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反饥饿,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也是中国人的斗争。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至少有1.55亿人在55个国家地区内陷入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
①
。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夙愿。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
②
的憧憬。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
③
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他幽默,步入
④
,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明哲保身沁人心脾五彩斑斓耄耋之年
B.
明哲保身扣人心弦斑驳陆离鲐背之年
C.
无动于衷扣人心弦五彩斑斓鲐背之年
D.
无动于衷沁人心脾斑驳陆离耄耋之年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反饥饿,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也是中国人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至少有1.55亿人在55个国家地区内陷入粮食危机。
B.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至少有1.55亿人在55个国家地区内陷入粮食危机。
C.
反饥饿,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也是中国人的斗争。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粮食危机。
D.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粮食危机。
19.
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未在材料中出现的一项是(
)
A.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位卑未敢忘忧国”正是要求每个公民都为国家富强尽一份力。
B.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这艘巨轮想要行稳致远,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党史教育。
C.
从平原到山川,从池塘到大海,从动物到植物,生态系统构成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要高山低头、让江水回头,创造多个“世界之最”的东深供水工程,彻底解除了香港同胞的缺水之困。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他的浪漫的色彩,会鼓动我们的青年的热情。
B.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
C.
季老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数种语言,这使得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D.
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火爆。
1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描画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感受。
B.
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而定。
C.
站在泰山峰顶俯瞰大地,无不使人感叹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工鬼力。
D.
在景点少而精的从化、昆都等地,酒店的地理位置是否优越决定着酒店的房间预订率。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A)——曹禺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B)。”《雷雨》的
,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也昭示着中国有了与西方经典戏剧比肩的作品。曹禺随后又创作出《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创作的剧本匠心独运,富于激情,具有可读性和可演性。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激烈,(
)。如《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的对话,在两人叙述往事中,周朴园四次问鲁侍萍是什么人(C)。从“你——你贵姓?”到“你姓什么?”再到“你是谁?”(D),以及最后的“哦,你,你,你是——”,每次问话都体现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的个性特征,而且这些动作化的语言又让人
,感受到他渐趋紧张的心理状态,联想到他惊愕慌乱的姿态表情。这段对话层次分明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由隐微至显露,最终达到
的高潮。
为表彰曹禺而以曹禺名字命名的“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戏剧界
,对推动我国戏剧剧本的创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17.文中A、B、C、D四处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问世
浮想联翩
波涛汹涌
久负盛名
B.面市
浮想联翩
波澜壮阔
声名鹊起
C.问世
异想天开
波澜壮阔
久负盛名
D.面市
异想天开
波涛汹涌
声名鹊起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且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B.而且对话层次清晰,富有情感
C.而且人物语言个性化、动作化
D.而且通过动作化语言展示出人物性格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己沉淀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总是善于在理念上古为今用,在实践中????????,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者、伟大时代精神开拓者。
??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赋予孺子牛以“为民服务”、拓荒牛以“创新发展”、老黄牛以“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强大基因,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这既是对过去一年中国人民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行的深情寄望。
??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全球唯一经济体。一系列“惊天逆转”和“难以想象”,无不浸润着“???????”的奉献精神,焕发着“???????”的开拓豪情,闪耀着“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劳品质,无不刻写下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的鲜明印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陈出新
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
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
B.革故鼎新
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
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
C.推陈出新
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
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
D.革故鼎新
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
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波浪线上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B.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C.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D.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全球唯一经济体。
B.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C.中国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
D.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莎士比亚说:世界只是一座舞台,生命只是一个可怜的戏角。简单说,就是
。其实,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悲剧和平凡是不
的,所谓“主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
的,(
)。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于引起
。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事也没有。如果你我是哈姆雷特,逞英雄义气,就痛痛快快把仇人杀死;不逞英雄义气,便俯首帖耳称他做父亲,多么干脆,由于悲剧的产生是睁着大眼睛的不平常人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生如戏
相容
望其项背
轩然大波
B.戏如人生
相融
望其项背
流言蜚语
C.戏如人生
相融
同日而语
轩然大波
D.人生如戏
相容
同日而语
流言蜚语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你我凡人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也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
B.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也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
C.你我凡人有他们那股傻劲儿,也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
D.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却有他们那股傻劲儿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悲剧的产生是由于睁着大眼睛的不平常人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
B.由于悲剧的产生是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
C.悲剧的产生是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
D.悲剧是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造成的。
河南省安阳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
;百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
。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了更
服务。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流程也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大大
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紧握詹天佑百年京张的接力棒,中国高铁正在续写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断言
一目了然
人性化
提高
B.
预言
一目了然
个性化
增加
C.
预言
了然于胸
人性化
提高
D.
断言
了然于胸
个性化
增加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B.
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C.
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D.
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借助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B.
京张高铁应用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为沿线实时“体检”
C.
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D.
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河南省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词中的经典语句极富美感,被歌手和作词人化用到现代歌曲中本是好事,但结果却是???????。比如伊能静的《念奴娇》,旋律低劣且置一边,可当那句“羽扇纶(lún)巾”传入耳中时,使人不由嗟叹:古人为锤炼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 ),更别提品味其中蕴含的美了。如果说这种经典美的丧失属于个人素养的????????造成的无心之失还可以原谅,那么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对先贤古圣的戏说和亵渎,则????????!
??传统经典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消费时代一切为了消费,在消费“传统文化”的大潮里,一旦传统文化被功利性地融入现代元素,被人为地涂上铜臭色彩,经典不再是经典,而是变成了????????的东西,或许会流行一时,但流行过后,便被永远的埋葬到那所谓的“时尚追求”中。
??为了我们民族的延续,为了民族更好的发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千万别让铜臭亵渎了经典!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背道而驰
淡薄
不可饶恕
画虎不成
B.适得其反
浅薄
不容宽宥
不伦不类
C.背道而驰
浅薄
不容宽宥
画虎不成
D.适得其反
淡薄
不可饶恕
不伦不类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的是符合诗歌的语意语境
B.达到诗意的尽善尽美
C.现代人引用经典却连准确都难以保证
D.现代人却不能准确引用经典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
B.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是民族的精神家园。
C.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
D.传统经典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反饥饿,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也是中国人的斗争。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至少有1.55亿人在55个国家地区内陷入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
①
。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夙愿。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
②
的憧憬。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
③
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他幽默,步入
④
,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明哲保身沁人心脾五彩斑斓耄耋之年
B.
明哲保身扣人心弦斑驳陆离鲐背之年
C.
无动于衷扣人心弦五彩斑斓鲐背之年
D.
无动于衷沁人心脾斑驳陆离耄耋之年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反饥饿,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也是中国人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至少有1.55亿人在55个国家地区内陷入粮食危机。
B.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至少有1.55亿人在55个国家地区内陷入粮食危机。
C.
反饥饿,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也是中国人的斗争。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粮食危机。
D.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粮食危机。
19.
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未在材料中出现的一项是(
)
A.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位卑未敢忘忧国”正是要求每个公民都为国家富强尽一份力。
B.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这艘巨轮想要行稳致远,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党史教育。
C.
从平原到山川,从池塘到大海,从动物到植物,生态系统构成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要高山低头、让江水回头,创造多个“世界之最”的东深供水工程,彻底解除了香港同胞的缺水之困。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常见的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3)本题考查辨别修辞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要能够区分。
【解答】(1)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语境是说面对“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粮食危机”时“我们”的态度,这和“保全自己”无关,故①应选择“无动于衷”。沁人心脾:形容诗歌、文章等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扣人心弦:扣,敲打。形容事物激动人心。用于“憧憬”②应选择“扣人心弦”。五彩斑斓:斑斓:颜色驳杂,灿烂多彩。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此处用的是比喻义。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③是说年轻人见识丰富,此处可用“五彩斑斓”的比喻义,而“斑驳陆离”侧重“色彩纷杂”,故③应选择“五彩斑斓”。耄耋之年:形容七十到九十岁的老人。71至80岁为耋寿,81至90岁为耄寿。鲐背之年:九十岁高龄的老人。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结合“总是自称‘90后’”可知④应选择“鲐背之年”。
故选C。
(2)原句有三处语病:其一,“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也是中国人的斗争”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是中国人的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其二,“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句式杂糅,可删去“根据”或“显示”;其三,“至少有1.55亿人在55个国家地区内”,状语语序不当,正确的是“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⑤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据此分析,只有D项正确。
故选D。
(3)“喜看稻菽千重浪”是引用;“他倔强……他坦诚……他幽默……”是排比;“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运用了比喻,把压力、负担比成“包袱”。
A.“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引用。
B.“中国这艘巨轮”运用了比喻,把中国比成“巨轮”,比喻。
C.“从平原到山川,从池塘到大海,从动物到植物”运用了排比。
D.“要高山低头、让江水回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低头”把高山人格化,“回头”把江水人格化。
故选D。
答案:
(1)C
(2)D
(3)D
【点评】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
(3)范围大小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5)感彩不同。
(6)语体色彩不同。
(7)语法搭配不同。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他的浪漫的色彩,会鼓动我们的青年的热情。
B.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
C.
季老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数种语言,这使得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D.
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火爆。
【分析】此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对词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解答】A.鼓动:这里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句中用来陈述“色彩”,对象不当,错误。
B.质疑:提出疑问。这里应为置疑,意为怀疑(多用于否定式)。使用正确。
C.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说话者语言紊乱或空洞。这里不是说先生说话混乱,而是强调学生基础差,听不懂,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如堕五里雾中”。
D.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句中用于形容“楼盘销售火爆”,不合语境,错误。
故选:B。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是语文考查的一种基本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在考试中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正确使用虚词。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填充两种。
(2)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侧重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
(3)成语使用。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
1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描画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感受。
B.
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而定。
C.
站在泰山峰顶俯瞰大地,无不使人感叹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工鬼力。
D.
在景点少而精的从化、昆都等地,酒店的地理位置是否优越决定着酒店的房间预订率。
【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解答】A.搭配不当,“描画……感受”搭配不当,应该是“表达感受”。
B.两面对一面,第二个“是否”与“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不照应,应是“单凭人口规模大小、领土幅员广狭”。
C.中途易辙,前半句主语是“俯瞰”之人,后半句主语成了看到的景观,去掉“使人”。
D.正确。
故选:D。
【点评】常见的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例:几声鸟鸣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这里的谓语是“打破”,而宾语是“环境”,显然不能说“打破”。可以改成“几声鸟鸣打破了环境的沉寂”,就说得通了。
例:超帅统一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排“内容、时间、出席人员”都是说得通的,但是不能安排“会议中的问题”。像这样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单凭语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还需要进行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最重要的是分清主干和枝叶,只有主干和枝叶分析正确才能正确分析搭配是否恰当。另外,还要注意逻辑思考,也就是想想句子在道理上能否说得过去。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A)——曹禺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B)。”《雷雨》的
,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也昭示着中国有了与西方经典戏剧比肩的作品。曹禺随后又创作出《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创作的剧本匠心独运,富于激情,具有可读性和可演性。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激烈,(
)。如《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的对话,在两人叙述往事中,周朴园四次问鲁侍萍是什么人(C)。从“你——你贵姓?”到“你姓什么?”再到“你是谁?”(D),以及最后的“哦,你,你,你是——”,每次问话都体现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的个性特征,而且这些动作化的语言又让人
,感受到他渐趋紧张的心理状态,联想到他惊愕慌乱的姿态表情。这段对话层次分明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由隐微至显露,最终达到
的高潮。
为表彰曹禺而以曹禺名字命名的“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戏剧界
,对推动我国戏剧剧本的创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17.文中A、B、C、D四处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问世
浮想联翩
波涛汹涌
久负盛名
B.面市
浮想联翩
波澜壮阔
声名鹊起
C.问世
异想天开
波澜壮阔
久负盛名
D.面市
异想天开
波涛汹涌
声名鹊起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且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B.而且对话层次清晰,富有情感
C.而且人物语言个性化、动作化
D.而且通过动作化语言展示出人物性格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及准确辨析标点符号的误用,能根据考查的标点有针对性的分析句子的语气、停顿、结构及意义等。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做到话题一致,注意语意连贯。
【解答】(1)B.“东方莎士比亚”只是一个称号,并非完整句子,因此里面的句号使用不当,应当放到双引号外面。故选B。
(2)问世: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面市:(产品)开始供应市场。这里指《雷雨》跟读者见面,应选“问世”;浮想联翩: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这里作品中动作化的语言让人联想不断,应选“浮想联翩”;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这里修饰剧情的高潮,应选“波涛汹涌”;久负盛名: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语境是说“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戏剧界长期享有很好的名声,应选“久负盛名”。故选A。
(3)联系后文“如《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的对话,在两人叙述往事中,周朴园四次问鲁侍萍是什么人……”可见这里是说人物语言特点;再联系后文“每次问话都体现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的个性特征,而且这些动作化的语言……”可知,这里的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动作化特点。C项内容符合要求。故选C。
答案:
(1)B
(2)A
(3)C
【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己沉淀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总是善于在理念上古为今用,在实践中????????,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者、伟大时代精神开拓者。
??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赋予孺子牛以“为民服务”、拓荒牛以“创新发展”、老黄牛以“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强大基因,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这既是对过去一年中国人民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行的深情寄望。
??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全球唯一经济体。一系列“惊天逆转”和“难以想象”,无不浸润着“???????”的奉献精神,焕发着“???????”的开拓豪情,闪耀着“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劳品质,无不刻写下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的鲜明印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陈出新
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
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
B.革故鼎新
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
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
C.推陈出新
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
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
D.革故鼎新
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
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波浪线上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B.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C.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D.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全球唯一经济体。
B.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C.中国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
D.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平时要注意识记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1)第一空,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根据语境中说的“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此处是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善于选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故选用“推陈出新”。第二空,“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的意思是给人家的东西多,从别人那里取得的东西少。强调无私奉献精神。所以,根据第二空中“奉献精神”,此处应选用“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第三空,“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是说将荒原变成沃野,将沙漠边城绿洲,需要的是开拓精神,这与语境中的“开拓豪情”相吻合,故此处选用“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故选A。
(2)文中波浪线上的引号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A.“白发三千丈”上的引号表示引用。B.“文”上的引号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C.“第九艺术”上的引号表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D.“尼人”上的引号表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故选B。
(3)本原句错误:一是“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控制疫情”语序不当,应改为“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这样排除A、C项;二是“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全球唯一经济体”语序不当,应把“全球唯一”放在“实现”的前面,即改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样排除D项。故选B。
答案:
(1)A
(2)B
(3)B
【点评】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莎士比亚说:世界只是一座舞台,生命只是一个可怜的戏角。简单说,就是
。其实,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悲剧和平凡是不
的,所谓“主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
的,(
)。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于引起
。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事也没有。如果你我是哈姆雷特,逞英雄义气,就痛痛快快把仇人杀死;不逞英雄义气,便俯首帖耳称他做父亲,多么干脆,由于悲剧的产生是睁着大眼睛的不平常人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生如戏
相容
望其项背
轩然大波
B.戏如人生
相融
望其项背
流言蜚语
C.戏如人生
相融
同日而语
轩然大波
D.人生如戏
相容
同日而语
流言蜚语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你我凡人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也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
B.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也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
C.你我凡人有他们那股傻劲儿,也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
D.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却有他们那股傻劲儿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悲剧的产生是由于睁着大眼睛的不平常人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
B.由于悲剧的产生是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
C.悲剧的产生是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
D.悲剧是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造成的。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1)第一处根据后面莎士比亚的话强调世界是舞台、生命是戏角,应该用“人生如戏”。
第二处,相融:相互融合,紧密交融。可指液体和溶剂,也包含情感上。相容:同时并存,互相包容。包括人和事物之间。第二处表示互相包容,选“相容”。
第三处,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同日而语:把相同的人或事物放在同一时间比较,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第三处语境强调不同的人,选“望其项背”更恰当。
第四处,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指不好的影响。流言蜚语: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第四处语境没有诬蔑之说,应选“轩然大波”。
故选A。
(2)注意比较凡人与不平常人的差别。前面说“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都不是你我凡人……”,可见下面应从凡人不具有不平常人的伟大的角度来说,排除CD。后面内容强调悲剧中的不平常人做的事傻到凡人均可妥协避开。“也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与后文“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衔接更加紧密。
故选B。
(3)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由于”放在开头导致句子结构不完整,排除B。二是“睁着大眼睛的”语序不当,应去掉‘的’放在“不平常人”的后面,更符合逻辑,排除A。D项“由于……造成的”句式杂糅。
故选C。
答案:
(1)A
(2)B
(3)C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河南省安阳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
;百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
。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了更
服务。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流程也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大大
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紧握詹天佑百年京张的接力棒,中国高铁正在续写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断言
一目了然
人性化
提高
B.
预言
一目了然
个性化
增加
C.
预言
了然于胸
人性化
提高
D.
断言
了然于胸
个性化
增加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B.
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C.
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D.
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借助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B.
京张高铁应用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为沿线实时“体检”
C.
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D.
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
第一处是“断言”或“预言”,“断言”是指断定的话或十分肯定地说,强调下结论时的肯定语气;“预言”则是指预先说出将要发生的事情,强调提前预知。此处所涉及的“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应该更多指向断定肯定的语气,更突出了京张铁路的价值,更多扬眉吐气的意味,故选用“断言”。
第二处是“一目了然”或“了然于胸”。“一目了然”强调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一下子就能看见全部情况;“了然于胸”则表示心里非常明白。二者的区别在字面上也已经比较清楚,主要在于“目”与“胸(心)”。横线处表达的意思是工作人员一下子就清清楚楚地看到,所以应当填“一目了然”。
第三处是“人性化”或“个性化”。“人性化”是指“使之符合人性需求”“考虑到人的感受”,而“个性化”则是与“大众化”相对的概念,强调不同之处。横线处的后文侧重于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手段给人带来了便利,所以应填“人性化”。
最后一处是“提高”或“增加”。“提高”是指“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增加”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常用于数量。此处横线后接的“安全性”“舒适性”,都属于程度上的,应填“提高”。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首先,“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这一分句中的“保障”作为动词与“北京冬奥会”搭配不当,应为“保障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或变成名词,“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据此,可以排除A、D项。
其次,这一分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这一分句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也需要适当考虑先后顺序。一般来说,“是……也是……”,分句前半部分的信息应是比较显而易见或直接的,后半部分则是表面不清楚或间接的、需要揭示出来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这一信息对于京张高铁的意义比较明显直接,放在前面较为合适。
最后,“成为”和“被誉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客观
事实还是主观称道,前者需要较为充分的事实做依据。根据文意,京张高铁主要特点是智能,不能作为集大成者的依据,且根据文意,此处比较强调主观称道而非客观事实。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要填写的句子后接“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属于对“检修”内容的具体解说。
A项,“借助……技术”属于短语,句子没有终结,首先排除
C项,主语为“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语段陈述主体不能很好衔接,也排除。
B项和D项区别于“应用……”和“基于……”的,“应用”是“使用”的意思;“基于”是“由于、根据”的意思。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句两分之间是因果逻辑关系可推知“基于”更好,D项是最为恰当的。
故选D。
河南省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词中的经典语句极富美感,被歌手和作词人化用到现代歌曲中本是好事,但结果却是???????。比如伊能静的《念奴娇》,旋律低劣且置一边,可当那句“羽扇纶(lún)巾”传入耳中时,使人不由嗟叹:古人为锤炼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 ),更别提品味其中蕴含的美了。如果说这种经典美的丧失属于个人素养的????????造成的无心之失还可以原谅,那么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对先贤古圣的戏说和亵渎,则????????!
??传统经典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消费时代一切为了消费,在消费“传统文化”的大潮里,一旦传统文化被功利性地融入现代元素,被人为地涂上铜臭色彩,经典不再是经典,而是变成了????????的东西,或许会流行一时,但流行过后,便被永远的埋葬到那所谓的“时尚追求”中。
??为了我们民族的延续,为了民族更好的发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千万别让铜臭亵渎了经典!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背道而驰
淡薄
不可饶恕
画虎不成
B.适得其反
浅薄
不容宽宥
不伦不类
C.背道而驰
浅薄
不容宽宥
画虎不成
D.适得其反
淡薄
不可饶恕
不伦不类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的是符合诗歌的语意语境
B.达到诗意的尽善尽美
C.现代人引用经典却连准确都难以保证
D.现代人却不能准确引用经典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
B.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是民族的精神家园。
C.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
D.传统经典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1)第一处,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结合语境,强调结果,应选“适得其反”。
第二处,浅薄:肤浅,多指人的学识、修养等;也指社会风气浇薄、轻浮。淡薄:不浓厚,因淡忘而印象模糊。结合语境,强调个人素养,应选“浅薄”。
第三处,不容宽宥:不容宽恕,不容原谅。不可饶恕:不能原谅过错、冒犯或失礼之处。“不可饶恕”词义更重,应选“不容宽宥”。
第四处,不伦不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画虎不成: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结合语境,这里强调不成样子,应选“不伦不类”。
故选B。
(2)分析语段可知,括号前强调古人为锤炼一个字花费心力,括号后强调没有品位其中的美,中间的句子应承前启后,由“古人为锤炼一个字……”可推知后面要接的句子写是“现代人”的情况;AB两项强调目的,不能连接后句,而且没有说“现代人”,故排除;CD两项比较,C项项强调的是现代人引用经典的不准确,更合语境,D项则没有强调的语气,重点不突出,从语势上分析,要排除。
故选C。
(3)分析画线句可知,这里用到的是三个层次的短句,“民族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和“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三者之间应有逻辑上的先后的顺序,“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应放在句末,“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搭配不当,说其是“支柱”不恰当,应改为“载体”。
A.正确。
B.语序不当,“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应放在句末。
C.搭配不当,“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应改为“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D.语序不当,“是中华崛起的文化之基”应放在句末;搭配不当,“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应改为“传统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故选A。
答案:
(1)B
(2)C
(3)A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