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名师课件
第三部分 世界历史
专题十八: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课标与高考考点:
1、理解全球化历程、原因
2、认识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46课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一词最早于1985年提出,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本课结构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二、问题与展望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基本进程
(1)开始——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2)发展——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各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进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全球化进一步
发展。
(3)进一步发展:1945年后:布\关贸协定
(4)全方位发展——进入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②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练习
1、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出现在( )
A.一战后 B.20世纪50~70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C
2、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
A.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B.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C.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D.跨国公司的大量增加
A
2、迅速发展原因
(1)根本动力\物质基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2)技术条件:新交通和通讯方式
①新型交通、通讯——使交流方便、快捷;
②信息技术——使经济信息得以广泛传播,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3)环境:两极格局的解体消除了一些交往障碍;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对立封闭状态被打破,各地经济交流与
融合加强。
(4)市场经济体制被认可,(疏通了商品流通的渠道)
3、主要表现
(1)贸易全球化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人们可以轻易地从身边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
(2)生产国际化
国际分工日益成熟,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活跃世界经济的主体。
(3)资本全球化
货币交换和流动规模扩大,速度加快。
练习
右图是自信的比尔·盖茨。截至2002年,他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者,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微软现象表明( )
①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②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的协作程度不断提高
③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④实现了市场共同开放和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二、评价
1、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
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是既能加速经济繁荣又能加剧竞争中利益失衡的经济新秩序
D.是可以改变的一股思潮
B
2、积极作用:
①使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
②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③为各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④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存在问题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具有竞争优势,并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在同样的“游戏规则”下,摆在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3)环境和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最大限度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世界经济主动权的优势,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倾有害垃圾;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引发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4)各国的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三、对全球化的展望
1、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趋势。
2、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由于资金、技术的落后,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3、发展中国家对策:
①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新秩序;
②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练习
1、公元l500年以后,世界逐步由分散走向整体。如今,世界已形成了“地球村”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殖民主义扩张 B.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C.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广泛建立 D.科学技术的进步
2、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这种现象说明( )
A.人们生活方式现代化 B.社会物质产品多样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世界格局多极化
3、北京奥运会会歌唱到“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里的“地球村”含义丰富,若体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特点方面,主要是指经济( )
A.多极化 B.自由化 C.商品化 D.全球化
4、1995年,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该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5、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70多个国家的545家供应商生产,目前超过4100架在世界各地飞行的波音飞机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这最能说明( )
A.政治格局的多元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政治格局的两极化 D.政治格局的一超多强
6、关于朝鲜核问题,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曾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
A.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7、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专题报告。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
A.“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8、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这一观点表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什么问题?( )
A.恐怖主义泛滥? B.贫富差距悬殊 C.环境污染严重 D.毒品走私猖獗
9、“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蒂克牌汽车时,300美元是给韩国配装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他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10、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11、中国为兑换开放市场的承诺而做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更引人注目,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1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望? B.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C.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
13、《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14、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 )
A.美国 B.英国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15、2008年初肯德基在早餐时段开始卖油条,一些汉堡店也开始迎合各地民众口味而兼卖适合当地口味的食物,这些汉堡店还提供新式文化空间,供当地青年学生聊天、读书、看报……。这些现象表明( )
A.全球化促进多种文化的交流 B.人们日益追求生活质量
C.外来文化开始向地方化发展 D.世界各地民族文化趋同
16、确保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是( )
A.建立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B.消除世界的贫富差距
C.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 D.共同解决生态危机
17、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任务是( )
A.维护国家的和平和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D.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厂转移到菲律宾。这个事情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请回答:⑴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的“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这是一个典型的污染转移事件。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把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2005年12月,香港承办世贸部长会议,全球几千名反全球化人马随之纷纷杀到,用特区政府的话叫做“展现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说反全球化运动已经“全球化”。
请回答:⑵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日益升温的反全球化活动?
反全球化运动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综合引起的。但全球化的趋势难以改变,人们只有更好的调节自身去融入全球化进程,理智的对待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2006年3月11日,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世界多维勒会议上表示,中国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希望成为全球化的替罪羊(指西班牙发生焚烧“中国制造”的鞋类事件 )。
请回答:(3)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即有机遇又有挑战。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更多的参与国际商务,必然给中国的商品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契机;但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排斥中国商品,从而产生了各种贸易纠纷,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世界市场规则,提高产品竞争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四:有人欢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他们认为这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有人反对全球化的到来,认为这是一个“陷阱”。
请回答:⑷对全球化现象你有什么认识?
全球化既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也不是危机四伏的“陷阱”。参与全球化的国际日益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带来的高效、利润和发展计划;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全球化过程中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环境等问题,必须引起注意,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动荡,引起全球经济的衰退。
资料
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农牧业损失惨重
墨西哥众议院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墨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农牧业遭受了沉重打击,而且随着2003年多数农产品关税的解除,这一状况还将进一步恶化。
报告说,自从墨西哥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来,墨西哥农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已由6.34%下降至5.5%;该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水果的出口量仅增长了8%。与此同时,美国出口到墨西哥的新鲜水果数量增加了2倍多,棉籽增加1.6倍,大米增加65%,高粱增加56%。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通过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不仅迫使发展中国家廉价出售自然资源,还通过各种不正当的途径,把资源消耗高、污染重的产业以及危害严重的危险废弃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污染行业的企业数和投资额有惊人的增长,例如,1991年污染较重产品的出口额达到200多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36%,其中高污染产品,如农药、染料、焦炭、皮革制品、印染产品、石棉及其制品、纸张、纸浆等的出口达7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2.8%。
厦门:警惕境外工业垃圾入侵 ???
编辑部:近日,一批近20吨、申报品名为ABS塑胶粒的韩国货物被厦门口岸拦截,经现场查验发现,货物中混杂各种工业垃圾。今年来,厦门检验检疫局已认定了6批工业废弃物,总重量达223吨,这些工业废弃物已依法作出退货处理。
今年以来,由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强劲,导致石油下游化工原料行情火热,厦门口岸进口塑料原料剧增。今年前11个月,进口量达5049批次,重量达43万吨,货值为4.1亿美元。但是,境外“工业垃圾”以进口塑料原料名义报检企图混入国门的情况也屡禁不止。
1999年11月,世贸组织部长会议在西雅图开幕。同时,4万多反全球化人士云集西雅图,对全球化进行抗议。并与警察在整个西雅图发生大面积冲突 。“西雅图风暴”,拉开了世界范围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
……
2001年7月,八国首脑会议在热那亚举行。将有10万名反全球化人士从各地聚集热那亚,抗议全球化。意大利警方严阵以待:天上战机巡逻,海上军舰游弋,会议区内连下水道出口也全部焊死。
……
——材料皆引自新华社报道
“经济全球化为贫穷国家带来灾难。”
——经济全球化抗议者同盟
“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
经济全球化的抗议者
答案提示: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不可抗拒,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不存在避世自保的“世外桃源”。
任何国家现在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而且,经济全球化在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发展中国家不能逃避,只能面对现实,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新秩序;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兴利除弊,求得发展。
背景: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方式:制订统一的、有约束力的国际经济规则
前身:关贸总协定
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
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
时间:1996年1月1日起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
意义: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标志: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作用
目的: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共用一个规则
共用一个规则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发展进程
交通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出现原因
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策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发展中国家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最大的受益者
影响: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创始成员国之一,但台湾当局1950年非法退出
1986年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
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贸,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维护合法权益
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机遇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回顾课标与高考高频考点:
1、理解全球化历程、原因
2、认识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你都掌握了么? 加油!!
教学总结
THANKS
本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