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名师课件
第三部分 世界历史
课标与高考考点:
1、了解牛顿力学体系的创建,认识其对近代科学的推动作用;了解进化论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56课
近现代世界科技革命
专题二十一:近现代世界的文学与科技
课标与高考考点:
2、掌握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说明科技进步对
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3、了解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理论—相对论、量
子论出现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4、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
本课结构
一、近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近代科技发展成就
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能源领域的革命
三、现代科技的发展
现代物理学(相对论、量子论)、电脑与网络、探索生命的奥秘、航天技术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小结(背景、特点、影响)
想一想:传统与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区别?
传统
近代科学
重经验,实用性
重实验,不盲从,理论性
重现象描述
重规律的探索,逻辑推理,理论分析
感性为主
理性为主
一、近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为扫清精神障碍)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自由空间)
4、科学家群体的努力
5、政府重视科技
科技是反对封建专制、反宗教神权,求自由的理论武器。
二、近代科技发展成就
科学家
国家
主要成果
地位
哥白尼
伽利略
牛顿
达尔文
瓦特
爱迪生
波兰
提出太阳中心说
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意大利
开创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之父”
英国
牛顿经典力学
奠定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
英国
生物进化论
生物学领域掀起一场划时代革命
英国
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
美国
电,科技发明
“发明大王”
(一)天文学—近代科学的诞生
1、哥白尼(波兰人)
(1)主要观点:
(2)地位:
(3)评价:
(4)局限:
“太阳中心说”
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宇宙是无限的,太阳也不是宇宙中心
2、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1)主要成就
①证明了日心说
②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学说
③创制天文望远镜
④观测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绘制第一幅月面图
⑤发现一些天文现象
2、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2)地位影响
①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②开辟了天文学新时代
③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伽利略
研究方法:注重实验和观察
真理始终会战胜谬论
伽利略因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接受教廷审讯
1633年,罗马召令伽利略到罗马受审,强迫他签字“悔过”并放弃哥白尼学说。伽利略受审近300年后,即1928年,罗马教皇才在公开集会上承认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 。
(二)物理学——牛顿经典力学
1、主要成就(数学和物理学)
(1)数学: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2)物理学:总结出 和 (包括在经典力学体系中)
(3)代表作: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力学三定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1)有助于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自然科学角度,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大综合)
最辉煌!
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
(2)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角度)
(3)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哲学角度)
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样看我的,不过我只觉得自己好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牛顿
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
(三)生物学:19世纪中叶达尔文与进化论
1、历史背景
(1)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
(2)文、宗、启的洗礼;17、18世纪资革和工业革命,思想更加开放
(3)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面向现实、重实践、尚理性
(4)18、19世纪生物知识的积累
(如细胞学说为进化论奠定基础;19世纪初法国拉马克早期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法)拉马克观点:
1、提出生物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2、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两个著名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主要观点和著作
(1)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理论;
①生物进化而来,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②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人类的起源》:论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
3、论证
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
4、影响:科学界\宗教界\哲学界\政治界
(1)科学界: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看法,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
物界,开创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2)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论,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在自然科学领域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地位。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列宁
历史纵横
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中华民族严重的危亡,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纷纷著书翻译,积极宣传和介绍进化论思想。他们高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以期唤醒国人。他们还把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翻译《天演论》,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梁启超
严复
理论界(哲学界):
赫胥黎(1825—1895),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时最坚决的支持者。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从此,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天演论》提出进化论同样适用于人类,人类越发展,适于生存的人就愈是那些伦理优秀的人。
斯宾塞又提出“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思想局限性是常被利用来强调人种差别和阶级存在的合理性及战争不可避免等。
学思之窗
围绕达尔文进化论,出现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产生这种分歧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材料1: 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辩论中说:“达尔文简直不让我们相信神的意志是存在的,我们能够背叛正统的宗教吗?…”
材料2:赫胥黎说:“人类高贵身份并不会由于人猿同祖而降低。因为,只有人才具有创造可理解的语言的天才,就凭这种语言,在他生存时期逐渐积累经验和组织经验;而这种经验对其他动物来说,当个体生命结束时就完全消失了!因此,人类现在好像站在大山顶上,远远高于他卑贱的同伴的水平,发射出真理和智慧光芒!
提示:
分歧原因:阶级利益不同。进化论思想反映资产阶级要求冲破教会思想束缚。
(四)能源领域的革命(希望温故知新)
1、瓦特与蒸汽机
(1)背景:工业革命,需要解决动力不足问题。
(2)概况:瓦特改良蒸汽机
(3)意义: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①解决了动力问题→工厂摆脱自然条件限制→工业化步伐→“蒸汽时代”。
②新交通工具(火车、轮船和机器)→交流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③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
工业城市之母
1807年富尔顿的 “克莱蒙特”号蒸汽船:1807年,这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揭开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航行时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火车的发明使陆上交通工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1)背景:工业革命,需要解决动力不足问题。
①现代工业生产的动力和能源要求
②科学新发现的推动(19C中期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
③发电机的发明——电气时代到来标志(格拉姆)
(2)爱迪生对电力广泛应用的贡献
成就:电灯、电报、电话、电影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影响
① 提供更为强大便捷廉价的动力,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③ 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紧密;
④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人类社会推进了电气时代。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1000多种发明。从他16岁发明自动定时发报机算起,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等。
爱迪生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现代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与量子论
回顾知识:17世纪后期,牛顿发表了著名的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的比例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地位:
(1)为力学学科确定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使力学形成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而达到成熟和完善,
并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2)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大综合。
(3)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19世纪以来物理学的新发现挑战牛顿力学:
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而当代物理学的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三大发现,所揭示的却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这三大发现都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析,这就要求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要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物理学要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
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1)相对论的提出
1905年:提出匀速运动体系的狭义相对论;
1916年:提出加速运动体系的广义相对论。
(2)主要内容: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在相对性原理中,爱因斯坦认为时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较典型的现象是运动的物体长度变短(尺缩效应)、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钟慢效应)、运动的物体重量变大。
光速不变原理则认为光的传播速度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变的。
如何理解相对论:
(3)相对论的意义: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的应
用的领域;也使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从普通世界深入到广阔的宏观宇宙空间。
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1879年生于德国,是举世闻名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士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1933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移居美国,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等。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问题探究
由于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致,甚至有着尖锐的冲突,所以一开始就受到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的很多人的反对。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只好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当今,相对论在物理学上却非常合理且被证实。
这就提醒人们甚至要敢于怀疑常识,勇于创新,因为即使生活中习以为常、看起来无懈可击的规律都有可能是不科学的。
有人认为: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在历史上的光辉完全被抹掉。你同意么?说理由。
反对:
理由:(1)牛本身的地位: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时代。对工业革命、启蒙思想宣
扬科学、反对封建神学的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两者关系:相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
1 、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这些定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即物体在低速运动的情况下这
些定律才适用。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即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
而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的,并提出质量能量公式,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在哲学和科学上都
具有重大意义。
3、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
牛顿所创造的力学概念至今仍是物理学的重要思想。
2、量子理论中的微观世界
(1)量子论提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
当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向他的老师求教,是选择音乐还是物理学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时,得到的答复是:“物理学基本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因此,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不会有多大成就的。”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到了尽头。
(2)主要内容:
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3)意义:
(1)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带来划时代的技术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基于量子规律的新技术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包括激光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3)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人类从此进入
了核能时代。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想一想:两者的异同?
共同点:
(1)背景: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面临着挑战。
19世纪末,物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物理学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另一方面扩展到整个宇宙。
但是,一系列新的发现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这使得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面临着挑战。
(2)从产生过程看:都经历了一个从假说到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
(3)都是科学大师们敢于向权威挑战,追求真理的结果。
(4)地位:构成现代物理学2支柱。
(5)影响:对认识论和思维模式:开阔、拓展
量子论
相对论
研究领域
微观
宏观
发明者
众人集体贡献
个人
时间
早
稍晚
不同点:
想一想
爱因斯坦根据相对论的观点提出质能转换理论后,曾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研制原子弹,以便在二战中尽快战胜法西斯国家。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畸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对无辜平民的伤害也同样令全世界震惊。爱因斯坦为此非常懊悔。
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答题: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理论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能造福人类,推动生产
力水平的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启示:要和平利用高科技。
(二)电脑与网络(电子信息技术)
1、电脑:诞生:1946年,美国
2、互联网:国际互联网 (internet)
诞生:1969年,美国
发展:1995年,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迎来了网络建设的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
特点:信息更大,传播速度快,开放性、人人参与、资源共享。
3、影响:
推动了“新经济”(信息产业、知识经济)的诞生
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时空界限)
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利、弊)
(垃圾信息、黄色、虚拟、竞争、网络犯罪、网络安全)
4、认识:双刃剑、趋利避害。
(三)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工程技术)
1、形成:70年代
2、组成: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
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
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技术: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
动,我国于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
克隆技术:1996年7月5日,世界第一只克隆动物多利羊在苏格兰诞生。
1、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与登月计划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宇航事业的开端;
1961年,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登上月球。
(四)航天技术
2、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美国首次升空 。
四、小结第三次科技革命
1、概念:
时间:20世纪40年代开始
标志性的高新技术:计算机信息、生物工程、空间、能源、新材料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
2、兴起的背景:
(1)科学理论的进步: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
(2)社会的需求:如:二战的需要、安全和发展的需要等。
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第3世界国家为了安全和
发展的需要。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第一、二次相比)
(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既彼此分工,又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使科学技术不断朝着综合方向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使社会生产力从传统的机械化、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使人类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进入“信息时代”。
(2)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第一、二产业的比例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而高科技、知识型经济不断得到发展。
(3)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在发达国家中产阶级人数日趋增多,白领阶层的不断扩大,蓝领阶层的人数日益下降。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得到改善,阶级矛盾趋向缓和。
(4)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物质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5)负面效应:
环境问题、能源过度开发、伦理问题、南北差距拉大、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回顾课标与高考高频考点:
1、了解牛顿力学体系的创建,认识其对近代科学的推动作用;了
解进化论主要内容和意义
2、掌握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
推动力
3、了解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理论—相对论、量子论出现的历史
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4、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
你都掌握了么? 加油!!
教学总结
THANKS
本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