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名师课件
第三部分 世界历史
课标与高考考点: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艺的主要成就
2、认识文艺成就与时代的关联
第55课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专题二十一:近现代世界的文学与科技
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启蒙思想家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文学家艺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崇尚浪漫主义。
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开始风行。
20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和大变化,使人们感到压抑、痛苦、孤立和绝望,人类的迷茫和困惑使西方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一、19世纪以来的世纪文学成就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拜伦与雪莱(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欧洲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年代 (充满激情的时代);
(2).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欧洲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知识分子大都受过启蒙思想的熏陶,曾是革命的热情拥护者。但革命后确立的新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他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2、浪漫主义文学的写作风格
(1).描写对象:人的本能感情与内心感受
(2).表现手法:幻想、激情、夸张、传奇色彩。(以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内容选择:人间真善美,追求自由和理想
如有可能,我将教导石头,飞起来打击世上的暴君! ——拜伦
3、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
(1)拜伦:
地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诗坛上的拿破仑”)
代表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
诗作风格: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击现实丑恶,讽刺社会积弊。
(2)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诗作风格:乐观主义精神——“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比较拜伦和雪莱的异同点,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拜伦
雪莱
相同点
①经历相似:都出身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而且又都因写作反当
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因此不得不先后流亡异国。
②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
精神为思想特征。
③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
不同点
拜伦的作品时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他笔下的英雄形象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他们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坚定无畏而又阴沉冷酷,因此,这样的叛逆者又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雪莱的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4、影响
①有力支持了当时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②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浪漫主义文学是近代历史上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检视和清算。
浪漫主义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浪漫主义文学大扫描
国籍
作家
代表作
体裁特点
英国
拜伦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长诗
《唐璜》
诗体小说
雪莱
《西风颂》
诗歌
德意志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长诗
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小说
《悲惨世界》
小说
大仲马
《基督山恩仇记》
小说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19C中期)
1、历史背景
(1)19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丑恶的现实暴露无遗。
(2)揭露和强烈批判现实,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写作风格
描写方式:客观、真实
内容选择: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表现手法:塑造著名的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而斗争。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形象的典型性
3、代表人物及作品
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
评价: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托尔斯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家,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评价: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4、影响
(1)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
(2)为指明根本出路.(用阶级调和的方法改良即可)。
《欧也妮·葛朗台》 《人间喜剧》最出色的小说之一, 请看下面的描写,说说葛朗台的形象和作者的意图。
他想象着,他的金币“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们“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繁殖”。
瘫痪之后,他把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不时用手抚摸。
妻子死后,他又迫使女儿放弃继承权,并厚颜无耻地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这才叫做公平交易。“
临死之前,神甫为他做临终法事,他在弥留之际还想将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抓到自己手里,攫为己有。由于用力过猛,终于一命呜呼。
贪婪、自私、冷酷,视钱如命的吝啬鬼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惟利是图和虚情假意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插图
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者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罗曼·罗兰赞誉此书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的史书,共创造了559个人物,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竺豪夫四大贵族生活为情节线索,反映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小说谴责了拿破仑的非正义的侵略,颂扬了俄国统帅亚历山大·库图佐夫英勇机智打败了拿破仑和他率领的十万侵略军,表现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 史诗自古希腊荷马史诗开创,几千年来成其为史诗的著作在世界上并不多,而《战争与和平》是当之无愧的一部。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从贵族婚姻和家庭这个角度,描写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贵族社会的深刻危机,反映了俄国封建势力的迅速衰落和资本主义势力的迅速发展。书中的中心人物安娜是带有个性解放色彩、追求爱情自由的贵族妇女,而她为社会所不容的,正是以政府部长卡列宁为首的上流社会的虚伪冷酷和渥伦斯基所信奉的“金钱至上”,才造成追求个性和爱情自由的安娜的最后悲剧──卧轨自杀。
现实主义文学大扫描
国籍
作家
代表作
体裁特点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小说集
司汤达
《红与黑》
长篇小说
莫泊桑
《项链》
短篇小说
俄国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长篇小说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诗体小说
果戈里
《死魂灵》
长篇小说
英国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长篇小说
印度
泰戈尔
《戈拉》
长篇小说
(三)、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20世纪以来)
现代主义:
概念: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流派的总称。
流派众多:20世纪20-30年代的后期象征主义,此后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现代主义流派,如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以及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等。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人应该是绝对自由的,但它们又感到现实偏偏不让他们获得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精神归宿。他们的作品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精神危机。
1、背景
(1)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文明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与经济危机的冲击,西方社会出现严重的精神危机。—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2、典型代表作
贝克特:《等待戈多》
海明威:《老人与海》
3、特点
(1)内容与形式反传统、反理性。
(2)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常用象征和暗喻的方法来表达主题。
(3)语言颠三倒四。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观主题。
4、影响
丰富文学创作理念和手段,与现实主义文学相互影响,推动欧洲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现代主义艺术的典型流派—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产生在五十年代的戏剧领域,最早出现于法国,尔后流行于欧美剧坛,其影响至今未衰。
荒诞派作家看重人生的荒诞性,认为人是荒谬的,人活着就是一场梦,人的努力既无意义,也无用处。所以,他们的作品抛弃了章法结构的逻辑性\人物行为的理性原则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它只是把丑恶,肮脏的现实在舞台上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类戏剧中没有英雄人物,没有典型的性格,甚至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以反理性主义而著称。有的演员坐在浴缸或箱子里,只露出一个人头,有的剧目没有一个演员登场,整个舞台空荡荡,只有两个乒乓球悬挂高空,挂钟时而敲打十七下,时而又敲打二十九下。人物关系也很混乱,某小孩前天是哥哥,后天又变为弟弟。它把平凡的日常现实肢解开来,使之变形,引向极端,以荒诞的布景,把人物的精神加以外化,让舞台道具说话,或用丑角式的动作,刺耳的叫声,或哑剧式的场面来展示理性的丧失和生活的毫无意义。
《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剧照
贝克特的作品大多写人生在凄凉、荒诞的世界里是多么短暂和无意义,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主要写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代。
《等待戈多》的经典对白: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其实等待是一种人生的需要,一种生命的过程,追求的过程,他们害怕戈多出现,害怕一出现很可能就成了绝望,因此出现或者不出现都是绝望,所以等待,一直怀抱希望地等待,在希望与绝望之中人们耗尽了此生,人们也许更注重一个追求的过程,等待不是目的,只是一个借口,生活中需要一些变化,但却不知如何是好,无奈的生命只剩下等待,这就是荒诞的实质。
这部晦涩难懂的戏剧在1969年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委会在致词中这样评价他1952年的戏剧《等待戈多》:“该剧以一种诗歌般的直白,捕捉了人类形而上的困境—永久的、不确定的期待……” 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等待戈多》被媒体一致评为是本世纪最为权威的版本。
(四)、20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文学
1、苏联文学
20世纪初的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1906高《母亲》
20世纪中期以后的解冻文学:
主要内容:突破斯大林模式
反映现实
典型:爱伦堡《解冻》
2、亚非拉美
印度泰戈尔《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
美洲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美国海明威 《老人与海》
二、音乐
(一)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18—19C之交)
1、古典主义音乐(Classical Music)
(1)风格: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协调,遵循自然平衡的原则,强调风格高雅。理性,共性。
(2)主要代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2、浪漫主义音乐
(1)风格: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
(2)背景:革命与启蒙的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浪漫主义艺术家不满现实的存在,但又对现时社会的变革充满热情。(3)先锋:贝多芬。
贝多芬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1770—1827),德国音乐家。1820年时双耳失聪,然而命运征服不了这个坚强的人,这个在艺术上反封建反专制、为自由和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战士,还继续创作了大量充满激情的乐曲,留下了珍贵文化遗产。
成就:
A.将声乐和器乐结合,开创交响乐的新形式。
B.使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
C.九部交响曲。
(二)、印象派音乐(19C中期后—20C?)
1、背景
印象派绘画的诞生使感觉和观察方式改变。
2、特点
是强调音响和音色,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强调的也是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
3、代表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1892年
(三)、20世纪的音乐现代主义音乐
1、现代主义音乐:轻松活波,通俗易懂,广为流传。
2、二战后,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3、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发展。
三、美术
流派
背景
特点
成就
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
法国社会剧烈动荡;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安格尔的《泉》
浪漫主义
(19世纪前期)
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
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
(19世纪中期)
供应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法国米勒的《播种者》和《拾穗者》;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三、美术
流派
背景
特点
成就
印象画派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
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荷兰凡高的《向日葵》;法国的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现代主义
(20世纪)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工业化的推动;科技的发展;艺术家的创新
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摹仿的艺术。在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则是在17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
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
新古典主义名画:《马拉之死》
浪漫主义名画:《自由引导人民》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现实主义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克劳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被誉为印象派之父。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日出·印象》:莫奈画过许多水题材的画,最具世界声誉的是这幅描绘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港口的画。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这幅画于1874年展出,一记者以这幅画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凡高
印象派名画:
凡高:《十四朵向日葵》
莫奈《夏末的干草堆》油画
《毕加索自画像》
《坐着的女人》
《镜子前的少女》
毕加索
《三个乐师》
《戴帽的女人》
现代主义名画:《格尔尼卡》毕加索(西班牙)
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四、电影艺术
1、诞生的背景
(1)物质基础:二工→生产力的发展
(2)技术支持:摄影技术、缩断曝光、连续摄影等技术的发展
(3)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娱乐需求
(4)动力支持:商业利润刺激
(5)主观因素:探究
2、诞生:1895、卢
3、概况
阶段:从默片时代(1927前,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
现代电影之父——格里菲斯
默片电影特点:故事情节简单、动作夸张代表:卓别林(最杰出的喜剧大师)
电影发展的规律:无声→有声
黑白→彩色
单一片种→多种片种
代表:卓别林(最杰出的喜剧大师 )
卓别林(1889—1977),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五、电视—坐拥天地
1、电视的发明:1926年,英国 贝尔德
4、电视的功能
(1)传播资讯(最重要)
(2)远程教育
(3)娱乐
(4)展示艺术作品
2、发展:1941年成功传送彩色图象
3、电视的特点(优势)
声画并茂,视听兼备
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性强
5、电视的影响
(1)积极:丰富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
改变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促进社会发展。
(2)负面:过度依赖电视会损坏害身心健康。
电影与电视
条件—电影是先导
标志—贝尔德(1926年)
发明
电视
发展—1941年成功传送彩色图像
普及化与繁荣—优点、功能、影响
条件—新科技的发明
标志—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
诞生
发展—格里菲斯、卓别林
全面繁荣—有声电影的崛起
电影
背景
文学
美术
音乐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失望
浪漫主义
①特点:反理性、重感情、情节跌宕起伏
②代表:《巴黎圣母院》(雨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雪莱);《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
新古典主义
①特点:题材重大、理性、严整和谐
②代表:大卫、安格尔
浪漫主义
①特点:抒情性、自传性、突出个人感受
②代表: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
近代以来的文学艺术
背景
文学
美术
音乐
19世纪30年代以后至20世纪上半期
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尖锐
现实主义
①特点:反映现实,揭示矛盾,批判社会秩序
②代表:19世纪:巴尔扎克、普希金、果戈里、安徒生、易卜生、马克?吐温;20世纪:萧伯纳、罗曼?罗兰,海明威
浪漫主义
①特点:重感情、重色彩、不拘小节,结构完整②代表:德拉克罗瓦(法)
①意大利歌剧:威尔第
②法国歌剧:比才
③民族乐派:柴可夫斯基
现实主义
代表:米勒、列宾
印象派
①特点:重光色
②代表:莫奈、塞尚、凡高
近代以来的文学艺术
背景
文学
美术
音乐
20世纪中期以来
两次世界大战,深刻的社会危机;民族主义兴起
现代主义
①特点:表现自我、反传统、手法怪诞、无因果逻辑
②代表:贝克特
现代主义
①特点:吸收东方和非洲风格,反映精神世界
②代表:毕加索
现代主义
①特点:通俗易懂、轻松活泼
②代表:爵士乐、摇滚乐、蓝调
①苏联文学: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
②亚非拉文学:泰戈尔、鲁迅等
近代以来的文学艺术
回顾课标与高考高频考点: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艺的主要成就
2、认识文艺成就与时代的关联
你都掌握了么? 加油!!
教学总结
THANKS
本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