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课后练习(含答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课后练习(含答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6 22:0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68070012573000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
2. 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
3. 下面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曾子的话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讲了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一句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4.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C.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D.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二、 填空题
5. 解释下列虚词的意思或用法。
而: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择其善者而?从之(????????)切问而?近思(????????)
?
6. 按要求用课文《<论语>十二章》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
7. 填空。
《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著作。它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20篇。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8. 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问知?①,子曰:“务?②民之义?③,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注释】①知(zhì):同“智”。②务:从事,致力于。③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B、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表明孔子还是肯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承认了鬼神的作用。
C、对于“鬼神”,心中要有一定的“敬畏”,但应远离它。在《论语》中,孔子也很少谈及怪异、暴力、变乱、鬼神等内容。
D、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面,这样可称得上“仁”了。

(2)《论语》里有这样的记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与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
10.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②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释】①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②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③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④事:从事,照着去做。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孔子认为,一旦大家这样做了,天下就可以归于仁道。
B、孔子认为,仁德的修为,既要靠自己来实行,也要依靠别人的检查督促来完成。
C、孔子用克己复礼来回答颜渊所问的“仁”,实际上就是强调人们要通过道德修养来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D、这一章,孔子以礼来回答“仁”,实际上就是用礼来规定仁,在他看来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2)结合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于孔子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理解。
四、 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泡桐花开不寂寞
①好像在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临了。以往很不在意的那株泡桐开花了,从窗口望去,开得十分张扬十分热闹。对面花园角落里的这株泡桐树,如撑开了一把白色的大伞,一嘟噜一嘟噜的泡桐花,像一串串用丝线串起的铃铛,像一只只白色的小喇叭,白色中有几许紫色,在迎春花尚未绽放的时候,在杜鹃花刚刚挂蕾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盛开了,好像是用一串串铃铛敲响春天的序曲,好像是用一只只小喇叭吹响春日的欢乐。
②在百花丛中,泡桐的花大概是很不起眼的。漫步唐诗、宋词文苑,有吟咏牡丹、樱花、郁金香的,有礼赞菊花、海棠、栀子花的,有赋诗腊梅、君子兰、水仙花的,有讴歌荷花、睡莲、茉莉花的,就连草儿也有诗人歌吟——含羞草、薰衣草、金鱼草……就是泡桐花几乎没有诗人问津。在百花家族中,泡桐花是很不令人瞩目的,她没有牡丹的贵族气,没有君子兰的优雅风,没有郁金香的姹紫嫣红,没有茉莉花的暗香涌动。泡桐花属于百花中的平民女子,不搔首弄姿,不羽扇纶巾,不摇曳多姿,不环珮叮当,她只是如伫立池塘边一块普通的石头,她只是像绽开在山野间一丛朴素的芦苇,普普通通,朴朴实实,踏青赏春者不会拜会她,花前月下者不会依恋她。
③泡桐属于繁殖易、生长快的落叶乔木,“三年成林,五年成材”,其材质好、用途多,成为许多地方扩大绿化的首选植物。泡桐花还可以入药,常被用于祛风散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当年焦裕禄带头在兰考栽种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泡桐树,改变了兰考的地貌和生态,也成为兰考经济作物的重要来源。如今,每年春天,兰考的泡桐花开了,紫莹莹的,绵延不绝。
④以往曾经向往这样的境界:懒懒地坐在沙发上,品一口新茶翻几页闲书……现在这种清净与闲适境界都已实现了。然而长期的足不出户,没有了与友朋的交往,没有了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内心便涌动着难以名状的寂寞感。初春的太阳升起,初春的花香飘来,便如同心湖里被投入了一块碎石,寂寞的涟漪便一圈圈一阵阵地漾开了。
⑤昨夜下了一夜的雨,从窗前望去,对面花园那株泡桐花开得更盛了。我推开门拾阶下楼,独自来到花园角落上的泡桐树前,一树泡桐花经过春雨的洗礼,更加繁茂更加清新更加滋润,在金钟般的花骨朵上,紫色就更加分明,遗留的几滴露珠在阳光下如珠似玉。高大的泡桐树下,掉落了一地的泡桐花花瓣。徘徊在泡桐树下,泡桐花的香气隐隐约约,像谁用一管羽毛撩披你的心扉,内心就痒痒的、酥酥的、柔柔的。
⑥篱笆上的几枝迎春花已经绽开了猩黄的花,池塘畔的一丛杜鹃也绽开了几朵猩红的笑靥。这株泡桐无论有没有人关注,无论有没有人欣赏,它总是悄悄地开花、静静地绽放,既不想炫耀什么,也不想获取什么,绽放成为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步骤,绽放成为其冬去春来的一种告示。
⑦望着满树的花朵,看着满地的落英,我突然想到,泡桐树年复一年就这样默默地生长:春来悄悄地绽放一树甜香,夏来默默地滋生一树阴凉;少时默默站成一道风景,壮时任人裁锯成材。或许很多人就像这不被人瞩目的泡桐花一样,默默地生长,悄悄地绽放,只有在人们特意关注时才会发现它的重要。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在人类遭遇到疫病的侵袭时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兢兢业业,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赞赏,他们不就像泡桐花吗?
(文章有改动)
(1)下面对本文题目“泡桐花开不寂寞”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泡桐花开时,有篱笆上绽开的迎春花,池塘畔绽放的杜鹃花相伴,所以泡桐花开不寂寞。
B.泡桐花开不为被人欣赏,不为获取什么,开花是它要完成的一个生命步骤,开花也实现了它的生命价值,所以不会寂寞。
C.泡桐花开排遣了“我”这个赏花人长期足不出户产生的寂寞心绪,让“我”心神得到安慰。
D.“泡桐花开不寂寞”喻指生活中许多像泡桐花一样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即使不被关注也不会感到寂寞。

(2)第①②段写出了泡桐花的特点。

(3)赏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
徘徊在泡桐树下,泡桐花的香气隐隐约约,像谁用一管羽毛撩披你的心扉,内心就痒痒的、酥酥的、柔柔的。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由泡桐花想到了白衣天使,你会想到哪些人呢?请举一例,仿照本段画线句子,加以表述。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倾斜的树
①蜿蜒的小溪、淙淙的流水把我带到了一座山前。在山脚下,朋友让我仔细看这座山。我就上下左右,变换着角度看。
②“它像什么呢?”朋友的眼里闪烁着神秘的光。它像……我说出了自己的诸多想法,但朋友一个劲儿地摇头,期待着我给她一个满意的回答。
③“你放大格局,从整体轮廊去看。”她启发着我。我又开始仔细打量它。
④“像一本书!”我惊呼起来,她一巴掌拍过来,“你可终于看出来了。”
⑤“所以,这座山,就叫‘书山’了。”她得意地说着。
⑥我再次端详这座山,它愈发像一本翻开的书了,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绿莹莹的希望和力量。多好的名字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立即对这座山情有独钟。
⑦这座离故乡2小时车程的山,竟然在我离开家乡三十多年后,才得以相识。年轻时的我总在追寻远方,却遗漏了近处的风光。油然而生的愧意更让我把心安放在这里,这次,我要静心地品读这座书山了。
⑧沿着山路向上爬,绿意葱龙中,各种野花迎风招展。我们有时忍不住摘几朵不知名的别致的花,插在耳畔,一边搔首弄姿拍几张照片,一边自责自己的残忍。
⑨脚下的山路变得泥泞时,我直起腰,看到旁边山一侧的陡壁上,一条线形的山河无声而下,浸润着山路,随风摇摆的树木发出飒飒呼鸣。我想起了元好问的《山居杂诗》:“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正沉浸其中,忽而有一只鸟从我眼前腾空而起,我才看到一个硕大的乌巢安筑在一片繁枝茂叶中。这真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安身之处——山水相伴,绿树山花环绕。我们向下去寻找树的主干,找寻许久,竞没能找到。突然,我们惊呼起来,眼前有一支横生的粗壮的树干,上面生出许多枝条,曲折地延展着,风起飘摇时,隐约显露出那硕大的乌窝。
⑩可是,这根扎在哪里呢?趟过泥泞的小路,我们直奔这棵树而去,顺着树梢找到树干,一直向山壁深处找寻。
?走着,找着,在山体的一片裂痕中,一条曲折的根透过石缝垂下来。它旁边还有一条根,弯曲着从另一石缝垂落下来。在这根的上方,有一整块的巨石,浑然天成的磐石泰山压顶般挡住了它向上成长的方向。对这棵树而言,这,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原本,有这么一粒小小的树的种子,落在了这山中巨石的裂缝中,它只能坦然接受大自然的安排。它的上方又是肆虐的山体巨石。这重重障碍迫使它唤醒了自己成长的力量。
?它积聚了所有的力量去成长。即便无法向上成长,它也不气馁,它牢记着自己的初心——长成一棵树。于是,它旁逸斜出,一直向着那光明的一面,长成横生的、坚韧的、弯曲的、长约一米的主干。直到超越了那一切的阻碍,它才能昂扬着、自在地向上生长。
?这其中重压在身,几程曲折,但它用力地活着,用力地成长,终由逆境转入顺境,长成了这棵郁郁葱葱的树。
?我在这里伫立良久。这座书山,这棵倾斜的树,已经镌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继续向山顶爬去,浑身充满了力量。

(1)本文以“倾斜的树”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阅读第⑧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我”和朋友游山的快乐的。

(3)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文章第⑨段写鸟巢、鸟窝的用意。

(4)从文章开头的“蜿蜒的小溪、淙淙的流水把我带到了一座山前”,到结尾的“我继续向山顶爬去,浑身充满了力量”,你感受到“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五、 综合读写?
13. 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写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

(3)《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②舍生取义③愚公移山④择善而从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⑧见贤思齐
(4)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14. 综合性学习
孔子终生爱学习,处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不但爱好学习,还有很多关于学习的论述,请你结合《论语》中关于“学习”的论述内容以及自身实际,进行扩展阐发,写一则议论片断。
要求:()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至少引用孔子关于学习的两处论述;论点简要鲜明,论述有理有据;150字左右。
六、 写作 ?
15. 大作文。
著名作家杨锋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请以《坚持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②卷面整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
④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A
B
D
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儒,语录,大学,中庸,孟子,无用,丘,仲尼,春秋,文学家,思想家,教育
说,悦,愉快 有,又,副词
B
不矛盾。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内心虔诚。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B
这句话孔子强调了一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礼。不同的时代对礼有不同的要求,孔子所强调的礼有一些已经不适合当代生活了。但是对于那些符合现代道德秩序的礼,却是我们应该遵守的。
(1)A
(2)开得旺盛,开得早,平凡(不被关注)。
(3)“痒痒”“酥酥”“柔柔”连用三个叠音词,既生动具体表现了闻到泡桐花香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又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4)示例: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消防员,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时勇往直前,无惧无畏,不怕牺牲。
12. (1)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突出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这棵树不气馁、坚韧地向上生长的特点,暗含了文章主旨。
(2)①通过描写景物来表现快乐:描写山野“绿意葱茏”“野花迎风招展” ,侧面写“我”和朋友的快乐心情。
②通过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描写“我”和朋友摘花插花、拍照的动作,表现我们游山的快乐。
(3)①通过鸟巢、鸟窝衬托枝叶的繁茂,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
②为下文“我”寻找树根作铺垫。
(4)情感变化:开头是轻松愉快,最后是精神振奋。
13.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了2 500多年,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熟读《论语》,我们会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吧!
敏学好,交友信,择贤善
③⑦
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示例: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兴趣和善于思考。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只有发自内心地以学习为乐趣,才能真正地学好学精。孔子又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这句话阐明了要学思并重。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既要好学、乐学,培养兴趣,也要会学,勤于思考。。
1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