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浑天说
浑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宇宙学说。古代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想天体的构造。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的;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面向极点看纬线
特殊的纬线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即0°纬线。
南、北回归线:23.5°纬线。
南、北极圈:66.5°纬线。
南、北极点:90°纬线。
利用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1.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
特点
经纬
纬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在南北两极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2.经度与纬度的比较
纬度
经度
零度线的确定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标度的范围
0°—90°
0°—180°
度数变化规律
自0°纬线往北、往南度数越来越大
自0°经线往东、往西度数越来越大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侧视图:自西向东
②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俯视图:
①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季节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区分。
表现
原因
昼夜
现象
在任何一个时刻,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为昼半球,不被照亮的半球为夜半球
地球是一个本身不发光和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昼夜
更替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都会出现白天和黑夜更替的现象
地球自转
昼夜
长短
变化
某个地区在一年内白天和黑夜的长短有规律地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指向标地图判定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某点的方向时,可以先通过该点作指向标的平行线,然后画出该线的垂线,再判定方向。也可以移动地图,使指向标指向你的正前方,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方向。
(1)指向标平移法。如下图:请判断A在B的什么方向。
步骤:
①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
②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北方,然后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③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2)转动地图法。
根据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使指向标箭头为“↑”,再按我们比较熟悉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进行判断即可。
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
(1)确定南、北极
“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自北极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自南极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如下图:
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
(1)确定南、北极
“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自北极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自南极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如下图:
(2)判读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无论在哪幅地图上,自转箭头所指方向永远是东方,逆向箭头永远是西方。以北极为中心的图,站在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图正好与之相反。
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需要
地图
要去北京游览,想知道北京的位置
比例尺较小的中国地图
到了北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
比例尺较大的北京市城市地图
想要去北京动物园游览
比例尺更大的北京动物园地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陡崖的相对高度就是从崖底到崖顶的垂直高度。
第一步,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的最高点海拔-陡崖的最低点海拔。
第二步,求陡崖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范围。实例说明: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从图中看出,此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400米—500米,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100米—200米,所以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200米—400米。
1.看等高线向哪里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
山脊和山谷的判断
2.横向比较纵向观察法
横向比较,A点海拔较C、B、E、D高,得出中间高两侧低;纵向观察,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得出A处是山脊,为分水线;同理,A'处是山谷,为集水线。
3.以河流定山谷
山谷是集水区域,往往有河流发育,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且确定河流没有画错时,此处是山谷。
五种地形的区别
巧用地形剖面图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A在200—250m之间;B在250—300m之间。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
a在250—300m之间;b在150—200m之间;c在350—400m之间。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2)确定是否通视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上图,从A点不能看到B点。
(3)判定河流流向
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上游横剖面图上河谷呈“V”形;下游沉积作用明显,河谷呈“U”形。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