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1认识原子核 跟踪训练(解析版)
1.下列物体的尺寸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2.原子表示( )
A.核内有90个质子 B.核外有234个电子
C.核内有145个中子 D.核内有144个核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将每一份最小能量称为“光子”
B.汤姆孙证明阴极射线是电子,让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波尔的原子模型可以解释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D.原子核中的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无库仑力,但有核力,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射线、射线均为带电粒子流
B.电磁波的波长越长,其穿透能力越强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内部存在复杂的结构
D.各种原子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与明线光谱中的每一条亮线一一对应,可用于光谱分析
5.以下事实可作为“原子核可再分”证据的是( )
A.粒子散射实验
B.天然放射现象
C.电子的发现
D.氢原子光谱
6.原子核符号中,12表示( )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核子数
7.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在磁场中不能发生偏转
B.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的
C.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受激跃迁而产生的
D.工业上常用射线来探测塑料板或金属板的厚度
8.下列实验或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的是( )
A.粒子散射实验 B.天然放射现象
C.阴极射线 D.氢光谱
9.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它的强相互作用力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原子核的直径约是10-10m
10.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 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D.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1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
A.原子是可分的 B.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C.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2.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认识到原子内部有复杂结构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B.粒子散射实验肯定了汤姆孙关于原子结构的“西瓜模型”
C.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D.玻尔原子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3.卢瑟福通过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发现了质子,它的符号是( )
A. B. C. D.
14.据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可以有效治疗癌症,该同位素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A.32 B.67
C.99 D.166
15.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氘()、氚(),则( )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B.若为中性原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
D.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6.原子核的大小:用核______描述核的大小,一般的原子核,实验确定的核半径的数量级为______m,而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______m,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
17.发现质子和中子的科学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探索原子核的结构时,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在发现质子后,人们根据什么认为原子核并不仅仅是由质子构成的?
19.请列表总结三种射线的性质。
名称 本质 射出速度 穿透能力 电离作用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20.据报道,俄科学家成功合成了具有极强放射性的117号新元素,该元素目前尚未被命名,是在实验室人工创造的最新的超重元素。新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其中一种有176个中子,而另一种有177个中子,则:
(1)该元素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各为多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各为多少?
(2)该元素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的质量数各为多少?
(3)若用X表示117号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两种同位素用原子核符号如何表示?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原子包括原子核与核外电子,因此原子尺寸大于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因此原子核尺寸大于质子;质子由夸克组成,因此质子尺寸大于夸克。
故选C。
2.A
【详解】
原子核其中234是质量数,90是电荷数,所以Th内有90个质子,中子数为
234-90=144
个,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所以核内有234个核子。故选A。
3.D
【详解】
A.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将每一份最小能量称为“能量子”,故A错误;
B.汤姆孙证明阴极射线是电子,让人们认识到原子本身具有内部结构,故B错误;
C.波尔的原子模型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C错误;
D.原子核中的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无库仑力,但有核力,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射线是电磁波,不带电,故A错误;
B.频率越高、能量越高的电磁波穿透能力越强,故B错误;
C.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的现象,所以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内部存在复杂的结构,故C错误;
D.各种原子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与明线光谱中的每一条亮线一一对应,都有各自的特征,可用于光谱分析,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发生衰变之后会放出三种射线,这说明原子核可再分,故B正确;
C.电子位于原子核外的,说明原子可再分,故C错误;
D.氢原子光谱说明核外电子的跃迁,不能说明原子核可再分,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在原子核的符号中,X为元素符号,A表示质量数,Z表示电荷数(即原子序数),质量数有
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因此原子核符号中,12表示核子数。
故选D。
7.A
【详解】
A.射线不带电,为电磁波,故其在磁场中运动时不会发生偏转,故A正确;
B.射线是由衰变产生的氦原子核组成的,故B错误;
C.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粒子,故C错误;
D.射线的穿透性较强,工业上常用射线来探测塑料板或金属板的厚度,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天然放射现象是指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是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发现的,该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故选B。
9.A
【详解】
AC.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但是因为核外的电子虽然所占体积很大,质量却是很小,所以几乎整个原子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到原子核,故A正确,C错误;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它的库仑力,故B错误;
D.原子的直径数量级约是10-10m,故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
故选A。
11.C
【详解】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故选C。
12.D
【详解】
A.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故A错误;
B.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模型,粒子散射实验肯定了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
C.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否定了汤姆孙关于原子结构的“西瓜模型”,但也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故C错误;
D. 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说明了原子的稳定性和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
A.表示氢原子核,即质子,故A正确;
B.表示氦原子核,即α粒子,故B错误;
C.表示电子,故C错误;
D.表示中子,故D错误。
故选A。
14.C
【详解】
根据原子核的表示方法得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67,中子数为166-67=99,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ABD
【详解】
C.氕、氘、氚的核子数分别为1、2、3,故C错误;
AB.由中性原子状态可知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同,都是1,故AB正确;
D.中子数等于核子数减去质子数,故中子数各不相同,它们三个是同位素,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只是物理性质不同,故D正确。
故选ABD。
16.半径 10-15 10-10
【详解】
略
17.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 查德威克(JamesChadwick)
【详解】
[1] 发现质子的科学家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式是
[2] 发现中子的科学家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是
18.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它的质量数不相等
【详解】
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它的质量数不相等,也就是说,原子核除去含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外,还应该含有其他的粒子。
19.见解析
【详解】
名称 本质 射出速度 穿透能力 电离作用
α射线 氦核 0.1c 很弱 很强
β射线 电子流 接近c 较强 一般
γ射线 光子 c 很强 很弱
20.(1)均为117,均为117;(2)293,294;(3),
【详解】
(1)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117号元素的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均为117,原子呈中性,故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为117。
(2)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故该元素中子数为176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117+176=293,中子数为177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117+177=294。
(3)元素符号一般用 表示,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由前两问可得该元素的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符号,中子数为176的原子核的符号为,中子数为177的原子核的符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