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电荷 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1 电荷 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7 06:2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荷
一、单选题
1.最早测定元电荷电荷量的物理学家是( )
A.奥斯特 B.安培 C.库仑 D.密立根
2.在冬天天气干燥的季节,女生梳头时头发常常被梳子吸引而飞起来,关于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发本来是带电的 B.梳子本来是带电的
C.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电 D.梳了与头发之间有摩擦力
3.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撑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负电荷的物体C置于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
A.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
B.此时A带正电,B带正电
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仍都张开
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4.下列关于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 D.只有很小的球形带电体才叫做点电荷
5.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如下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当物体速度达到false时,牛顿力学仍然适用
C.地球同步卫星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其运行轨道在赤道上空
D.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7.用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的两箔片张开。此时两箔片的带电情况是(  )
A.均带正电 B.均带负电 C.均不带电 D.带等量异种电荷
8.如图所示,用绝缘支柱固定的两不带电金属导体P和Q彼此接触,将一带正电的小球O移近导体P后,先把P、Q分开,再移走O,关于P、Q电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带正电,Q带负电 B.P带正电,Q带正电
C.P带负电,Q带正电 D.P带负电,Q带负电
9.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创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D.摩擦起电是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10.false和false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false带false的正电荷。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false和false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false转移到了false
C.false在摩擦后一定带false的负电荷
D.false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false个电子
11.下列关于起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物体带电量不可能是false
12.公元1世纪,东汉王充《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顿牟即琥珀,芥指芥菜子,统喻干草、纸等微小屑末。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干草、纸等轻小的物体。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经过摩擦的琥珀带了电 B.经过摩擦的琥珀有了磁性
C.琥珀与干草带异种电荷 D.琥珀与干草带同种电荷
13.下列关于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B.一对正、负电子相遇可以同时湮没,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
C.元电荷是一种带电物体
D.电是物体表现出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4.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新电荷
B.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新电荷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产生新电荷
15.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者质子
B.元电荷是指的false电荷量
C.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
D.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二、多选题
16.如图所示,当人用手接触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金属球时会出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下面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范德格拉夫起电机起电过程满足电荷守恒
B.出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能够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若金属球带正电,手接触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金属球时,人头发带上负电荷
D.手接触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金属球时,要想出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人需要站在绝缘材料上
三、填空题
17.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____________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____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____电荷,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利用____________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作感应起电。
18.历史上最早测出电子电荷量数值的科学家是______,这位科学家测定了数千个带电油滴的电量,发现这些电量都等于一个电量的整数倍,这个电量是______C。
1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____________
(2)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____________
(3)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使物体带电,是由于两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的能力不同。____________
(4)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说明通过摩擦可以创造电荷。____________
(5)元电荷就是最小的带电体。____________
(6)某一带电体的电荷量可能等于5×10-19 C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观察静电感应现象的操作如下:带正电的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移走C,金属箔片___________(填“闭合”或“张开”),A带___________电,B带___________电,再让A、B接触,金属箔片___________。(填“闭合”或“张开”)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确证了元电荷的存在,精确地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密立根对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
故选D。
2.C
【详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与头发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梳子和头发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种现象属于摩擦起电现象;故选C。
3.D
【详解】
AB. 把一带负电荷的物体C置于附近,由于静电感应,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AB错误;
C.移去C后,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重新中和,达电中性状态,两金属箔均闭合,C错误;
D.先把AB分开,则A带正电,B带负电,移去C后,电荷不能再进行中和,两金属箔仍然张开,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摩擦起电是电子转移,摩擦起电过程,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外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A错误;
B.物体所带电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不可能为任意实数,故B错误;
CD.点电荷忽略了带电体的大小,与质点相似,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并不是只有很小的球形带电体才叫做点电荷,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由静电感应特点可知,近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出同种电荷,ACD错误, B正确。
故选B。
6.D
【详解】
A.元电荷是与电子的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但不是电子,A错误;
B.根据相对论知识可知,当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牛顿力学不再适用,B错误;
C.地球同步卫星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小其运行轨道在赤道上空,C错误;
D.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用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的两箔片张开,属于起电方式中的接触带电,此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负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箔片上,所以两箔片此时均带负电。
故选B。
8.C
【详解】
将一带正电的小球O移近导体P后,由于静电感应,P的左端带负电,Q的右端带正电;然后把P、Q分开,则P带负电,Q带正电,再移走O,P、Q上的电荷不发生变化,仍然是P带负电,Q带正电。
故选C。
9.C
【详解】
A.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电荷的创生,故A错误;
B.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错误;
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故C正确;
D.摩擦起电是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A.摩擦前M和N的内部都带电荷,且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目相等,故对外不显电性,故A错误;
BC.互相摩擦后M带1.6×10-19C正电荷,说明失去了负电荷,故电子从M转移到了N,则N带1.6×10-19C的负电荷,故C正确,B错误;
D .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
false
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A.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false,则物体带电量可能是false,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详解】
AB.“顿牟掇芥”属于静电现象,是经过摩擦的琥珀带了电, B错误A正确;
C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干草不一定带电,C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
A.摩擦起电只是电荷发生转移,不是产生电荷,A错误;
B.在一定条件下,一对正、负电子相遇可以同时湮没,转化为光子,这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B错误;
C.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C错误;
D.电是物体表现出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没有产生新电荷。
故选C。
15.D
【详解】
元电荷是一个基本电荷,是最小的电荷单位,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它的大小等于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的带电量,为false,但他不是电子也不是质子。
故选D。
16.ABD
【详解】
A.带电过程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只不过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该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A正确;
BD.当人在触摸静电球时,人站在绝缘材料上,人身体就会带上电荷,即人的头发上会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此时人的头发会竖起来,BD正确;
C.若金属球带正电,手接触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的金属球时,人头发带上正电荷,C错误。
故选ABD。
17.远离 异种 同种 静电感应
【详解】

18.密立根 1.6false10-19C
【详解】
[1][2] 历史上最早测出电子电荷量数值的科学家是密立根,这位科学家测定了数千个带电油滴的电量,发现这些电量都等于一个电量的整数倍,这个电量是1.6false10-19C。
19.错误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详解】

20.张开 负 正 闭合
【详解】
带正电的C移近导体A时,根据静电感应,负电荷移动到A,正电荷移动到B,把A、B分开再移走C,A带负电,B带正电,金属箔片张开,再让A、B接触,正负电荷中和金属箔片闭合。
[1]张开
[2] 负
[3] 正
[4] 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