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27
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1905—1936),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1926
年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她来到东北。1935
年11月,在与日伪军作战时,她受伤被俘,坚贞不屈。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珠河县(今黑龙江尚志市)被杀害。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武装。
学习目标
1.认识“陈、曼”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重点)
3.抓住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重点)
字词乐园
我会认
chén
màn
gāng
陈(陈列)
曼(轻歌曼舞)
缸(缸子)
liáng
dùn
zhēn
梁(高粱)
顿(一顿饭)
侦(侦察)
一、导入
一个“粗瓷大碗”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用过的物品。这个碗虽然普通,但背后的故事却非常感人。它凝聚着一位革命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抓住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二、重点知识
1.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一次战斗结束后,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这个粗瓷大碗,赵一曼要求还回去,但由于敌人已被消灭没法归还。开饭时,小通讯员用这个碗给她从病号灶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想让她吃顿饱饭。而赵一曼看着这碗高粱米饭,百感交集,最后偷偷把高粱米饭倒进锅里,另外盛了半碗野菜粥。第二天,她又把这个碗送给了七班。
主要内容:
2.找出文中对赵一曼的描写,体会她崇高的品质。
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搞特殊。
对战士非常关心。
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说明赵一曼已经多日未曾吃过饱饭了。
饱含着战士对赵一曼的关心与爱戴。
赵一曼心中时刻想到的是战士,而不是自己。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与上文通讯员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形成鲜明对比。
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不搞特殊。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说明赵一曼并不在意有没有碗用,只要别人有碗用他就高兴。
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
丢’碗呢?”
课文通过记叙一个粗瓷大碗的故事,赞美了赵一曼同志关心战士,不搞特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
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整理抗日战争中涌现的其他英雄人物事迹,与同学交流分享。
表现爱国主题的诗句
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1940年),男,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课外拓展
表现爱国主题的诗句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针对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作战计划。在日军疯狂镇压下,杨靖宇带领抗联第一路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表现爱国主题的诗句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lián
gāng
màn
liè
liáng
dùn
zhēn
huán
列
曼
联
缸
还
粱
顿
侦
一、连一连。
课堂练习
(
)的故事
(
)的时候
战士们的(
)
令人感动
趁人不注意
艰苦生活
关爱
二、根据课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同志之间的(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着一个粗瓷大碗。这个碗(
)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
)。
陈列
赵一曼
令人感动的故事
2.课文以(
)为线索,讲述了(
)同志用碗的前后经过,赞美了她(
)的高尚品质。
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
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
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赵一曼通知只使用过一次的一个粗瓷大碗。
(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②赵一曼开心的收下了通讯员送给她的这个粗瓷大碗。
(
)
③炊事员老李被赵一曼的做法感动了。
(
)
×
√
记得消化吸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