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名师课件(第32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名师课件(第32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7 14: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总复习
名师课件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专题十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课标与高考考点:
1、了解“邓论”“三个代表”形成过程、内容
2、认识其对建设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指导意义
第31课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以来中国思想界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思想—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发端: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邓小平理论
“两个凡是”提出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背景
内容:(略)
意义:伟大的转折
创立:80年代
背景
内容:十二大—提出理论;十三大—提出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背景
内容:“南方谈话”(成熟)\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十五大—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深化:90年代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背景:
具体内容:
历史意义:
中共十六大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召开的历史背景:
一、邓小平理论
1、文革的结束,“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与两年徘徊局面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1977年和1978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 (1987年4月)
想一想:“两个凡是”的实质?影响?
实质:“左”的蔓延(坚持“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即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思想禁区没有被冲破;“两年徘徊”。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
材料一: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引起争议的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花》
1979年,《大众电影》杂志第五期封底中采用了男女主人公拥吻的照片,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接吻是否属于资产阶级堕落行为的大讨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开出版物上首次出现接吻照片)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内容:拨乱反正、破旧立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表现
破旧
立新(十一届三中全内容)
思想路线的转折
政治路线的转折
组织路线的转折
对外政策的转折
批判“两个凡是”(教条主义)
放弃“以纲”的错误方针
决定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
放弃所谓“革命外交”
肯定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①重新确立正确路线(思想、政治和组织)。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③新时期的基本路线也开始形成。
(二)、形成(80年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内容:(1)中共“十二大”(8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87):
(3)其它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中心,两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
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奋斗目标
依靠力量
80年代“邓论”的其他内容:
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开放与思想解放的互动
外国媒体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
1979年10月,袁运生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中大胆绘入3个沐浴的傣家女裸体,画作经邓小平首肯展出。海外媒体称,"中国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出现了女人体,预示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艺术界将机场壁画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并称为建国后最重要的两件艺术品。
壁画出现后一个多月,首都机场门前的广场上停满了载客前来参观的大巴,人们拥进裸女人体壁画所在的餐厅,迫不及待地一睹究竟。袁运生与他的壁画便卷入风波。美术界中开始有人对画作中出现的裸体表示质疑,赞成者与反对者相持不下,争论逐渐升级,上升到政治层面。《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中的三个裸体从此不得不披上一层透明的纱衣。
1982年,袁运生出国后,机场壁画前立起一堵三合板做的假墙封住浴女画面。直到1990年,这堵假墙才被拆除。机场壁画与袁运生的曲折命运折射着转型期艺术的处境与观念的变革。
(三)、“邓论”的深化与成熟:90年代
1、背景:
外:苏东剧变解题体,社会主义遭受挫折。
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加强。
内:改革进入关键期:对市场经济的困惑阻碍改革的进程。
1992年,邓小平参观顺德
一家企业时讲话。
《南方日报》发表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的主要内容。
(三)、“邓论”的深化与成熟:90年代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议一议:1、邓小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南巡之旅的?
市场经济的困惑阻碍改革的进程
2.《南方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均以“东方风来满眼春”来报道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对这一现象,你是怎样认识的?
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邓小平南巡讲话(原题《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三)、“邓论”的深化与成熟:90年代
1、背景:
①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市场经济的困惑阻碍改革的进程
2、主要内容:
(1)、 1992年“南方谈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谈话”内容:
①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论证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谈话”的意义: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进程。
解除困惑。
小结: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
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统一方针:一国两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时的题词
(四)、评价“邓小平理论”
1、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与马列、毛思的关联: 一脉相承,是马列、毛泽思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3、作用: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是中华民族强大精神支柱。
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4、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提出的背景: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三个代表”主要内容:2000年2月提出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评价 “三个代表”:
(1)、精髓:“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2)、所要解决的问题:
(3)、作用: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4)、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联: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2002年中共“十六大”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
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将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
三、科学发展观
1、提出:
2003、10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7年“十七大”进一步阐述。
2012年“十八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内涵: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意义:
①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
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小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
集体智慧
②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③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④实质:实事求是。
2: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解决的问题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实事求是
练习
1、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的是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在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1989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目的是( )
A.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B.纠正“文革”以来“左”的错误
C.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D.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
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经济形态决定了意识形态
A
3、中共“十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 ( )
A.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4、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①面临者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
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5、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不能和计划经济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6、最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B
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1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一个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两个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
三个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阶段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理论
形成
发展
地位
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成立
新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井冈山时期
延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中共继续前进的旗帜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21世纪初
中共十六大写入党章
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
思想理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标志性会议
同盟会创立大会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核心或精髓
民权主义
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决的问题
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发展
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
地位
指导民主革命,推翻专制王朝
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回顾课标与高考高频考点:
1、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2、认识其对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你都掌握了么? 加油!!
教学总结
THANKS
本节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