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营救
【教学构想】
这个单元主要训练学生跟踪式阅读的能力。在处理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充分挖掘其价值,并由此归纳出跟踪阅读的方法。这样再迁移到课外广阔的天地,学生就不会觉得无以适从了。
处理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系列的新闻报道、一篇解说词和相关的辅助阅读资料(诸如图表、小资料、旁批等)。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跟踪式阅读时,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不同文体、不同方式的材料。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来挖掘所给材料的价值,使跟踪式阅读更有效果。
所以,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立足于对文本本身的挖掘,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了解新闻的特点、解说词的特点、辅助性资料的作用等,然后通过比较,体会到这一主题事件的意义,尝到跟踪阅读的甜头。然后再归纳出跟踪阅读的方法,并做了很具体的要求,这样,再让学生将目光投射到广阔的课外天地中,去寻找他们自己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跟踪式阅读的训练。
当学生真正学会了跟踪式阅读的方法后,他们的阅读视野和阅读效能将放到最大,其意义将不言而喻。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跟踪阅读的意识,学习跟踪阅读的方法。
2. 学习收集、整理、归纳信息,解读文本。
3.在阅读过程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在阅读中成长。
[教学重难点]
掌握跟踪阅读的方法并自主向课外迁移。
[教学安排] 六课时
1.了解新闻的特点。
2.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3.比较新闻和解说词的异同。
4.归纳跟踪阅读的方法。
5.自主进行跟踪式阅读,课内向课外迁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通读八则新闻
1.学生认真阅读前八则新闻,初晓大意。
2.用一句话概括整个新闻事件。
八则新闻报道了小金丝猴从遇险得救到不治身亡的全过程。
3.小组讨论:这八则新闻的标题有哪些特点 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标题的特点:有单行标题。也有双行标题;简练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旬式整齐,讲究匀称等。 标题之间的联系:按时间顺序写出了事件的始末。
4.归纳: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主标题旨在提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内容提要等。
(新闻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如何更有效地阅读新闻,学生并非很清楚。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自己看这一浅层次上,而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新闻的方法。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发现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这样,在跟踪阅读新闻报道时,学生可以通过新闻标题很快理清事件脉络,提高阅读效率。)
二、细读八则新闻
1.仔细阅读八则新闻的第l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与标题的联系、与后文的联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在交流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这l自然段在内容上是对标题的扩充,对新闻内容的浓缩;在形式上各则新闻的第1自然段都差不多。这时,教师便可出示新闻导语的概念。)
2.归纳新闻导语的特点。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其特点是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
(在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中,除简洁明了的标题外,导语便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了。学生掌握了导语的特点,便可有效地加快阅读新闻的速度。)
3.介绍新闻的其他组成部分:主体、背景、结尾。
主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原因等要素。
背景:与事件相关的背景资料。
结尾:是整个新闻消息的结束语,它用于提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闻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在此教师要加以小结,让学生有完全清晰的印象。)
4.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则新闻,划出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
(了解了新闻的组成部分,再进行当堂练习加以巩固。特别要对学生指出的是,这五个组成部分是一般新闻所具有的,但有些新闻可能没有背景部分,有的新闻的结尾就包含在正文中,没有单独成段。)
第二课时
一、 列时间表理清事件过程
1.学生阅读课本第160页的时间表及旁批,在前三则新闻报道中,找出与表内各项内容相符之处,作上记号。
(此步骤意在让学生体会运用表格的好处:直观清晰,很快就理清了事件的发展脉络。为后面的自制表格作基础。)
2.依照时间表的样式,学生勾画出后五则新闻中的时间及事件,完成整个事件的时间表。
(提醒学生注意:除正文外,不要漏掉课文中所提供的资料图表。)
3.各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时间表,并与其他小组相互交流。
教师点评。
(此步骤则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理清脉络,依照时间顺序,将事件的过程一一列在表格中,还训练了学生的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初步交流跟踪阅读的感受
1.在小组内交流:在所列时间表里,你最关注或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事件 为什么会对此关注或产生兴趣 你认为这个事件有哪些“特别”之处
参考:①营救对象特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的“国宝”野生小金丝猴。②营救规模特别:除饲养员外,各界人士都投入了营救行动中,新闻媒体、环保志愿者、儿科教授,甚至是产妇、小学生、普通市民等都积极参与了营救。③营救方式特别:产妇授乳,枕巾当尿布,住恒温箱,儿科主任会诊等。④营救意义特别:体现了人类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引发我们对生态平衡的思考等。
(跟踪阅读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对整个事件有自己的理解、感受和评论,通过前面的步骤,学生已经了解了事件全过程,在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事件的意义及带给人的感受。)
2.假如你只看到了你所关注或感兴趣的那则报道,你由此还想知道哪些情况 你会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情况、获得信息呢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有目的有条理地搜集跟踪阅读的资料。对同一主题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大量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清晰的思路,搜集资料就会变得杂乱。)
3.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阅读《生命的救助》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解说词《生命的救助》,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
2.在这篇解说词中,着重描写了这一事件中的哪些过程
①发现垂危小金丝猴的过程。
②转送护理的过程。
③“楚楚”得名的过程。
④“楚楚”生病,专家抢救的过程。
⑤“楚楚”离去后,科学家们使之“再生”的过程。
3.各小组任选一处细节,想象拍摄情景,并分工配音朗读。
4.全班评比,比一比哪一组最棒。
(解说词是配合拍摄画面的文字,所以,应该让学生尝试用想象去拍摄,进入角色去朗读解说,这样才能体会到解说词的特点。)
二、比较新闻和解说词的异同点
将这几处细节与新闻报道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对这一事件过程的描述。
不同点:新闻报道语言平实客观,没有过多的渲染,旨在报道事实,而且新闻报道来得快。而解说词描写细腻,渲染烘托,画面感很强。突出人类对这个弱小生命的关爱,还触发了我们的参与、感受和思考等。一般都在事件已经结束后,时效性不及新闻强。
(对于同一事件,新闻报道和解说词各有所长。通过比较能让学生明白这两种方式的特点,而且还让学生在跟踪阅读中去搜集不同文体、不同方式的资料进行对比阅读。)
第四课时
归纳跟踪阅读的方法:
1.根据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可将各种文体、各种形式的资料都收集起来。
2.资料分类。
一般可分为三类:事件发展过程的资料;介绍相关知识的背景资料;人们对此事件的感受和评价类的资料。
3.将分类的资料分别进行整合,制作读书卡片。
①主线——列出时间表,清晰展现事件全过程。
②背景线——提炼出关键词或拟出简短标题,做成资料卡,以备查询。
③评价线——整理人们的各种观点的要点,制成评价卡。
4.自选一个角度或一个主题,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可制作“感想卡”,也可写“读后感”之类的文章,还可鼓励学生以此事件为话题,写成作文。
5.各小组分工合作,将读书卡片和自创作品装订成“跟踪阅读成果报告”。
(这节课的内容是关键。掌握跟踪式阅读的方法,才能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极大扩充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跟踪式阅读中得到最大的收获。时间卡、资料卡、评价卡、感想卡的设置,既可独立完成,也可分工完成,给学生以极大的发挥空间。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五、第六课时
迁移阅读,当堂训练,巩固方法。各小组交流成果报告,教师指导并评价。
方式(仅供参考、选择):
1.教师发放一组跟踪式阅读材料(如《“勇气号”登陆火星》《伊朗大地震》《新时代的英雄——杨利伟》等相关主题资料),让学生当堂训练,并完成跟踪阅读成果报告。
2.各小组自选跟踪阅读的主题,列出计划,进行跟踪阅读训练,最后形成跟踪阅读成果报告。阅读主题可以是大家所关注的事件,也可以是大家感兴趣的作家作品。
(对于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建议采用第一种方式,即教师找好某一主题的一系列材料,当然以新闻报道为主,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便于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步骤进行指导。对于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建议采用第二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己选定主题,
列好小组学习计划,进行跟踪式阅读训练。教师则可帮助各小组选择合适的主题,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搜集相关的材料,共同完成阅读报告。)(共26张PPT)
川金丝猴 属于兽纲灵长目猴科。 嘴部突出,鼻孔斜向上翘,故也称仰鼻猴。脸部天蓝色,颈背至尾基部在浅灰褐色被毛中夹有金黄色长毛,全身毛色艳丽。 栖息在海拔2000—3000米之间针阔混交林带,群居。以野果,嫩枝芽、树叶等为食。 仅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神农架山区。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级珍稀物种。
毛色艳丽的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猴类。体长53-77厘米,尾巴与体长差不多。金黄而略带灰色的被毛既厚又长;蓝色脸庞上的鼻孔向上翘,嘴唇显得宽厚,因而又名“仰鼻猴”。金丝猴头顶的毛深灰褐色,颈、颊侧及腹部红黄至黄褐色,尾灰白色。雄猴体大身强力壮,毛色鲜亮;雌猴较小,毛色略浅。
金丝猴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有垂直迁移的习性,夏季在海拔高处的山林中活动,冬季下到较低地区。喜群居,有10几只一群,也有上百只一群的,成群游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相对固定的路线。食物以野果、树叶、嫩枝芽为主,也吃苔藓植物。4岁性成熟,每年夏季产1仔。幼仔毛色乳黄,两岁以后毛色金黄。
在金丝猴集中分布的主要栖息地,已分别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人类又保存了一个珍贵物种。
[背景资料]
2002年3月12日,在湖北省巴东县原始森林里,一只刚出生两天的小金丝猴,因为意外摔伤而生命垂危。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科考队员将它带回了营地,为了抢救这只濒临死亡的小国宝,人们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提供了一切尽可能提供的帮助。有人妈妈的乳汁,有救护中心饲养员的呵护,有动物学家的救助,有医务人员的照料,有孩子们的牵挂,还有数不清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关心……虽然人们尽了一切努力,但最后小金丝猴还是不治身亡,面对小金丝猴的标本,人们盼望着它能得到永生,更企盼着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实现“地球家园”的美好理想。
[三维目标]
1. 学习在阅读中充分利用有效信息解读文本。学习跟踪阅读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参与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在阅读过程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实现在阅读中成长。培养跟踪阅读的意识,在阅读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法指导
(1)阅读前,可以先读课文前后的两段文字,领会编者的意图,
从而摆正自己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确定学习的深度和拓展的广
度。
(2)立足于文本,按照书本的提示去读书,可以采用列表、勾
要点等方式使事件始末渐渐浮出水面,便于整体把握文本。
(3)充分利用文本留出的空白自己设问置疑,或做旁批。
(4)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
(5)学完本课后,可以寻找报刊杂志上追踪报道某事件的新闻
来阅读,在实践中养成追踪探究、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学会追踪阅
读。
[题目解说]
本文由八篇新闻报道和一篇节目解说词组成,新闻报道和解说词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报道了这一则新闻。“特别营救”指的是人们用特别的方法营救一个特别的生命。
[文体知识]
消息,又称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新闻指报刊的新闻栏里,广播、电视的新闻时间里经常使用的一大类文章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1、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
五部分。有时在文章开头还有
2、新闻的标题可分为:
其中 是必不可少的。
3、新闻的六要素是指:
4、新闻的特点有三点:
(标 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电头.
(引标)
(主标)
(副标)
(主标)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经过)
(事件的结果)
(真实性)
(时效性)
(简明性)
通读八则新闻——
1、用一句话概括整个新闻事件。
2、小组讨论:这八则新闻的标题有哪些特点?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八则新闻报道了小金丝猴从遇险得救到不治身亡的全过程。
简练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有单行标题,也有双行标题; 有的标题句式整齐,讲究匀称等。
按时间顺序写出了事件的始末。
标题的特点:
标题之间的关系: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主标题旨在提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提出内容范围、内容提要等
细读八则新闻——
仔细阅读八则新闻的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与标题的联系、与后文的联系。同桌之间可交换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这八则新闻的第1自然段都是新闻的导语。
新闻导语的特点: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其特点是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
主体:
背景:
结语: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与事件相关的背景资料.
是整个新闻消息的结束语,它用于提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意选取一则新闻,划出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
时间 抢救过程
12日 发现带脐“国宝婴儿”
12日 连夜带回山中营地
13日 小溪村产妇喂食人乳
13日夜 包船送进巴东县城
14日晨 省野生动物救护专家赴巴东
14日 巴东产妇两授人乳
15日 起程送往武汉
15日夜 杨国祥带回家照看
16日 紧急救护小组成立
16日夜 急调武汉动物园专家加盟
17日晨 本报发起全社会抢救行为
阅读第148页的时间表及旁批,在前三则新闻报道中,找出与表格各项内容相符之处,作上记号。
时间 抢救过程
12日 发现带脐“国宝婴儿”
12日 连夜带回山中营地
13日 小溪村产妇喂食人乳
13日夜 包船送进巴东县城
14日晨 省野生动物救护专家赴巴东
14日 巴东产妇两授人乳
15日 起程送往武汉
15日夜 杨国祥带回家照看
16日 紧急救护小组成立
16日夜 急调武汉动物园专家加盟
17日晨 本报发起全社会抢救行为
18日午 武汉六院为国宝提供育婴箱
19日 专家组成立并为国宝制定生活方案
20日 委托广大市民为国宝取名
31日晨 国宝不幸夭折
依照时间表的样式,勾画出后五则新闻中的时间及事件,完成整个事件的时间表。
小组交流:
在所列的时间表里,你最关注或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事件?为什么会对此关注或发生兴趣?你认为这个事件有哪些“特别”之处?
营救对象特别:
营救规模特别:
营救方式特别:
营救意义特别:
体现了人类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引发我们对生态平衡的思考。
产妇授乳,枕巾当尿布,住横温箱,儿科主任会诊。
饲养员外,各界人士投入了营救行动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的“国宝”野生小金丝猴。
假如你 看到了你所关注或感兴趣的那则报道,你由此还想知道哪些情况?你会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情况,获得信息呢?
一、有感情的朗读《生命的救助》,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
二、在这篇解说词中,着重描写了这一事件中的哪些过程?
着重描写了:
1。发现垂危的小金丝猴的过程。
2。转送护理的过程。
3。“楚楚”得名的过程。
4。“楚楚”生病,专家抢救的过程。
5。“楚楚”离去后,科学家们使之“再生”的过程。
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试比较新闻和解说词的异同点。
新闻与解说的异同点:
新闻报道平实客观,没有过多的渲染,旨
在报道事实,注重时效性。
解说词描写细腻,渲染烘托,画面感很强,
突出人类对这个弱小生命的关爱,还触发
了我们的参与,感受和思考等。一般都在
事件结束后,时效性不及新闻强。
都是对这一件事过程的描述。
相同点:
不同点:
结构图示:
生活在巴东县沿渡河镇小溪村的川金丝猴
唐兆子教授(左)正在指导标本制作
“楚楚”向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人们说“我爱你”
科技周展出人猴“亲情”
2004年05月16日06:45 荆楚在线-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媛朱熙勇
昨日上午,在武昌水果湖步行街举办的科技活
动周上,最吸引人们目光的,是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展出的金丝猴“楚楚”的标本。 22天大的楚楚站在一根树枝上。省野生动物救护
中心卢主任介绍,楚楚的安危曾牵系着无数人的心。
两个月前,环保志愿者张小蓉从巴东大山里将年仅3
天就被抛弃的小金丝猴楚楚救回,巴东县沿渡河镇小
溪村农妇宋发珍用自己的母乳喂养它。经省野生动物
救护中心抢救,可惜它只存活了19天。为安慰抢救和
关注它的人,省林业局决定把“楚楚”制成标本。 据了解,专家为标本“楚楚”摆出的这个姿式,取意于灵长目动物的肢体语言,意思是“我爱你”,以此来表达人类对楚楚无尽的爱意。 除了楚楚,本次科技展还展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二级保护动物黑熊、省级保护动物豹猫等动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