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名师课件(第27课):祖国统一的潮流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名师课件(第27课):祖国统一的潮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7 14: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高考历史总复习
名师课件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课标要求: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第26课 
祖国统一的潮流
专题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T
A
I
W
A
N
G
本课结构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提出背景
提出过程
理论内涵
提出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成功实践在香港
成功实践在澳门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将来,
乡愁
是一条长长的桥,
我去那头,
你来这头。
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体会诗人内心的思国爱乡情感。
思考: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是什麽?
本是同根生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二战期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归还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提出背景:本是同根生、交流加强、中美关系改善
2、提出过程:
最初:
酝酿(构起基本框架):
正式提出:
宪法保证:
定为国策:
50年代,毛\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1981年叶“九条”
80年代,邓小平
82宪法第31条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3、理论内涵
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
两制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主体)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4、提出意义(理解)
①国内:
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实践:推动香港、澳门顺利回归。(运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且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②国际: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范例
对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
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岛
九龙
新界
1842《南京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1982年,中英首次谈判
英:主权换治权
中:主权没商量
1984年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
香港回归的过程
葡萄牙抢走澳门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
澳门回归
1999.12.20澳门回家了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1、港澳回归:
港:82会谈——84声明——97.7.1回归
澳:1987声明——1999.12.20回归
问题的由来:香港:1840--1860--898
澳门:1553—1557--1887
想一想: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
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外交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2、港澳回归的条件:
2、港澳回归的条件:
①根本: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政策保障:“一国两制”构想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利益。
③群众基础:港澳同胞渴望统一。
④法律依据: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港澳回归的意义:
①对港澳:洗耻辱,创新局面。
②对祖国统一大业:推进,为台湾统一提借鉴。
③对国际:
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世界和平做了贡献。
三、海峡两岸的发展关系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1979年元旦,停止对金门炮击;
《告台湾同胞书》
(2)80年代以来,“三通”逐渐放宽;
2008年,实现“三通”;
民间对话交流更频繁。
(3)官方:1992年,
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2、促使台湾回归有利因素:
①根本: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历史: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
(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共同心愿。)
③文件:“一个中国”成共识;
政策:
“一国两制”是保障。
④范例和借鉴:
港、澳的解决。
⑤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要求与推动。
3、我国在对待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
前提:
一个中国
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国两制”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思想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港澳的回归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一衣带水,血脉相连,早日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和任何干涉势力。中国统一是不可以逆转的潮流。
典型例题
快、准、狠!
1.(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D
2.(2014·上海单科·2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D
4.(2012·江苏单科·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B
3.(2012·天津文综·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D
5.(2013·江苏单科·22)(节选)(4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分)
【答案】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2分)
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
;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2分)
回顾课标与高考高频考点: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这些,
你都掌握了么?
加油!!
教学总结
THANKS
本节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