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光的折射 练习(解析版含2021中考真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4 光的折射 练习(解析版含2021中考真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6 22:1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4.4_??????????°?_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1?常州)光从室外透过玻璃进入室内,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1?盐城)如图是小明眼睛在N点看到鱼缸内M点处鹅卵石的光路图。鱼缸内注入更多水后,小明的眼睛在N点仍然可以看到鹅卵石。选项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原来的光路,能正确反映水变多后小明看到鹅卵石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3.(2021?荆门)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观察到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湖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
B.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茂密树林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4.(2021?丹东)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对着镜子画脸谱 B.利用太阳灶烧水
C.渔民看到水中的鱼 D.小孔成像
5.(2021?衢州)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21?黄石)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渔民叉鱼
C.潜望镜
D.古人日晷计时
7.(2021?枣庄)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8.(2021?金华)“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二.填空题(共5小题)
9.(2021?凉山州)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    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    。
10.(2021?盘锦)如图甲所示的碗中,起初看起来是空的,当慢慢往碗中倒水后,就会发现碗中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前者看不到硬币,是因为光的    ,后者看到硬币,是因为光从    (填“空气射入水”或“水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
11.(2021?广东)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    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    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    (选填“实”或“虚”)像。
12.春暖花开,天气晴朗,蓝天飘着朵朵白云。小芳和爸爸妈妈在公园游玩,发现水里的鱼好像在云中游。如图所示,我们所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    (选填“深”或“浅”)些,水中的鱼看到的岸上的人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选填“高”或“低”)些。
13.(2021?连云港)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    侧,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4.(2021?呼和浩特)小明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r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
(2)由表格数据可知:图中图线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3)根据光路可逆,请猜想:若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
15.(2020秋?台江区校级期末)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甲,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r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81°时,折射角为   °。
(2)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当入射角i≥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由表格数据可知:图乙中图线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16.(2020秋?涿州市期末)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请仔细观察并分析下表的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
序号 传播路径 入射角 折射角 序号 传播路径 入射角 折射角
1 空气到水 30° 20° 6 空气到玻璃 30° 18°
2
45° 30° 7
45° 25°
3
60° 45° 8
60° 38°
4 水到空气 20° 30° 9 玻璃到空气 25° 45°
5
30° 45° 10
38° 60°
(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时,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
(3)当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选填“增大”或“减小”)
(4)   (选填“玻璃”或“水”)对光的折射本领强;
(5)分析实验序号1与4、2与5、7与9、8与10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折射时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答】解:第一次折射:先过入射点O垂直玻璃右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第二次折射:先过O′点垂直玻璃左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的左侧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玻璃右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故选:B。
2.【解答】解:鱼缸注入更多水后,小明的眼睛在N点仍然可以看到鹅卵石,所以折射光线仍通过N点。
A、水面升高,图中折射角变小,但折射角变大,故A错误;
B、水面升高,图中入射角不变,但折射角变大,故B错误;
C、水面升高,图中入射角变大,折射角也增大,故C正确;
D、水面升高,图中入射角变大,折射角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的眼睛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比鱼实际位置偏高(浅),故A错误。
B、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茂密树林下的圆心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空隙所成的像,即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故A错误。
B、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会聚光线的能力,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是利用光的反射,故B错误;
C、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
AB、看甲点时,甲点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B错误;
CD、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6.【解答】解:
A、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渔民叉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光从水中传播到空气发生折射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
C、因潜望镜内部装有平面镜,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面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解答】解:人在岸上观察到水中点光源S成的像S′,是水中S射向水面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了比S浅的虚像S′(S′在①直线上),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鱼在水中,人在岸上,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折射光线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射出的,所以看到的鱼的虚像。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9.【解答】解:由图可知,∠BOM′=30°,所以∠BON=90°﹣30°=60°,同理∠AON=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NN′为法线,MM′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由图可知,折射角为:∠CON′=90°﹣55°=35°。
故答案为:BO;35°。
10.【解答】解:(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倒水前眼睛刚好能看不到硬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2)慢慢往碗内倒水时,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水射入空气。
11.【解答】解:(1)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是由于杯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进入不到眼睛,所以眼睛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杯中缓缓注水后,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故答案为:直线;折射;虚。
12.【解答】解: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岸上人反射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向下偏折,所以水中的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岸上人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虚;浅;高。
13.【解答】解: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因此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侧,该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水面下降,折射点向右移动,因此折射光线逐渐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左;光的折射;右。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4.【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2)由表格数据可知: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大于41.8°时,折射光线已经不存在了,所以选图线a;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要发生全反射,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若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则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不能发生全反射。
故答案为:(1)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2)a;(3)不能。
15.【解答】解:(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81°时,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折射角为41.2°;
(2)当入射角达到41.8°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而图b中,当入射角等于45°时,反射角也等于45°,a图象中的折射角始终大于入射角,因此图a反映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故答案为:(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增大;41.2;(2)41.8;(3)a。
16.【解答】解:(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即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时,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入射角变大时,折射角也会变大,当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时,则入射角会增大,折射角增大;
(4)当入射角都为23°、36°、51°时,玻璃中的折射角为15°、23°、31°,在水中的折射角为18°、27°、37°,即玻璃对光的折射能力强;
(5)分析实验序号1与4、2与5、7与9、8与10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可知,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2)小于;(3)增大;(4)玻璃;(5)光路是可逆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