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名师课件(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下)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名师课件(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下)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7 13:4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总复习
名师课件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专题六: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标与高考考点:
1、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19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
1840
1919
1949
旧(资级)
新(无级)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共党初创
大革命
1919 1924 1927 1937 1945 1949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十年对峙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
第三次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1931-1945)
一、日本侵华的背景
二、过程
(一)、局部战争阶段(1931-1937)
(二)、全民族抗战阶段(1937-1945)
1、两个战场的战况:
2、国共合作:
三、认识:
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抗战的特点
一、日本侵华战争发生的背景
(一)日本方面
根本原因: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政策原因:日本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
现实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法西斯专政,加速了侵华步伐。
历史原因:历史上改革不彻底,军国主义残余浓厚。
(二)中国方面
国共对峙,中国未能做好抗战的准备
(三)国际方面
英美等国家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二、日本侵华战争的过程
(一)局部侵华与局部抗战阶段(1931-1937)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东北、华北地区的部分军民掀起了不屈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全民族抗战阶段(1937-1945)
1、日本全面侵华
(1)标志: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7.7
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日军罪行:
战争手段: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残害国民;
殖民统治:①以华治华政策,建立伪政权(汪精卫)
②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北),清乡运动(华
中),统治残暴
2、中国全民族抗战
(1)国共二次合作
①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中共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国民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其共同目标是抵抗日本的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新中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中国全民族抗战
(1)国共二次合作
②改组军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③合作方式:党外合作
两党相互独立,地位平等,各自有自己的领导机关和组织机构,保持各自的党派独立性。
(2)两大战场、三大阶段
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前期为主战场
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后期为主战场
两大战场相互配合,有效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国共的两次合作
内容
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背景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日本全面侵华,妄图灭亡中国
对象
打倒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方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结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但合作最终破裂
合作成功,抗战胜利
(合作中也有摩擦)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区别
战场
敌后
正面
领导


战术
游击战
阵地战、正规战、大会战
力量
发动民众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地位
相持阶段后(1938秋)逐渐成为主战场
防御阶段是主战场
2、中国全民族抗战
(2)两大战场,三大阶段
①防御阶段:1937.8-1938.10
A.正面战场为主战场,组织一系列会战
淞沪会战:1937.8.13-1937.11,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陪都、 撤退、以
空间换时间)
太原会战:1937.9-1937.11,平型关大捷取得了对日作战的首胜。
徐州会战:1938.1-1938.5,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1938.6-1938.10,武汉失守,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原因: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仅仅依靠政府和军队,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
B.敌后战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沦陷区内)
1938.1,中共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敌
占区,沦陷区)
非敌后根据地









2、中国全民族抗战
(2)两大战场,三大阶段
②相持阶段:1938.10-1944
A.正面战场:
消极抗战,但未放弃抗战(民族矛盾);
日本政策调整,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则采取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打
击为辅。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对日宣战。
B.敌后战场日渐为主战场
发动百团大战:1940.8-1941.1,彭德怀在华北地区组织的交通总破袭战,重创日伪军, 增强了
抗战的信心
根据地反扫荡:依靠全面(人民)战争路线,发动群众,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为抗战胜利做出
了重要贡献。
抗击了绝大多数日军
百团大战
2、中国全民族抗战
(2)两大战场,三大阶段
③反攻阶段:1944—1945
A.正面战场:全面反攻
B.敌后战场:全面反攻
(3)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三、认识
(一)战争性质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胜利的原因
内因:
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
③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
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④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对抗战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外因:
①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三)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是革命胜利的标志,革命任务、社会性质仍
然未变)
3、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收回了台湾。
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战争的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是全民族的抗战;
2、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
3、战争过程中两条路线,两个战场并存;
4、以弱胜强,是一场持久战;
5、中共在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放战争阶段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二次对抗)1946-1949
一、解放战争的背景
1、主要矛盾变化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民族矛盾缓和,阶级矛盾重新激化。
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针对国民党独裁、卖国、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开宗明义地提出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大会将毛泽东思想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抗战胜利后的两种前途
中共:根据七大精神,主张和平民主,反对一党专政,主张成立联合政府
国民党:希望建立专制的一党独裁统治
3、中共的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参加1945.8-10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定和平民主建国方针。但军队国家化和解放
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一致。(先后顺序问题)
?参加1946.1(旧)政协,再次确立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4、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破坏和平民主:
①继续坚持一党专制独裁的方针
②制造了一系列迫害民主人士的惨案(闻一多,较场口血案)
③破坏政协决议
④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公然推翻政协通过的和平民 主建国的路线
二、全面内战的过程
1、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6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消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
标志着国共和谈的大门被国民党当局关闭,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2、全面内战的战况:
(1)中共的战略防御
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1946.6-1947.2)
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1947.2-1947.7):陕北、山东
(2)中共的战略反攻(转折点)
标志:1947.8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鄂、豫、皖3省交界处)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3)中共的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关门打狗)
平津战役(瓮中捉鳖)
淮海战役(猛虎掏心)
2、全面内战的战况:
(4)战争胜利
北平谈判(李宗仁)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解放大西北、大西南
取得基本胜利
三、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准备: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1949.3(春)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2、基本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四、认识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基本经验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理论指导;
C.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D.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
E.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F.有一支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G.有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
2、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意义
对中国:
A.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C.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道路,开辟了新的道路;
E.革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F.这一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对世界: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
这幅以总统府为背景创作的油画原作又名《蒋家王朝的覆灭》,已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属于国宝级油画。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攻占国民党总统府,那是一个让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历史永久铭刻的伟大时刻,它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发动统治的覆灭。
名画《占领总统府》
渡江战役,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
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办公桌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革命
异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方式
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基础
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参加的人民大革命
指导思想
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结果
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


斗争对象
资产阶级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趋势
中心
以城市为中心再到农村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再包围城市
影响
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比较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练习
1、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C
2、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D
4、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 抗战是一场持久战
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C.中国国力强于日本
C
3.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 “补偿” 是(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B
6、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B
5、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其历史背景是( )
A.抗日战争彻底胜利 B.中共确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针
C.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 D.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D
8、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共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A
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此题缺少答案请老师补充
9、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试题详情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回顾课标与高考高频考点:
1、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你都掌握了么? 加油!!
教学总结
THANKS
本节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