苏东坡的文章赞不绝口,当时有“欧文如潮,苏文如海”的美誉;
在书法领域,他排名“宋四家”之首,其他三位分别是黄庭坚、米芾、蔡襄;
在绘画方面,特擅长怪石墨竹,号称“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
在哲学领域,他是当时宋代三大哲学派系中蜀学的代表人物;
他还是一名美食家,著名的“东坡肉”就是由他发明的。
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苏轼政治上的最低潮,时间为神宗元丰五年即1082年:黄州城外的赤壁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已两年余,作者有感于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向往着大有作为的古之豪杰,于是在游历赤壁后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抒情言志的千古佳作。
题解:
“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分别是什么意思?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词牌名
题目
词的格式的名称,是旋律、节奏的总和。
词的题材、内容、写作缘由等。
《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齐读课文,注意节奏: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总览全词,说说上下片是什么关系?
上片
下片
状赤壁美景
借怀古抒情
上片:赏景物描写
上片描写的赤壁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气势雄浑
细细品味,这种色彩是如何展现的?
参考角度:
1、借历史的纵深感来展现
2、通过意象、意境来展现
3、通过精妙的字词来展现
1、赏历史的纵深感: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大笔如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赏景象的描绘:
作者在上片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乱石
惊涛
岸
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意境:气势雄浑、力量巨大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几句有没有哪几个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炼字:
穿
拍
卷
千堆雪
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
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
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
比喻。写出浪花洁白而澎湃的特点。
精妙的动词
精妙的比喻
上片最后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上片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上片最后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下片:赏人物形象
1、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写“小乔”来烘托周瑜正值青春、意气风发。
形象儒雅
指挥若定、功成名就
下片极写周瑜儒雅风流的气度。(儒将风度)
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2、“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年华逝去、一事无成
此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
周瑜——苏轼(对比)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三十丧妻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务
东吴都督(24岁)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主旨总结: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通过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谈谈你对豪放词的认识。
1、题材内容上:题材广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
2、艺术表达方式上:喜用诗文的手法,用事较多、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3、意境表现上:境界宏大,气势恢弘。
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苏词清放,辛词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