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3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3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6-04 14:52:07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动物
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产生: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
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先天性行为:
哺乳、索食、求偶、筑巢、警戒等等
如图为小白鼠第一次走迷宫和最后一次走迷宫的情境:第一次用了35分钟,最后一次用了5分钟。
后天学习行为:学习、捕猎、记忆等等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时间
决定因素
稳定性
适应性
存在意义
生来就具有的
不是生来就具有的
是后天形成的
由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在生活过程中,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使动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其食物和安全更有保障
对个体和种族的生
存有重要意义
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有重要意义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①母鸡哺育小鸡雏
先天性行为 ② 蚯蚓走迷宫
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④鹦鹉学舌
学习行为 ⑤黑猩猩取蚂蚁
⑥蜜蜂采蜜
⑦小狗算算术
⑧海豚钻火圈
⑨ 蜘蛛结网
作业
观看视频,找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动物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知道动物的行为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能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且能举例出动物的行为,懂得动物行为背后隐藏了的信息。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认同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习惯,乐于研究动物的行为,提高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和区分
教学难点
判断动物的行为
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体思路
利用蚂蚁自救的案例,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提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出示更多动物先天性行为有关的图片,加深理解→指导学生思考,总结出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并举例→演示小白鼠走迷宫的实验,思考这个行为与之前的不同之处→指导学生总结出后天学习行为的概念,并举例→列出区分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表格,填空,总结知识点→播放视频,让学生找出视频中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达到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引入 讲述一群蚂蚁被火包围的故事,结合PPT,提问:这些蚂蚁会怎么办?是等着被火烧死,还是采取某种方式逃离火海? 这些蚂蚁以抱成团的方式滚出了火海,牺牲了抱在外面的蚂蚁却拯救了里面的大部分蚂蚁。请问:蚂蚁的这个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呢?有没有谁“教”它们呢? 观察图片,思考,积极发言思考 通过设置故事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设疑,进入课堂
(二)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1.提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称为先天性行为,也成本能。2.PPT展示动物的一些先天性行为3.通过上述列子,总结一下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征 要求学生举例 记忆观察归纳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出先天性行为的特征:先天就有的,与生俱来的根据概念思考例子,积极发言,相互学习 教授法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将知识内化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展示小老鼠走迷宫的实验,思考一下问题: 这个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老鼠最后一次通过迷宫和第一次走迷宫的情况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差别?2.老鼠通过多次的学习后,迅速通过了迷宫,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后天学习行为,那么,你能概括一下它的概念吗? 观察,思考,讨论学生思考后,总结概括出后天学习行为的概念: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引导学生理解后天学行为与先天性行为的区别,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自行概括出概念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知识的巩固与归纳 1.列表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2.连线题 将动物的行为分类对应3.观察题 播放动物世界片段,要求学生找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思考,填表思考,连线观察,思考,回答并讨论 总结整理知识主要区分出容易混淆的行为,深入理解学会判断动物的行为,将理论应用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