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和2021年湖北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专题2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21?荆门)“地球是我的母亲,衣食住行全都依赖于你,我要报答你的深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由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
B.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降低温室效应
C.外来物种“薇甘菊”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可以大量引进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D.少使用化肥、多使用农家肥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2.(2021?荆门)毛主席曾写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鹰为什么能击于长空,而鱼却能翔于浅底,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B.环境影响生物分布,生物适应特定环境
C.鹰与鱼之间为竞争关系
D.生物能影响环境
3.(2021?鄂州)鄂州,以湖而名,依水而兴。境内拥有大小湖泊100多个,是著名的“百湖之市”。如图是我市某湖泊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阳光对水生植物的分布没有影响
B.该食物网中,鱼和鹭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水生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4.(2021?咸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小麦在阳光下生长
B.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
C.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真菌
D.岩洞里的钟乳石慢慢长大
5.(2021?黄石)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
B.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C.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D.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6.(2021?黄石)有关“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反映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B.鼠、蛇、鹰都是消费者
C.该食物链中还需加上分解者
D.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7.(2021?黄石)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的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8.(2021?咸宁)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一个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不同的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发生物质的交换
9.(2021?黄石)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这一事例说明( )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组成成分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不会改变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10.(2021?湖北)如图图一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的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选出正确的答案( )
A.图一中包含四条食物链;沿食物链流动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在生物圈消失
B.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吃虫的鸟,它与蜘蛛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C.图三中的乙表示生产者,它通过生理过程②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生态农业在图三中的甲类生物主要是牛羊等动物
11.(2021?湖北)清江河是滋养恩施土苗儿女的母亲河,自西向东流经我州利川恩施建始等地。某乡镇所辖清江河谷两岸土质相近、降水相当,盛产柑橘,但北岸品质更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地北岸柑橘品质更优,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光照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
B.柑橘的性状受基因型与环境的共同影响;以上实例说明,生物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
C.柑橘以果实为收获物,管理中应适当增施含氮的无机盐
D.柑橘果肉富含维生素C可以防治贫血病;橘树具有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等生态效益
12.(2021?湖北)袁隆平院士被国内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所培育的高产水稻品种已在世界多地种植。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生物数量多,所以稻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稻田要人工除草,说明该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C.“阳光→水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杂交水稻的高产性状是可遗传的变异
13.(2021?宜昌)据报道,包括旅游景点大堡礁在内的多处珊瑚大面积死亡,多名生物学家研究原因,初步结论是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导致的。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以下做法你会选择哪些在今后生活中践行:( )
①多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车辆,少开私家车;
②纸张双面使用;
③关闭电视时不关闭电源;
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⑤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
14.(2021?宜昌)有关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说法:①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水稻、鱼类外,补充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即可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③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④因为在稻田中增加了鱼类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提高到与热带雨林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2021?襄阳)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6.(2021?黄石)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森林中的所有动物
C.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D.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17.(2020?十堰)牛头山森林公园是我市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下列与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园中所有的树木构成了一个森林生态系统
B.森林中朽木上的蘑菇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夏季的公园清凉怡人,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D.这一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
18.(2020?恩施州)2020年5月22日是第27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其主题是“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相违背的是( )
A.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
C.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
D.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19.(2020?孝感)某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丙→丁”这样一条食物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等组成
B.甲、乙、丙、丁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若该食物链所在的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丁体内的污染物最多
D.该食物链中的丁作为腐生性微生物可分解烂菜叶、橘子皮等厨余垃圾
20.(2020?宜昌)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
B.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1.(2020?宜昌)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顺序是( )
①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
②草尽狐兔愁;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2.(2020?随州)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草树木,谱写出了许多名篇佳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花草树木”和“人”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A.非生物因素、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非生物因素、消费者 D.消费者、分解者
23.(2020?宜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 B.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
C.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D.细菌、真菌的合成作用
二.多选题(共2小题)
24.(2021?咸宁)下列哪些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B.沙漠里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C.羚羊被猎豹追捕后变得更加警觉
D.玉米需种植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
25.(2021?咸宁)“草→兔→狐”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条食物链,下列与这条食物链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是生产者,兔是消费者,狐是分解者
B.若狐的数量发生改变不会影响草的数量
C.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只能出现在一条食物链中
D.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狐的体内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2021?荆门)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到漳河开展研学旅行,研究了某局部生态系统后绘制出如图1所示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局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食物网所列生物,代表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生物部分还不完整,还缺少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
(2)图1食物网中,螺狮与鱼的关系有 。
(3)图2中A代表的生物可以对应图1中的 。
(4)中华秋沙鸭(一种野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漳河越冬的中华秋沙鸭逐年增多。请写出一条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具体措施。 。
(5)近年来,荆门市、区两级政府正在治理、美化漳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漳河水库能出现桃花水母是水质优良的反映,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漳河生态系统既能提供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用水,也能调节气候
C.取缔周边的非法餐饮业,可以减少污染,保护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
D.“禁渔”能有效增加漳河鱼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7.(2021?荆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荆门市政府近年正在努力建设多个湿地公园,优化当地生态环境。某校组织学生到沙洋县曾集镇潘集湖湿地公园研学。期间有学生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食物网,图2表示局部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与昆虫的关系是 。
(2)有学生将公园内的生物种类与建立前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如今生物种类明显增加,食物网也更复杂。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 就越强。
(3)图2中A代表的生物可以是图1中的 。在生态系统中,C的作用是 。
(4)有同学将图1中的昆虫分为一类,吃草籽鸟、鼠、杂食性鸟、鹰分为另一类。他的分类依据可能是 。
28.(2021?襄阳)襄阳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襄阳市常见树种230多种,兽类40多种,鸟类30多种,昆虫5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
(2)襄阳市月亮湾公园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 调节能力。
(3)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
(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5)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工程,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移植来的常绿树种也给冬天的襄阳带来绿色生机,人们都赞叹襄阳环境好、空气好,是生态宜居城市。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6)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请你对垃圾处理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
(7)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减排力度最大、减排贡献最多的国家。我国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实现碳的净零排放),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填序号,多选)。
①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②利用风能发电
③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
④推广太阳能路灯
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杯
29.(2020?荆门)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请分析下列事例,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中,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
(4)荒漠中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多倍,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和荷叶中都有贯通的气腔,上述事例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0.(2020?荆门)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该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图示的成分外,还应包括 和非生物部分。
(4)一般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020和2021年湖北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专题2生物与环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解答】解:A、我们吃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我们吃的蔬菜、水果、粮食直接来自于植物;肉、蛋、奶直接来自于动物,间接的来自于绿色植物。所以,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的,A正确;
B、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降低温室效应,B正确;
C、随意引进植物新物种,缺少天敌的制约,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错误;
D、少使用化肥、多使用农家肥可以减少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鹰击长空,鹰前肢特化为翼,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体内有气囊,适于空中飞翔;鱼翔浅底,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所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分布,生物对各自环境的适应。
故选:B。
3.【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阳光是影响水生植物的分布的非生物因素,错误。
B、该食物网中,鱼和鹭都以虾为食,属于竞争关系,鹭又以鱼为食,又属于捕食关系,正确。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若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该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正确。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水生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故选:A。
4.【解答】解:A、小麦在阳光下生长,属于生长现象,不符合题意。
B、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动物通过运动进行捕食或繁殖等,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C、真菌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D、钟乳石不属于生物,不属于生命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答】解:A、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生物的生存地点和影响其生活的各种因素。A错误;
BD、生物生活的环境中各种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BD正确;
C、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C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即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A正确;
B、鼠、蛇、鹰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B正确;
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没有分解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的,D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所以,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的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故选:C。
8.【解答】解: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只有植物,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错误。
B、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错误。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有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正确。
D、不同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协调的,会发生物质的交换,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
故选:A。
10.【解答】解:A、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一中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螳螂→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螳螂→蛇→猫头鹰,共4条。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所以图二中食物链为:丁→乙→甲→丙,对应图一中食物链为: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所以,图二中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吃虫的鸟,它与蜘蛛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正确;
C、生产者既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又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图三中的乙表示生产者,它通过生理过程①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错误;
D、分析图三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可知,乙为生产者、丙和丁为消费者,甲为分解者。因此,甲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生物。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A、由题干可知,此地北岸柑橘品质更优,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光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A正确;
B、柑橘的性状受基因型与环境的共同影响;以上实例说明,环境可以影响和改变生物,B错误;
C、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因此柑橘以果实为收获物,管理中应适当增施含磷的无机盐,C错误;
D、柑橘果肉富含维生素C可以防治坏血病,D错误。
故选:A。
12.【解答】解:A、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稻田是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仅是因为稻田中生物数量多,错误;
B、稻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没有自动调节能力,错误;
C、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错误;
D、杂交水稻的高产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①多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车辆,少开私家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低碳生活;
②纸张双面使用,可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木材的使用,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碳,实现低碳生活;
③关闭电视时不关闭电源,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可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低碳生活;
⑤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可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低碳生活;
故选:C。
14.【解答】解:①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水稻属于生产者,鱼类属于消费者,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错误;
②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正确;
③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越是食物链的末端有害物质积累越多。大鱼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正确;
④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若。在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远远少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因此热带雨林的自动调节能力要强很多。错误。
可见②③正确。
故选:A。
15.【解答】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故选:D。
16.【解答】解:A、一片森林,既包含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
B、森林中的所有动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
C、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只包含了生物部分的植物部分,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
D、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17.【解答】解:A、“公园中所有的树木”,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错误;
B、森林中朽木上的蘑菇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因此,夏季的公园清凉怡人,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正确;
D、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能,错误。
故选:C。
18.【解答】解:A、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不符合主题,符合题意;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符合主题,不符合题意;
C、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A正确;
B、生态系统各植物的种群数量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甲→乙→丙→丁”食物链中,甲的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丁的级别最高,含量最多。C正确;
D、食物链指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在“甲→乙→丙→丁”食物链中,丁是消费者,不能分解烂菜叶、橘子皮等厨余垃圾,D错误。
故选:D。
20.【解答】解: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体现的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
B、蜻蜓点水体现了生物能繁殖,错误。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正确。
D、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错误。
故选:C。
21.【解答】解:①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降低叶的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茎肉质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②兔以草为食,狐以兔为食,所以“草尽狐兔愁”,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④白天和夜晚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
故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排列组合是③①④②。
故选:D。
22.【解答】解: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花草树木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人属于消费者。
故选:B。
23.【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因此,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多选题(共2小题)
24.【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如A海拔影响阔叶林的分布,B沙漠中,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D光照影响玉米种植,这些都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如羚羊被猎豹追捕后变得更加警觉就是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BD。
25.【解答】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草→兔→狐中草属于生产者,兔、狐属于消费者。故A错误;
B、若狐的数量发生改变会直接影响兔的数量,兔的数量会影响草的数量,所以若狐的数量发生改变会影响草的数量,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往往不止出现在一条食物链中,从而形成食物网,C错误;
D、有些有毒物质如DDT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狐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D正确。
故选:ABC。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1中藻类和水草是生产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所以还缺少的生物组成成分是分解者;
(2)图1中鱼以螺狮为食,两者存在捕食关系,同时螺蛳和鱼都以水草为食,两者存在竞争关系;
(3)图2中A代表的生物是生产者,可以对应图1中的藻类和水草;
(4)中华秋沙鸭(一种野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漳河越冬的中华秋沙鸭逐年增多。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具体措施有:做好宣传工作;举报捕猎者了;给野鸭投食等;(合理即可)
(5)A、桃花水母其对水质的要求极高,桃花水母的出现从侧面也反映了漳河水库环境质量的优良,桃花水母与水质变好有关系,桃花水母不能影响环境,A错误;
B、漳河生态系统既能提供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用水,也能调节气候,B正确;
C、取缔周边的非法餐饮业,可以减少污染,保护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C正确;
D、“禁渔”能有效增加漳河鱼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捕食和竞争;
(3)藻类和水草;
(4)做好宣传工作;举报捕猎者了;给野鸭投食等;
(5)BCD。
27.【解答】解:(1)杂食性的鸟以昆虫为食,两者存在捕食关系,同时杂食性的鸟和昆虫都以绿色植物为食,两者存在竞争关系。
(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3)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B各种动物为消费者,C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4)根据动物体内是否具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上述动物 中的鼠、吃草籽鸟、杂食性鸟和鹰脊椎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捕食和竞争;
(2)自我调节能力;
(3)绿色植物;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
(4)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椎.
28.【解答】解:(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襄阳市常见树种230多种,兽类40多种,鸟类30多种,昆虫5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襄阳市月亮湾公园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故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4)食物链反映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题图中的一条食物链:②树→③虫→⑤鸟。
(5)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变或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依赖环境:是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所以,本小题题干内容了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都是对垃圾处理的合理化建议。
(7)③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会造成空气污染;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杯,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所以,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①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②利用风能发电、④推广太阳能路灯、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故答案为:(1)种类
(2)自动
(3)生产者
(4)②→③→⑤
(5)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答案体现“物质回收、利用、转换”的思想,合理即可给分)
(7)①②④⑤
29.【解答】解:(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山寺中的桃花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而晚开放的现象,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草与豆,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的关系是竞争。
(4)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1)环境影响生物;
(2)生物影响环境;
(3)竞争;
(4)生物适应环境。
30.【解答】解:(1)、(2)图中食物链有:草→兔→猫头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所以,图中有5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猫头鹰。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草是生产者,兔、狐、鼠、蛇、猫头鹰都属于消费者,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缺少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
故答案为:(1)5
(2)草→鼠→蛇→猫头鹰
(3)分解者
(4)自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