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选择题
距今1200多万年前的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
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上述所有地区
下列有关人类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环境影响了森林古猿的进化
B. 人类起源于生理特征与现代人最接近的类人猿
C. 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D. 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下列有关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比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有共同的祖先 B. 运动方式相同
C.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 脑发育的程度不相同
能够用火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差别。使用火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是(? ? )
A. 用火来驱赶猛兽
B. 用火来攻击敌人
C. 用火来御寒
D. 用火来烧烤食物,改善了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关键性的变化是( )
A. 食量增加 B. 直立行走 C. 能够用火 D. 面部表情丰富
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进化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①使用工具? ②直立行走? ③制造工具? ④使用火烧烤食物? ⑤产生语言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③②①④⑤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从森林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后发展的是(? ? )
A. 直立行走 B. 使用语言 C. 学会用火 D. 使用工具
据科学检测发现,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说明(? ? )。
A. 人类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B.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C.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下图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表示人类开始出现。(? ? )
A. A B. B C. C D. D
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A. 直立行走 B. 制造工具 C. 学会用火 D. 产生语言
下列有关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身高、体重不同 B.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C.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D. 运动方式不同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出现的是(? ? )
A. 运用语言 B. 大脑发达 C. 使用工具 D. 直立行走
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
A. 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B. 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C. 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D. 两者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 )
A. 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金丝猴 B. 长臂猿、大猩猩、猩猩、狒狒
C. 长臂猿、卷尾猴、猩猩、大猩猩 D. 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
下列不属于观点的是( )
A. “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B. “东非人”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C. 在东非大裂谷一带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古人类化石
D. 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二、非选择题
请分析回答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问题:
(1)19世纪,科学家??????????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一类古猿的观点。
(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起源于??????????。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下到地面上生活的上述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
(3)在非洲发现的“东非人”的化石证据表明,“东非人”能够制造和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这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能力都因此大大增强。
(4)“东非人”之后的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学会了??????????,??????????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关于人类和黑猩猩的祖先问题,许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研究人员对比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度达到98.8%,其基因组的大部分可排序区域几乎没有区别。通过和森林古猿化石的基因比较,其相似度也较高。因此判断,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祖先。
材料二: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这些结构是她开始由树栖转向陆地生活必须具有的结构,也决定了她以后的运动方式。
材料三:距今175万年前的“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东非人”可以利用加工过的呈斧状和凿状石块切割食物或防御其他动物的侵害。
(1)材料一,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和黑猩猩有着共同的祖先是 ______ 。
(2)根据材料一,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 ______ 。
(3)根据材料三,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 ______ 能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距今1200多万年前的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
2.【答案】B
【解析】环境的改变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A正确;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B错误;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C正确;古人类能够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D正确。
3.【答案】B
【解析】人类与类人猿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B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使用火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用火来烧烤食物,改善了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促进了人的进化。
5.【答案】B
【解析】
【解答】
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关键性的变化。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 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 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解此题的是关键是理解掌握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人和类人猿的相关知识,以及人类的进化。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明确人类进化的特点。
【解答】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后来能够使用火烧烤食物来吃,增加了营养,利于脑的发育,大脑越来越发达,四肢更加灵活。并且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从而使得人类不断进化。所以在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所经历的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⑤。
故选B。??
7.【答案】B
【解析】从森林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后发展的是使用语言。
8.【答案】C
【解析】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人类不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A错误;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 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不能表明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错误;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 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黑猩猩与人类非同类生物,不能表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错误。
9.【答案】B
【解析】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B表示人类开始出现。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解答】
在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过程中,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四肢行走转为直立行走,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略
12.【答案】D
【解析】略
13.【答案】B
【解析】略
14.【答案】D
【解析】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事实和观点的特点。解题关键是熟知事实是事情的实际情况,是实有的事情,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事情等。观点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解答】
A.“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只是一种推测的观点,因为无证据可证明其能直立行走,不符合题意;
B.据“东非人”时代的石器,呈斧状和凿状,可以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可以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可见,“东非人”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只是推测的一种观点,不符合题意;
C.在东非的大裂谷一带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古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符合题意;
D.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还只是科学家推测的一种观点,无确凿证据可以证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达尔文? (2)森林古猿? 自身形态结构? 直立行走? (3)捕猎和御敌? (4)用火? 大脑? 语言
【解析】(1)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的观点。(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3)“东非人”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逐渐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4)古人类越来越强大,主要表现为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能够使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营养,利于脑的发育,大脑越来越发达,四肢更加灵活,并且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从而使得人类不断进化。
17.【答案】森林古猿? 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
【解析】解:(1)材料一中:研究人员对比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度达到98.8%,其基因组的大部分可排序区域几乎没有区别。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和黑猩猩有着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2)根据材料二: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直立行走。
(3)根据材料三:距今175万年前的“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制造和使用工具能力。
故答案为:
(1)森林古猿;
(1)直立行走;
(1)制造和使用工具。
为适应地面生活,森林古猿慢慢直立行走,把前肢解放出来,从会使用工具逐渐发展到制造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了古人类.
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