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6节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6节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07 07:58:0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6节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海曙期末)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以后,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水中温度较高 B.岸上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C.人的错觉 D.人身上的水蒸发要吸热
2.(2021七下·余姚竞赛)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如下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A. B.
C. D.
3.(2021七下·慈溪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4.(2021八下·吴兴期中)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右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5.(2021七下·浙江期末)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制造云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6.(2021七下·浙江期中)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选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分别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水,放在同一张实验桌上,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液体的温度有关 B.液体的种类有关
C.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面叙述的四种产生“白气”的现象中,有一种“白气”产生的原因与其他几种都不一样,这一种“白气”是(  )。
A.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
B.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冒出“白气”
C.吸烟时, 嘴里喷出的“白气”
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冒出一股“白气”
8.(2020七上·仙居期末)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9.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10.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白气”是驱蚊液升华产生的
D.“白气”是驱蚊液凝固产生的
11.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变为气态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
12.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
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
13.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脸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放上剩菜、剩饭,再用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过一天里面的饭、菜也不会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凝固放热 B.汽化放热 C.蒸发吸热 D.液化吸热
14.汽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汽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天,因为使用暖空调,所以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B.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C.夏天,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使其模糊
D.冬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打开雨刮器
15.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来源于较潮湿的空气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此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16.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
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
17.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18.下面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19.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明火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2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二、填空题
21.(2021·越城模拟)如图所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将纱布袋口的边缘浸人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1)简易冰箱利用   来降低饭菜温度;
(2)若把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饭菜可以保鲜更长时间,这是因为    。
22.(2021七下·浙江期中)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3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
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   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   。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   。
(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填字母)
A.氧气 B.氮气
C.氦气 D.同时分离出来
23.(2021九下·慈溪月考)烧水时水开后壶嘴周围有“白汽”,且   (选填“a”或“b”)处较浓;戴眼镜的同学觉察到冬天   (选填“从室内到室外”或“从室外到室内”)镜片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24.(2020七上·诸暨期末)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冰箱如图。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   ;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是   ;为了使简易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种方法即可)。
25.(2020七上·诸暨期末)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26.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7.盛夏的晚上,房间很热,小强打开电风扇,感到风吹到身上很凉快。请结合所学科学知识分析并简要解释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的原因:   。
28.(2020七上·余杭期末)如图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
(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这一过程要   (选填“吸”或“放”)热。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采用压缩体积使气体发生物态变化的应用,请举一例子:   。
29.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
(1)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   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为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气压要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气压   。
30.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   同时进行的   的汽化现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某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三、解答题
31.(2020七上·仙居期末)如图,是我们烧开水时的情景。
(1)我们看到的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2)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32.(2020七上·嘉兴期末)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该油灯“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所示),说明该灯能省油的原理.
33.(2020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30℃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杯是开水,   杯是冰水;并简要说明理由   
34.(2019七下·宁波期中)液化石油气(简称LPG)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易燃,燃烧时发热量大,无烟尘,污染小,是现代城镇居民家中主要的燃料。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工人们把它们经过加压后变成液体装进特制钢罐中,这样便于运输和储存。使用时,需要拧开钢罐上的阀门,经减压后使其重新变为气体。为了便于发现液化石油气的泄漏,商用液化石油中一般加入恶臭的乙硫醇。请回答下列问题
  丙烷 丁烷
熔点 -187.6℃ -135.35℃
沸点 -42.09℃ -0.5℃
(1)工人对这两种混合气体加压装罐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最先变成液体的是   
(2)液化石油气钢罐在放气使用过程中罐壁会出现明显的小水珠,而未使用的钢罐却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
(3)当晚上家里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关紧阀门 B.开灯 C.开窗通风
35.(2019七上·秀洲期末)将冰棍从冰箱的冷冻室取出,放进不锈钢茶杯,过一会,茶杯的外壁逐渐形成一些小水珠。请问这些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四、实验探究题
36.(2021七下·余姚竞赛)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请回答:
(1)这些“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   形成的,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2)A,B两幅图中,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   图;
37.(2021七下·北仑期中)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 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8.(2021七下·浙江期末)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甲所示。
(1)为了探究双层陶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用相同的双层陶罐,分别在不同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RH)条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在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测得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降温效果指数越大,表明降温效果越好),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不同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①   。
②   。
(2)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试解释其原因:   。
39.(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为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   两组的对照,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2)在研究水的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对水滴进行加热(如图C)直至沸腾,且水滴比对照组先消失。该实验结果能否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
(3)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是否合理   ,说明理由    。
五、综合说理题
40.(2020·柯桥模拟)某科技类节目中将一装有水的铁桶(未加盖)加热至水沸腾后(如图1示),将它分别倒扣到液氮(图2)和常温水(图3)中,结果发现倒扣入液氮时铁桶没有明显变化,而倒扣入水中时,铁桶迅速变扁,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蒸发现象,蒸发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以后,觉得冷,这是因为身上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发生蒸发现象而吸热,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蒸发,蒸发吸热,据此分析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规律。
【解答】温度计上的酒精吸收温度计的热量而蒸发,于是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当酒精完全蒸发后,温度计又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于是它的示数逐渐上升,直到与室温相等,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解答】A、冰化为水,是熔化的过程;故A错误;
B、湿衣服变干,是汽化过程;故B错误;
C、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故C正确;
D、冰箱冷冻室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的过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本质分析判断。
【解答】水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而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各个现象中“白气”的成因即可。
【解答】A.文艺演出时,抛洒出的“干冰”吸收空气的热量而升华,周围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舞台上的“白气”,故A错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影响蒸发的哪个要素不同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的温度和上方空气流速相同,而水的表面积不同,因此探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液态表面积的关系,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对“白气”的成因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夏天,冰棒的温度很低,水蒸气在冰棒周围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B.冬天,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户外的空气温度很低,此时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吸烟时,从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没有完全燃烧的固态小颗粒;
D.夏天,打开冰箱门,里面的空气温度很低,而外面的空气温度很高,外面的水蒸气在冰箱门附近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而“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那么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C。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如果碗内的汤的温度低于外面水的温度,那么汤可以从外面吸热而升温。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可以达到水的沸点,但是无法从锅内继续吸收热量,因此不会沸腾,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2)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解答】海洋中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驱蚊液受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再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液态制冷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沸腾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酒精沸腾过程中会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而C错误;
酒精的沸点受到大气压强的影响,会随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蒸发需要吸热;
②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口袋边缘浸入水里,这样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水的蒸发,使食物温度降低,防止变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解答】冬天,使用暖空调,车内的温度高于车外,车内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挡风玻璃上形成雾气,故A、B错误;
夏天,开启制冷空调后,车外的空气温度高于车内车外空气,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挡风玻璃上,可以使用雨刷刮掉,故C正确;
冬天,雾气出现在车内,用外面的雨刷解决不了问题,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气,由于圆锥体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因此水蒸气在白玉上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水珠,低落在杯子中,使其常满,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A、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而汽化现象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
(3)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4)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 继续吸热。
【解答】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热,则不会沸腾,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远离壶嘴处温度较低,液化现象更明显,所以a处较浓,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8.【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湖水结冰,水由液体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雾气消散,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露珠形成,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9.【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常温下汽油极易汽化,在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充满了汽油蒸气,如果有明火,极易引起爆炸,故加油站有“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的标语,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将水的沸点与温度计的量程进行比较即可;
(2)根据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大小变化判断是否沸腾;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根据液化的知识分析;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判断。
【解答】A.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不能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进行测量,故A错误;
B.沸腾前,上面水温低,下面水温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甲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虽然撤去了酒精灯,但是烧杯底部的温度仍然高于100℃,水能从烧杯底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一段时间,故D错误。
故选B。
21.【答案】(1)水蒸发吸热
(2)增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蒸发吸热致冷,据此解答。
(2)影响蒸发快慢的要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解答】(1)简易冰箱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饭菜温度;
(2)若把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饭菜可以保鲜更长时间,这是因为增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
22.【答案】(1)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2)氧气
(3)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可知,降低温度是使气体液化的万能方法,而压缩体积不是万能的方法。
(2)物质在临界温度以上为气态,在临界温度以下为液态;当降低温度时,温度从高到低变化,因此临界温度高的先液化;
(3)物质在临界温度以上为气态,在临界温度以下为液态;当升高温度时,稳稳地从低到高变化,因此沸点低的先汽化而被分离出来。
【解答】(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降低温度。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临界温度高的先被液化分离,那么首先液化的是氧气;
(3)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氦的沸点最低,首先被分离出来,故选C。
23.【答案】a;从室外到室内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向外放热,只有遇到低温的物体才具备液化的条件;
(2)液化现象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放热形成的,因此总是发生在温度高的一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较高,不容易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容易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
(2)冬天眼镜上的水雾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而液化形成的,故应是从室外到室内形成。
24.【答案】水蒸发;吸热;增大蒸发的表面积放在通风处(合理即可)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汽化都要吸热;
(2)影响蒸发的要素:①液体的表面积;②液体温度;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2)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增大蒸发的表面积;
(3)为了使简易冰箱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放在阴凉通风处。
25.【答案】液化;乙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白气”是壶里的水生成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甲里的“白气”明显多于“乙”,说明甲房间里放热更快,即温度更低,那么乙房间的气温较高。
26.【答案】汽化;放出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根据液化和汽化的特征结合图片分析解答。
【解答】由图可知塑料薄膜盖住坑口,由于土壤中含有水分,而水分会蒸发形成水蒸气,塑料薄膜下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过程放热,因此水被聚集起来。
故答案为:汽化;放出
27.【答案】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从而加速人体表面热量的散失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蒸发是汽化的一种,需要吸热;
(2)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的原因: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从而加速人体表面热量的散失。
28.【答案】(1)吸
(2)液化;液化石油气、打火机等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需要吸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液化的方法为: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这一过程要吸热。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液化,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采用压缩体积使气体发生物态变化的应用,请举一例子:液化石油气、打火机等。
29.【答案】(1)液化
(2)大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
(2)气体或液体,总是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液化而形成。
(2)为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气压要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气压大。
30.【答案】表面和内部;剧烈;乙;甲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沸腾的定义解答;
(2)在沸腾前,上面水的温度低于下面的水的温度,因此从底部升起的气泡逐渐减小。沸腾后,上面和下面水的温度相同,因此从底部升起的气泡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液体表面炸开,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在沸腾前,从底部升起的气泡逐渐减小,为图乙,沸腾时,从底部升起的气泡体积不断增大,为图甲。
31.【答案】(1)小水珠
(2)因为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看不见,而在上面一段因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出现“白气”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根本看不到。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发生液化现象的前提是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壶嘴附近空气的温度高低即可。
【解答】(1)我们看到的白气是小水珠。
(2)因为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看不见,而在上面一段因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出现“白气”。
32.【答案】解:省油灯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这一构造能够减少油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上部盛水,当温度升高时上层容器中水的挥发能够降低油的温度;空气与油之间隔了层水,从而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的三要素: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上方空气的流速,据此分析该灯省油的原理。
【解答】省油灯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这一构造能够减少油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上部盛水,当温度升高时上层容器中水的挥发能够降低油的温度;空气与油之间隔了层水,从而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
33.【答案】甲;丙;理由为:甲杯中烧杯内壁上有水珠,这是热水蒸发后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较低温的杯壁液化而成的; 丙杯中烧杯外壁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装有冰水的较低温的杯壁液化而成的。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因此液化现象总是发生在温度较高的一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杯是开水,丙杯是冰水,理由为:甲杯中烧杯内壁上有水珠,这是热水蒸发后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较低温的杯壁液化而成的; 丙杯中烧杯外壁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装有冰水的较低温的杯壁液化而成的。
34.【答案】(1)液化;丁烷
(2)使用时,罐内液体汽化吸热使罐体温度明显下降,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3)A;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沸点是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点,因此沸点越高,气体越容易液化;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钢瓶温度的变化;
(3)液化石油气遇明火很容易发生爆炸,据此分析泄漏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解答】(1)工人对这两种混合气体加压装罐的过程中,石油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因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因为丁烷的沸点比丙烷的沸点高,所以最先变成液体的是丁烷;
(2)液化石油气钢罐在放气使用过程中罐壁会出现明显的小水珠,而未使用的钢罐却没有这样的现象,原因是:使用时,罐内液体汽化吸热使罐体温度明显下降,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3)当晚上家里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该首先关紧阀门,防止继续泄露,然后开窗通风,降低屋内石油气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故A、C正确;不能开灯,开灯瞬间产生的电火花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
故选AC。
35.【答案】解:冰棍放入不锈钢茶杯,冰棍温度低,不锈钢茶杯温度高,则冰棍与不锈钢茶杯之间发生热传递,冰棍吸热,不锈钢茶杯放热,使得不锈钢茶杯的温度下降,空气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不锈钢茶杯冷的外壁,水蒸气液化成水珠附着在不锈钢茶杯的外壁上。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冰棍的温度较低,通过热传递使茶杯温度降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
36.【答案】(1)液化;乙
(2)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2)水沸腾前,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时体积缩小;水沸腾后,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时体积不断增大,据此分析。
【解答】(1)壶内的水蒸气温度高,壶口处温度较低,此时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气”。乙图中白气明显小于甲,说明乙中的液化没有甲中剧烈,即乙房间的温度较高。
(2)A、B两图中,B图中的气泡越靠上越小,则B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
37.【答案】(1)表面积
(2)A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分析A、B两图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解答】(1)比较A、B两图可知,两个水滴的表面积不同,因此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时,需要控制空气流速和表面积相同而改变温度,故选AC。
38.【答案】(1)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
(2)湿沙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双层陶罐运用水蒸发吸热的特征使食物降温,同时相对湿度和风速对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起一定作用,结合图片分析。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是不同的,使其对降温效果的影响有:①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②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
(2)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原因是:湿砂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沙子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
故答案为:(1)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2)湿沙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
39.【答案】(1)AD
(2)不能
(3)不合理;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当水沸腾时,水会通过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进行汽化,且沸腾比蒸发要剧烈的多,而对照组只有蒸发一种方式,因此二者对照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3)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水滴的质量是否有关时,需要控制水的表面积、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然后改变质量。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水滴的表面积并不相等,没有控制变量,无法得出结论。
【解答】(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而改变空气流速,故选AD。
(2)加热后水会沸腾,对蒸发的快慢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结果不能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3)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不合理,理由: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40.【答案】铁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时,桶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后,把桶内的空气排出,倒扣入液氮后,由于液氮容易气化为气体可以补充入桶内,铁桶未被压扁,而倒扣入水中后,铁桶内的水蒸气迅速液化,气压迅速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从而造成铁桶内气压减小;
(2)液氮吸热后会迅速汽化,产生大量的气体,会使铁桶内气压增大;
(3)注意分析铁桶倒扣在液氮和水中后,里面气压的变化即可。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6节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海曙期末)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以后,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水中温度较高 B.岸上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C.人的错觉 D.人身上的水蒸发要吸热
【答案】D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蒸发现象,蒸发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以后,觉得冷,这是因为身上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发生蒸发现象而吸热,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21七下·余姚竞赛)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如下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蒸发,蒸发吸热,据此分析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规律。
【解答】温度计上的酒精吸收温度计的热量而蒸发,于是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当酒精完全蒸发后,温度计又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于是它的示数逐渐上升,直到与室温相等,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2021七下·慈溪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解答】A、冰化为水,是熔化的过程;故A错误;
B、湿衣服变干,是汽化过程;故B错误;
C、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故C正确;
D、冰箱冷冻室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的过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1八下·吴兴期中)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右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本质分析判断。
【解答】水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而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2021七下·浙江期末)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制造云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各个现象中“白气”的成因即可。
【解答】A.文艺演出时,抛洒出的“干冰”吸收空气的热量而升华,周围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舞台上的“白气”,故A错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6.(2021七下·浙江期中)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选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分别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水,放在同一张实验桌上,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液体的温度有关 B.液体的种类有关
C.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影响蒸发的哪个要素不同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的温度和上方空气流速相同,而水的表面积不同,因此探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液态表面积的关系,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面叙述的四种产生“白气”的现象中,有一种“白气”产生的原因与其他几种都不一样,这一种“白气”是(  )。
A.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
B.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冒出“白气”
C.吸烟时, 嘴里喷出的“白气”
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冒出一股“白气”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对“白气”的成因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夏天,冰棒的温度很低,水蒸气在冰棒周围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B.冬天,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户外的空气温度很低,此时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吸烟时,从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没有完全燃烧的固态小颗粒;
D.夏天,打开冰箱门,里面的空气温度很低,而外面的空气温度很高,外面的水蒸气在冰箱门附近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而“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那么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C。
故选C。
8.(2020七上·仙居期末)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如果碗内的汤的温度低于外面水的温度,那么汤可以从外面吸热而升温。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可以达到水的沸点,但是无法从锅内继续吸收热量,因此不会沸腾,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2)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解答】海洋中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白气”是驱蚊液升华产生的
D.“白气”是驱蚊液凝固产生的
【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驱蚊液受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再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变为气态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
【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液态制冷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
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
【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沸腾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酒精沸腾过程中会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而C错误;
酒精的沸点受到大气压强的影响,会随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3.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脸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放上剩菜、剩饭,再用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过一天里面的饭、菜也不会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凝固放热 B.汽化放热 C.蒸发吸热 D.液化吸热
【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蒸发需要吸热;
②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口袋边缘浸入水里,这样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水的蒸发,使食物温度降低,防止变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汽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汽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天,因为使用暖空调,所以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B.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C.夏天,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使其模糊
D.冬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打开雨刮器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解答】冬天,使用暖空调,车内的温度高于车外,车内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挡风玻璃上形成雾气,故A、B错误;
夏天,开启制冷空调后,车外的空气温度高于车内车外空气,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挡风玻璃上,可以使用雨刷刮掉,故C正确;
冬天,雾气出现在车内,用外面的雨刷解决不了问题,故D错误。
故选C。
15.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来源于较潮湿的空气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此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气,由于圆锥体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因此水蒸气在白玉上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水珠,低落在杯子中,使其常满,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A、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6.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
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
【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而汽化现象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
(3)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4)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 继续吸热。
【解答】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热,则不会沸腾,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7.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远离壶嘴处温度较低,液化现象更明显,所以a处较浓,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8.下面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湖水结冰,水由液体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雾气消散,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露珠形成,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9.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明火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常温下汽油极易汽化,在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充满了汽油蒸气,如果有明火,极易引起爆炸,故加油站有“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的标语,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将水的沸点与温度计的量程进行比较即可;
(2)根据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大小变化判断是否沸腾;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根据液化的知识分析;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判断。
【解答】A.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不能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进行测量,故A错误;
B.沸腾前,上面水温低,下面水温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甲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虽然撤去了酒精灯,但是烧杯底部的温度仍然高于100℃,水能从烧杯底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一段时间,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21.(2021·越城模拟)如图所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将纱布袋口的边缘浸人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1)简易冰箱利用   来降低饭菜温度;
(2)若把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饭菜可以保鲜更长时间,这是因为    。
【答案】(1)水蒸发吸热
(2)增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蒸发吸热致冷,据此解答。
(2)影响蒸发快慢的要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解答】(1)简易冰箱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饭菜温度;
(2)若把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饭菜可以保鲜更长时间,这是因为增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
22.(2021七下·浙江期中)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3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
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   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   。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   。
(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填字母)
A.氧气 B.氮气
C.氦气 D.同时分离出来
【答案】(1)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2)氧气
(3)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可知,降低温度是使气体液化的万能方法,而压缩体积不是万能的方法。
(2)物质在临界温度以上为气态,在临界温度以下为液态;当降低温度时,温度从高到低变化,因此临界温度高的先液化;
(3)物质在临界温度以上为气态,在临界温度以下为液态;当升高温度时,稳稳地从低到高变化,因此沸点低的先汽化而被分离出来。
【解答】(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降低温度。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临界温度高的先被液化分离,那么首先液化的是氧气;
(3)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氦的沸点最低,首先被分离出来,故选C。
23.(2021九下·慈溪月考)烧水时水开后壶嘴周围有“白汽”,且   (选填“a”或“b”)处较浓;戴眼镜的同学觉察到冬天   (选填“从室内到室外”或“从室外到室内”)镜片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答案】a;从室外到室内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向外放热,只有遇到低温的物体才具备液化的条件;
(2)液化现象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放热形成的,因此总是发生在温度高的一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较高,不容易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容易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
(2)冬天眼镜上的水雾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而液化形成的,故应是从室外到室内形成。
24.(2020七上·诸暨期末)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冰箱如图。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   ;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是   ;为了使简易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水蒸发;吸热;增大蒸发的表面积放在通风处(合理即可)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汽化都要吸热;
(2)影响蒸发的要素:①液体的表面积;②液体温度;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2)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增大蒸发的表面积;
(3)为了使简易冰箱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放在阴凉通风处。
25.(2020七上·诸暨期末)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答案】液化;乙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白气”是壶里的水生成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甲里的“白气”明显多于“乙”,说明甲房间里放热更快,即温度更低,那么乙房间的气温较高。
26.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汽化;放出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根据液化和汽化的特征结合图片分析解答。
【解答】由图可知塑料薄膜盖住坑口,由于土壤中含有水分,而水分会蒸发形成水蒸气,塑料薄膜下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过程放热,因此水被聚集起来。
故答案为:汽化;放出
27.盛夏的晚上,房间很热,小强打开电风扇,感到风吹到身上很凉快。请结合所学科学知识分析并简要解释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的原因:   。
【答案】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从而加速人体表面热量的散失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蒸发是汽化的一种,需要吸热;
(2)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的原因: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从而加速人体表面热量的散失。
28.(2020七上·余杭期末)如图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
(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这一过程要   (选填“吸”或“放”)热。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采用压缩体积使气体发生物态变化的应用,请举一例子:   。
【答案】(1)吸
(2)液化;液化石油气、打火机等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需要吸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液化的方法为: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这一过程要吸热。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液化,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采用压缩体积使气体发生物态变化的应用,请举一例子:液化石油气、打火机等。
29.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
(1)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   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为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气压要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气压   。
【答案】(1)液化
(2)大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
(2)气体或液体,总是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液化而形成。
(2)为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气压要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气压大。
30.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   同时进行的   的汽化现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某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答案】表面和内部;剧烈;乙;甲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沸腾的定义解答;
(2)在沸腾前,上面水的温度低于下面的水的温度,因此从底部升起的气泡逐渐减小。沸腾后,上面和下面水的温度相同,因此从底部升起的气泡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液体表面炸开,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在沸腾前,从底部升起的气泡逐渐减小,为图乙,沸腾时,从底部升起的气泡体积不断增大,为图甲。
三、解答题
31.(2020七上·仙居期末)如图,是我们烧开水时的情景。
(1)我们看到的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2)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答案】(1)小水珠
(2)因为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看不见,而在上面一段因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出现“白气”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根本看不到。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发生液化现象的前提是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壶嘴附近空气的温度高低即可。
【解答】(1)我们看到的白气是小水珠。
(2)因为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看不见,而在上面一段因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出现“白气”。
32.(2020七上·嘉兴期末)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该油灯“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所示),说明该灯能省油的原理.
【答案】解:省油灯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这一构造能够减少油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上部盛水,当温度升高时上层容器中水的挥发能够降低油的温度;空气与油之间隔了层水,从而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的三要素: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上方空气的流速,据此分析该灯省油的原理。
【解答】省油灯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这一构造能够减少油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上部盛水,当温度升高时上层容器中水的挥发能够降低油的温度;空气与油之间隔了层水,从而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
33.(2020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30℃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杯是开水,   杯是冰水;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甲;丙;理由为:甲杯中烧杯内壁上有水珠,这是热水蒸发后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较低温的杯壁液化而成的; 丙杯中烧杯外壁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装有冰水的较低温的杯壁液化而成的。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因此液化现象总是发生在温度较高的一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杯是开水,丙杯是冰水,理由为:甲杯中烧杯内壁上有水珠,这是热水蒸发后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较低温的杯壁液化而成的; 丙杯中烧杯外壁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装有冰水的较低温的杯壁液化而成的。
34.(2019七下·宁波期中)液化石油气(简称LPG)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易燃,燃烧时发热量大,无烟尘,污染小,是现代城镇居民家中主要的燃料。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工人们把它们经过加压后变成液体装进特制钢罐中,这样便于运输和储存。使用时,需要拧开钢罐上的阀门,经减压后使其重新变为气体。为了便于发现液化石油气的泄漏,商用液化石油中一般加入恶臭的乙硫醇。请回答下列问题
  丙烷 丁烷
熔点 -187.6℃ -135.35℃
沸点 -42.09℃ -0.5℃
(1)工人对这两种混合气体加压装罐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最先变成液体的是   
(2)液化石油气钢罐在放气使用过程中罐壁会出现明显的小水珠,而未使用的钢罐却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
(3)当晚上家里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关紧阀门 B.开灯 C.开窗通风
【答案】(1)液化;丁烷
(2)使用时,罐内液体汽化吸热使罐体温度明显下降,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3)A;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沸点是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点,因此沸点越高,气体越容易液化;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钢瓶温度的变化;
(3)液化石油气遇明火很容易发生爆炸,据此分析泄漏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解答】(1)工人对这两种混合气体加压装罐的过程中,石油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因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因为丁烷的沸点比丙烷的沸点高,所以最先变成液体的是丁烷;
(2)液化石油气钢罐在放气使用过程中罐壁会出现明显的小水珠,而未使用的钢罐却没有这样的现象,原因是:使用时,罐内液体汽化吸热使罐体温度明显下降,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3)当晚上家里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该首先关紧阀门,防止继续泄露,然后开窗通风,降低屋内石油气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故A、C正确;不能开灯,开灯瞬间产生的电火花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
故选AC。
35.(2019七上·秀洲期末)将冰棍从冰箱的冷冻室取出,放进不锈钢茶杯,过一会,茶杯的外壁逐渐形成一些小水珠。请问这些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解:冰棍放入不锈钢茶杯,冰棍温度低,不锈钢茶杯温度高,则冰棍与不锈钢茶杯之间发生热传递,冰棍吸热,不锈钢茶杯放热,使得不锈钢茶杯的温度下降,空气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不锈钢茶杯冷的外壁,水蒸气液化成水珠附着在不锈钢茶杯的外壁上。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冰棍的温度较低,通过热传递使茶杯温度降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
四、实验探究题
36.(2021七下·余姚竞赛)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请回答:
(1)这些“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   形成的,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2)A,B两幅图中,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   图;
【答案】(1)液化;乙
(2)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2)水沸腾前,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时体积缩小;水沸腾后,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时体积不断增大,据此分析。
【解答】(1)壶内的水蒸气温度高,壶口处温度较低,此时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气”。乙图中白气明显小于甲,说明乙中的液化没有甲中剧烈,即乙房间的温度较高。
(2)A、B两图中,B图中的气泡越靠上越小,则B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
37.(2021七下·北仑期中)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 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答案】(1)表面积
(2)A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分析A、B两图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解答】(1)比较A、B两图可知,两个水滴的表面积不同,因此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时,需要控制空气流速和表面积相同而改变温度,故选AC。
38.(2021七下·浙江期末)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甲所示。
(1)为了探究双层陶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用相同的双层陶罐,分别在不同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RH)条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在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测得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降温效果指数越大,表明降温效果越好),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不同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①   。
②   。
(2)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试解释其原因:   。
【答案】(1)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
(2)湿沙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双层陶罐运用水蒸发吸热的特征使食物降温,同时相对湿度和风速对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起一定作用,结合图片分析。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是不同的,使其对降温效果的影响有:①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②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
(2)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原因是:湿砂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沙子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
故答案为:(1)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2)湿沙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
39.(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为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   两组的对照,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2)在研究水的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对水滴进行加热(如图C)直至沸腾,且水滴比对照组先消失。该实验结果能否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
(3)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是否合理   ,说明理由    。
【答案】(1)AD
(2)不能
(3)不合理;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当水沸腾时,水会通过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进行汽化,且沸腾比蒸发要剧烈的多,而对照组只有蒸发一种方式,因此二者对照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3)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水滴的质量是否有关时,需要控制水的表面积、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然后改变质量。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水滴的表面积并不相等,没有控制变量,无法得出结论。
【解答】(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而改变空气流速,故选AD。
(2)加热后水会沸腾,对蒸发的快慢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结果不能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3)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不合理,理由: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五、综合说理题
40.(2020·柯桥模拟)某科技类节目中将一装有水的铁桶(未加盖)加热至水沸腾后(如图1示),将它分别倒扣到液氮(图2)和常温水(图3)中,结果发现倒扣入液氮时铁桶没有明显变化,而倒扣入水中时,铁桶迅速变扁,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答案】铁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时,桶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后,把桶内的空气排出,倒扣入液氮后,由于液氮容易气化为气体可以补充入桶内,铁桶未被压扁,而倒扣入水中后,铁桶内的水蒸气迅速液化,气压迅速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从而造成铁桶内气压减小;
(2)液氮吸热后会迅速汽化,产生大量的气体,会使铁桶内气压增大;
(3)注意分析铁桶倒扣在液氮和水中后,里面气压的变化即可。
1 / 1