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名师课件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课标与高考考点: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第23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专题八: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课结构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思想:三民主义
实践:多次,多种形式的抗争
目标:经济\政治\思想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 ,曾用名:中山樵。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
1894年
创立兴中会,投身民主革命
1905年
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12年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1913年
发动二次革命,捍卫共和制度
1915-1922年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924年
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
一、三民主义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1、产生背景: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的反思
孙中山上书碰壁,转向民主革命
②条件:经济:19C末20C初,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③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2、思想渊源:
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派别
派别
阶级
代表
主张
活动
结果
抵抗派
—
顽固派
—
—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孙中山
康、梁
奕、曾、左、李
倭仁
林、魏
陈、李、鲁、胡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付诸实践
盲目排外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失败
兴民权,设议院,
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
失败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主张民主共和制
民主与科学,全盘
西化
辛亥革命
袁窃权,失败
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
2、思想渊源:
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②中国的大同思想
③进化论
④单税社会主义
⑤马克思主义
吸取人类文化优秀遗产,并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不断融铸创新
二、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旧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其纲领
孙中山为同盟会亲笔书写
三民主义
①旧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课标重点)
指导思想
对应的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政治的发展
核心
前提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②对旧三民主义的评价
三民主义对民主革命的历史作用(课标重点)
指导思想
历史作用
局限性
民族主义
①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
济的共同愿望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重大成果1)
④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推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发展(重大成果2)
民权主义(政治)
民生主义(经济)
结论
属狭隘民族观;
不明确反帝
较为空洞
是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孙中山苦闷、彷徨,萌发了“重新革命”的念头
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革命派一系列斗争的失败
②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④孙中山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2)形成: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
①通过了大会宣言,改组了国民党
②提出了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③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成为新三民主义
小结: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前提:
民族革命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民族平等。(狭隘的民族观)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反帝明确化
民权主义核心:
政治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国民同享自由平等权利。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普遍化:
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
②空洞口号→比较具体
民生主义:
补充与发展、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较为空洞)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民生更关注
注意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怎样?
三大政策 三民主义
方法\手段 目标
具体体现 理论依据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 “2大”的民主革命的异同
同:现阶段的任务:反帝反封
异:(1)追求根本目标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资本主义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实现社义、共义
(2)具体内容: 共更详实更具有可操作性。
原因:阶级属性差异与政治眼光的差异
三、评价三民主义
1、性质、地位: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是资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
2、积极作用:推进民主革命进程
3、评价:爱国性(救亡图存)
进步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推动时代进步)
革命性(反帝反封)
非科学性、空想性(走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国情)
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高考真题
1、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但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C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D
3、“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B
4、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这体现了( )
A.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斗争相继失败 B.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C.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D.孙中山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D
5、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的区别是(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节制资本
6、下列文献中,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A
C.
B.
A.
D.
D
回顾课标与高考高频考点: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你都掌握了么? 加油!!
教学总结
THANKS
本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