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3节 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3节 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06 21:04:32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3节 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B.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C.乙的密度是甲的4倍
D.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两个物理量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成正比关系;如果两个物理量变化的图像为一条双曲线,那么二者成反比例关系。
(2)从图像中找到一组对应的甲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计算即可;
(3)从图像中找到一组对应的乙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计算即可,然后计算二者的比值;
(4)根据密度的特性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都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的质量和体积都成正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当甲的体积为2×10-3m3时,质量为1kg,
那么它的密度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乙的体积为2×10-3m3时,质量为4kg,
那么它的密度为:,
那么乙的密度是甲的4倍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甲和乙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D。
2.(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对密度定义式ρ=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密度是由它的质量和体积所决定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性分析判断。
【解答】1g水和1t水的密度相等,1cm3的水和1m3的水密度相同,因此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2020七上·诸暨期末)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
B.20g的甲物体和10g的乙物体密度相同
C.乙物质的密度是2g/cm3
D.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都成正比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2)(3)根据公式计算甲和乙的密度;
(4)如果两个物理量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它们成正比例关系。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甲的密度为:;
乙的密度为:;
故A、B、C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都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4.(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 ρ2 的两种液体,且ρ1< ρ2。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也完全相同,则 (  )
A.甲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B.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C.两杯内液体的质量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混合液体的总质量等于所有液体的质量之和,混合液体的总体积等于所有液体的体积之和,利用这些关系结合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甲杯:设液体的质量为m,那么两种液体的总质量为2m;
此时混合液体的密度:①;
乙杯:设液体的体积为V,那么两种的总体积为2V;
此时混合液体的密度:②;
①÷②得到:;
即ρ甲<ρ乙;
因为混合液体的体积V甲=V乙;
根据公式m=ρV可知,m甲即乙杯内的液体质量大。
故选B。
5.(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①m1=m2>m3>m4;②V1=V2>V3>V4③ρ1<ρ2=ρ3<ρ4④ρ1>ρ2=ρ3>ρ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像确定四种固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再根据密度公式比较密度大小。
【解答】①纵轴表示质量,1和2在同一条横线上,即m1=m2;2、3、4的位置逐个靠下,那么m2>m3>m4,故①正确;
②横轴表示体积,2和4在同一条竖线上,即V2=V4;2、3、1逐渐靠左,那么V2>V3>V1,故②错误;
③横轴上体积单位看作1,纵轴上质量单位也看作1;
那么它们的密度依次为:;;;;
那么ρ1>ρ2=ρ3>ρ4。
故③错误,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B。
6.(2020七上·台州期末)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柯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出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量杯的质量为 40g B.2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 60g
C.该液体的密度为 1g/cm3 D.该液体可能是水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从图像中找到两组对应的液体体积和总质量,然后根据m总=m杯+m液列出方程,计算出量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从而判断液体的种类,并计算出20cm3液体的质量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20cm3时,总质量为60g;当液体的体积为60cm3时,总质量为100g;
根据m总=m杯+m液得到:60g=m杯+ρ液×20cm3;
100g=m杯+ρ液×60cm3;
联立解得:m杯=40g,ρ液=1g/cm3。
故A、C、D正确不合题意;
2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m液'=ρ液V液'=1g/cm3×20cm3=20g,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7.厨房里排热气和油烟的风扇,应该安装在屋子的(  )
A.上部 B.下部 C.中间 D.任何地方
【答案】A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厨房炒菜时,热气和油烟的温度很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因此会向上运动,聚集在厨房的上面空间。为了将它们排出室外,排热气和油烟的风扇应该安装在屋子的上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2020七上·杭州期末)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小应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B.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小
C.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D.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0℃时冰与水的密度关系;
(2)根据质量的特性判断;
(3)根据图像分析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分析水的密度变化规律;
(4)根据密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A. 在0℃时,冰块的体积大于水,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冰块的密度比水小,故A错误;
B. 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故B错误;
C. 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体积逐渐减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其密度逐渐增大,故C正确;
D. 根据图像可知,水和冰的状态不变,密度也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9.(2020七上·杭州期末)小应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可知,体积V2=V水+V石块;V3=V水+V石块+V球;
二式子相减得到:V球=V3-V2;
那么塑料小球的密度为:。
故选B。
10.(2020七上·杭州期末)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小应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实线所示的图像。有关该图像说法如下:①该固体的密度为2.0×103kg/m3;②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相应体积该固体的质量;③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④当该固体的体积为3cm3时,它的质量为2g。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性和密度公式m=ρV,结合图像信息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该固体的密度ρ=2g/cm3=2×103kg/m3,故①正确;
图中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密度,根据m=ρV可知,所围面积就是固体的质量,故②正确;
根据密度的特性可知,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故③正确;
当该固体体积为3cm3时,质量为:m=ρV=2g/cm3×3cm3=6g,故④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A。
11.(2020七上·柯桥月考)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计算出a、b、c三种物质的密度,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的密度:;
b的密度:;
c的密度:;
A.c的密度最大,故A错误;
B.b物质的密度为1×103kg/m3,故B正确;
C.c的密度是a的密度的4倍,故C错误;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2.(2020八上·江北月考)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纯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  )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A.未掺水 B.掺水含量20%以下
C.掺水含量20%-30% D.掺水含量30%以上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牛奶的密度,然后与表格对照,确定牛奶含水量的范围。
【解答】这种牛奶的密度:;
因为1.021g/cm3<1.022g/cm3<1.04g/cm3;
所以这种牛奶的掺水量再20%~30%之间。
故选C。
13.(2020七上·西湖月考)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像中找到一个相同的质量,然后比较对应体积的大小即可;
(2)从图像中找到一个相同的体积,然后比较对应质量的大小即可;
(3)(4)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甲和乙的密度,然后作比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质量都是10g时,甲的体积为2cm3,乙的体积为8cm3,因此乙的体积大,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都是4cm3时,甲的质量为20g,乙的质量为5g,因此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都是4cm3时,甲的质量为20g,乙的质量为5g,
甲的密度为:;
乙的密度为:;
甲、乙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5g/cm3:1.25g/cm3=4:1,故C正确,而D错误。
故选C。
14.(2020七上·杭州月考)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的图像,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体积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总质量、容器质量和液体质量的关系和密度公式推导并判断总质量和液体体积的关系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总质量等于容器质量和液体质量的总和,
即m总=m容器+m液体;
根据密度公式m=ρV可知,m总=m容器+ρ液体V;
在上面的式子中,容器质量和液体密度都是常量,只有液体体积为变量。
那么总质量和液体体积之间为一次函数关系,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
因为液体体积为零时,m总=m容器,即总质量不为零,
所以纵轴上的截距不为零。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5.(2020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答案】C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m=ρV可知,质量相等时,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分析4℃时体积的变化即可;
(2)根据图像确定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变化,再根据“密度与体积的反比关系”确定密度的变化;
(3)根据图像比较1℃和5℃时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
(4)根据图像比较1℃到8℃时液体体积的变化。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4℃时液体的体积最小,根据m=ρV可知,此时液体的密度最大,故A错误;
在4℃以下时,温度升高,液体体积减小,而密度增大;在4℃以上时,温度升高,液体体积增大,而密度减小,故B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1℃时液体的体积肯定比5℃时的大,故C正确;
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16.(2020七上·杭州月考)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B.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随体积变化图像的形状分析二者的数学关系;
(2)从图像中找到对应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甲的密度;
(3)(4)根据密度的定义和特点分析。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都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直线,因此它们的质量与体积都成正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当甲的体积为2×10-3m3时,质量为1kg,那么甲的密度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密度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不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7.(2020七上·滨江月考)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从杯中溢出10克水,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溢出煤油的质量为(注: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
A.4克 B.8克 C.12.5克 D.10克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金属球的体积,再根据公式m油=ρ油V油计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
【解答】金属球的体积;
溢出煤油的质量:m油=ρ油V油=0.8g/cm3×10cm3=8g。
故选B。
18.(2020八上·慈溪月考)在影视剧的拍摄中,常见一些房屋道具倒塌或重物落下,不会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  )
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的 B.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的
C.密度与实物相同的材料做成 D.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
【答案】B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G=mg=ρVg可知,当体积相同时,物体的密度越大,它的重力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为了减小对演员的伤害,必须在不改变道具大小的情况下减小道具的重力,根据公式G=mg=ρVg可知,应该使用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故B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B。
19.(2020八上·滨江期中)为了探究空气的对流运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空气对流
B.该实验可类比空气的对流
C.管内的水按逆时针流动
D.管内的水换做酒精也按逆时针流动
【答案】A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密度小上升,较冷的部分密度大而下降,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叫对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由图知,从环形玻璃管的右下部加热,热水密度小,热水上升,左侧的冷水过来补充,所以水会沿逆时针循环流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对流。
此实验是用水做的,若管内的水换做酒精也按逆时针流动,故C、D正确不合题意;
该管中是液体而不是气体,故该实验可类比空气的对流,而不能证明空气对流,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0.(2020八上·镇海期中)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8千克/米3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无论钢瓶内有多少氧气,它都会充满整个空间。首先根据m=ρV计算出剩余氧气的质量,再根据公式计算剩余气体的密度。
【解答】钢瓶内氧气的质量为:m=ρV=8kg/m3×V;
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故选A。
二、实验探究题
21.(2020七上·仙居期末)一天早晨,小明在喝牛奶时,突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手边能找到的器材只有一架天平、一只空瓶、足量水和牛奶,请你完成实验设计并计算牛奶密度。
实验器材:一架天平、一只空瓶、足量水和牛奶
实验目的:测定牛奶的密度
实验步骤:
⑴调节天平平衡,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应将右侧平衡螺母向   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⑵称出空瓶的质量为20g;
⑶将牛奶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23g;
⑷   ,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20g;
⑸计算牛奶密度ρ牛奶=   g/cm3。
【答案】左;将牛奶全部倒出,用水将空瓶装满;1.03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4)同一个空瓶,装满水和装满牛奶时,它们的体积相等,即V水=V牛奶。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水和牛奶都是液体,不能直接测量质量,一般采用装满液体后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的方法测量,即,据此确定实验步骤的内容即可;
(5)根据(4)得到的计算式,代入数据计算牛奶的密度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天平的指针片右,那么左盘轻,因此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4)前面已经测出空烧杯和装满牛奶的总质量,二者之差就是牛奶的质量,接下来就是测量水的质量,即:将牛奶全部倒出,用水将空瓶装满,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20g。
(5)牛奶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即V水=V牛奶;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

解得:ρ牛奶=1.03g/cm3。
22.(2020七上·嘉兴期末)在科学实验课上完成了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挑战下空气密度的测量.
【实验步骤】:①用气筒将小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小皮球的质量为81.8克;②将如图甲所示的量筒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将皮球内的空气用乳胶管导入量筒内(如图乙);③当量筒内收集的空气达到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再将量筒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10次;④用托盘天平称出放气10次后小皮球的质量,如图丙所示为称量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
根据实验步骤,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用语记录对应数据.请完成该表格中所缺的栏目.
初始皮球的质量(克) ⑴   (厘米3) 排出空气后皮球的质量(克) 排出空气总质量
81.8 1000 ⑵    ***
【得出结论】空气的密度为   .
【评价与交流】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空气的密度是1.29×10-3克/厘米3,而测得结果是偏大的,请你分析造成这一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
【答案】排出空气的总体积;80.4;1.4×10-3;读数时没有平视凹形液面最低处(或每次量筒集满空气时液面低于水槽的液面)
【知识点】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1)处填写的物理量;
(2)根据丙图,利用m总'=m砝码+m游码读出排出空气后的皮球质量;
(3)皮球内空气的质量等于前后两个皮球质量的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空气的密度;
(4)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当物体质量不变时,如果物体的体积偏小,那么测出物体的密度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可知,要测量空气的密度,关键是测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和体积。表格中前后两个皮球的总质量之差就是空气的质量,那么(1)处应该就是皮球排出空气的总体积。
(2)根据丙图可知,排出空气后皮球的质量为:(50g+20g+10g)+0.4g=80.4g;
(3)根据表格可知,皮球内空气的质量为:m=81.8g-80.4g=1.4g;
那么空气的密度为:。
(4)而测得结果是偏大的,请你分析造成这一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①读数时没有平时凹形液面的最低处;
②每次量筒集满空气时液面低于水槽的液面,那么量筒内的气压大于标准气压,因此最终得到的空气体积偏小,而计算出的密度偏大。
23.(2020七上·余杭期末)下面是小叶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山茶油密度的实验。(已知油的黏性强)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山茶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山茶油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不必进行的步骤是   (填步骤序号)。测质量过程中添加砝码的顺序是   。
(3)用上述步骤中测量得到的量表示“山茶油”的密度ρ=   。
【答案】(1)平衡螺母
(2)A;先大后小
(3)m1-m2/V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调平的步骤解答;
(2)测量液体密度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通常先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接下来再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前后总质量之差就是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即可。根据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分析解答。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山茶油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B.将部分山茶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山茶油的总质量m2;
那么没有必要的步骤是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故选A。
测量质量的过程中,添加砝码的顺序为:先大后小。
(3) “山茶油”的质量为:m=m1-m2;
“山茶油”的密度为:。
24.(2020七上·台州期末)学习了《物体的密度》后,小柯决定利用家里厨房中的工具和材料测量冰糖的密度。他找到:电子秤、喝药用的小量筒、水、面粉、冰糖。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冰糖放电子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为
m;
步骤二: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
,将冰糖浸没其中,读出总体积为 V1;步骤三:取出冰糖,读出量筒中剩余物体的体积为V2。
(1)步骤二中,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物质是   。
(2)步骤二中“适量”的标准是   。
(3)计算冰糖的密度。ρ 冰糖=   (用 m、V1 和 V2 表示)。
(4)通过以上步骤测得的冰糖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面粉
(2)能浸没冰糖,且放入冰糖后总体积不超过量筒量程。
(3)
(4)偏小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冰糖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测量冰糖的体积。如果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面粉,将冰糖淹没其中,分别记下冰糖放入前后面粉的体积值,最后将这两个值相减即可;
(2)使用“排面法”测量冰糖的体积时,加入的面粉至少要将冰糖浸没;加入的面粉和冰糖的总体积最多不能超过量筒测量的最大值,否则,都不能测出它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冰糖的密度即可;
(4)将冰糖从量筒中取走时,它肯定会带出部分面粉,从而使V2减小,根据V=V1-V2可知,测得冰糖的体积肯定偏大,根据可知,计算出的冰糖密度肯定偏小。
【解答】(1)步骤二中,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物质是面粉 。
(2)步骤二中“适量”的标准是:
能浸没冰糖,且放入冰糖后总体积不超过量筒量程。
(3)冰糖的体积为V=V1-V2;
那么冰糖的密度为:;
(4)通过以上步骤测得的冰糖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三、填空题
25.(2021·鄞州模拟)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
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mL,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mL,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体积是   。
(2)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   。
(3)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20cm3
(2)3.2g/ cm3
(3)不变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和乙计算金属块的体积;
(2)当金属块在小空桶中时,它处于漂浮状态,根据丙和丁计算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G=F浮力=ρ水gV排计算出金属块的重力,最后跟机密度公式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3)水在小空桶外和在小空桶内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因此步骤③中及时金属块带出部分水,也不会影响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的测量,自然测出的金属块的密度也不变。
【解答】(1)根据甲和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V=20mL=20cm3;
(2)根据丙和丁可知,金属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44mL+20mL=64×10-6m3;
则金属块的重力G=F浮力=ρ水gV排=103kg/m3×10N/kg×64×10-6m3=0.64N;
则金属块的密度.
(3)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不变。
26.(2020七上·台州期末)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颜色的液体,其中一杯与其它液体种类不同。为了找出这杯液体,测得如下数据。
液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体积/cm3 5 8 15 20
质量/g 6 9.6 18 22
(a)
 
 
 
 
(1)小妍试图通过计算数据完成任务,则表格(a)处应填   。
(2)分析可知,颜色为   的液体与其它三杯液体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   方法,找出该液体。
【答案】(1) 或密度(质量/体积即可)
(2)绿
(3)画图像法/比较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大小/比较质量相同时的体积大小/利用沉浮/将等体积的液体放在天平两侧比较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
【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其列出了体积和质量,所以可以通过计算密度来找出不同的液体;
(2)红色的液体的密度为:1.2g/cm3;黄色的液体的密度为:1.2g/cm3;蓝色的液体的密度为:1.2g/cm3;绿色的液体的密度为:1.1g/cm3;即绿色液体与其他三杯液体不同;
(3)可以通过比较等体积液体的质量大小,或者利用浮力比较等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 或密度(质量/体积即可) ;(2)绿;(3) 画图像法/比较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大小/比较质量相同时的体积大小/利用沉浮/将等体积的液体放在天平两侧比较等合理即可。
27.(2020七上·新昌月考)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分别装在同样规格的三支试管中,如图所
示,试管B中装的是   。(ρ硫酸>ρ水>ρ酒精)
【答案】酒精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对三种液体的体积大小进行比较,然后再确定量筒中的物质名称。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质量相等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根据图片可知,三种液体的体积大小关系:VA<VC<VB,那么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ρA>ρC>ρB。
因为密度大小为:硫酸>水>酒精;
所以A为硫酸、C为水,B为酒精。
28.(2020七上·新昌月考)李子园牌牛奶的体积是225毫升,若测得牛奶的质量是0.27千克,则该牛奶的密度为   克/厘米3,合   千克/米3,表示的意义是   。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答案】1.2;1.2 × 103;1米3 的牛奶质量是1200Kg;不变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牛奶的密度;
(2)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3)密度的物理意义:1m3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多少kg;
(4)根据密度的性质分析。
【解答】(1)牛奶的密度为:;
(2)g/cm3化kg/m3,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即:1.2g/cm3=1.2×103kg/m3;
(3)1.2×103kg/m3的意义:1m3 的牛奶质量是1200Kg;
(4)喝掉一半后,牛奶的物质种类没有改变,因此它的密度将不变。
29.(2020七上·新昌月考)寒冷的冬天,有些用户家里的自来水管常被冻裂,其原因是水在凝固时,质量   ,体积   的缘故。(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变大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公式分析体积的变化。
【解答】(1)水在凝固成冰后,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但是它的质量保持不变。
(2)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它们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可知,体积变大。
30.(2020七上·西湖月考)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厚度不计)内装有600g的水,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置时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如图所示,现在向瓶内投入每个质量为20g的玻璃球,当投入24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瓶口向平。玻璃瓶的容积   cm3;玻璃球的密度   g/cm3。
【答案】800;2.4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水的体积,再根据计算瓶子的底面积,再根据V空白=Sh空白计算出24g玻璃球的总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玻璃球的密度。
【解答】水的体积;
瓶子的底面积;
玻璃球的体积V空白=Sh空白=20cm2×10cm=200cm3;
那么玻璃球的密度为:。
31.(2020七上·西湖月考)A、B两个实心铅球,它们的质量比为2∶3,则它们的体积比VA∶VB=   ,它们的密度比ρA∶ρB=   。
【答案】2:3;1:1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性确定密度之比,然后根据公式计算体积之比。
【解答】A、B都是铅球,组成它们的材料相同,那么它们的密度相等,即ρA∶ρB=1:1。
根据公式得到:。
32.(2020七上·滨江月考)图像法是有效表述物理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所示,分析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可以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答案】ρ甲>ρ乙;4:1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从图像中找到对应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计算出二者的密度,然后比较大小求出比值。
【解答】根据图线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2g;
那么甲的密度为:;
当乙的体积为2cm3时质量为1g;
那么甲的密度为:;
因此二者的密度大小:ρ甲>ρ乙;
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2g/cm3:1g/cm3=4:1。
33.(2020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答案】2:1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盘质量相等,据此列出平衡关系式,再根据公式m=ρV计算物质的密度之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2m甲+m乙=m甲+3m乙;
化简得到:m甲=2m乙;
ρ甲V=2ρ乙V;
ρ甲=2ρ乙;
解得:ρ甲:ρ乙=2:1。
34.(2020八上·慈溪期中)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小科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图,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   ;   
【答案】ρ=m/v;部分;烧杯和剩余盐水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可知,如果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能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2)(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倒入量筒中部分液体,最后再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利用前后总质量的差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2.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盐水的体积V;
3.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四、解答题
35.(2021九下·浙江期末)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气缸内气体压强p与缸内气柱长度h的关系,设计了一个带有活塞(横截面积S=5cm2)并封闭了气体的密闭金属气缸,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过程中,活塞缓慢下压,记录数据后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塞下压过程中,缸内气体内能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据图乙可知,缸内气体压强p与长度h成   比。
(3)经测量,当缸内气体压强p1为1×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ρ1为1.3kg/m3。那么,当缸内气体压强p2为5×105Pa时,求缸内气体的密度ρ2。
【答案】(1)变大
(2)反
(3)解:由图乙可知,当气体压强p1为1×105Pa时对应的缸内气体长度为h1=10cm,
所以气缸内气体的体积为V1=Sh1,气缸内气体的质量为m=ρ1V1=ρ1Sh1;
由图乙可知,当气体压强p2为5×105Pa时对应的缸内气体长度为h2=2cm,
在此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变,m=ρ2V2=ρ2Sh2=ρ1Sh1,ρ2= = ρ1= ×1.3kg/m3=6.5kg/m3。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内能的变化;
(2)如果两个物理量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成正比;如果两个物理量变化的图像为一条双曲线,那么二者成反比关系。
(3)根据图乙分别确定两个气压对应的缸内气体的长度,然后根据缸内气体质量不变,结合密度公式m=ρV=ρSh列出方程,从而计算出缸内气体的密度即可。
【解答】(1)活塞下压过程中,压缩空气做功,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则缸内气体内能变大。
(2)根据图乙可知,缸内气体压强随气体长度的变化图像为一条双曲线,因此二者成反比关系。
36.(2020七上·仙居期末)响石山景区是仙居的风景名胜之一。响石山景区的名称由来是因其峡谷中有一种能发出响声的石头而得名,有人称其为“会唱歌的石头”,叫响铃石。小科选取了一小块响铃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得响铃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响铃石的质量m为   g。
(2)在量筒中倒入V1为750mL的水,将响铃石浸没在水中,水面到达如乙所示,V=   mL。
(3)则响铃石的密度为多少。(写出具体过程)
(4)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则此响铃石为   的 (选填“实心”或“空心”)。
【答案】(1)94.6
(2)800
(3)解:V= 800mL-750mL=50mL=50cm3
ρ=m/V=94.6g/50cm3=1.892g/cm3
(4)空心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m物=m砝码+m游码计算物体的质量;
(2)根据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响铃石的密度;
(4)将响铃石的密度与计算出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0g+20g+20g=90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那么游码的质量为4.6g,那么响铃石的密度为:m物=m砝码+m游码=90g+4.6g=94.6g。
(2)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那么量筒此时的示数为800mL;
(3)响铃石的体积:V= 800mL-750mL=50mL=50cm3;
响铃石的密度;
(3)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1.892g/cm3,则此响铃石为空心的。
37.(2020七上·诸暨期末)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体积是多大?
(3)这个柑橘密度是多大?
【答案】(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m排=m总1-m总2=360g-240g=120g;
(2)这个柑橘的体积为:;
(3)这个柑橘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取出柑橘后,溢水杯和水的总质量的减小量就是排开水的质量;
(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
(3)根据公式计算柑橘的密度。
38.(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一铝球的质量为81克,体积为40厘米3,求:
(1)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必须写明判断理由和计算过程)
(2)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求此球的总质量变为多少?(已知ρ水银=13.6×103kg/m3,ρ铝=2.7×103kg/m3)
【答案】(1)假设铝球是实心的,已知铝球的质量是81g,密度为 ρ铝=2.7×103kg/m3,
铝球的体积为: <40cm3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40cm3-30cm3=10cm3。
当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水银的质量为:m=ρV=13.6g/cm3×10cm3=136g,
此球的总质量为136g+81g=217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假设铝球是实心的,根据 计算出金属铝的体积,然后与球的体积进行比较即可;
(2)首先根据V空=V球-V实计算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再根据m水银=ρ水银V水银计算出注满水银后的质量,最后根据m总=m球+m水银计算出总质量。
39.(2020七上·新昌月考)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制作过程中需要在钢罐内表面贴一层0.25毫米的铝膜。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当水结成冰,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上。
(1)试解释这一技术处理的科学原理。
(2)请举一个实例说明水结冰的危害。
【答案】(1)水结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2)冬天自来水管因为结冰而破裂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分析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进而确定这一技术的科学原理;
(2)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很容易胀坏水管或水缸,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
【解答】(1)这一技术的科学原理:水结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根据公式可知,冰的体积变大;
(2)水结冰的危害:冬天自来水管因为结冰而破裂。
五、综合说理题
40.(2018七上·义乌月考)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心的观察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水结冰后,冰会浮在水面上,于是大家常说这个“轻”。你知道这个“轻”实际是指什么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冰比水“轻”的原因。
【答案】实际指的是冰的密度比较小,水结成冰后,质量保持不变,体积变大,根据ρ=m/V,密度变小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状态、形状、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液态水凝固成冰之后体积会膨胀,题中常说的“轻”实际是指冰的密度较小。可由密度公式:ρ=m/V,由于水的状态变化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可以进行解释。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3节 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B.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C.乙的密度是甲的4倍
D.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2.(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对密度定义式ρ=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密度是由它的质量和体积所决定
3.(2020七上·诸暨期末)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
B.20g的甲物体和10g的乙物体密度相同
C.乙物质的密度是2g/cm3
D.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都成正比
4.(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 ρ2 的两种液体,且ρ1< ρ2。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也完全相同,则 (  )
A.甲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B.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C.两杯内液体的质量一样大 D.无法确定
5.(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①m1=m2>m3>m4;②V1=V2>V3>V4③ρ1<ρ2=ρ3<ρ4④ρ1>ρ2=ρ3>ρ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0七上·台州期末)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柯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出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量杯的质量为 40g B.2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 60g
C.该液体的密度为 1g/cm3 D.该液体可能是水
7.厨房里排热气和油烟的风扇,应该安装在屋子的(  )
A.上部 B.下部 C.中间 D.任何地方
8.(2020七上·杭州期末)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小应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B.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小
C.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D.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
9.(2020七上·杭州期末)小应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B. C. D.
10.(2020七上·杭州期末)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小应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实线所示的图像。有关该图像说法如下:①该固体的密度为2.0×103kg/m3;②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相应体积该固体的质量;③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④当该固体的体积为3cm3时,它的质量为2g。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2020七上·柯桥月考)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12.(2020八上·江北月考)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纯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  )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A.未掺水 B.掺水含量20%以下
C.掺水含量20%-30% D.掺水含量30%以上
13.(2020七上·西湖月考)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14.(2020七上·杭州月考)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的图像,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体积关系的是(  )
A. B.
C. D.
15.(2020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16.(2020七上·杭州月考)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B.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17.(2020七上·滨江月考)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从杯中溢出10克水,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溢出煤油的质量为(注: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
A.4克 B.8克 C.12.5克 D.10克
18.(2020八上·慈溪月考)在影视剧的拍摄中,常见一些房屋道具倒塌或重物落下,不会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  )
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的 B.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的
C.密度与实物相同的材料做成 D.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
19.(2020八上·滨江期中)为了探究空气的对流运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空气对流
B.该实验可类比空气的对流
C.管内的水按逆时针流动
D.管内的水换做酒精也按逆时针流动
20.(2020八上·镇海期中)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8千克/米3
二、实验探究题
21.(2020七上·仙居期末)一天早晨,小明在喝牛奶时,突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手边能找到的器材只有一架天平、一只空瓶、足量水和牛奶,请你完成实验设计并计算牛奶密度。
实验器材:一架天平、一只空瓶、足量水和牛奶
实验目的:测定牛奶的密度
实验步骤:
⑴调节天平平衡,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应将右侧平衡螺母向   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⑵称出空瓶的质量为20g;
⑶将牛奶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23g;
⑷   ,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20g;
⑸计算牛奶密度ρ牛奶=   g/cm3。
22.(2020七上·嘉兴期末)在科学实验课上完成了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挑战下空气密度的测量.
【实验步骤】:①用气筒将小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小皮球的质量为81.8克;②将如图甲所示的量筒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将皮球内的空气用乳胶管导入量筒内(如图乙);③当量筒内收集的空气达到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再将量筒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10次;④用托盘天平称出放气10次后小皮球的质量,如图丙所示为称量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
根据实验步骤,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用语记录对应数据.请完成该表格中所缺的栏目.
初始皮球的质量(克) ⑴   (厘米3) 排出空气后皮球的质量(克) 排出空气总质量
81.8 1000 ⑵    ***
【得出结论】空气的密度为   .
【评价与交流】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空气的密度是1.29×10-3克/厘米3,而测得结果是偏大的,请你分析造成这一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
23.(2020七上·余杭期末)下面是小叶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山茶油密度的实验。(已知油的黏性强)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山茶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山茶油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不必进行的步骤是   (填步骤序号)。测质量过程中添加砝码的顺序是   。
(3)用上述步骤中测量得到的量表示“山茶油”的密度ρ=   。
24.(2020七上·台州期末)学习了《物体的密度》后,小柯决定利用家里厨房中的工具和材料测量冰糖的密度。他找到:电子秤、喝药用的小量筒、水、面粉、冰糖。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冰糖放电子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为
m;
步骤二: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
,将冰糖浸没其中,读出总体积为 V1;步骤三:取出冰糖,读出量筒中剩余物体的体积为V2。
(1)步骤二中,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物质是   。
(2)步骤二中“适量”的标准是   。
(3)计算冰糖的密度。ρ 冰糖=   (用 m、V1 和 V2 表示)。
(4)通过以上步骤测得的冰糖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填空题
25.(2021·鄞州模拟)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
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mL,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mL,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体积是   。
(2)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   。
(3)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6.(2020七上·台州期末)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颜色的液体,其中一杯与其它液体种类不同。为了找出这杯液体,测得如下数据。
液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体积/cm3 5 8 15 20
质量/g 6 9.6 18 22
(a)
 
 
 
 
(1)小妍试图通过计算数据完成任务,则表格(a)处应填   。
(2)分析可知,颜色为   的液体与其它三杯液体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   方法,找出该液体。
27.(2020七上·新昌月考)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分别装在同样规格的三支试管中,如图所
示,试管B中装的是   。(ρ硫酸>ρ水>ρ酒精)
28.(2020七上·新昌月考)李子园牌牛奶的体积是225毫升,若测得牛奶的质量是0.27千克,则该牛奶的密度为   克/厘米3,合   千克/米3,表示的意义是   。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9.(2020七上·新昌月考)寒冷的冬天,有些用户家里的自来水管常被冻裂,其原因是水在凝固时,质量   ,体积   的缘故。(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2020七上·西湖月考)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厚度不计)内装有600g的水,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置时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如图所示,现在向瓶内投入每个质量为20g的玻璃球,当投入24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瓶口向平。玻璃瓶的容积   cm3;玻璃球的密度   g/cm3。
31.(2020七上·西湖月考)A、B两个实心铅球,它们的质量比为2∶3,则它们的体积比VA∶VB=   ,它们的密度比ρA∶ρB=   。
32.(2020七上·滨江月考)图像法是有效表述物理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所示,分析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可以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33.(2020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34.(2020八上·慈溪期中)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小科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图,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   ;   
四、解答题
35.(2021九下·浙江期末)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气缸内气体压强p与缸内气柱长度h的关系,设计了一个带有活塞(横截面积S=5cm2)并封闭了气体的密闭金属气缸,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过程中,活塞缓慢下压,记录数据后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塞下压过程中,缸内气体内能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据图乙可知,缸内气体压强p与长度h成   比。
(3)经测量,当缸内气体压强p1为1×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ρ1为1.3kg/m3。那么,当缸内气体压强p2为5×105Pa时,求缸内气体的密度ρ2。
36.(2020七上·仙居期末)响石山景区是仙居的风景名胜之一。响石山景区的名称由来是因其峡谷中有一种能发出响声的石头而得名,有人称其为“会唱歌的石头”,叫响铃石。小科选取了一小块响铃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得响铃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响铃石的质量m为   g。
(2)在量筒中倒入V1为750mL的水,将响铃石浸没在水中,水面到达如乙所示,V=   mL。
(3)则响铃石的密度为多少。(写出具体过程)
(4)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则此响铃石为   的 (选填“实心”或“空心”)。
37.(2020七上·诸暨期末)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体积是多大?
(3)这个柑橘密度是多大?
38.(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一铝球的质量为81克,体积为40厘米3,求:
(1)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必须写明判断理由和计算过程)
(2)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求此球的总质量变为多少?(已知ρ水银=13.6×103kg/m3,ρ铝=2.7×103kg/m3)
39.(2020七上·新昌月考)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制作过程中需要在钢罐内表面贴一层0.25毫米的铝膜。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当水结成冰,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上。
(1)试解释这一技术处理的科学原理。
(2)请举一个实例说明水结冰的危害。
五、综合说理题
40.(2018七上·义乌月考)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心的观察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水结冰后,冰会浮在水面上,于是大家常说这个“轻”。你知道这个“轻”实际是指什么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冰比水“轻”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两个物理量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成正比关系;如果两个物理量变化的图像为一条双曲线,那么二者成反比例关系。
(2)从图像中找到一组对应的甲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计算即可;
(3)从图像中找到一组对应的乙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计算即可,然后计算二者的比值;
(4)根据密度的特性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都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的质量和体积都成正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当甲的体积为2×10-3m3时,质量为1kg,
那么它的密度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乙的体积为2×10-3m3时,质量为4kg,
那么它的密度为:,
那么乙的密度是甲的4倍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甲和乙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性分析判断。
【解答】1g水和1t水的密度相等,1cm3的水和1m3的水密度相同,因此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2)(3)根据公式计算甲和乙的密度;
(4)如果两个物理量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它们成正比例关系。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甲的密度为:;
乙的密度为:;
故A、B、C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都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混合液体的总质量等于所有液体的质量之和,混合液体的总体积等于所有液体的体积之和,利用这些关系结合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甲杯:设液体的质量为m,那么两种液体的总质量为2m;
此时混合液体的密度:①;
乙杯:设液体的体积为V,那么两种的总体积为2V;
此时混合液体的密度:②;
①÷②得到:;
即ρ甲<ρ乙;
因为混合液体的体积V甲=V乙;
根据公式m=ρV可知,m甲即乙杯内的液体质量大。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像确定四种固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再根据密度公式比较密度大小。
【解答】①纵轴表示质量,1和2在同一条横线上,即m1=m2;2、3、4的位置逐个靠下,那么m2>m3>m4,故①正确;
②横轴表示体积,2和4在同一条竖线上,即V2=V4;2、3、1逐渐靠左,那么V2>V3>V1,故②错误;
③横轴上体积单位看作1,纵轴上质量单位也看作1;
那么它们的密度依次为:;;;;
那么ρ1>ρ2=ρ3>ρ4。
故③错误,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从图像中找到两组对应的液体体积和总质量,然后根据m总=m杯+m液列出方程,计算出量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从而判断液体的种类,并计算出20cm3液体的质量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20cm3时,总质量为60g;当液体的体积为60cm3时,总质量为100g;
根据m总=m杯+m液得到:60g=m杯+ρ液×20cm3;
100g=m杯+ρ液×60cm3;
联立解得:m杯=40g,ρ液=1g/cm3。
故A、C、D正确不合题意;
2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m液'=ρ液V液'=1g/cm3×20cm3=20g,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厨房炒菜时,热气和油烟的温度很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因此会向上运动,聚集在厨房的上面空间。为了将它们排出室外,排热气和油烟的风扇应该安装在屋子的上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0℃时冰与水的密度关系;
(2)根据质量的特性判断;
(3)根据图像分析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分析水的密度变化规律;
(4)根据密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A. 在0℃时,冰块的体积大于水,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冰块的密度比水小,故A错误;
B. 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故B错误;
C. 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体积逐渐减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其密度逐渐增大,故C正确;
D. 根据图像可知,水和冰的状态不变,密度也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可知,体积V2=V水+V石块;V3=V水+V石块+V球;
二式子相减得到:V球=V3-V2;
那么塑料小球的密度为:。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性和密度公式m=ρV,结合图像信息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该固体的密度ρ=2g/cm3=2×103kg/m3,故①正确;
图中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密度,根据m=ρV可知,所围面积就是固体的质量,故②正确;
根据密度的特性可知,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故③正确;
当该固体体积为3cm3时,质量为:m=ρV=2g/cm3×3cm3=6g,故④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计算出a、b、c三种物质的密度,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的密度:;
b的密度:;
c的密度:;
A.c的密度最大,故A错误;
B.b物质的密度为1×103kg/m3,故B正确;
C.c的密度是a的密度的4倍,故C错误;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牛奶的密度,然后与表格对照,确定牛奶含水量的范围。
【解答】这种牛奶的密度:;
因为1.021g/cm3<1.022g/cm3<1.04g/cm3;
所以这种牛奶的掺水量再20%~30%之间。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像中找到一个相同的质量,然后比较对应体积的大小即可;
(2)从图像中找到一个相同的体积,然后比较对应质量的大小即可;
(3)(4)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甲和乙的密度,然后作比即可。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质量都是10g时,甲的体积为2cm3,乙的体积为8cm3,因此乙的体积大,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都是4cm3时,甲的质量为20g,乙的质量为5g,因此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都是4cm3时,甲的质量为20g,乙的质量为5g,
甲的密度为:;
乙的密度为:;
甲、乙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5g/cm3:1.25g/cm3=4:1,故C正确,而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总质量、容器质量和液体质量的关系和密度公式推导并判断总质量和液体体积的关系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总质量等于容器质量和液体质量的总和,
即m总=m容器+m液体;
根据密度公式m=ρV可知,m总=m容器+ρ液体V;
在上面的式子中,容器质量和液体密度都是常量,只有液体体积为变量。
那么总质量和液体体积之间为一次函数关系,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
因为液体体积为零时,m总=m容器,即总质量不为零,
所以纵轴上的截距不为零。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m=ρV可知,质量相等时,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分析4℃时体积的变化即可;
(2)根据图像确定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变化,再根据“密度与体积的反比关系”确定密度的变化;
(3)根据图像比较1℃和5℃时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
(4)根据图像比较1℃到8℃时液体体积的变化。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4℃时液体的体积最小,根据m=ρV可知,此时液体的密度最大,故A错误;
在4℃以下时,温度升高,液体体积减小,而密度增大;在4℃以上时,温度升高,液体体积增大,而密度减小,故B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1℃时液体的体积肯定比5℃时的大,故C正确;
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随体积变化图像的形状分析二者的数学关系;
(2)从图像中找到对应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甲的密度;
(3)(4)根据密度的定义和特点分析。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都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直线,因此它们的质量与体积都成正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当甲的体积为2×10-3m3时,质量为1kg,那么甲的密度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密度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不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金属球的体积,再根据公式m油=ρ油V油计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
【解答】金属球的体积;
溢出煤油的质量:m油=ρ油V油=0.8g/cm3×10cm3=8g。
故选B。
18.【答案】B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G=mg=ρVg可知,当体积相同时,物体的密度越大,它的重力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为了减小对演员的伤害,必须在不改变道具大小的情况下减小道具的重力,根据公式G=mg=ρVg可知,应该使用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故B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B。
19.【答案】A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密度小上升,较冷的部分密度大而下降,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叫对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由图知,从环形玻璃管的右下部加热,热水密度小,热水上升,左侧的冷水过来补充,所以水会沿逆时针循环流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对流。
此实验是用水做的,若管内的水换做酒精也按逆时针流动,故C、D正确不合题意;
该管中是液体而不是气体,故该实验可类比空气的对流,而不能证明空气对流,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0.【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无论钢瓶内有多少氧气,它都会充满整个空间。首先根据m=ρV计算出剩余氧气的质量,再根据公式计算剩余气体的密度。
【解答】钢瓶内氧气的质量为:m=ρV=8kg/m3×V;
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故选A。
21.【答案】左;将牛奶全部倒出,用水将空瓶装满;1.03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4)同一个空瓶,装满水和装满牛奶时,它们的体积相等,即V水=V牛奶。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水和牛奶都是液体,不能直接测量质量,一般采用装满液体后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的方法测量,即,据此确定实验步骤的内容即可;
(5)根据(4)得到的计算式,代入数据计算牛奶的密度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天平的指针片右,那么左盘轻,因此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4)前面已经测出空烧杯和装满牛奶的总质量,二者之差就是牛奶的质量,接下来就是测量水的质量,即:将牛奶全部倒出,用水将空瓶装满,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20g。
(5)牛奶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即V水=V牛奶;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

解得:ρ牛奶=1.03g/cm3。
22.【答案】排出空气的总体积;80.4;1.4×10-3;读数时没有平视凹形液面最低处(或每次量筒集满空气时液面低于水槽的液面)
【知识点】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1)处填写的物理量;
(2)根据丙图,利用m总'=m砝码+m游码读出排出空气后的皮球质量;
(3)皮球内空气的质量等于前后两个皮球质量的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空气的密度;
(4)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当物体质量不变时,如果物体的体积偏小,那么测出物体的密度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可知,要测量空气的密度,关键是测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和体积。表格中前后两个皮球的总质量之差就是空气的质量,那么(1)处应该就是皮球排出空气的总体积。
(2)根据丙图可知,排出空气后皮球的质量为:(50g+20g+10g)+0.4g=80.4g;
(3)根据表格可知,皮球内空气的质量为:m=81.8g-80.4g=1.4g;
那么空气的密度为:。
(4)而测得结果是偏大的,请你分析造成这一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①读数时没有平时凹形液面的最低处;
②每次量筒集满空气时液面低于水槽的液面,那么量筒内的气压大于标准气压,因此最终得到的空气体积偏小,而计算出的密度偏大。
23.【答案】(1)平衡螺母
(2)A;先大后小
(3)m1-m2/V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调平的步骤解答;
(2)测量液体密度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通常先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接下来再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前后总质量之差就是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即可。根据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分析解答。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山茶油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B.将部分山茶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山茶油的总质量m2;
那么没有必要的步骤是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故选A。
测量质量的过程中,添加砝码的顺序为:先大后小。
(3) “山茶油”的质量为:m=m1-m2;
“山茶油”的密度为:。
24.【答案】(1)面粉
(2)能浸没冰糖,且放入冰糖后总体积不超过量筒量程。
(3)
(4)偏小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冰糖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测量冰糖的体积。如果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面粉,将冰糖淹没其中,分别记下冰糖放入前后面粉的体积值,最后将这两个值相减即可;
(2)使用“排面法”测量冰糖的体积时,加入的面粉至少要将冰糖浸没;加入的面粉和冰糖的总体积最多不能超过量筒测量的最大值,否则,都不能测出它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冰糖的密度即可;
(4)将冰糖从量筒中取走时,它肯定会带出部分面粉,从而使V2减小,根据V=V1-V2可知,测得冰糖的体积肯定偏大,根据可知,计算出的冰糖密度肯定偏小。
【解答】(1)步骤二中,向小量筒中加入适量的物质是面粉 。
(2)步骤二中“适量”的标准是:
能浸没冰糖,且放入冰糖后总体积不超过量筒量程。
(3)冰糖的体积为V=V1-V2;
那么冰糖的密度为:;
(4)通过以上步骤测得的冰糖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25.【答案】(1)20cm3
(2)3.2g/ cm3
(3)不变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和乙计算金属块的体积;
(2)当金属块在小空桶中时,它处于漂浮状态,根据丙和丁计算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G=F浮力=ρ水gV排计算出金属块的重力,最后跟机密度公式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3)水在小空桶外和在小空桶内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因此步骤③中及时金属块带出部分水,也不会影响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的测量,自然测出的金属块的密度也不变。
【解答】(1)根据甲和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V=20mL=20cm3;
(2)根据丙和丁可知,金属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44mL+20mL=64×10-6m3;
则金属块的重力G=F浮力=ρ水gV排=103kg/m3×10N/kg×64×10-6m3=0.64N;
则金属块的密度.
(3)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不变。
26.【答案】(1) 或密度(质量/体积即可)
(2)绿
(3)画图像法/比较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大小/比较质量相同时的体积大小/利用沉浮/将等体积的液体放在天平两侧比较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
【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其列出了体积和质量,所以可以通过计算密度来找出不同的液体;
(2)红色的液体的密度为:1.2g/cm3;黄色的液体的密度为:1.2g/cm3;蓝色的液体的密度为:1.2g/cm3;绿色的液体的密度为:1.1g/cm3;即绿色液体与其他三杯液体不同;
(3)可以通过比较等体积液体的质量大小,或者利用浮力比较等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 或密度(质量/体积即可) ;(2)绿;(3) 画图像法/比较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大小/比较质量相同时的体积大小/利用沉浮/将等体积的液体放在天平两侧比较等合理即可。
27.【答案】酒精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对三种液体的体积大小进行比较,然后再确定量筒中的物质名称。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质量相等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根据图片可知,三种液体的体积大小关系:VA<VC<VB,那么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ρA>ρC>ρB。
因为密度大小为:硫酸>水>酒精;
所以A为硫酸、C为水,B为酒精。
28.【答案】1.2;1.2 × 103;1米3 的牛奶质量是1200Kg;不变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牛奶的密度;
(2)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3)密度的物理意义:1m3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多少kg;
(4)根据密度的性质分析。
【解答】(1)牛奶的密度为:;
(2)g/cm3化kg/m3,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即:1.2g/cm3=1.2×103kg/m3;
(3)1.2×103kg/m3的意义:1m3 的牛奶质量是1200Kg;
(4)喝掉一半后,牛奶的物质种类没有改变,因此它的密度将不变。
29.【答案】不变;变大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公式分析体积的变化。
【解答】(1)水在凝固成冰后,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但是它的质量保持不变。
(2)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它们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可知,体积变大。
30.【答案】800;2.4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水的体积,再根据计算瓶子的底面积,再根据V空白=Sh空白计算出24g玻璃球的总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玻璃球的密度。
【解答】水的体积;
瓶子的底面积;
玻璃球的体积V空白=Sh空白=20cm2×10cm=200cm3;
那么玻璃球的密度为:。
31.【答案】2:3;1:1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性确定密度之比,然后根据公式计算体积之比。
【解答】A、B都是铅球,组成它们的材料相同,那么它们的密度相等,即ρA∶ρB=1:1。
根据公式得到:。
32.【答案】ρ甲>ρ乙;4:1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从图像中找到对应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计算出二者的密度,然后比较大小求出比值。
【解答】根据图线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2g;
那么甲的密度为:;
当乙的体积为2cm3时质量为1g;
那么甲的密度为:;
因此二者的密度大小:ρ甲>ρ乙;
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2g/cm3:1g/cm3=4:1。
33.【答案】2:1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盘质量相等,据此列出平衡关系式,再根据公式m=ρV计算物质的密度之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2m甲+m乙=m甲+3m乙;
化简得到:m甲=2m乙;
ρ甲V=2ρ乙V;
ρ甲=2ρ乙;
解得:ρ甲:ρ乙=2:1。
34.【答案】ρ=m/v;部分;烧杯和剩余盐水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可知,如果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能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2)(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倒入量筒中部分液体,最后再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利用前后总质量的差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2.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盐水的体积V;
3.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35.【答案】(1)变大
(2)反
(3)解:由图乙可知,当气体压强p1为1×105Pa时对应的缸内气体长度为h1=10cm,
所以气缸内气体的体积为V1=Sh1,气缸内气体的质量为m=ρ1V1=ρ1Sh1;
由图乙可知,当气体压强p2为5×105Pa时对应的缸内气体长度为h2=2cm,
在此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变,m=ρ2V2=ρ2Sh2=ρ1Sh1,ρ2= = ρ1= ×1.3kg/m3=6.5kg/m3。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内能的变化;
(2)如果两个物理量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成正比;如果两个物理量变化的图像为一条双曲线,那么二者成反比关系。
(3)根据图乙分别确定两个气压对应的缸内气体的长度,然后根据缸内气体质量不变,结合密度公式m=ρV=ρSh列出方程,从而计算出缸内气体的密度即可。
【解答】(1)活塞下压过程中,压缩空气做功,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则缸内气体内能变大。
(2)根据图乙可知,缸内气体压强随气体长度的变化图像为一条双曲线,因此二者成反比关系。
36.【答案】(1)94.6
(2)800
(3)解:V= 800mL-750mL=50mL=50cm3
ρ=m/V=94.6g/50cm3=1.892g/cm3
(4)空心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m物=m砝码+m游码计算物体的质量;
(2)根据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响铃石的密度;
(4)将响铃石的密度与计算出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0g+20g+20g=90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那么游码的质量为4.6g,那么响铃石的密度为:m物=m砝码+m游码=90g+4.6g=94.6g。
(2)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那么量筒此时的示数为800mL;
(3)响铃石的体积:V= 800mL-750mL=50mL=50cm3;
响铃石的密度;
(3)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1.892g/cm3,则此响铃石为空心的。
37.【答案】(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m排=m总1-m总2=360g-240g=120g;
(2)这个柑橘的体积为:;
(3)这个柑橘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取出柑橘后,溢水杯和水的总质量的减小量就是排开水的质量;
(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
(3)根据公式计算柑橘的密度。
38.【答案】(1)假设铝球是实心的,已知铝球的质量是81g,密度为 ρ铝=2.7×103kg/m3,
铝球的体积为: <40cm3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40cm3-30cm3=10cm3。
当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水银的质量为:m=ρV=13.6g/cm3×10cm3=136g,
此球的总质量为136g+81g=217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假设铝球是实心的,根据 计算出金属铝的体积,然后与球的体积进行比较即可;
(2)首先根据V空=V球-V实计算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再根据m水银=ρ水银V水银计算出注满水银后的质量,最后根据m总=m球+m水银计算出总质量。
39.【答案】(1)水结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2)冬天自来水管因为结冰而破裂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分析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进而确定这一技术的科学原理;
(2)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很容易胀坏水管或水缸,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
【解答】(1)这一技术的科学原理:水结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根据公式可知,冰的体积变大;
(2)水结冰的危害:冬天自来水管因为结冰而破裂。
40.【答案】实际指的是冰的密度比较小,水结成冰后,质量保持不变,体积变大,根据ρ=m/V,密度变小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状态、形状、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液态水凝固成冰之后体积会膨胀,题中常说的“轻”实际是指冰的密度较小。可由密度公式:ρ=m/V,由于水的状态变化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可以进行解释。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