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分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16 20:3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平均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平均分,比较两种不同的分发,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有6个桃子,想把它分给我的两个好朋友,你能帮我分一分吗?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们赶快行动吧,用眼前的6张桃子图片摆一摆,分成几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2)、把学生的分发展示在黑板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讲述:(结合板书)象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发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帮助小白兔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学30页“试一试‘
动手分一分、再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然后集体交流。
教学例2
看图理解题意,小组合作分桃,再集体交流。
教学31页“试一试“
教师口述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再指名说。
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完成“想想做做“习题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1)
贴图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分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例题
1、出示情景图:谈话: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2、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工人桃。
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每只猴分得几个桃?
教学例题
想一想,分一分。
用圆片代替桃分,分组活动,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填一填,交流分发和分的结果。
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习题
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平均分(2)
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 )个。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34~35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沟通和整合两者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温故知新
黑板上出示6根小棒
出示操作要求。
每3根一份,分成几份?
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学生用小棒动手分一分,指名学生演示两种分发。
想一想,这两种分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是平均分,因为每一种分发每份分得同样多。
体验感知,建构新知
操作、交流、指导,初步整合两种分发
把12支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学生动手分,同桌互相说说这两种分发。)

小组自主操作交流,进一步沟通两种分发、法。
小结:(结合演示的四种分的结果)为什么它们都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完成“想想做做“习题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平均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分(3)
小棒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